费喝!免费喝!免费喝!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原来你就是迷倒周杰伦的那杯茶~
从奶茶圣地台湾走来的爆款网红各路明星纷纷打卡
周杰伦尤其偏爱的那一家——春阳茶事
空降化州河西区啦!
< class="pgc-img"> >上福利,要给力!
活动1
活动期间:7月16号~7月17号
开业当天前50名通通免单,没听错就是这么任性
叫上朋友一起来喝,还可以
买一送一
(买L送L,买M送M)
送品有(春阳乌龙茶、翡翠绿茶、四季春茶)
排不上队怎么办?
老板说了按照以下方法一样能喝到哦!↓
活动2
活动发朋友圈集38个赞即免费领取:春阳乌龙茶一杯(7月16到7月20)限100名,送完即止
活动3
7月18号-20号全场饮品第一杯原价
第二杯半价
注明:此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
坐标:化州市河西区备案城建小区北岸桥头春阳茶事(丽登饼业旁)
还有超值福利等你来拿
快来带走你的那杯茶~
添加店长微信进群领取您的专属优惠
轰动了半个娱乐圈的明星打卡店
【春阳茶事】简直称得上“明星收割机”
10人喝过9人都成回头客
这家店仿佛真的拥有魔力
让你喝一次就爱上
从台湾又一路火到大陆各省市都有它的身影
店里用的茶叶都是产自台湾
青茶、绿茶、红茶、乌龙让客人感受到浓浓的台湾古早风味
台湾的四大高山茶,每日手工现泡
春阳茶事坚持每日鲜奶配送鲜果手作,无糖精、无香精、无奶精天然木薯粉制作的珍珠当日现煮,现熬黑糖采用天然食材,还原食物原始的味道。
春阳茶事产品一览
周杰伦推荐款:黑糖珍珠鲜奶
>范玮琪推荐款:覆盘子乌龙
>小S同款(柠檬蜜乌龙)
>彭于晏同款(满橙红柚绿)
>刘以豪同款(蜜桃乌龙)
>来呀小姐妹,为了我们的塑料姐妹情干杯!
一起去【春阳茶事】打卡!
< class="pgc-img"> >门市地址:化州市河西区备案城建小区北岸桥头春阳茶事(丽登饼业旁)
有芋泥的奶茶不是一个完美的奶茶。
对于奶茶女孩来说,
没有什么比秋天里的一杯芋泥奶茶
更让人幸福的了!!
今年各家都推出了冬季芋泥限定,
今天饭姐就冒着长胖十斤的危险,
为大家实力测评
哪一家的芋泥奶茶最好喝!
01
喜茶
芋泥挂满杯壁,
比较厚实,鲜奶很香。
加入的芋泥波波算是惊喜。
有点像珍珠的口感,
喝多容易小腻哦。
02
京茶山
光颜值就已经俘获了
少女们的芳心。
在芋泥的基础上
加入了花生碎芝麻粒,
是养生少女的最爱了。
奶茶喝起来很厚实也很顺滑。
芋泥也很多,
大苏菌搅都搅不动呢!
03
丧茶
店员现切芋头,
里面有大块的芋头,
强烈要求带个勺子挖着吃!
奶味浓厚,
喝起来温润绵密,
记得不要加糖!
04
春阳茶事
台湾过来的奶茶,
周杰伦最爱,
他家茶底比较推荐,
芋泥这款牛乳清爽不腻,简约款。
05
Coco
为鲜芋青稞牛奶爆灯!
芋头系列加入了青稞提升口感,
喝起来层次更加丰富。
奶茶底的很香醇而且不腻,
能吃到小块的芋头哦。
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新眸,作者|叶静,编辑|桑明强
如果从2015年开始算起,新茶饮在国内已经有7年。
以2018年为分水岭,新茶饮上半场的潜在市场规模逼近500亿元,名义上已经超过了咖啡行业,“喝杯奶茶”成了日常社交方式,相较于前几年的喷涌式发展,眼下新茶饮高、中、低端市场竞争趋近1:2:1,形成了“高端喜茶奈雪、腰部品牌分明、低端蜜雪冰城”的局面。
门槛低、模式极易被复制,同质化现象成了新茶饮的“重灾区”。根据第一财经调查显示:2021年全国数量活过1年的奶茶店仅占18.8%,近8成的新品牌茶饮店倒闭。上市不久的奈雪的茶,一份招股书揭开了新茶饮市场赚钱难的窘态:三年累积亏损超一亿元,截止目前,奈雪市值相比之前缩水近60%,现仍处于亏损状态。
一方面,资本催熟下的快速规模扩张,供应链的不足、竞争的加剧让新消费玩家们进退维谷,茶颜、茶百道等选择涨价以解决成本高企,“老大哥”喜茶似乎也到了平台期,2020年的销售额增长率走低,净利率也低于C轮时的8.97%;另一方面,腰部及下游品牌也开始谋求转型与变道,新茶饮市场开始陷入“新品牌难扎根,低端品牌上探不易,高端市场赔钱赚吆喝”的尴尬局面。为此,这篇文章我们将主要探讨:
新茶饮7年,玩家们究竟在竞争什么?
站在2022年,如何看待未来的新茶饮?
百家争鸣
对于新茶饮来说,2015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
奈雪的茶和喜茶相继出现,分别推出自制鲜果茶和芝士奶盖茶,这也是新茶饮的早期雏形。新茶饮在外观、口感、制作工艺上和传统粉冲奶茶有着明显区分,在移动互联网的整合营销传播中,喜茶、奈雪们成了第一批自带流量的网红店:以喜茶推出的当季限定“多肉葡萄”为例,日销量最高达到10万杯,点单量占17%。
风口在资本的拥趸下一触即发,诸多传统连锁奶茶店选择转型,一众新品牌顺势而起:乐乐茶、春阳茶事、贡茶、古茗、CoCo、一点点等。新老玩家们扎堆起哄,新茶饮这把火越烧越大,据新眸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近50万家奶茶店,新茶饮品牌超过160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如果按照客单价,新茶饮大致可分为3个梯队:
图:新茶饮玩家结构图(由新眸绘制)
起初,各品牌地域性比较强,多在创始地和周边省市,占据地域特色和优势,比如长沙的茶颜悦色、江浙沪的沪上阿姨、北京的煮叶、南京的伏小桃和拾叁茶等;还有一批靠单点突破、在垂直细分赛道深耕的“小而美”品牌,比如杨枝甘露出圈的七分甜、半杯料的书亦烧仙草,主打豆乳奶盖的半仙豆夫等。
后来,在产品的基础上,逐步分化出低端(性价比)、中端(颜价比+口感)、高端(高品质体验+社交属性)的分层消费格局。
从经营方式上来看,第一梯队的门店以直营为主,由茶饮品牌总部直接投资运营。相较于传统加盟连锁方式,直营店在整合内部资源和品牌上更易于管理,但弱点就在于需要前期的“三高投入”,即高资产、高资金和高人力,发展完全依赖自有资源,理论上不利于快速抢占市场。
喜茶有点不一样,按照CEO聂云宸的思路,把门店作为品牌的唯一输出窗口,直接切入高端市场,先用有调性的设计感门店吸引年轻人眼球,再用有想象力的搭配制作餐饮抓住年轻人的胃,积累一定的品牌热度后,议价能力也水涨船高(“烧钱铺门店”战略)。与它相对应的奈雪的茶,单店面积200平以上,店面打造方面侧重为都市女性提供休闲社交的生活场景,“软欧包+饮品”的爆米花效应也屡试不爽。
这种扩张策略被资本竞相看好,2016年至今,两家分别多次获得数亿融资,扩张速度越来越快。截至目前,奈雪和喜茶的门店数量均超过800家,但从市场反映来看,高速扩张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质量内控体系问题开始暴露。
星巴克第三空间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新茶饮玩家:在标准店基础上,喜茶先后开出了黑金、PINK、DP等主题店,把门店作为传播品牌文化的媒介;CoCo、巡茶等中低端也对部分门店进行升级,整体装修提高设计感;小店变大店,增设休闲区,商品的售卖也从“外带+快消品”转变为售卖“休闲体验空间”为主。
就这点来看,跑得较快的喜茶,仍以“销售紧张感”作为营销策略。每周发布新品,如莓莓桃桃、芒芒莓莓,为的是把老粉丝留住,制造期待感;借助网络媒体刷新热度,本质上将饮品作为一种“社交货币”传播,让买到新品的用户产生炫耀式的满足感。
彭心的思路是,未来应该是经典与新产品共存的状态,于是我们能看到,奈雪的茶产品也不集中于软欧包,增加了草莓魔法棒、奶酪芋头山等甜品。靠着数据化供应链优势,奈雪的茶采用小众时令水果,小批量测试迭代后,打造出了爆款“霸气玉油柑”。反观喜茶,它善于利用用户创作打造爆款,对私域流量池进行精细化营销管理、追踪用户混搭配料的数据、积淀出重复度最高的搭配,并发展成标准产品,比如爆品“芝芝莓莓桃”。
痒在什么地方?
奈雪的茶上市,是新茶饮的一个高光时刻。
同时也让我们明白,原来外表靓丽的茶饮第一股,其实也没真正“赚到钱”。根据招股书,奈雪自2019起年起营收突破了20亿元,但利润一直是个难题。尽管如此,奈雪仍计划于2021年、2022年在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分别将开设约300间及350间标准店,其中,约70%将规划为主打高端咖啡业务的“奈雪PRO”店。
门店快速扩张的背后,其实暗藏危机: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的把控、内部管理、扩张成本高企、净利润低等问题,都是悬在新茶饮企业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就这点来看,奈雪的计划未免有些操之过急。
奈雪暴露出的问题并非个例,某种意义上来说,茶饮品牌的扩张并非是企业自主决策,背后还有投资方的强烈驱动。企业经过多轮融资后,估值不断抬高才有机会上市,投资方的盈利逻辑和企业并不一致。
前者更看重估值,关键指标就是门店数量、城市布局网络以及营收水平,至于企业本身是不是盈利并非是最重要的。前段时间茶颜悦色涨价,官方解释原因在于:积累的品牌红利和依靠规模扩大带来的采购红利,已经不足以支撑原材料和其他成本叠加的逐年走高。言外之意,品牌的流量红利正逐渐消散。
流量效应衰减还在于茶饮产品同质化严重,单靠纯饮品打法形成的短期优势,并不足以让新茶饮品牌的市场地位稳固。尽管喜茶、茶颜悦色等一直在推陈出新,但市面上接受度最高的仍是经典款,“创新了”但不被买账,这也是获客率和复购率低的根结所在。
可能是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喜茶的降价在近日一片涨价声中脱颖而出,涵盖了果茶、乳茶、纯茶等诸多单品,下调幅度在3-7元不等;现在打开小程序喜茶GO点单时,还会看到喜茶已经上线了“要平价”“要简单”两个类目的产品,价格在20元左右。
虽然喜茶对外称“本就不是高价饮品”,但个中缘由很值得玩味:首先得益于其品牌势能和规模效应;其次是公司上游供应链比较完整,议价能力也较强,才有能力在产品配方、用料和品质不改变的前提下降价;最后,是喜茶试图以高端品牌势能叠加“性价比”的手段,来收割更大的消费市场,争夺七分甜等中低端品牌的顾客群体。
降价并不是喜茶第一次的下沉操作,2020年喜茶上线低价子品牌“喜小茶”,相比之下,前者侧重高端市场的低消用户,后者则直接渗入下沉市场,喜茶采取的是里应外合的策略。再看蜜雪冰城,上探高端市场推出“M+”,意味着不同梯队品牌也陷入了混战,在下沉市场的红海中,硝烟依旧弥漫。
不通、不痒
新茶饮兼具快消品的“快”和服装的“爆款逻辑”特点。
一方面,新茶饮门店分布广泛足够便利,用户消费频次高、数量多,购买决策时间短;另一方面,同质化的行业通病,要求不管是从价格,还是配方或外观,产品在“性价比”和“创新”中,至少要切入其中一个才能做出爆款制胜。
新茶饮像是“事件营销、话题营销、打造IP、饥饿营销、情感营销”的结合体。Z世代年轻群体和白领阶层是新茶饮消费的主力军,它们追求个性时尚潮,对新事物、新概念接受度高,也敢于尝试。基于这个现状,新茶饮玩家们大都采用了当下“两微一抖加快手”的主流媒体平台。
例如早期的“答案茶”,在抖音发布融合星座占卜文化的小视频,成功切入新茶饮中“好玩+好喝”的细分市场;喜茶更是把流量玩明白了,广泛投放商业广告,借助七小时排队效应,成了消费者心里“必须打卡”的网红地,但这也暴露出新茶饮市场高迭代、离不开网红基因的困境。
和一些新茶饮品牌的盛极而衰如出一辙:“网红店”的意义往往脱离了产品本身,更喜欢讲故事和情怀,重营销套路。多数人觉得,如果去网红餐厅不是为了拍照发朋友圈,那将毫无意义。跟风之后,换个新的网红店打卡,也是常有的事。
张磊曾在《价值》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守正用奇”。
新茶饮的“正”源于产品本身。品牌创立之初,往往遵循着“产品为王”法则,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研发产品,寻求反馈并更新迭代,构建供应链。“用奇”是围绕产品的方式,无论是扩张,还是对配方和用料、营销方式、商业模式创新,在消费升级的今天,创业者们容易忽略的是,大众对消费、服务创新的高期待值,往往是在产品质量好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