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到饭点儿都要排很长的队,先拿饭,再自助选,从13 11 9 7 5 3 2 1元依次经过,最后根据点的饭算钱,第一次去吃的人要留心价钱牌,不然乱点付钱就很贵了。
说是台湾铁板烧自选快餐,其实感觉也没有那么高端吧。相对于附近的消费来说,价格算是OK了。
外卖的话是两份起送。每天供应的有十块,10 12 14 16 20的套餐。分店也是挺多的。周一到周五每天还有两元的特价粥。还有一到11的小菜区,总之看起来选择还挺多。
出品
菜分很多级别的,从贵到便宜,随便挑,有些人减肥,一个粥加个素菜,还是很省钱的,其他的菜味道还可以,就是油放的有点多,希望可以改进。
环境
人流量大,座位较多,用餐高峰期排长队,大部分是上下班的OL。
服务
流水线的手指点菜方式的确是快,但是服务一般。
个人感觉,相对快餐店来说,价格会贵一点点(同样分量的前提下)。说便宜其实不便宜,
说方便快捷?每天饭点都排长队,店员不停的把你的盘子往前推甚至叠到前面人的盘子上,说干净卫生吧,却偏偏有人吃出了绑粉丝的绳和钢丝球的丝
13元的菜可能是因为做工比较复杂或者食材较贵,都是用小蝶单独装,有些碟子底下还铺一层青菜,个人觉得性价比不是很高。
如果要吃肉,还是直接点9元的全肉菜式,比如香煎鸡排、秋刀鱼、猪扒、三杯鸡略咸,浓重的酱油色,鸡块也是好大块.
7-5元的除个别菜品,其他基本连半荤都算不上。肉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有辣子肥肠、炒猪肝、木耳肉丝等等。
4-1元的素有土豆丝、豆腐、青菜、豆芽、冬瓜、蒸蛋等,感觉低价格的“全素”其实比较好吃。
饭量大的话,可以在最开始拿饭的时候让多加一点儿饭,如果要加得多的话就要买双份了;也可以一开始不要干饭,到最后面去拿稀饭。1-2元的汤不怎么样,没什么味道,差不多等同于喝水吧。最近出了一种六元的汤,味道还可以,料也很多,咸淡就看你运气了
本人一般想吃鱼或者鸡排了,就会来这吃。一般午餐15元吃得还不错了. 见过超省的,只要了一碗绿豆粥和两份青菜...而且有免费酸萝卜和辣椒圈任吃....
总的来说,种类还算丰富,地理位置多半在写字楼附近,价格么,在如今这个物价下还是比较合理。但是在服务,餐具卫生上面还是有点失望,毕竟我也是吃到过不明物体的人。
><>自己就在附近上班,也习惯了自选快餐,而且这里增加了一台自助结账设备,比较方便,所以经常来这里吃午餐”。一位在使用智能设备结账的顾客说。
记者所在的这家智慧餐厅,名字叫作饗食,位于深圳福田卓越时代广场二楼,离众多深圳地标所在的购物公园站仅一个街道的距离,我们在大众点评上查询了下,这家饗食餐厅为家乐缘旗下运营,而家乐缘则为广深地区著名的快餐连锁品牌。
< class="pgc-img">>与一般的家乐缘快餐厅不一样,这家饗食餐厅的点餐模式有点特别,更具体点说,体验起来有点自助餐的感觉,事实上,在同一楼层就开有两家家乐缘,只不过这家店在快餐属性上显得不那么明显而已。
< class="pgc-img">>不过当进入门店之后,尤其是在CBD的午餐时间,蜂拥而至的人群会马上让你觉得并无二致。取餐盘、自助选餐,与一般的快餐店相比,餐品并没有太大差别,不过采用的是称重计费方式,每50g5元,会员价后则是4.5/50g,通过公众号扫码即可成为会员。由于对重量并无概念,在选餐中多少有些顾虑价格问题,不过在自助时可以很轻易发现,大家在菜的选择上倒是出现了明显的“投票”,一餐饭下来,价格并不太高。
选餐完成后,顾客可以人工结账,也可以选择在设备前自助付费。
< class="pgc-img">>在自助结账区,首先将食物放置在设备的识别区域,这时会显示出主食和菜品的应付价格,与此同时,相应的会员价与非会员价也会同时显示出来。
< class="pgc-img">>在线下零售场景下,相对麻烦的是非标品零售场景。在此之前,我们体验过许多餐饮场景的智慧化应用,大多采用的是将非标品标品化的方法,其实这也是整个零售行业智能化的常见解决方案。比如此前流行的智慧餐台,依靠的就是在餐盘中植入RFID标签,依靠盘子的不同标签完成非标品的标品化包装。
< class="pgc-img">>在饗食智慧餐厅,并非如此。饗食智慧餐厅依靠CV技术也能实现相同结果,而且成本比“智慧餐台”的搭建和配套更低。另一个值得称道的是,基本可以实现无感支付了。二维码的出现,其实解决的是找零环节的时间成本,但支付的动作仍然保留。但在这次的体验中,基本实现了无感支付,其实是去掉了支付的动作,根本都不需要拿出手机来做其他操作,通过追踪人脸即可实现扣款。
< class="pgc-img">>简单总结起来,其实这台机器大致包含了三个技术特征:一是用于标品识别的商品识别技术,其二为用于非标品识别的重力感应技术,最后则是支付环节的人脸识别技术。
不过在体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便之处,比如在识别时需要将米饭例汤与自助菜品分别进行识别,在实际消费中多少有一些不便之处。其外,由于是微信智慧体验店,在自助结账台上,当然仅仅支持微信支付了。如果有其他支付需求的话,现场倒是设有人工结算通道,在智慧化之余,造成不便就不必要了,这点还是不错的。
< class="pgc-img">>在体验中,我们发现饗食智慧餐厅的自助结账设备显示为comma,现场有一位品牌商的人员负责引导如何使用。通过采访得知,这款产品被称为CV自助结账台,CV代表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目前织点智能支付系统已可识别1000-2000个SKU,准确率非常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围绕刷脸支付,支付宝与微信已剑拔弩张,支付宝更宣称30亿补贴线下场景,微信的场景落地看上去也在一步步展开,未来在刷脸战场上,又会展开怎样的攻防战,不妨拭目以待。
><>行内朋友讲,最近深圳快餐界出现了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搅局者”,引起了同行的广泛关注。
据说,这位“搅局的”刚进深圳时间不长,总共才两个店,甫一亮相,犹如“超手扣篮”!跟勾魂似的,写字楼的小白领们,宁可排队40分钟也得去吃,一时间,闹得商圈内此消彼长,成为快餐同行之间的热点话题——
这家伙名叫“小女当家”。
正逢周五的晚上,我决定前去看个究竟!
晚上7点多钟,开车到了科技园创维食街。
一下食街远远望去,十几二十间品牌快餐店密密麻麻的分布在食街里,如同是快餐打擂的战场,谁盛谁衰,实际上已经是一目了然了——
按说,在这类商圈里,晚上7点多钟已经是偃旗息鼓的尾声了,没想到独此这家还里三层外三层的排着大长队呢,环顾食街的四周,已经是稀稀拉拉的没啥人了,他家为啥一枝独秀?到底是何等魅力能把快餐做成这样呢?
谢天谢地,排队耗了我30多分钟,好容易顺着队伍磨蹭到了店里——
这家快餐有点不一样
抬眼一看,哇!这是唱的哪一出啊?怎么把厨房从后边搬到了前边啦?
一眼望去,十几口炒锅一字排开,在顾客的眼皮子底下火舌飞溅,热气腾腾,炒勺伴随着蹡蹡的的金属之声,在热气、香气、锅气的氛围中,频频的舞动起来!
餐线上密密麻麻的排列着烧类、炖类、蒸类、小炒类、凉菜类、铁板类、流食类、饮品类等7大类别共五六十个品种供顾客选择。
餐厅采取自助取餐模式,餐线上没有安排分餐人员,顾客可按个人喜好,自由选择。餐线上的所有产品不分荤素,最终以称重统一结算。
现场炒制,锅气、香气、温度回归
近年来,快餐行业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了,营商成本飞速上升,支撑过去行业发展的时代红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过去所谓的一线快餐品牌,大面积的落入“四高一低”的魔爪当中而无法自拔。
思维固化、模式老化、创新能力不足是共性之所在。
而主流的快餐市场和消费导向,已经不满足于一路小跑,填饱肚子的基本诉求,他们排斥和痛恨同质化、工业化快餐产品,他们渴望吃出中餐的品质,感受到中餐的场景呈现,品尝到中餐应该有的味道。而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是完全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
在这一大背景下,小女当家的迅速崛起,是时代发展的原始需求,是中式快餐的本质回归。
把厨房从后端移到了前端,把成品预制变成了现场炒制,透过这两个小小的举动,中餐本质的光彩乍现,锅气、香气、温度回归了,中国人所熟悉的情感体验生成了。
小女当家把十多年来,蒙在中式快餐身上的一层层的窗户纸击穿,把中餐工业化、批量成品预制、酱汁合成等现代工业化做法统统推倒!
六大亮点,做反工业化的中式快餐
小女当家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即:中国人在中餐面前,永远都是舌尖决定腰包,口味决定一切!中式快餐也一样,之前那是因为没选择、没比较。
小女当家的异军突起,我总结有如下几个亮点:
1、把炒锅从后厨搬到了前台,锅气、香气、温度有了,顾客的参与体验感增强了。
这是本质回归,这是有别于其他品牌的核心价值与差异化。中式快餐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进化,绕来绕去的又回到了原点,当然,这个原点和过去的原点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中式快餐最缺乏的是温度,是锅气、香气。这一点,无论堂食与外卖都存在。
我们喜欢走捷径,喜欢饭前大批量预制。特别是受麦当劳工业化影响,殊不知,人家那是西餐的加工烹饪方式,把西式的工业化放到中式快餐上的结果就是,成本降低了、效率提高了,但同时,顾客也就流失了——
为什么?一句话,不好吃了呗。
2、品类、品种丰富,顾客的选择面更宽
七大类别、五六十个品种,几乎囊括了市面上热销的大部分产品,相当于把几个品类的快餐店揉到了一起,一网打尽。
中式快餐的弊病之一是品种太单一,导致顾客的选择面太窄。当然,选择面宽的有,茶餐厅!简餐或者正餐!只是说,那是另外一套消费体验了。
现在市面上的快餐单品或者单品类居多,主要还是考虑到简化管理环节,提升供应链保障能力,你设想啊,那么多产品得用多少人工?得备多少料?中央厨房怎么支持?门店的复制难度太大了吧?
当然,产品的多与少,也是有利有弊的,后面我们会详解它的利弊得失。
3、聘用酒店大师傅,小锅现炒,保证味道
行内一般认为,快餐80分万岁,只要不难吃就是好吃!本来就是一工业化的东西,性价比在那摆着呢,想吃好的,您去酒楼吧。
小女当家反向思维,中餐就得做出中餐的味道来,不好吃,一票否决!
过去一锅20份,能好吃吗?三五份的小锅现炒当然不一样!
大排档的小师傅能跟酒店的大厨比吗?当然不能,一分钱一分货嘛!
只是这人工可着实的不低,下一步的标准化分解和技术复制能力是难点。
4、亮出食材,让顾客感受到高质量
快餐为什么不能选择好食材,为什么不能把好食材亮出来,让所有人知道。
纯净水、土猪肉统统的摆到了大门口,正餐敢做的,快餐一样能做!
快餐界惯常的做法是拼效率、拼成本、拼人工,利润是在成本全副武装以后的“剔牙缝”,能剃多少剃多少,只是这牙缝里的肉在“四高一低”的常态下越来越少了,怎么办?
我觉得还是应该敢于做“加法”!敢于拼质量,拼顾客满意度,拼产品价值。在一片红海当中去“比低”是没有出路的。
5、自助取餐,不知不觉提高客单价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一位小姑娘端着满满一盘子的菜,成就感十足!
那盘子里可是装着密密麻麻的几十样菜呢,从商家的角度来评估,这个品种的“多与少”也是各有利弊的,我们希望她多拿产品多消费。
但是,中西餐不同,自助的取餐模式应用在中餐,其导致的运营效率大幅下降,利弊可是有待商榷的。
6、导入会员制,聚客揽金两不误
在八折的诱惑和满意度爆棚的情况下,会员制推进顺利,积粉、提效双丰收。
众所周知,快餐的现金流是极其可贵的,尤其是导入会员制后的预存沉淀资金非常具有诱惑力,但是,顾客也不是傻瓜,没有足够的满意度、信任感和品牌力,顾客是不会轻易掏腰包的。
小女当家在写字楼区、在相对固定客群面前,它成功的做到了。
我想,和他的差异化、出品品质、性价比和在公众当中的品牌形象等等,息息相关吧。
四个隐患,不注意可能就是昙花一现
下面,我也想针对有些缺陷或者不足提出建议,供参考:
1、壁垒低,很容易被跟风抄袭。
小女当家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当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千万不要被眼前的成功冲昏了头脑,紧迫感和危机感时刻存在。
有时候所谓的成功就是隔着一层窗户纸。模式与技术不是保持领先的壁垒,在国人惯于抄袭跟风的大背景下,不排除一夜之间,这样的模式遍地开花。
到那时,谁是李逵,谁是李鬼,还真是说不清楚了。
只有时刻保持领先、拉大领先距离,才是致胜的王道!
2、把西式自助餐模式导入到中式快餐中是弊大于利
快餐可以一站式(麦当劳),可以两站式(大家乐),可以自选式(家乐缘),但是,在中式菜品当中导入自助餐模式是一场灾难。其结果是弊远远大于利!
中式菜品的出品呈现与西餐本质不同。
人的贪婪本性就导致在取餐过程中,60个菜就会有60个停顿,60个思索,60个翻捡动作,如果每个人都这样的话,其结果体现在吞吐效率方面,那可就是慢餐当中的慢餐了,快餐饭市“抢钱”的本质一下子变得荡然无存了。
在利与弊的面前有没办法解决?当然有!创新!模式交叉!
3、“现炒”是亮点,却也容易是包袱
现炒是销售的亮点之一,也是众多美食类别之一。
现炒与其他蒸、炖、烧、卤等类别相比,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要占用现场人工,会产生不稳定因素,因此,现炒的品种数量要适当控制,要量力而行。
同时,餐线品种要进行优化,过多品种更多的是包袱,要加快产品的轮换周期。
4、大众快餐已是红海一片,跳高一线是明智选择
纯写字楼商圈的弊端不言而喻,30元的人均消费没有与对手拉开距离,纯快餐业态所导致的“一个半饭市”已经很难实现理想的投资回报,已经变得越来越不符合商业逻辑了。
往综合体进发、提升价值,将业态由“单打一的快餐”往简餐方向靠拢,要打开“全时段运营”的出口,也许,一片新的蓝海空间就此呈现了。
结语:
在中式米饭快餐苦苦摸索,束手无策的大背景下,小女当家姗姗而来,它没有绞尽脑汁做工业化、做标准化,而是在快餐中做出中餐的体验感,让人兴奋,让人惊艳!
小女当家做了中式快餐的另一种尝试,也给了餐饮人启发,当一条路竞争对手太多太难走时,不妨换个思路,从另一个维度切入,可能会做得更轻松,也更有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