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台海网
本报走访
食物种类多、具备社交活动场所的老年人餐厅生意较好,有些餐厅则乏人光顾
专家建议
打造公共、公益、市场有效结合的模式,是可持续经营的关键
老年人在金山街道长者餐厅用餐。
台海网5月3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吕岭敬老餐厅为辖区内困境老年人提供的爱心午餐由原先的12元降至4元,金山街道的长者餐厅以丰富的菜品吸引年轻人自费光顾……近日,社区老年人餐厅拼价格拼服务,引发热议。记者走访我市多个社区发现,食物种类多、具备社交活动场所的老年人餐厅,人流络绎不绝,但也有的老年人餐厅乏人光顾。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让老年人吃上安心可口的饭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现状】
有的每天能接待上百人
有的因食材成本高还未盈利
26日上午11点,记者来到位于湖里区高林三里的金山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这里有一家被街坊邻居亲切地称为“像自己家的餐厅”。
80岁的洪奶奶家住餐厅对面,一到午餐时间,她习惯性地带着两个便当盒下楼,为身患痛风的90岁老伴和自己在餐厅打包午餐。 “食物咸淡刚好,又有多菜色可选,自己做饭费时费力,还吃不了这么好。”洪奶奶说,她在14道菜里选了4个荤菜、2个素菜和2份汤,花了24元。一旁的张爷爷补充道,83岁的他,一个人买菜做饭不方便,基本上每顿午餐都来社区餐厅吃饭,顺便与朋友在中心的棋牌室下棋。该餐厅的相关负责人郭女士介绍,午餐不仅受到老年人认可,社区内的年轻人也常来自费打卡。开业至今半年左右,目前每天接待120位用餐人员,营收情况还算乐观。
像吕岭敬老餐厅、金山街道长者餐厅、海沧街道渐美村老人幸福食堂等,在服务对象中享有好口碑,但也有餐厅近况有些窘迫。
“用餐数最多在10份左右。”开元街道照料中心老年人餐厅的工作人员伍女士告诉记者,自今年3月17日恢复堂食以来,辖区内大部分老年人还是选择在家自行解决餐食,实在不好配餐。
鼓浪屿长者餐厅按照每餐15元的标准为岛上60岁以上的孤寡、低保等老年人提供午餐和晚餐服务。相关负责人朱先生说,从鼓浪屿菜市场采购的食材,成本比岛内菜市场高出10%左右,因此餐厅还未盈利。朱先生希望,餐厅能吸引其他群体自费用餐。
记者还了解到,筼筜街道照料中心、梧村街道照料中心的老年人餐厅目前仅为特殊人群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建议】
应吸纳更多社会资源
和爱心力量加入
根据厦门市民政局统计,目前全市依托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的老年人餐厅有35个。记者了解到,其中社区老年人餐厅多是由各街道、各社区主导招商,中标后,运营商在日常经营中自负盈亏。
“我们希望吸纳更多社会资源和爱心力量,让敬老餐厅持续更好地运营”。一位从事养老工作多年的街道工作人员说,以吕岭敬老餐厅为例,在基金会、社区居民的爱心帮助下,辖区内的老年人享受到了便利。厦门民进会员陈燕茹也认为,整合多元力量和资源,打造公共、公益、市场有效结合的模式,是敬老餐厅可持续经营的关键。
厦门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白锦焜表示,社区老年人餐厅是敬老爱老的重要举措,通过“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餐费负担办法,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物美价廉的膳食。我市计划于2025年在所有街道、社区实现老年人餐厅服务全覆盖。(记者 杨霞瑜)
爽的秋风带来了宜人的景色,但也别忘了及时补充水分,保养身体。特别对于老年居民而言,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近日,奉贤区金海街道的长者食堂,也上新了秋季特色菜单,还新增了银耳羹、山芋汤等滋补汤品,为老年居民缓解秋燥。
10月25日早上,金海街道长者食堂的后厨内一派忙碌景象。切好的新鲜蔬菜被码放得整整齐齐,等待厨师最后炒制装盘。香味浓郁的酱汁大肉已经准备就绪,刚被印上菜单的银耳红枣汤也熬至粘稠,即将出锅。志愿者们围在餐台前,快速地将提供给90岁以上老人的饭菜打包好,准备等一下上门送餐。
在厨房外的餐厅里,有不少老年居民们已经准备好了饭盒汤碗,在排队等候。78岁的于奶奶每当子女不回家吃饭时,就会到这里来解决午餐。“从食堂刚开门我就来吃了,饭菜好吃的,主要是方便,我一个人省的烧饭了。”82岁的丁伯伯认为,这个食堂对老年人来说堪称是一种享受。“我们吃到现在也好几年了,各方面都做得蛮好。”
饭菜美味、价格实惠、离家也近,这让长者食堂深受附近小区老年人的欢迎。食堂也为老年居民们提供更加贴心的换季菜单。“现在秋干气燥,我们根据季节特征和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时更换菜谱。”金海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孙丽梅介绍道,比如增加了萝卜等润燥食材,还增加了银耳红枣羹、百合莲子汤等汤品,及时缓解秋季干燥带给老人的不适。“让老年人也能吃得开心,吃得健康。”
据了解,金海街道长者食堂主要为辖区内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年满60周岁的孤老和行动不便的困难老人提供服务。通过市、区、街道三级补助,老人们自费4元就可以享受到一荤两素一汤的10元客饭标准。9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不仅可以享用午餐,还有专人送餐到家。
目前,辖区内所有65周岁以上老年人约有230位,有101位90岁以上的长者享受到免费送餐上门服务。接下来,金海街道还将及时追踪更新辖区内老年人动态信息,根据其分布情况,预计在2023年再增加2个助餐点,方便老年人享受到便捷的送餐取餐服务。
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民生工程。记者从民政部了解到,目前多数省份都出台了省级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行动方案,各地也都在加大资金、政策等扶持力度,一些地方社区老年食堂出现经营困难的问题。社区老年食堂如何兼顾公益属性和市场化可持续运营?
雄安新区南文营社区食堂于去年1月建成营业,政府采取“以场地换服务”模式,减免部分食堂用地租金,换取运营方对老年人的就餐优惠,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不同比例的折扣,社区还组建了一个党支部,由老党员来监督食堂的运营,保证饭菜的质量。
南文营社区食堂刚建成的时候,前来用餐的多数都是老年人,很快经营者就发现,仅靠提供老年助餐服务的收入难以支撑老年食堂的运营,虽然政府减免了部分房租,但算上每月的人工、水电等费用,社区食堂开展近一年的时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雄安新区南文营社区食堂负责人 张一智:刚开始的时候客人量比较少,营业额做不起来,经营有点困难。一些小的公司没有食堂,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送餐服务,最关键的还是市场化,市场站稳脚跟,社区食堂生存是没有问题的。
为了增加营业收入,南文营社区食堂增加了年轻人喜欢的菜品,将营业时间延长到从早上6时到夜里12时,以满足上班族的就餐需求。开通了外卖业务,并通过多个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推广,经过一年,南文营社区食堂开始实现收支平衡。
政策优惠+送餐服务 助老年食堂持续运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南文营社区食堂的经历并不是个例,浙江德清县狮山社区老年食堂建于2022年,刚开始服务群体主要是老年人,老年食堂也曾面临经营困难。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狮山社区党支部书记 主任 姚伟武:我们老年食堂,如果按照一天200个人来算,一天的总收入就是1300块钱。但是材料费用就要1000块钱左右,除去水电费、煤气费,还有三四个人的工资,一天基本上要亏损将近500块钱。
为了保障社区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除了政府提供就餐补贴、给予水、电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社区老年食堂也开始面向社区里的外卖、快递人员等群体开放,并向周边有需求的企业提供送餐服务。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社会事务管理办主任 黄学武:我们的街道、村社以及相关辖区内的企业,有就餐需求的,我们推荐到这里,然后让老年食堂提供盒饭送餐服务,整个老年食堂的成本就会均摊,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老年食堂的生存率。
因地制宜 探索社区老年助餐服务更多模式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要坚持公益属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重点对高龄、失能、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保基本兜底线,努力解决他们的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对中低收入老年群体助餐需求,支持引导多方参与,提供便利和优惠。对于其他老年群体多样化助餐需求,主要靠市场机制来满足,可以给予必要优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地都在探索老年助餐服务的更多模式。
最近,成都市“西南街社区幸福食堂”成了很多外地游客的打卡地,这家以老年助餐为主的社区食堂由一栋老旧办公楼改建而成,不仅外观时尚,内部还打造了银龄议事站、老年活动室、儿童假期托管所等多功能活动场所。既有老成都特色的糖水铺,为游客提供各种创意茶饮,还打造了微景观露天平台供游客打卡拍照。
成都市金牛区社区居民:公交车几站路,走20来分钟就到了。价格、味道适合我们老年人,这吃了饭可以喝茶,可以休息。
金牛城投集团交子商管公司 副总经理 朱博:虽然说我们做的是一个民生项目,但是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来这里吃饭。我们也会做些线上的推广,让周围的年轻人过来消费,整个经营状况就会越来越健康。
在天津的一家连锁餐饮企业,专门腾出1000多平方米开展老年助餐服务。为了吸引老年人前来就餐,每天上午,餐厅将一楼大堂提供给老人们开展合唱、舞蹈等活动,很多老人每天都会坐公交来参加活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餐饮企业的大堂里有老年模特队,还有合唱团,餐厅还在大堂专门放了一架钢琴供老人们使用,80多岁的张爱莲老人经常来为合唱队弹琴伴奏。上午活动完,很多老人就会留在这里吃午餐,老年餐厅还可以提供外卖、生日聚会、家庭聚餐等服务。
天津市民 张爱莲:种类多、又便宜,环境条件各方面非常好。家里过生日、婚庆,或者是朋友聚会,我们就到这来。
西青区津门湖街道友鹏老人家食堂负责人 孟凯:老人一般都是中午、早上多一些,我们的餐饮一般是晚上。现在厨师的工作饱和度就提高了,他既供应我们酒店的餐,也供应我们老人家食堂的餐。
鼓励餐厅外卖平台加盟老年助餐服务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并不是非要大规模新建新办老年食堂,而是因地制宜探索实践,统筹利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现有资源。新疆等一些地区就通过在现有的餐饮企业、单位食堂等设立老年助餐点,方便老人就近用餐,也让餐品更丰富。
在新疆石河子市,在规划建设老年食堂的基础上,当地通过自主申报、严格筛选、征求居民意见等程序,优选餐饮企业、物业服务企业等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金城老碗”牛肉面馆从2023年底成为辖区“长者助餐服务点”,老年人在这里就餐可享受3到4元的优惠。
新疆石河子市向阳街道党工委书记 于亮:把市场竞争的机制引入之后,能够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优质的服务,给老年人更多的选择性。
政府对承接老年人助餐业务的餐馆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并实施动态管理,如果群众满意度不高,就会清退更换。
甘肃兰州市城关区依托“虚拟养老院”信息化平台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让线下的养老需求在线上精准对接,老年人通过客服电话订餐,调度指挥中心通过网络给就近的加盟餐厅派单。依托虚拟养老院信息平台,还可以将助餐、日间照料、文化娱乐、保健按摩等多项服务整合推进。160多家加盟企业可以提供150余项服务。截至目前,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注册老人已达13.97万人,已办理就餐卡5万余张。
在上海松江区新桥镇,当地民政部门将老年助餐平台与外卖平台进行数据打通,通过平台向绑定的老年人发放就餐补贴,用于抵扣老年人就餐补贴费用、打包费、配送费。
上海市松江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 何慧慧:平台内专门构建了助餐系统的整体的数据,老年人只要拿敬老卡或者社保卡就可以在松江一卡通吃、一卡通算。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 李永新:我们鼓励支持餐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对于符合条件的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同时要对提供老年助餐服务的市场主体加强服务质量、食品安全等质量安全监管,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