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安全吗?
根据专家出示的名录,使用过的食用油被确定为非食品,属于“餐厨废弃油脂”,按照法律规定,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对其的检验标准也不能按照一般的食品标准来检验。
庭审现场
赔偿金该咋用?
法官表示,这笔钱将作为专项公益基金,用于治理环境污染、支付环境资源、食药安全相关的赔偿等公益事项。“如果之后有本案的受害者找到检察机关,检察机关也可以按照规定把钱赔给个人。”
火锅店老板因为“地沟油”被抓,蹊跷的是,对油料检验报告却显示符合安全标准……9月18日,这样一起案件在简阳法院开庭。经审理,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到五年不等。
这也是成都全市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老板还被判令支付销售额十倍的赔偿金17万余元。
每天早上“关门炼油”
两年后终被发现
2015年5月,简阳市民刘女士和丈夫陈先生夫妻俩在简阳市贾家镇开了一家青椒鱼自助火锅店。据店员提供的证言,火锅店平时生意不错,在当地小有名气,平均一天有二十多桌客人来店里消费。 然而,食客们没有觉察到,这家火锅店里的油是“无限循环使用”的。据承办法官介绍,夫妻俩专门利用早上10点营业前的时间,将前一天从店里回收而来的锅底,经过过滤、打捞、加热、高温提炼等“工序”熬成半成品,期间还会混入少量新鲜的食用油,最终制成火锅油,供顾客食用。
“为了不让食客尝出异样,混入新鲜油的比例以及火候,都有讲究。据老板介绍,他以前在龙泉驿一家火锅店做后厨时学会了这套,自己开火锅店就把方法‘传’给了厨师。”承办法官介绍道。
不过,2017年8月,在火锅店开了两年多后,夫妻俩的“生意”做到了头。当时,简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查时发现了火锅店后厨的“炼油”工具,于是把线索提供给公安部门,对火锅店进行查封扣押,现场回收的油料也被送到权威部门检验。
检验报告说油品“安全”
专家出庭证实“有毒”
检察院提起公诉后,还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将夫妻俩以及厨师起诉到简阳法院。检方认为,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严重侵害了不特定人群的健康权,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2018年9月18日,本案在简阳法院开庭,合并审理。 尽管办案人员在现场查获了油料和工具,然而,循环使用油料的多份检验报告却显示“符合安全标准”。 对这个检验结果,办案人员也感到意外。为此,庭审中,参与制定检验标准的省、市两级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2名委员以专家辅助人身份出庭作证。 根据专家出示的名录,使用过的食用油被确定为非食品,属于“餐厨废弃油脂”,按照法律规定,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对这个检验结果,专家们解释,因为涉案油料已经不是食品,对其的检验标准不能按照一般的食品标准来检验。
此外,专家还表示,在制定检验标准时,出于成本考虑,纳入检验项目的有害物质是有限的,无法穷尽,检验时没有把所有高温裂变产生的有害物质纳入检验范围。 最终,专家在庭审中证实,即使检验报告显示符合安全标准,循环使用的油已不属于食品,对人体健康也会造成伤害。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
三人被判二年至五年不等
9月18日下午,经过3个小时的审理,夫妻俩以及厨师三人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至五年不等,并处罚金1万至1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也是成都首例刑事附带民事的公益诉讼案件。在民事部分,法院判令火锅店经营者支付生产、销售的有毒、有害食品金额的十倍惩罚性赔偿金17万余元。
“考虑到证据难保留和维权成本,消费者很少主动采取诉讼的方式向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的商家主张权利,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法律才授权检察院代消费者提起公益诉讼,保障消费者权利,惩罚不良商家。”据承办法官介绍,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系今年3月2日两高联合发布的司法解释里新增的案件类型,旨在追究被告人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责任,节约司法资源。
据了解,“十倍赔偿金”赔给谁、谁来收、怎么用,目前在法律上尚存在空白。承办法官告诉记者,他们为此专门进行了讨论,最终确定这笔钱作为专项公益基金,用于治理环境污染、支付环境资源、食药安全相关的赔偿等公益事项。 “如果之后有本案的受害者找到检察机关,检察机关也可以按照规定把钱赔给个人。”她补充道。
“当证据不足时,按照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就低认定数额”
法律大讲堂
路边夫妻店销售金额怎么定?
承办法官介绍,本案最大的争议焦点在于销售金额的认定。据介绍,刑法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设置了三档刑罚,由轻到重依次是:五年以下拘役或有期徒刑,五到十年有期徒刑,最高可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而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销售金额达到10万,销售时间较长,就属于法律规定的刑期在五到十年的档次。承办法官表示,根据夫妻俩的供述,火锅店两年的销售额达到了上百万元,而公安机关通过调查火锅店购买的食物原料、店员工资、店铺租金也试图证明其营业额达到了数百万。 但在认定数额时并未采纳上述证据。“当证据不足时,按照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就低认定数额,因此我们按照购买定额发票的金额和现场查到的记账本里2018年8月11日到8月18日的数额扣除酒水金额,认定犯罪数额达到了11万余元。” 而民事部分的十倍赔偿金的基数,则按照火锅的销售额,即8月11日到18日的账目扣除酒水后的1.7万余元计算。
(来源:成都商报)
日,有网友发现位于上海龙华会的呷哺集团高端烤肉品牌“趁烧”停业了。“趁烧”龙华会店不仅是该品牌在上海的最后一家门店,也是其在全国的最后一家门店。
7月31日,新京报记者在大众点评App上注意到,目前“趁烧”龙华会店显示“歇业关闭”。2022年“趁烧”刚开业时,曾创下上海首店月均营收破250万元的成绩,呷哺方面也曾公布过“趁烧”的扩张计划,称从2024年起预计每年至少新增30家门店,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该高端烧烤品牌发展遇挫。针对“趁烧”的相关情况,新京报记者联系了呷哺方面,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应。
扩张计划未实现,全国门店均停业
公开报道显示,“趁烧”是呷哺集团于2022年9月推出的定位于高端的烤肉品牌,由呷哺集团创始人贺光启打造,也是呷哺首次跨界布局烧烤赛道。品牌定位为“欢乐烧肉”,首创“烧肉餐厅+酒吧+茶饮站”的一站式餐饮集合店模式,客单价在250元左右,远高于呷哺呷哺和湊湊,是呷哺集团客单价最高的品牌。2022年9月24日,趁烧全国首店在上海日月光中心开业。当时贺光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趁烧”计划在2023年开出至少20家门店,首批门店将落户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首选上海田子坊、北京三里屯这样的网红打卡地,“从2024年起,预计将以每年至少新增30家门店的速度扩张,布局杭州、重庆、天津等城市,未来3年计划突破百家门店。”
2022年12月,呷哺方面发布了“趁烧”的业绩。数据显示,“趁烧”上海首店月均营收破250万元,最高翻台率破6番,全年单店营收预破3000万元,年坪效预破9万元。
但“趁烧”并没有按照呷哺集团的计划在烧烤赛道“开疆拓土”,经历了短暂辉煌,而后显得“后劲不足”。据媒体报道,2024年1月,“趁烧”上海五角万达广场店、杭州湖滨银泰店闭店;2月,“趁烧”上海悦荟广场店、广州领展购物广场店以及深圳益田假日店均停止营业;3月,“趁烧”广州天河城店闭店。
截至目前,包括上海首店在内的所有“趁烧”门店在大众点评App上的状态均为“歇业关闭”。
“趁烧”龙华会店目前显示“歇业关闭”。大众点评App截图
客单价超出同类品牌数倍,消费者称“肉质一般”
红餐研究院发布的《烤肉品类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全国烤肉品牌人均消费占比最多的是50元至100元价格带,占比超过六成,其中日式烤肉人均消费较高,在150元左右。新京报记者统计,在烤肉赛道的多个头部品牌中,“趁烧”的人均消费几乎是其他品牌的2至5倍。例如,西塔老太太泥炉烤肉人均消费为130.5元,九田家料理烤肉为99.1元,北木南烤肉和九为54.5元。同为火锅跨界烧烤,海底捞开出的烤肉品牌“焰请烤肉铺子”人均消费为100元。
人均250元的高端烤肉,在品质和服务方面,似乎并没有让消费者获得“质价比”。在大众点评上,“趁烧”龙华会店目前显示有1186条评价,其中,中差评146条。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较为集中的问题是“肉质一般”。有网友表示,“虽然环境不错,但是肉质好一般,是几年来吃过的烤肉店的倒数第一名。”“调味重,吃不出肉味,本身也不够新鲜。”“肉质非常普通,食材选用方面不好。”“一般烤肉都不会很难吃,但是这家的肉有股味道。”同时,“趁烧”的服务也受到诟病:“服务员帮烤肉,最后肉老得吃不下去。”“没人说烤多久,找服务员,举手举烂了也没人搭理。”“等待时间太长,肉都熟了也不上酱料。”此外,网友对“生菜收费”“菜量小”等问题也提出质疑:“第一次碰到生菜收费的”“12元就3片生菜”。
资深餐饮连锁战略与资本专家文志宏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初在呷哺集团推出人均消费高达250元的“趁烧”品牌时,他就“不看好”。文志宏说,从平均的消费水平来看,超过200元的人均消费就可以定义为中高端消费,如果一个餐饮品牌没有非常独特的体验或者独特的价值,250元的人均消费是不太容易被消费者认可的。
文志宏同时认为,烤肉赛道本身门槛不高、竞争激烈,加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者消费更加审慎,新的高端烤肉品牌想要生存发展并非易事,整体上,客单价较高的烤肉品牌市场空间非常有限。
大牌副线为何难站稳脚跟?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九毛九、海底捞、西贝、老乡鸡以及多个新茶饮品牌对于推出子品牌、副牌都十分热衷。在很多人看来,“背靠大树”的头部餐饮子品牌比新品牌起点高很多,但子品牌想要发展也实属不易。今年3月,呷哺集团在最新财报预告中提到,2023年将亏损1.8亿至2亿元,其中湊湊业务尚处亏损是2023年业绩净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扩张速度也未达预期。呷哺集团还曾相继推出in xiabuxiabu、呷煮呷烫等多个细分领域的餐饮品牌,其中in xiabuxiabu是定位年轻消费者的中端台式小火锅,但该品牌推出不到一年便退出市场。
文志宏告诉新京报记者,呷哺也曾尝到过推出特色子品牌的“甜头”,所以就持续走多品牌发展的路子。“经历了疫情,包括呷哺和湊湊的业务看起来也并不乐观,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面临很大的危机与挑战。所以其他的子品牌也要考虑放弃了。”
“断臂”子品牌的还有九毛九。今年7月,九毛九发布盈利预警,并对年初制定的2024年扩张目标进行了调整:怂火锅开设35-40家新餐厅的目标调整为25家。同时,已转让“那未大叔是大厨”“赖美丽酸汤烤鱼”两个品牌,资源将集中到太二酸菜鱼和怂火锅两大主品牌。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王琳
校对 翟永军
门旅游
不少人都将当地的“网红打卡点”
作为旅行中必去的一站
随着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网红打卡点”也逐渐奇怪了起来
除了名胜古迹、商业街
一些当地的小区、民居等
也成了一些外地游客的目的地
比如北京的胡同
上海的弄堂
重庆的李子坝站等等
< class="pgc-img">>然而
蜂拥而至的游客们
给“网红打卡点”的原住民
也带来了一些麻烦
有本地居民不堪其扰
在家门口挂上了“谢绝参观”的牌子
也有人认为
应该给游客们更多包容
那么
游客参观与居民日常生活之间
平衡点究竟在哪?
居民楼挂牌“谢绝参观”
重庆市渝中区的白象居小区,因外形酷似魔方、3个出口通3条街、多部商业电影在此取景等原因,让许多游客感到好奇。
白象居视野非常开阔,可以欣赏江景,还可同框拍到长江索道、东水门大桥、朝天门来福士等重庆知名建筑。再加上近年来,《火锅英雄》多部电影在此取景,白象居成为重庆新晋的网红打卡胜地。2018年,白象居被列入重庆母城新十景之一。
< class="pgc-img">>白象居楼内通道(记者邓波摄)
然而,近日网络上的一则视频显示,被誉为游客打卡胜地的白象居被围了起来,拒绝游客进入参观。视频显示,在白象居入口,多名人员值守,旁边挂有手写的提示牌“居民住宅,谢绝参观”。
视频引发了网友热议。5月25日,记者实地探访白象居看到,入口有多名居民自发值守,“居民住宅,谢绝参观”的招牌依旧还在,不过游客可在登记个人信息后进内参观。
< class="pgc-img">>居民在白象居入口值守(记者邓波摄)
肩膀上挂着“白象居志愿联盟网红打卡秩序维护队”红袖章的潘先生告诉记者,白象居住有500多户居民,因游客蜂拥而至前来打卡,给居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小困扰。居民们因此自发组织,通过劝导、疏通等方式维持游览秩序。前两天,他们设立“居民住宅,谢绝参观”的招牌,但针对白象居探亲访友、民宿客人,可通过登记形式进入。
记者注意到,在白象居入口外,设置有白象居网红打卡居民自治管理服务点岗亭,岗亭下方有一封《告游客书》,提醒游客在打卡时要有序、文明、遵守秩序等。
有居民难忍游客打扰
潘先生说,白象居是开放性小区,因无人管理,游客增多,居民楼内出现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乱象,甚至出现游客强行进入居民屋内上厕所、拍照等情况。潘先生还介绍,整个白象居的进出通道只有两米多宽,有居民在通道内摆摊,通道电线私拉乱接,也存在安全隐患。
今年60多岁的白象居居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五一假期,其90多岁的母亲生病,但因为游客人流量太大,居民楼的通道不畅,120急救人员无法进入。王先生与志愿者一起大声叫喊劝导,费力将90多岁的老太太背出了小区。
在白象居住了三年多的李阿姨说,周末和节假日,买菜必须早点出门,10点以后游客就会慢慢增多,“提起东西就过不了路。”李阿姨还表示,游客多了就会很吵,也会影响生活。
蔡阿姨在白象居住了二十多年,她表示,游客太多后,楼道通道行走受到影响,不便通行。不过她也表示,外来游客到重庆参观,作为本地居民只能尽量克服,“也不可能撵人走,不要人家来。”
< class="pgc-img">>游客在白象居楼内打卡拍照(记者邓波摄)
也有居民对游客持欢迎态度。从挂有“居民住宅,谢绝参观”招牌的入口进入白象居,是居民楼的第12层,也是游客主要打卡的楼层。这一层均为门面房,白象居居民在这层开有饭店、咖啡店、小卖部等。在12层中间位置开餐馆的刘先生告诉记者,白象居12层以上是居民楼,游客不能进去,游客从12层只能向下到8层的平台位置。从8层至12层,很多房屋都被开发成咖啡屋、民宿等,另有一部分房屋现在还空置出租中。
< class="pgc-img">>白象居内商铺门面(记者邓波摄)
刘先生认为,游客前来参观实际上并不会进入居民生活区,虽有点影响,但也对居民有好处,不少业主在白象居开店或者摆摊,游客前来参观,也带来了经济上的收入。刘先生说,自己开店需要游客捧场,如果将游客拒之门外,他就没有办法做生意了。
梅阿姨在白象居住了十来年,她在12层有个卖水卖烟的小卖部。梅阿姨告诉记者,白象居以前也存在脏乱差等现象,甚至有随地大小便等行为。白象居走红后也没有修建公共厕所,针对游客的需求,部分居民开放自家的厕所收费供游客使用。梅阿姨说,就算游客不愿花钱,他们也会给游客指出公共厕所的位置。
梅阿姨认为,游客从外地大老远前来参观游览白象居,游览打卡并不会给大家带来太大的困扰,“说一点影响都没有不大可能,但这个影响我觉得是可以克服的。”梅阿姨说,自己去外地游玩也不希望被当地人拒之门外。
居民自发维持秩序
5月25日,记者来到白象居所在的白象街社区居委会了解情况,社区一名工作人员称,此事目前还在协调中。
这名工作人员向记者出具了一份详细的情况说明。说明显示,接到白象居居民拒绝外来游客打卡参观的情况后,社区立即对现场情况进行了解,近年前往白象居打卡游客数量呈直线上升态势,每天高达几千人,五一期间达到3万余人高峰,由于游客集中进入楼栋空中走廊打卡照相,导致居民出行拥堵,小区环境卫生、噪声扰民、治安稳定、安全隐患等问题对居民造成极大困扰。
< class="pgc-img">>游客在入口排队登记(记者邓波摄)
情况说明还显示,因外来游客太多,居民不堪其扰,5月23日下午,小区居民自发组织“居民自治小组”在白象居大门设置“居民住宅,谢绝参观”字牌进行访客准入登记,自发维护白象居居民楼内部秩序管理,维护小区安宁。目前,白象街社区居委会已介入居民自治小组的协调工作,力争在游客参观和居民诉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5月25日下午,记者也致电重庆市渝中区文旅委了解情况。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白象居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网红打卡地,不属于景区景点,归朝天门街道管辖,目前当地文旅部门和街道还没有相关规划来规范白象居打卡现象。
专家建议:
可疏导和限流
白象居居民潘先生告诉记者,重庆人民热情好客,也欢迎全国游客到白象居游览参观。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积极介入,对白象居进行规范性的综合治理,既能让业主不受困扰,也能让游客尽情参观。
游客“扎堆”来访,对本地居民造成困扰的情况,在其他城市也有发生。例如,上海安福路因靓丽的街景成为了“街拍宇宙中心”,不少网红、游客都会慕名前来,给原本就居住在这条街上的居民出入造成了不便。
< class="pgc-img">>再比如,一些游客为了体验最淳朴、真实的胡同生活,在北京旅游时,擅自走进民居参观,不少居民只好在家门上贴了“民宅,谢绝参观”的标语。
< class="pgc-img">>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教授尚重生认为,如何平衡城市旅游发展与原生居民日常生活,这拷问着有关部门的城市管理智慧。如果能够平衡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盘活当地文旅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 class="pgc-img">>白象居楼内通道(记者邓波摄)
尚重生说,现在国内旅游存在一种扎堆现象,游客蜂拥而至打卡,对所在地城市来说是好事情,但因为游客突然扎堆,当地有关部门没有提前预案,也来不及介入管理,这些网红打卡点超出承载范围后就会无序发展,给原生居民带来困扰。
尚重生告诉记者,社区街道都有义务解决居民困扰,针对白象居居民受到的困扰,一是社区或者街道可派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到白象居对游客进行疏导、劝导;二是实行预约限流制度,通过预约参观的方式将游客数量控制在白象居可承载范围内;三是文旅委等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套基础公共设施,扩大白象居的游客承载能力。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