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馆
饭馆又称菜馆或炒菜馆,在饮食业中属高中档次的餐馆,兴起于明,发展于清。它有大中小三类,都有几个著名的厨师和拿手菜,其中的高级饭馆后来发展成为大饭庄。
清朝和民国时期,著名饭馆有“八大居”“八大楼”之说,因为时期不同,“居”字号和“楼”字号饭馆也不同。
《北京俚语俗谚趣谈》载,清朝的“八大居”是龙泉居、同和居、砂锅居、鼎和居、广和居、天然居、会仙居、义盛居。 “居”字号名店名菜有:龙泉居锅贴豆腐、油爆猪肚、川冬菜炒肉末,同和居红烧鱼翅、清炒虾仁、葱烧海参、烩鱼脯,砂锅居白肉片、烩肝肠、烧下碎、烩下颏,鼎和居炸里脊片、小碟爆羊肉、炒面片,广和居吴鱼片、潘鱼、胡鱼、陶菜、江豆腐,会仙居炒肝、坛子肉、糟肉,义盛居四喜丸子、醋熘鱼片、拔丝山药、葱烧海参,同福居锅贴、扒海参、扒鱼肚、扒猪肚、扒鸭子,万福居烩螺羹、烧鲇鱼、蜜腊肉、翡翠羹,东兴居黄焖肉、焦炒鱼片、辣子鸡,福兴居烩鸭条、焖猪蹄、鸡丝面,万兴居糟鸭、酱肉、酥鸡、腊肠、熏鱼,青梅居烩肝肠、焦炒鲤鱼片、炸小丸子。
《北京俚语俗谚趣谈》载的“八大楼”是东兴楼、泰丰楼、新丰楼、正阳楼、庆云楼、万德楼、悦宾楼、会元楼。此外,还有一些饭馆也很有名,如全聚德烤鸭店、厚德福等。“楼”字号名店名菜有:东兴楼九转大肠、清蒸小鸡、云片熊掌、白扒鱼翅,泰丰楼砂锅鱼翅、红烧海参、清炖燕菜、软炸鸭腰,新丰楼白菜烧紫鲍、黑芝麻元宵、片饽饽,正阳楼涮羊肉、烤羊肉、大螃蟹,庆云楼炸春卷、盅儿糕,万德楼白切肉、烂肉面,悦宾楼神仙全鸭、红烧鱼头,会元楼豆腐羹、汆散丹,致美楼红烧鱼翅、四做鱼(头、尾、中段分做),富兴楼糖熘山药、酱汁鱼、酱爆鸡丁,五和楼烩鱼脯、炒肥肠、清蒸丸子,龙源楼炒鳝鱼丝、红烧鱼翅、烩鸭腰,天庆楼糖醋鱼块、羊蹄筋、羊肉扁食,永顺楼芫爆羊肚条、烩虾仁、清蒸鱼翅。
清朝北京“居”“楼”字号以外的名店名菜有:全聚德烤鸭店的挂炉烤鸭、炸鸭肝、琥珀鸭膀,便宜坊烤鸭店的焖炉烤鸭、童子鸡、酥鱼,厚德福的糖醋瓦块焙面、铁锅蛋,都一处的烧卖、炸三角、马莲肉,致美斋的萝卜丝饼、红烧鱼头、馄饨、四做鱼,如松馆的烩鸭条、什锦攒丝、炒面鱼,普云斋的酱肚、熏鱼、香肠、瓦鸭,天全斋的烧紫盖、澄沙包子、猪肉馒头,珍味斋的汤羊肉、羊杂碎、蒸羊蹄,西湖馆的烧鸭子、攒盘、炒什锦豆,大亨轩的醋熘里脊片、鸡油烧饼、水晶包子,大来坊的蜜麻花、素点心,福全馆的芫爆羊肚条、酱汁鱼、糟鸭肝,九和兴的锅贴鳜鱼、烹烤虾、鸡丝卷。
民国时期,北平饭馆业出现一些著名饭馆,有1921年开业的玉华台(淮扬风味),1924年开业的五芳斋(上海风味)和森隆(江苏风味),1925年开业的仿膳(宫廷风味),1930年开业的丰泽园(山东风味)等。此时南方风味饭馆大量出现在北平饮食市场,打破了单一鲁菜风味的局面,形成了北方菜和南方菜两个大派。北方菜馆为山东馆(济南帮、胶东帮)、天津馆、北京馆,以山东馆为多;南方菜馆为江苏馆、四川馆、广东馆、福建馆、河南馆、云南馆等,以江苏馆为多。1923年《北京便览·饮食类》载,当时著名的中餐饭馆有170家,其中南方饭馆有38家,有不少带“春”字号,如庆元春(淮扬风味)、京华春(福建风味)、岷江春(四川风味)、浣花春(四川风味)、燕春园(河南风味)等。1930年左右,西长安街出现十二春:庆林春、方壶春、玉壶春、东亚春、大陆春、新陆春、鹿鸣春、四如春、宣南春、万家春、淮扬春、同春园。《北京俚语俗谚趣谈》记有“八大春”,即:上林春、淮扬春、庆林春、大陆春、新路春、春园、同春园、鹿鸣春。20世纪40年代,北平饮食业中的“八大楼”是:东兴楼、安福楼(承华园)、致美楼、正阳楼、新丰楼、泰丰楼、萃华楼、春华楼。1943年,日伪北平社会局统计,当时北平的饭馆有607家,其中开业于清代的有97家。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接管北平市,蒋介石发动全国内战,北平市物价飞涨,百业倒闭,饮食业的经营更加困难。
民国时期,北京一些小饭馆也很出名。小饭馆规模小,比较接近中等以下收入人们的需要,生意比较红火。前门大街两侧的小饭馆较多,以大栅栏、煤市街、打磨厂、肉市最为集中。著名的有致美斋、厚德福、都一处、便宜坊、全聚德、金谷春(河南馆)、醉琼林(广东馆)、南味斋(江苏馆)、小有天(福建馆)、杏花春(绍兴馆)、颐芗斋(绍兴馆)、越香斋(绍兴馆)、恩成居(广东馆)等。这些饭馆各有独特风味,都有一两样拿手菜。当时市民中流传着一句口头禅:“逛小市、听小戏、吃小馆。”小馆就是指的这类馆子。
民国时期,中餐馆通用的菜肴主要有以下数十种:红烧鱼翅、清炖燕菜、清汤银耳、锅鳜鱼、芙蓉鸡片、五柳鱼、橄榄鱼片、奶汤蒲菜、奶子山药、软炸猪肚、烩南北、水晶肘、蜜腊莲子、爆双脆、葱烧海参、海参蟹粉、八宝烧猪、拔丝山药、鸡蓉菜花、锅烧白菜、油爆肚仁、软炸鸭腰、炸青虾球、软炸鸡、炸胗肝、烩青蛤、火腿片、炒冬菇、炒鱿鱼、软炸里脊、烩鸭条、烩三冬、烩三鲜、烩什锦、烩虾仁、烩爪尖、虾子冬笋、糟熘鱼片、焖段鳝、酱汁鲤鱼、红烧鱼片、红烧鸡、红焖肉饼、菜心红烧肉片、锅烧肥鸭、东洋三片、锅贴金钱鸡、草帽鸽蛋、蘑菇汤、鲍鱼汤、蛋花汤、鸡球汤、糟煨冬笋、口蘑锅巴、面包虾仁等。
此外,各类饭馆还随着季节变化不断更新“时菜”,如春天的野鸡脖(一种韭菜)、薄饼苏盘;春末夏初的黄花鱼、大对虾、清蒸鲥鱼;夏天的冰盏、鲜莲子、水晶冻、核桃、果藕、菱角等;秋天的螃蟹(七尖八团的河蟹),立秋后的羊肉(爆、烤、涮);冬天的菊花火锅、什锦火锅,过年吃的南煎丸子、米粉肉等。各类饭馆都以自己的一两个拿手菜享誉京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同和居饭庄因业务清淡要求歇业,政府认为同和居是著名风味饭馆,不能停业,投资扶植,实行公私合营。1952年,丰泽园饭庄、全聚德烤鸭店等高级饭馆申请歇业。根据中共北京市委领导关于“北京作为首都,不可不保留少数高级饭庄”的指示,丰泽园饭庄于1952年6月1日公私合营,全聚德烤鸭店于1952年7月1日公私合营。195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指示北京市社会福利公司,可以选择21人以上、历史悠久并有特色的大中型饭庄进行公私合营。1955年11月,北京市第三商业局饮食公司与70家中型饭馆(职工749人)实行了公私合营,北京市合作总社与16家饭馆(职工249人)实行了公私合营。1956年1月上旬的10天内,完成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1958年至1978年的21年中,饮食业的发展缓慢。1978年北京市有饭馆1594个,从业人员35940人,与1957年相比,饭馆减少2997个,从业人员增加20810人。人员虽有增加,但网点减少,营业点之间距离扩大,群众不方便问题日渐突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北京饭馆迅速发展。1995年营业点为39196个,从业人员167452人,分别是1978年的24.6倍和4.7倍。
1995年10月,北京市饮食服务总公司对全市特级餐馆和一、二级餐馆进行检查,确定符合特级餐馆标准的有30户,分别为聚仙楼饭庄、王府井全聚德烤鸭店、北京大阪徐园餐厅有限公司、紫金宫饭店鸿宾楼饭庄、仿膳饭庄、淮扬春饭店、四川饭店、豆花饭庄、御膳饭店、老正兴饭庄、前门全聚德烤鸭店、哈德门饭店便宜坊烤鸭店、北京全聚德烤鸭店、鸿云楼饭庄、北京烤鸭店、穆斯林饭庄、汇珍楼饭庄、京信豆花酒店、渔都海鲜城、顺峰海鲜粤菜大酒楼、北京京信全聚德烤鸭店、北京太上宫大酒楼、海淀消夏园餐厅、长征饭庄、听鹂馆饭庄、芙蓉酒家、锦绣大地美食娱乐城、宫廷大酒店、莫斯科餐厅、萃华楼饭庄。
京烤鸭是中国传统的名菜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北京,有很多著名的烤鸭店,每家都有其独特的烤鸭烹制技艺和特色。以下是北京市内十家著名的烤鸭店,它们都因其独特的风味而备受食客喜爱。
< class="pgc-img">>一、全聚德(Quanjude)
全聚德是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之一,创建于1864年。其烤鸭皮脆肉嫩,传统的烹饪方法使得烤鸭鲜美可口,备受食客喜爱。全聚德烤鸭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技艺,采用明火炉烤,使得鸭皮酥脆,肉质嫩滑。此外,它的烤鸭餐厅提供了优雅的用餐环境,是品味正宗北京烤鸭的好地方。
< class="pgc-img">>二、便宜坊(Bianyifang)
便宜坊是北京历史悠久的烤鸭店之一,创立于1855年。便宜坊的烤鸭以其独特的腌制配方和独特的烤制技艺而闻名。烤鸭皮薄肉嫩,具有独特的口感。它的烤鸭餐厅环境古典,充满了历史氛围,是一个品味传统北京烤鸭的好地方。
< class="pgc-img">>三、李魁贵(Li Kui Gui)
李魁贵烤鸭店成立于1992年,虽然相对年轻,但其独特的烤鸭烹制方法和精湛的厨艺使其备受食客喜爱。李魁贵的烤鸭皮脆肉嫩,具有醇厚的烤鸭香味。店内装修典雅,服务热情,是一个非常好的用餐选择。
< class="pgc-img">>四、大董烤鸭(Da Dong Roast Duck)
大董烤鸭以其创新和独特的烹制方法而闻名。它的烤鸭皮薄肉嫩,肉质鲜美,而且注重烤鸭的色、香、味的完美结合。大董烤鸭的餐厅装修豪华,氛围优雅,是一个非常适合商务宴请和特殊场合的餐厅。
< class="pgc-img">>五、乐可风烤鸭(Le Kefeng Roast Duck)
乐可风烤鸭店以其优质的烤鸭和周到的服务而受到食客青睐。它的烤鸭皮脆肉嫩,肉汁丰富。店内环境温馨,服务热情,是一个非常适合家庭用餐的地方。
< class="pgc-img">>六、小王府(Xiao Wangfu)
小王府是一家具有古典氛围的烤鸭店,店内装修典雅,氛围古朴。它的烤鸭皮酥肉嫩,味道独特,深受食客喜爱。小王府的服务周到,用餐环境舒适,是一个非常适合家庭聚餐和朋友聚会的地方。
< class="pgc-img">>七、四季民福(Siji Minfu)
四季民福是一家拥有多家分店的烤鸭连锁店,以其独特的烹制方法和优质的食材而闻名。它的烤鸭皮酥肉嫩,口感独特。店内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是一个非常适合家庭用餐的地方。
< class="pgc-img">>八、聚福源(Jufuyuan)
聚福源烤鸭店的烤鸭以其色泽诱人、鲜嫩可口而著称。它的烤鸭皮脆肉嫩,肉汁丰富。聚福源的服务热情,用餐环境干净整洁,是一个非常适合家庭用餐的地方。
< class="pgc-img">>九、大碗居(Dawanju)
大碗居烤鸭店以其独特的烤鸭配方和独特的烹制技艺而著称。它的烤鸭皮脆肉嫩,肉质鲜美。大碗居的用餐环境舒适,服务热情,是一个非常适合家庭用餐的地方。
< class="pgc-img">>十、翠华餐厅(Cuihua Restaurant)
翠华餐厅是一家拥有悠久历史的烤鸭店,创立于1885年。它的烤鸭皮酥肉嫩,味道独特,备受食客喜爱。翠华餐厅的用餐环境古朴典雅,服务周到,是一个非常适合品味传统北京烤鸭的地方。
< class="pgc-img">>以上是北京市内十家著名的烤鸭店,每家都有其独特的烹制方法和特色。无论你是喜欢传统味道还是创新口味,这些烤鸭店都能够满足你的味蕾需求。希望你在北京的旅行中能够品尝到正宗美味的北京烤鸭!
< class="pgc-img">北京砂锅居白煮肉
>说起京味市肆传统名肴就不得不提老砂锅居的白煮肉;
冬令一到,砂锅居白肉的热气和香气,加上它“名震京都三百载”的名气,越发地吸引着远近的顾客。
北京砂锅居饭庄,正式开业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地址在北京西城缸瓦市义达里。
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作“东单、西四、鼓楼前”,意思是说除前门大街外,这几处是城内最热闹的地方。西四再往南,到了缸瓦市,尽是些卖缸瓦瓷盆的,就显得冷清多了。
缸瓦市既非繁华去处,砂锅居为何开设在这里呢?原来,那时这一带是清皇族“定王府”的地盘,为王府下夜的更夫,在义达里有个更房,砂锅居就是从这里脱胎的。
清朝旧俗,皇室、王府每年的祭神、祭祖典礼,总要以白煮全猪作为祭品,祭罢则上下同吃“祭余”。于是,吃白煮肉,便由祭祀而成为满族的一种食俗。据《梵天庐丛录》记载:“清代新年朝贺,每赐廷臣吃肉。其肉不杂他味,煮极烂,切为大蕊,臣下拜受,礼至重也。乃满洲皆尚此俗。”传说皇帝赏赐的“白肉”,皆放于大红米漆肉槽中,吃者席地而坐,用随身带的解牛刀,自片自食,以示不忘祖宗遗风。王府祭祖,常常将剩余的肉分赏下人,更夫们也可一饱口福。
曾在府内煮白肉的厨子,后来与定王府更夫一起,在更房旁边临街处盖了几间小房,弄来府内煮肉的大锅,小白肉馆就此开张。取“和和顺顺”之意,请人写了“和顺居”的字号。
由于白煮肉取料地道(皆为青一色的“鞭猪”,即从京东赶来的活猪,猪龄六七个月,体重百二十斤,膘肥二指上下),现杀现煮(头天宰,当晚煮,次日卖) ,烹制精细(取通脊和软硬五花肉,刮洗干净,锅底铺猪骨,一次加足汤水,先武火烧开,再文火白煮。煮够工夫,取出惊凉,去掉皮骨,按部位加工分售),加上经营上的绝招(每日猪一口,只卖上午,过午不候) ,砂锅居白肉很快名播远近,人们争先光顾而又口口相传。于是那口直径四尺,深三尺的煮肉大铁锅,被传说成神奇的大砂锅:只要注入一锅清水,一夜之间就会变成满锅油汪汪的白汤。肉香为锅涂上一层神异色彩,锅的神话又给肉香添上无形的翅膀,很快,人们只知砂锅,不管“和顺”,店主索性也将“和顺居”改叫“砂锅居”了。“缸瓦市中吃白肉,日头才出云迟”,这是嘉庆年间砂锅居门庭若市的真实写照。
“砂锅居”名声大振后,又由府外传入府内直至皇宫,达官显贵纷至沓来,简直变成了“宫外御膳房”。为了随时能吃到砂锅居风味,皇帝钦准砂锅居给宫内送菜,可以径直从西华门出。
除白肉外,砂锅居取材于全猪各部位,采用烧、燎、白煮等烹调方法的风味菜肴不下几十种,如砂锅三白、筒子肉、凤眼肝、如意卷、炸肥肠、炸鹿尾、芝麻丸子、烟时、湖肉、烧紫盖等等。那时的64烧碟,叫作砂锅全桌,如果吃的人少,可以减半,要32样,谓之砂锅半桌,人再少可要16样,称为砂锅一角。这与湘菜中的“牛百样”,北京的“鸭全席”等,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砂锅居名副其实的砂锅菜始于1952年。主料为白肉片,辅料有口蘑、海米、玉兰片等,同放小砂锅中,加入各种调料,注入老汤同煤,一锅一份,热香鲜美。此后又相继有砂锅下水、砂锅三白、砂锅丸子等品种问世,质味殊佳,经济实惠。由大砂锅到小砂锅,这是历经300余年的砂锅居又一新的发展。
附:砂锅居白煮肉食谱:
< class="pgc-img">附:砂锅居白煮肉做法原图
>下期精彩提示:砂锅居的烧、燎、白煮传统名菜谱
< class="pgc-img">老北京砂锅居的传统名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