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
叫外卖 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就餐选择
玲琅满目的外卖餐食该怎么选?
外卖平台上
关于外卖商铺的
营业资质 门店图片
和各种评分 榜单情况
都成为了很多人点餐的依据
那么这些公布在外卖平台上的数据
是否真的靠谱?
近日 央视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热销榜上的高分外卖
竟是一家“幽灵“店铺
记者在外卖平台随机选取了一家名叫“望京烧烤”的外卖店铺,从平台上看,门店照片干净整洁,查看它的资质也证照齐全,评分4.9分,位列“饿了么”放心点榜昌平区烧烤热销榜第六。
餐厅在外卖平台上标称的地址是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东沙各庄村293号。记者来到东沙各庄村按照门牌号找到293号,却发现这里是一幢居民楼,里面的住户甚至都不知道有望京烧烤这家店。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这家叫望京烧烤的外卖餐厅只是租借了293号住户家的营业执照,不仅和293号住户丝毫没有关系,甚至连营业地点也不在证照上的这个地址,宽敞明亮的堂食照片更是“照骗”。
月售3000多单的高分外卖店铺
竟和废品回收站开在一起
除了租借执照开店,用假地址、假照片也能成为高分的热销外卖店铺。记者调查发现,这种在业内被称为“幽灵”外卖的店铺并不少见。
外卖平台上,一家叫“够粤·正宗隆江猪脚饭·汤”的品牌连锁餐厅,视频里展现的制作过程干净卫生,菜单的配图色泽鲜美。这家餐厅在两个外卖平台的评分都在4.6分以上。
记者来到这家外卖店铺标称的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村611号,发现了一个“实况厨房”的招牌。奇怪的是,“实况厨房”的招牌下面除了有外卖员进进出出,不时还有运送废品的车出现。
记者走进去发现这里是一个废品回收站,各种废品垃圾堆砌有两层楼高,空气里有一股呛人的味道。那家挂着“实况厨房”牌子的餐厅就在距离废品堆五六米远的地方。
走进实况厨房,里面的卫生状况更加让人忧心。操作间的纱窗上、灶台上结满了各种油污,地面满是污水,门帘上也沾满了黑色的污垢,库房里的食材、货物和生活用品随意摆放。
宣称色香味美的“够粤·正宗隆江猪脚饭·汤”就开在“实况厨房”里,是一个餐饮档口。厨房墙面污渍斑斑,灶台上结满油污,菜板周围满是污垢和残渣,熟食制品随意地用盆扣在案板上。这家外卖店铺的餐食覆盖周边5公里范围,仅在一个外卖平台就月售3000多单。
租借执照开店是否符合平台要求
客服表示无法解答
更让人意外的是,记者发现在“实况厨房”藏身的30多家外卖店铺,所使用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竟然一模一样。
营业执照是市场准入和监管的重要依据,也是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必要条件。按照相关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伪造、涂改、出租、转让营业执照和餐饮经营许可证。
按照外卖平台的说法,每一家上线的外卖店铺,都应取得独立的营业执照和餐饮经营许可证。但是记者调查发现,这里聚集的三十多家外卖店铺都统一使用了美食城的执照开外卖店,实际经营者和证照上登记的经营者没有任何关系。
“实况厨房”的负责人称,他靠房租挣钱,不参与商户们的经营,每一家做外卖的餐饮档口都是独立核算、独立经营的。
这样的情形和平台的要求明显不一致,对此,饿了么平台的客服人员表示无法给出答复。客服人员表示无法告知这种租借执照开店的行为是否符合平台要求,但她告诉记者,在外卖平台上,店铺是否能通过审核上线,往往要由区域负责人来决定。
在北京市房山区长阳地铁附近,记者同一位打算开店的经营者遇到了一位自称正在这个片区巡店的某外卖平台区域负责人,他甚至主动支招没有证照可以去美食城租借执照。
40多家外卖店铺共用一张执照
食品安全更是令人担忧
记者调查发现,在两家外卖平台上,这种租借营业执照开办外卖店铺的现象都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在北京市的建外SOHO、马连道和天通苑等地方,记者都找到了很多类似的外卖商铺聚集场所。
根据食品安全的相关法规要求,外卖店铺证照齐备后,需到当地相关部门进行备案。这些租借了执照,“幽灵”一样的外卖店铺,逃避了监管,给食品安全留下了巨大隐患。
在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地区有一家叫“京门楼”的美食城。记者查询对比发现,在两家外卖平台上,使用“京门楼”的地址和证照开设的外卖店铺有40多家。记者走进京门楼,看到这里被隔成了很多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狭窄的过道,堆砌着各种杂物和食材,已经解冻的生鲜随意地扔在地上,有血水从塑料袋里渗出,油污从墙头流下来,粘乎乎的发着亮光和恶臭。
租借执照开外卖店,干不好或被投诉了还可以换个店名接着开。就算有的店铺使用虚假地址、虚假图片,卫生情况脏乱差,也能成为高分的热销店铺。
最新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线上外卖消费者规模达5.35亿人,占网民总数的49.6%。如何让消费者点得放心,吃得安心,如何把国家的食品安全政策落到实处?这是摆在相关部门、外卖平台和外卖店铺经营者面前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最近在全市启动了
网络外卖餐饮店"百日专项整治行动"
采取"不打招呼、不用陪同、直奔现场"
的模式开展检查
就在前几天,他们进行了一次突击检查
大尚龙虾!外卖平台烧烤热销第一名
原材料竟无生产日期?
7月29日上午
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部门工作人员
前往鼓楼区五一路的大尚龙虾
记者从某外卖平台看到
这家大尚龙虾是"福州烧烤热销榜第一名"
月销售量超一万单,好评量也破万
正是因为备受大家欢迎
所以成为这次检查的"目标店铺"
黄花鱼生产日期竟是2022年!
执法人员:你还能穿越呀
在大尚龙虾一进门的冰柜里
两箱开背巴沙鱼的生产日期被整齐地抠掉
另一箱黄花鱼的生产日期竟然写着2022年
这些原材料生产日期的问题
引发执法人员的关注
而负责人对于这类的现象却不以为然
无生产日期的海鲜来自"马尾宏升水产"!
执法人员:马上请马尾局检查
除了原材料生产日期的问题
执法人员发现店内的各种酱料也不太对劲
酱料罐无生产日期大尚龙虾店:我们熬的!
执法人员:疑似三无产品
对于这几桶酱料
不论是店内员工还是负责人
都一口咬定是自己在店里熬制的
执法人员发现
在几桶未开封的酱料罐体上
贴着快递单、生产标签
用这样的酱料作调料
执法人员说是不允许的
"大尚龙虾"店操作间卫生触目惊心
煎炸用油呈棕黑色
除了原材料的问题
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发现
店内的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
这些煎炸用油由于重复使用
已经变成了棕黑色
在二楼仓库,味精、糖、淀粉
被装在白色的大桶里
盖子已经不见踪影
干辣椒也倒放在地板上
一袋用剩一些的氢氧化钠
就放在调味品旁边
"三无产品"被扣押 其他原材料等待抽检结果
随后,执法人员将店内的
花蛤、煎炸用油、蒜蓉酱抽样带回检查
暂扣了巴沙鱼、黄花鱼、酱料等三无产品
以作进一步调查
这样的外卖餐饮店
怎么就能成为
好评第一、销售过万的网红店呢
记者发现,一进店门,
一张巨大的海报映入眼帘
上面写着
"所有骑手向客户要到五星好评 拍照发微信
奖励骑手7元红包"
用这样的方式要好评
合适吗
看到这家外卖店的情况
您这外卖还点得下去吗
还好有执法人员
及时来查,为大家把关
来源:融媒体资讯中心《现场》
脚兴饭店。桌上的猪脚已被提前预订。 (南方周末记者 封聪颖/图)
路边总不难找到这样一家隆江猪脚饭:一块红底金字的标志性招牌,开头两个字一般是“正宗”或“金牌”。
二十多平米的店面,通常是一对潮汕夫妻搭档经营。一碗有肉、有菜、有汤的隆江猪脚饭,售价在二十元左右。
随处可见、性价比高,隆江猪脚饭成了大众餐饮的高频选择。2022年4月,美团新餐饮研究院发布的《2022新餐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美团外卖猪脚饭订单量超过7000万份,无论是订单量、交易额还是门店数,猪脚饭增速都远高于其他饭类套餐。
深圳卫健委于2022年3月10日公布的流调情况中,猪脚饭出现了3次。
一位猪脚饭连锁品牌创始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猪脚饭行业的火热趋势还在持续,由夫妻档走向全国加盟模式。
在猪脚饭的发源地——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一场针对“隆江猪脚”标准的争夺战也在悄悄进行。
“打工人的福音”
“打工人的福音。”3年前,35岁的王钢从广州回到江苏南通,对猪脚饭的味道念念不忘。他此前从事仓储运营行业,在广州工作时,工作餐首选一直是猪脚饭。
回乡后,他搜遍美食平台都没有找到猪脚饭的身影,大失所望,“感觉生活中一下子少了什么”。
截至2022年5月,大众点评的搜索数据显示,深圳、广州、东莞三地经营“猪脚饭”的商家分别有6176家、5719家、3725家。另外,北京、上海的商家也各有近1000家。
直到2020年年初,王钢发现家附近新开了一家猪脚饭品牌店。
那时王钢刚好离职,产生了加盟的想法。在该品牌位于南通的总部培训了半个多月、拿到卤水配方后,王钢在市中心开了一家小店。
加盟模式降低了做猪脚饭的门槛,有的猪脚饭品牌还会直接提供卤料包。一位杭州猪脚饭品牌的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1公斤料包30元,“料包按照比例兑水就可以,1公斤兑10公斤水能卤10到15斤肉”。
另一家猪脚饭品牌也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一个料包的价格是30元,通常能用3到4天,能卤约100份的肉量。
猪脚饭火起来其实是近几年的事。2019年以前,隆江镇亚葵猪脚店老板林锦鸿曾在福建厦门开了一家猪脚店,但以失败告终。
广东清远人李嘉宝2017年在广州创立了一个猪脚饭连锁品牌。其间,李嘉宝还在运营其他餐饮项目,并未把重心放在猪脚饭上,当时他觉得猪脚饭的口味在省外是没有市场的。
直到2021年,李嘉宝留意到猪脚饭在外卖平台上的增速非常快。“以前月销超过五六千份甚至八九千份的猪脚饭店是很难见到的,但是去年开始全国范围内都有,而且新店开张的数量也很多。”
猪肉价格下降,是商家愿意入局的重要原因。
李嘉宝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前几年猪肉价格最高时大概要30元/斤,但从2021年开始,一路下降到每斤十几元,以猪肉为主要品类的门店就有了较大的利润空间。“一碗猪脚饭的售价在17元到20元,成本是五六元。”
王钢亦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猪肉的成本几乎要占到总成本的65%。
开业将近一年,王钢还发现,店铺九成以上的订单都来自外卖平台。李嘉宝认为,这是因为猪脚饭备餐流程简单、出单速度快且口味不易变。
据王钢介绍,店里每天7点半就要开始卤猪脚,卤的过程要持续约3小时。之后将卤好的猪脚捞出切开备用,同时准备好卤蛋等配菜。“收到订单,配餐,加热,打包。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
隆江镇上的猪脚饭店。 (南方周末记者 封聪颖/图)
网红、食客与学徒
在猪脚饭的发源地隆江镇,经营数十年的老店也感知到市场的变化。
龙江是惠来县内最长的河流,其中下游环抱隆江镇,状似襟带。因水路、陆路通达,隆江古称“龙江埠”,享有“三百六十乡墟”之誉。
现在十里八乡的人们仍会遵照传统到隆江赶集,下午四五点采购结束。这个时间段,一些猪脚饭店已经打烊。但店里的卤水还沸腾着,这是老板在为次日的生意做准备。
关于隆江猪脚饭的起源,传说之一是一名富商设宴款待韩愈,感谢其除掉鳄鱼。席上一道“隆江猪脚”有肥而不腻的口感,韩愈称赞不已,隆江猪脚从此名扬四海。
隆江人亚六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了另一更贴近现实的版本。亚六已经快70岁,年轻时在生猪屠宰场工作,他说,隆江最早做猪脚饭生意的是他的邻居亚洪。
四十多年前,猪脚是“穷人吃不起,富人不想吃”的部位。当时亚洪家境贫寒,聪明的他把无人问津的猪脚买回家,用盐和酱油卤制。熬到天亮的一锅卤水,竟去除了猪脚的油脂,为其增添了卤香味。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隆江镇上买卖时,已饥肠辘辘。卤过的猪脚配上米饭和青菜,味道佳、价格便宜,亚洪的猪脚饭生意越做越好。
因为猪脚饭能耐饥困和增加体力,这道主食逐渐出现在隆江人的早餐列表上。所以,现在隆江不少猪脚店只做早市和午市。下午到隆江的外地人常会扑空,只能看到老板在清扫和备货。
亚洪在多年前去世,他的弟弟亚兴还在隆江经营猪脚饭店,这家店也成为猪脚饭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亚兴年纪也大了,四十多年的猪脚饭店交由儿子林远涛打理。林远涛25岁,睫毛浓密、眼睛很亮,他腼腆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两年常有“网红”到店里拍视频。B站上,两个播放量达50万的探店视频都是介绍亚兴的猪脚店。
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意外帮猪脚饭在全国打响名气。字节跳动旗下的数据工具“巨量算数”显示,2021年,猪脚饭在抖音上的搜索指数同比增加995.65%。其中,2021年10月6日的搜索指数最高,当天的热门搜索词是“广东正宗猪脚饭配方”。
博主们追逐流量的特性,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猪脚饭的热度。以B站为例,2021年8月至12月,平台上不断有美食博主复刻隆江猪脚饭,多个视频获得百万以上的播放量。
2019年,亚葵猪脚店的老板林锦鸿也为自家店铺开设了短视频账号。林锦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有的粉丝来不了隆江,还会发私信让他把猪脚寄过去。29岁的林锦鸿从父亲手里接过老店约七年,已能独当一面。
亲自上门“打卡”的食客也在增加。亚六说,这几年会有外省的客人到店里吃,“福建人吃的量最大,我们一般吃20块钱,他要吃50块钱喔”。
除了慕名而来的食客、网红,这座常住人口仅超10万的小镇还吸引了一批学徒。
当地几家猪脚店老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两年常有人到店里求学,甚至有外省人驱车几百公里过来。亚六算了下,来找他学手艺的超过三十人。
老板们对自己的手艺很自信,而且掌握火候的工夫需要经验的积淀,因此不怕偷师,对方给点学费,就乐意教学。林锦鸿说,他一天要盯着猪脚近10小时,不是所有人都能吃这个苦。
亚六的店铺在十多年前开业时,周边的猪脚饭店不过四五家。“现在惠来县的猪脚饭店不止100家了。”
随着隆江人离乡闯荡,猪脚饭也被带到各地。亚六表示,亚洪的两个儿子就在深圳开了猪脚饭店,听说生意不错。
行业标准难题待解
市场上的猪脚饭连锁企业中,跑得最快的是“猪角·闽南猪脚饭”,其在2021年8月拿到了A轮1.5亿元融资,但这个品牌来自福建厦门,口味与隆江不同。
为什么隆江跑不出一个猪脚饭品牌?
“猪脚兴饭店”老板林远涛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以前有公司找到他合作连锁企业,但是他觉得“走得急不如走得慢、走得长久”,目前还没有做加盟或者开分店的打算。
亚葵猪脚店老板林锦鸿已在县里新开了两家分店,分别由姐姐和以前店里的伙计运营。他负责制作猪脚,每天将半成品送到三家店里,相当于建立了一个“中央厨房”。
他有开放加盟的打算,但也有隐忧,“我们店在惠来是小有名气,但出去以后谁认识我们?”
如何扩大“隆江猪脚”品牌的影响力,是惠来县过去一年都在思考和关注的问题。2021年,惠来县人社局先行启动了“粤菜师傅·隆江猪脚”品牌建设项目。
“一开始是为了落实广东省人社厅推动的‘粤菜师傅’工程,从前期的调研发现,隆江猪脚饭市场很有发展空间,品牌建设需要多部门协作,县里很重视,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品牌建设领导小组。”惠来县人社局副局长林泽栋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据林泽栋介绍,惠来县人社局首先委托了第三方公司进行市场调研,并形成了一份调研报告。不少被调查者认为,“沙县小吃的品牌一致性(统一挂牌,容易辨认)”值得隆江猪脚饭店学习。
基于调研报告,惠来县人社局于2021年制定了隆江猪脚品牌建设方案,并开展了标准制定、名师名店认定等工作。
其中,标准的制定和统一是一个难点。林泽栋表示,2021年县里邀请过隆江猪脚饭店的老师傅、美食行业的专家等进行了多次研讨,但标准制定并非易事,惠来县暂时未形成一份可供发布的文件。“每一家的制作过程既有相同又有所差别。”
惠来县隆江猪脚行业协会也在起草一份行业标准,这份标准亦未成文。目前协会的办公室是临时租赁的,位于大南海石化楼一楼,距离隆江镇人民政府不到一公里。
“市场上隆江猪脚饭店良莠不齐,外地人挂着隆江猪脚的招牌,实际上他们不懂怎么制作,有的店卫生条件也很差,对隆江的品牌有不好的影响。”协会副会长方梓煜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协会成立的目的之一也是建立行业标准。
不过,部分当地猪脚店老板对协会的态度比较冷淡。
多位猪脚店老板表示,尽管各家的卤水略有差异,但隆江猪脚的传统口味一定是“不添加任何香辛料”。亚六指着两瓶酱油和一桶盐说,“很多人都不信,但这就是原料”。
有老板甚至认为,协会成立的目的是便于会长销售自家的调味料产品。
当选隆江猪脚行业协会会长的是隆江人唐腾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唐腾波是深圳市金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惠来县隆江龙安调味食品厂(下称“金鸣实业”和“龙安调味厂”)的实控人。此外,金鸣实业的法定代表人为唐子杰,他也是协会的法定代表人。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公布的信息显示,“隆江猪脚”的相关商标已被唐腾波的龙安调味厂注册,包含08类、29类、43类商标等。
广东鹏乾律师事务所黄浩律师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43类是商标经营的主要类别,是必须要注册的,获得该类别商标能禁止他人使用该标志作餐饮标志。
协会给南方周末记者提供的一份《惠来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书》显示,惠来隆江猪脚制作技艺有5道工序,其中一步是“把猪脚放进砂锅,调剂膳汤(包括酱油、冰糖和独家秘制香料)”。
据申报书介绍,隆江猪脚制作技艺来源于唐腾波的祖父,三代人传承至今。目前主要传承人是唐腾波,并对唐英斌、唐培铭、唐子杰、唐梓恒、唐梓真、唐庆元实行帮带。这是隆江猪脚饭起源的第三个版本。
协会理事唐庆元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在考察阶段,大家认可的就是唐会长的配方。但行业标准肯定是有宽松度的,在一个范围内即可”。
现在市面上的猪脚饭多数会添加香料,并根据顾客需要开发了剁椒、五香、麻辣等口味。例如,王钢店铺的卤水原料就有十几种,包括生抽、老抽、鸡汁、一品鲜、海鲜酱等。
针对质疑,协会理事方赞锐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标准不是指定要用哪个品牌的调料。”他又补充说,“本身市面认可他的调料,调出来好吃,为什么不买?”
“他们以为我要发财,但我现在已经投入几千万了,这些钱放在银行拿利息也够过日子了。”唐腾波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已经六十多岁,但说话声音大,语速很快,自称每天工作16个小时。
唐腾波口中的“几千万”指的是建造“金鸣大厦”、美食街,以及协会日常运作等费用。据协会介绍,“金鸣大厦”将承担培训人才、生产配料、运营品牌等功能。
“金鸣大厦”2017年开始动工建设,靠近国道,离隆江镇人民政府很近。2022年5月底,南方周末记者看到这座10层高的大楼已经封顶,工人正在封窗。美食街、协会办公楼还未开始建设。
唐腾波在电话里多次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需要当地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大力支持这些项目。
(应受访者要求,王钢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封聪颖 南方周末实习生 许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