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个资深吃货,怎么能不把深圳大大小小的餐馆都试一遍水。下面分享几家深圳宝安南路沿线有名且好吃的餐厅,无论是朋友聚餐,还是约会,或者一个去吃都是不错的选择。
西贝莜面村(东门店)
地址:罗湖区 深南东路3085号骏庭酒店2楼(人民医院第一门诊部对面)
电话: 0755-83459999 18823700216
人均:77元
推荐菜系:
面筋
手抓羊棒
食客点评:
nancychf:去过很多次了,羊肉很好吃,还回去的
dpuser_00613129392 :环境优美,价格合理!!!就是量有点少了!
cyzhubaobei:味道不错,环境很好,上菜速度很快
外婆家(KKMALL店)
地址:罗湖区 深南东路5016号京基百纳广场购物中心4楼京基100大厦全部店铺
电话: 0755-22985339
人均:54元
茶香鸡
面包诱惑
dpuser_76836801299 :环境不错 推荐吃冰火两重天超赞 菜嘛 很一般 不贵 适合聚会
liumingen8 :超棒的味道啊!好吃!推荐鱼头 牛肉 芒果冰沙
壹起吃喝玩乐 :外婆烤肉和蒜蓉粉丝虾一般,茶香鸡和鱼头还不错,朋友介绍来的,值得我专门从广州开车来深圳尝试。
重庆大队长火锅(深圳店)
地址:罗湖区 东门南路3020号天俊外贸食出大厦1-2层(金城大厦公交站、湖贝地铁站)
电话: 0755-82297778
人均:82元
丸美组合
雪花肥牛
小丸子在找花轮:总的来说是非常好吃的。是海底捞之后最好吃的应该说。不过这只限于刚刚开始吃的时候。越吃到后面越苦,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很苦,整个味道不辣,但是很麻。品种还算多,价格也不便宜,6.8折后两个人还要200块。而且第二天我肚子痛了一天,也不知道是不是火锅的问题。不过总体来说还挺不错的,对于好吃的味道,就算吃到拉肚子我也愿意吃。海底捞永远是我心里的第一,现在大队长可以排第二。
sunnycycn:一直在深圳寻寻觅觅,想找正宗四川火锅,除了华神,和老地方酒店旁的重庆**火锅,就属这家最正宗了,这家的麻味也是一级棒。没去过重庆的大队长,这家店内装潢很有特色,很“红”,店员下午五点开始在门口集合练习革命舞蹈还会跳神曲小苹果,好久没看到这么欢乐的现场表演了,笑死我了!菜品偏贵,蔬菜类菜量不大,招牌鸭肠和毛肚还不错,酥肉很难吃!!..
sylvia_cheung :新开的一家火锅店,每次上下班路过,看着它一点点装修好开业!【位置】很明星的招牌,在拐弯处~东坐车到金城大厦站下两分钟;地铁走路远点,坐到湖贝地铁站。【价格】现在新店开张,免不了有促销活动,貌似微信扫描直接进店打6.8折,不用团购了。之前在重庆就吃过大队长火锅,那边生意挺好的...
黄记煌三汁焖锅(万象城旗舰店)
地址:罗湖区 书城路1号都市名园2楼(近深圳书城后门)
电话: 0755-25885699 0755-25880799
扯面
组合锅
laozhu1002 :现在黄记煌越来越贵了,用了团购还要加钱白可以吃饱
风庄 :味道一如既往的棒,以前那个好喝的鱼汤,现在木有了,有点遗憾
夏天xxyyzz :味道很不错,非常下饭,而且是越煮越好吃的。服务员态度也很好,店里冷气很足,夏天来吃也很舒服,唯一不足是吃完以后身上味道好重啊,整个人都被熏出味道一样。幸好是和老公去吃,如果是男女朋友可能出来后再亲密的时候会尴尬,哈哈
一日三餐
地址:罗湖区 深南东路5016号京基百纳空间KK-Mall购物广场B1楼楼B118号铺(近红宝路)
电话: 0755-22218388 0755-22920263
人均:55元
多宝鱼
心太软
Sheela_Yip :經常去。。。很好??實惠????
kikilee234 :各方面都不错,就是服务员还需要培训一下
nancychf :在那地段算很实惠的店,性价比高
爱在修改 :上班一族首选午餐解决方案哈哈哈
买原材料,烤胚,装饰蛋糕,冷藏,拍照,发出……在罗湖区东门百货广场大厦,陈晓敏在60平方米的烘焙工作室里忙碌。2017年,刚从深圳市职业技术学院毕业、23岁的她,独自创业,开设了这家工作室。店里售卖的蛋糕都是客人前一天下单,当天由她亲手制作,请快递配送到家。“这段时间订单减少了80%,往常每天都有10来个,你不会看到我这么闲的。”她笑着说。
产品图,受访者供图
一毕业就创办“楼上”蛋糕店
陈晓敏白T、短裙、长卷发,笑容甜美,她双手的指甲都剪得短短的,这是烘焙工作的需要。从高中到大学,她念了7年会计专业,原本是个烘焙的门外汉。一次咖啡店兼职,她第一次尝试做蛋糕,从此爱上了烘焙,“有空就会在家里鼓捣。”自己琢磨了一两年,她还报名跟大师学习,最贵的培训班,5天就要3万多元。
产品图,受访者供图
“如果爱好能变成职业,那也挺不错的。”凭着对烘焙的热爱,毕业半年,她就辞掉了会计的实习,开设了自己的烘焙工作室。“我和爸爸是公司的股东,他投资了几十万元。”
陈晓敏说,很多人都梦想开一家漂亮的蛋糕店,但现实是门店投资成本较高,最少也要100万元。于是她在东门租下了一个60平米的“楼上”烘焙工作室。大部分的面积建设了烘焙厨房,余下的空间用于产品整理、拍照。顾客看照片选择蛋糕的款式,通过网络平台下单,蛋糕会由快递送上门。
店里蛋糕的款式一部分是陈晓敏自己设计的,另一部分是根据客人提供的图片制作的。其中,一款名为“最好的礼物”蛋糕是她为一个客人结婚16周年纪念日定做的。整个蛋糕是波点礼盒的样子,打着用翻糖制作的蝴蝶结丝带。店里最热卖的款式是“抱抱卷”,一块块蛋糕“抱着”鲜奶油,装饰着各色水果,光是口味就有10种。
开业两年多,工作室积累了5000多名微信粉丝,许多年轻妈妈、白领、学生,会在店里订购下午茶、生日或宴会蛋糕等。
陈晓敏,受访者供图
赚的钱都花在买新设备上
走进陈晓敏的烘焙厨房,除了冷柜、工具、模具之外,最显眼的就是叠在一起的5个烤箱。其中2个是烤蛋糕的,1个是烤饼干、芝士的,1个具备风循环系统,是从瑞士买来的,最后1个小的只烤1—2个蛋糕时使用。
“我爸常常问我,这几年赚的钱都去哪了?其实都花在这了。”陈晓敏说,烘焙投入最大的就是设备。一旦客人想要一个新款式,里面的工艺需要新工具、新模具才能实现,就必须要买新的。两年多来,她陆陆续续买了30万元的设备。
通过走访,陈晓敏发现,很多门店的蛋糕采用的是植物奶油,或者动物奶油和植物奶油勾兑。“植物奶油是亮白色,价格更低;动物奶油是奶白色,口感更绵密,营养也更高。同样一瓶容量,动物奶油和植物奶油的差价有3—4倍,植物奶油能做4个蛋糕,密度更大的动物奶油只能做两个。”
由于疫情原因,最近奶油价格大幅上涨,但是陈晓敏还是坚持使用动物奶油、新鲜水果,以及法国黄油、德国牛奶、韩国幼砂糖等进口食材。“网店没有门店那么高的租金,我想把钱都投入到材料上。”她相信,只有原材料好,蛋糕新鲜、好吃,才能慢慢积累客户的口碑。
烘焙厨房
15天做出1万个月饼
每年的中秋节是工作室最忙的时候。在爸爸的推荐下,许多公司向陈晓敏订购月饼作为员工福利。一个订单就是100—200盒,每年需要做大概1万个月饼。
专攻法式糕点制作的陈晓敏,通过自学、研究,很快掌握了月饼的制作流程。“要先做胚,像面包一样醒发,把馅包进去,入模,再烘烤。这比做蛋糕简单,但是要花很多时间。”陈晓敏每天能做400多个月饼,做完1万个,大约要花费15天。
在这15天里,她每天早上8点出门,深夜1—2点才离开工作室,走在空荡荡、黑漆漆的东门商业街,疲惫又充实。
“做产品不是最累最难受的,被客户骂的时候才是。”创业初期,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陈晓敏经常被客户骂哭。
一次,中秋节月饼在快递转运点,迟迟未派送,客人打电话来,怪到她头上,还威胁“要投诉你们”;还有一次,快递员送蛋糕迟到了,耽误了客人给孩子庆生。客人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来,“骂得很难听,我一开始接受不了,一直哭到晚上。”
初创企业最高可获15万元补贴
“疫情期间,我们的订单数量比平时增加了一点点,但是4月份以来就大幅度下降了80%。”陈晓敏分析,疫情期间大家都宅在家里,对外卖的依赖程度较高,也比较容易冲动消费。随着疫情形势好转,许多人会选择出门堂食,线上的甜品消费也会减少。
她说,大厦里有好几家从事线上甜品的工作室,这几天去借工具,一些仍然没有开门。“听配送师傅说,有一家很火的私房甜品,以前每天有30—40个订单,现在少的时候只有4个。”
没有订单,但是支出的压力还是压在陈晓敏头上。支出的大头是工作室的租金和管理费,两样加起来要10000多元,“开不开门钱都要花在这里。”
不久前,东门街道给陈晓敏打电话,通知她可以领一笔补贴。由于她是首次创业,已经正常经营超过6个月,可以领取一笔初创企业补贴1万元;带动了一名助理就业,可以领取创业带动就业补贴2000元。如果能拿到租金发票,她还能申请每月650元的场租补贴,可以申请36个月,共2.34万元。
东门街道就业组组长陈昭霞介绍,在深圳一家初创企业可以获得的补贴和免息总额可以达到15万元。其中包括1万元初创企业补贴,2.34万元场租补贴,2.34万元社保补贴,最高3万元带动就业补贴,最高30万元贷款免息6.975万元。
此外,小微企业只要招聘高校毕业生,还可以享受每人2000元的招聘补贴,以及社保补贴;招聘就业困难人员有每月300元的招用奖励,以及社保补贴。
“东门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不少,产品、创意都很不错,能吃苦耐劳。在这个困难的时候,我们都会主动联系他们申请补贴,能帮上一点忙也好,希望能帮助他们度过困境。”陈昭霞说。
【记者】夏凡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作者】 夏凡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开张的“复旦旧书店” 杨建正 摄
“复旦旧书店”新址位于伟德路88号,8月6日重新开业第一天,店主张强有点“喜新厌旧”:“老客人被我劝返了好多,防疫不要聚集,老客人就不要急着来了。从8月7日开始,旧书店就再也不会关上店门,来日方长。”新的“复旦旧书店”与原址相距仅一公里,离复旦东门400米,从书店一楼半的南窗望出去,可以看到复旦大学光华楼,步行过去只需7分钟,上海财经大学也在不远处。
新旧有别
旧书店新址眼见着比原先的面积扩大了许多,张强坦言,原来的书店底层67平方米加上阁楼的20平方米,现在变成了底楼的125平方米,阁楼25平方米。但书的摆放量却和以前相差无几,“区别在于读者与读者相遇在楼梯处,本来大家需要侧身而过,现在可以擦肩而过。”张强笑言。
书店墙上的显眼位置挂出了老读者们熟悉的由复旦大学张伟然教授题写的“有福读书”。门口的窗框上,是复旦老教授周振鹤在老店留言册第一页上的那句“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书籍的摆放也遵循以往的风格——没有细致的分类和编号,读者选购时主要靠沉下心慢慢阅读和寻找,有时还要靠一点缘分和运气。
新址的底层和阁楼之间也有木楼梯和木扶手相连,“我们的木扶手间隔很密,从设计上来讲不好看,但我说这是必须的,因为考虑书店会有小朋友来,要从安全考虑,避免小朋友从木扶手中间钻出来摔伤。”
比旧址多出来的空间中,张强辟出了20多平方米的展示空间,1949年9月的解放日报,巴金、苏步青的签名本,清朝乾隆年间的木刻本和石印本,施蛰存的藏书票,都可以在这个区域发现。“我想让年轻人多看一些对他们而言新鲜的、日常见不到的东西,力所能及地进行文化普及,从经济利益上而言没有回报没有关系。”张强说。
书店新址的营业时间从上午9点半延续到晚上9点半,较之旧址更多出了两个小时的晚间营业时间,因为经过张强细致观察,发现晚间读者比白天来得多,愈夜愈爱读。
坚持不变
作为上海目前规模最大的实体旧书店,在很多爱书人和读者心目中,“复旦旧书店”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复旦旧书店”成立于2000年5月,在沪经营二十多载,为配合社区建设改造,于去年12月暂时打烊。
张强、张芹夫妇最初开店也是因为热爱阅读。“我老公每天上下班经过旧书摊,都忍不住要在那逗留一会儿。”张芹说,“之后他在废品站看到一些被扔在那的书,心疼坏了,就把它们买回来。废品站的‘废纸’,到了我们手里就是‘宝贝’了。只需要新书一折、两折的价格,读者就能买到心仪的作品。我们的旧书店就这样一点点做起来的。”
“最初,我们只是书店里的一个旧书摊,没有什么正式的店名。很多老师和同学在我们这里淘到不少好书后,别人问‘哪里淘的’,他们自然地脱口而出——在复旦那边的旧书店。后来,我们租下了一个单独的店面,做店招时,我想既然大家都说是‘复旦那边的旧书店’,那就干脆叫‘复旦旧书店’吧!”张强回忆道。
这家书店,95岁的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郭景仪颤颤巍巍地来过,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周振鹤亦是常客,陈尚君和傅杰也来过,莘莘学子更是来得多,“他对复旦的老师和学生,总是半卖半送。”妻子张芹有些嗔怪。张强有些不好意思,“我们尽量把有用的东西给需要的人,这比挣多少钱更有意义。只要亏得起,我就会把实体店坚持开下去。”(记者 徐翌晟)
来源: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