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89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网红小吃
越来越贵
这个卡是不是也可以不打。
春节假期,在当地热门小吃街、随着人潮缓缓挪动,终于挤到小红书收藏的高赞打卡攻略里的奶茶店前面,看到价目表后,安安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她和同行的朋友开始犹豫要不要点单,因为小程序显示要再等半小时。以及要不要再加30块钱买个印着旅游城市名的杯子,大部分打卡笔记,基本都是拿那个杯子拍的。买的话,“奶茶花销”直接奔50元。
但放眼整条小吃街,“打卡”哪家店都是相似的情况。街上清一色的网红小吃,梅花糕、热奶宝、拇指生煎、一米薯条、酸奶麻花、金币面包、文字烧。网红小吃清一色的不便宜。安安本来打算一次体验好多小吃,一次发个朋友圈9图,现在觉得自己打不起卡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红小吃变得越来越贵。
热奶宝,之前4-6元一个,现在加料后涨价到十几、二十元一个;
大热狗披上华丽的外衣后“身价”大涨,同样从个位数升至两位数;
烤红薯不再淳朴,前段时间#冰雪大世界一个烤红薯卖38元#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比火炬冰激淋还要大块头的烟囱冰激凌,40元一个;
……
为了涨价
小吃做了这些努力
小吃越来越贵,原因并不难看出。网红小吃在“涨价”这条路上狂飙时,也进化出了一些似乎配得起身份的特点:
- 场景迭代升级:从流动地摊,到餐饮店引流附加产品,再到专门店、集合店
小吃,这种品类在早些年间多是在街头、地摊上,有三两商贩挑着扁担进行售卖。因为能够就地取材,反应当地的一些风俗文化,消费者往往不是奔着“吃饱”而是“解馋”的目的,品尝当地多元化美食。因此区别于正餐,取名“小吃”。
经过多年的进化,小吃也慢慢从地摊、街头、夜市等场景,开始驻进餐饮店或是含蓄些纳入菜单。有的甚至把网红小吃搬上店招,作为门店的主打之一,有的直接海纳百川,开“小吃集成店”,卖各种各样的网红小吃。
比如分米鸡上了“烤猪蹄”单品,火锅店里卖“烤苕皮”,炸串店还有“肥肠卷大葱”……这些店家多是以“网红小吃”为卖点,将食客“引导”到店中,哪样小吃正当红,哪样小吃就竞争上岗。
现在,网红小吃开始独当一面,有越来越多新的小吃品类入驻商场,开出专门店、集合店。如热狗品类有LICKING DOG 美式热狗、脏脏狗美式热狗店;辣子鸡店有老韩煸鸡、万麻子煸鸡等;以及在各景区中大概率能见到,但很难说清是哪个品牌的竹筒奶茶……
- 分量不断加码:本体增量+不断堆料,超越“零食”分量以提高身价
现在的网红小吃,整体的分量越来越扎实。
在每个产品的个头上做极致。要么极致大,走巨无霸路线,比如烟囱冰淇淋,分量大到两人合吃一个冰激凌,也吃不完;要么极致小,走迷你路线,但售卖方式是一个组合,主打丰富体验,因此最终分量也不小。
除了在本身个头上做文章,许多小吃也在疯狂添加“小料”,给自己裹上更加丰富的外壳。
像芝士、海苔碎、酱料、糖霜都已经是非常基础常规的小料,新兴的网红小吃添加的小料更加特别,也更复合。
比如烤红薯里加的奶茶“珍珠”(木薯粉圆子),黑糖珍珠红薯、芝士红薯、焦糖糯丸子红薯、奥利奥红薯、焦糖红薯冰淇淋等;苕皮里面包万物,咸、酸、辣口的配菜皆可往加,如鸡爪、小龙虾等。
- 营销持续发力:紧跟潮流前线,主动追踪热点,持续复制
让小吃成为贵价网红小吃,离不开“包装”。不仅是帮助网红小吃更好“凹造型”的异形包装,而且更是营销方面的包装。
餐饮圈关于地风道物掀起“溯源”风潮,小吃也开启标注产区。比如上海一家烤栗子店,就给不同烤栗子标注产区。
营销发力,更常见的方式是蹭热点。最出名的当属“我在XX地名很想你”,大大小小的内容遍布小吃街,有的是路牌,或规规矩矩放在门店外边,或立在门店里面,甚至有在二楼的,主打一个错落,有是路牌造型的钥匙、或者冰箱贴,还有做成竹签的。当然,文字上也有创新,例如改为“我在XX地名很想发财”等吉利话。
小吃街就像一个8G冲浪的野路子营销好手。当一个物品符号被验证为具备流量后,小吃街就开始疯狂复制,无孔不入地安插它的多元版本。不一定做到高大上,但做到让人记忆深刻。
网红小吃价格提高,在外表上是小吃场景迭代升级、分量不断加码、营销持续发力,而实质上是小吃的定位转型,角色从“正餐外”转型为“餐本身”,小吃主食化。
配合主食化做几重因素叠加,售价自然就上来了。
一次性生意的网红小吃
还能做多久?
但对于不少消费者而言,网红小吃已经变成全国统一的产品,难说有什么特色,加上提高价格,更难说有什么性价比。除却假日因素短时间内出现供不应求,游客量下降的平日里应该怎么办?
在上一次内参君盘点网红小吃时,有位专做小吃的老板在评论区留下了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话:
“我就是成都网红街卖小吃的,卖苕皮豆干、五花肉、锅巴土豆、冰粉,基本上你能想象到的小吃品类我们都卖……这条街上的很多小吃品类,不出两个月就换了,有的甚至一个星期就能更新替换一次。
什么火就做什么。第二天再出摊时看到,隔壁摊位除了人没变之外,招牌广告全部换了,就知道这个人在响应速度(指追网红热点品类)上绝对是高手。
现在的网红小吃起步门槛低、技术含量低,很多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的,模仿小红书上教程做的。这些产品生命力不长久,更没有底蕴,甚至就连宣传图也是小红书下载下来的。所以说做小吃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赚钱,也遵循二八定律。能赚钱的始终只有少数人。”
小结
一年之后,回头再看2023年的网红小吃们,会发现在讲究“质价比”、“性价比”的今天,像是去年爆红的竹筒奶茶、包括刚火了没几天的罐罐烤奶,即使是在春节人流高峰时期,生意依旧惨淡。
其核心原因在于大家对于“网红”这个词语的观念在转变。在整个消费降级的背景下,理性、务实的消费理念充斥餐饮赛道,传统网红小吃的价格一涨再涨,相对来说会受到更大的阻力,再加上产品创新力不足,导致网红小吃很难跑出来。
不能否认的是,随着专门店的开出,我们能观察到部分具有生命力、创新力和差异化的小吃品类伴随着专门店开出,不断崛起。但更多的网红小吃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其底层逻辑,反而用了更大的门店,更多的人力,更高的价格来进行包装。
在经历了场景、营销、造型等各项突破后,网红小吃眼下似乎只剩下“在价格上寻求变量”这一条路能走。加价、跟随着旅游潮汐起落,然后做成一次性生意。
这样的加价生意在“质价比”时代还能走多久,对于营销套路疲倦的消费者还会买多久的账,网红小吃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
源:广州日报
近日,“当代冰淇淋价格有多离谱”冲上热搜。不少网友感叹,“冰淇淋自由”变难了。记者走访线上线下市场注意到,目前冰淇淋在售产品多以高端品牌为主,售价在10元以上的不在少数,多款品牌单支售价在20-30元。
业内人士分析称,冰淇淋行业产品价格溢价虚高严重。高价冰淇淋超出大部分人的价格认知,长期来看,销量下降无利可图就会导致资本退场,进而回归理想价格带,带动整个行业洗牌。
走访:冰淇淋走向“高端化”
售价多在10元以上
记者走访海珠区某线下连锁便利店注意到,目前冰淇淋柜台在品类设置上,高端品牌占比大,价格多在10元以上。
某便利店在售的约30款冰淇淋中,仅7款低于10元。梦龙杏仁松露巧克力口味冰淇淋10.5元,78g钟薛高草莓白巧克力口味雪糕23元,81g哈根达斯小杯草莓39元。
与此同时,许多线上平台同样开设了“冰淇淋”专区。记者随即登录一款买菜App看到,目前价格最低的为一款70g的老冰棍,售价在0.99元;其次是160g的速冻冰块,售价2.9元。最贵的是一款为298g千层雪金赏提拉米苏慕斯轻牛乳风味冰淇淋,售价为49.9元。
记者注意到,线上平台在售产品多为钟薛高、梦龙、佰斯、明治等品牌,且多以3-6支为一盒整体销售。记者简单统计后发现,该平台“冰淇淋”专区在售的109款冰淇淋中,售价在10元以下的占比不到45%;有28款冰淇淋售价在20元以上。
网友:是我不配
冰淇淋提价与资本进场有关
销量下降自然回归理想价格带
近日,贵州茅台宣布拟于5月29日发售预制品冰淇淋臻选原味(轻乳),品鉴价为每份39元,引发市场关注。
记者了解到,冰淇淋是以饮用水、牛乳、奶粉、奶油(或植物油脂)、食糖等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均质、老化、凝冻、硬化等工艺制成的体积膨胀的冷冻食品。
有业内人士认为,冰淇淋价格上涨背后是原材料成本与营销费用的不断上涨,也有冰淇淋批发店店主表示,价格越低的冰淇淋,利润也低;价格越贵的,利润也越高。
“原材料上涨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我们发现,其他乳制品、冷链食品也没有冰淇淋行业如此大幅、快速的提价。”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张淦盛分析认为,除原材料、营销费等因素外,冰淇淋提价也应该和资本进场有一定关系。此外,原则上同等成本情况下,售价和利润成正比。但冰淇淋行产品价格溢价虚高很严重,售价便宜的,不一定利润低。
此前,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的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达到1470亿元,预计2021年超过1600亿元,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但人均年消费量约为3.5升,与西欧国家人均消费量6-8升相比,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当前经济环境中,高价冰淇淋的生存空间如何?未来整个市场发展趋势如何?对此,张淦盛表示,高价冰淇淋超出大部分人的价格认知,许多人的心态是——上一次当就算了,下次谨慎问价后再买或者其他饮料或喝杯奶茶就好了。因此,长期来看,销量下降无利可图就会导致资本退场,进而回归理想价格带,带动整个行业洗牌。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4.5万家冰淇淋相关企业,广东省的冰淇淋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4000家。近五年来,我国每年均有超5000家企业成立,2017年为增量最多的一年,有超8200家企业成立;2021年新增企业注册量较少,共有5300余家。今年以来,我国已新增1700余家冰淇淋相关企业。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赵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