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新媒体 雷雨 武汉新洲报道
“办酒席,找好巧嫂,让你省心省力省时间!”2024年2月20日,当好巧嫂新洲店负责人巴喜生接受《中国纪录》新媒体的专访时,这是她说的第一句话。
< class="pgc-img">>1
巴哥的本名叫巴喜生,是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巴山村人,1980年出生的他,从小生活比较艰辛,七岁的时候,他就自己能做饭吃。读完初中后走上了社会,巴哥到了一家建筑工地干活。但是他发奋图强的梦想从来没有停止过。
2003年,巴哥在武汉学习电脑知识,随后还做过很多行业,包括开面馆,卖房,炒房,做过直销,还跟朋友合伙开过印刷公司,不停换行业,结果搞得负债累累。
“在2018年的时候,我的叔叔跟我说,你在武汉呆了20年,什么成绩都没干成,还是回到老家来吧……”
巴哥回到老家后,在他叔叔的帮助下,到了40岁才结婚。结婚以后,巴哥又在新洲开了一家婚介所,但还是赚不到钱。
2021年,在无意中,巴哥发现“好巧嫂”这个餐饮品牌不错,而且投入不大,最主要的是现金流还可以。
< class="pgc-img">>于是,从2022年3月,巴喜生借了一些钱,正式加盟了好巧嫂的餐饮品牌。从最早的十张桌子起家,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到现在能同时开一百多桌的规模。
巴哥说,农村酒席很繁琐,但是只需要主人家提供水源和场地,其他的什么也不需要主家操心,真的很省心、方便和实惠。
“做这一行的初衷,也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但是为什么要加盟好巧嫂呢?有人说我傻,说做这个很简单……至于我为什么当时要加盟好巧嫂,主要因为我是一个外行,不会炒菜,而我认为,品牌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品牌是经过很多年的历练,人们会越来越相信品牌。”
据了解,“好巧嫂”的品牌创始人是由1991年出生的湖北咸宁籍吴珍女士创办。好巧嫂的理念是统一形象、口味标准化,用厨娘炒菜,系统管理和卫生安全深深的吸引了普通大众的“味蕾”。
< class="pgc-img">>2
巴哥告诉新媒体采编,他带领团队做这个行业非常辛苦,这里面也有一些感人之事——去年巴哥接了三家白事,都是老人临终的遗言,老人离世前要求子女找好巧嫂新洲店巴哥去办酒席。
“很感谢顾客对我们的信任!”巴哥接着说,第一家是因为他们前年做了一家的结婚酒席,老人吃过后,感觉非常好,于是在病床上告诉他们的子女,一定要找好巧嫂新洲店巴哥去做酒席。
< class="pgc-img">>巴哥说,很多陌生人还是通过抖音平台认识了他的。“我感觉被很多人认可,也是一种很荣幸的事,做我们的这行,也是一个“勤”行业。比如,我们做白事时是很辛苦的,需要随叫随到,经常早上有七八点开席的,然后,我和员工需要在凌晨两三点出发,就比如,去年做阳逻某工厂的连夜饭,中午去,晚上六点半开席,要搬上二楼做酒席,晚上十一点多才回到店里,然后,又要在凌晨三点出发做下一家早上八点的酒席。相当于我们的员工只睡到了两个多小时。而且还要在头一天将菜都准备好。”
去年疫情开放,白事酒席特别多,有一天,巴哥同时接了五家白事酒席,他一个晚上都没睡觉,还要不停的开车,这一次也是伴随着辛苦和危险。让巴哥难忘的是2023年底,他和团队做了一家山里的酒席,因为路面太小,车子开不进去,只能用人工、拖车,三轮车等将设备搬运过去。特别的辛苦。“最怕的是主家的场地不好,又是下雨,这样更加不容易。”
< class="pgc-img">>3
在接受采访时,巴哥说,做农村酒宴预定好桌数后,他最怕主人家临时增加桌数。有一次做酒席,主人家先是订了30桌,随后又临时要求加两桌,巴哥实在没办法,就说加椅子挤一下,后来开席多6桌,主家让他把带菜回去,一般主家订多少就多少桌,当时真是头疼,后来和主家商量,适当让了一点,“其实每做一家酒席,都会遇到不一样的顾客,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巴哥说,新州区的人口大约在100万,共计600多个村,这两年做了200多个村,接待了500多个家庭超过了5万人次的吃过我们的酒席。去年,他们可以同时承接6家酒宴,今年的目标是能够同时能接10家的酒宴,但这一切需要有更多的得力员工来配合。
< class="pgc-img">>“虽然做不到做每家都满意,但是我们的满意度可以达到90%以上,因为我们每做一家酒席都要给顾客回访,去年比前年的业绩增长了25%。大多数时候,好巧嫂的广告是通过抖音平台进行推广,相信未来的我们会越做越好,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我们。下一步,我们计划做一个“关爱老年人万桌行”的活动来回馈广大客户……”
镇农村的小生意,也有大市场,靠加盟年营收数千万
春节前后,逛了几个县城,也在抖音上看了一些乡镇大集。
发现了2个有意思的小生意,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乡镇地摊:靠免费照相做老年人生意。
在老家,有一支叫夕阳红的摄影团队,在乡镇农贸市场的流量入口摆摊,免费给老年人拍照。只要上了50岁,就可以免费拍照。拍照的背景主要是北京天安门,也有其他的一些背景。就是一些比较吸引乡镇村老年人的背景。
图片
我观察了一下,一场下来,也得有近百人参与。也在抖音搜索看了一下,有个小摊主靠这门生意,一天能赚上1000元。
这个怎么赚钱呢?
1、卖相框:摊主免费帮你拍照,现场给你打印照片。
拿到照片后,大家就会想照片已经拍了,肯定就想要有个相框啊。另外,从消费行为来看,都是一个地方的老年人,都是熟人,只要有一个人购买相框,其他人也会跟着购买。 所以,相框就顺带卖出去了。一个相框价格20-100元不等,具体看摊主的良心,随便定价。
2、加盟:教别人赚钱的最赚钱。
这门小生意,也有大市场,当下想低成本做个体小生意的人还是很多。 通过加盟的方式,把这门小生意教给他人,承诺包学包会。学完了,想要干,就需要摄影设备和相框供应链。这时候就把这些东西给卖出去了,可以收取加盟培训费和供应链差价。
3、流量复用,多重变现。
随着疫情的恢复,线下流量又可以搞起来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APP拉新,就很需要这个流量入口,这个流量入口就可以复用。
比如可以合作抖音快手京东淘宝等极速版,搞CPA拉新,可以获得新的盈利。
图片
二、农村酒宴:解决农村办酒席问题,年营收数千万。
前段时间,在抖音搜索了一下广丰酒宴,看到一个抖音号(好巧嫂家宴-广丰店),粉丝已有1.4万。达人主要是分享去本地承办各种酒宴的视频,看粉丝,评论互动还是很不错的。也是一种获客的方法。
我看完也感觉这门生意挺不错的,也是有需求。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是一个大家庭。每年逢年过节,家家户户会搞各种酒宴。农村人也一般不会去城里酒店举办,都是在自己家做。
以前家里办喜事,都得家里自己去筹备酒席的餐食,然后亲戚朋友帮忙做。还要借用碗筷桌子。总之,特别麻烦,特别辛苦。
后来村里,也有人专门帮做酒席,但是忙的时候很难请到。这种个人的也没有形成规模,人员也不稳定。
所以,看完这个博主的号,就很感兴趣去了解了一下。
发现还是一门不错的大生意,这个抖音达人也只是一个区域的加盟商。背后的加盟总公司是湖北好巧嫂家宴。
好巧嫂创始人吴珍夫妇,2013年从上海返乡创业做农村酒席。12年专注农村酒席,目前已经有50家连锁门店,营收规模已达数千万。
这门生意的挣钱逻辑,和上一个加盟的逻辑也是差不多。
1、有市场需求,被忽略的大市场。
2、把这门传统生意通过连锁加盟,标准化,品牌化。加盟的模式,本身可以带动相关的收入。
3、带动低成本创业,让更多人加入。
4、营销:主要是抖音快手的引流,另外农村市场,容易口碑传播。获客成本较低。
把自己看到的2个乡镇市场的小生意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想低成本创业的朋友有帮助。 在县城做生意的机会还有很多,建议可以从很传统的小生意入手,把经验和资源积累起来,可以通过加盟做成品牌话和规模化的大生意。
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子轶 通讯员 钟清明 李颖 朱颜勇
村头找块平整地,支起铁锅烧热灶,挥动铲子菜出炉,盘盏传递如流水,觥筹间宾主尽欢。
红白喜事、满月宴、寿宴……这些名目繁多的乡间宴席,串联起湖北人一生中的重要时间节点,也牵动着年节时分归家游子的乡愁。
乡宴好吃,还需更安全。标准化、智慧监管、AI、大数据……眼下,这些“高端词”正在为乡宴的烟火气拧上“安全阀”。
12月10日至1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咸宁市咸安区、京山市等地,一探放心乡宴的新风味。
好巧嫂单店一天承办500桌酒席
大厨掌勺的酒店高朋满座,乡俚风味的流水宴热闹非凡。价格亲民,氛围热闹,乡土情怀——这是乡村流水席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
黄明,土生土长的咸安区横沟镇人,是一名“传统型乡厨”,乡厨十年,团队六人,十里八乡口口相传,回头客多。他和妻子卢娟娟打造了“厨娘娟子”乡宴品牌,团队人均月收入过万元,还在抖音平台积累了8.5万粉丝。
“厨娘娟子”为客户免费提供桌椅餐具,每桌菜品价格在500-900元不等,若主家自备原料,黄明团队也可提供加工服务,每桌收费90元。
始终坚持靠菜品质量和微信朋友圈来吆喝,他说:“老乡吃的是口碑和质量,无论怎么营销,家乡味道不能变。”
临近年底,生意渐忙,每年腊月游子归家,宴请增多,黄明几乎每天都在接单。
以连锁经营模式发展的湖北好巧嫂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则开创了湖北乡厨的发展新模式。区别于多半出身餐饮行业的传统乡厨,“好巧嫂”的厨娘都是经过培训的普通乡村妇女。
如今在农村,谁家有红白事,只要一个电话,“好巧嫂”全部负责搞定,客户只需出场地和水电费。目前,“好巧嫂”在全国已有60多家门店,培育厨娘1000余人,2022年,咸宁店年营业额超过500万元,已累计服务超过一亿人次。
“2019年,赤壁一家工厂办年会酒席,我们一家门店一天就办了500桌酒席。”公司创始吴珍说。
监管人员远程喊话厨师
不同于以往随意“办事”,如今,办乡宴首先要“办证”。
只有在市场监管部门备案通过、具备一定资质、健康情况良好的乡厨团队才能入市。据省市场监管局统计,今年1-10月,全省登记备案的乡厨团队8007个、家宴中心1080个,食品安全员信息、村里的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乡厨团队信息台账也已配套建立。
今年以来,我省实施了餐饮质量安全智慧提升工程,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管理,保障农村食品安全,改善民生,促进乡村振兴。
今年6月,和咸安区一起,京山市被列为全省实施餐饮质量提升工程先行区创建的8个试点之一,该市对农村食堂后厨进行升级改造,免费安装监控,合理优化功能布局,设立防蝇门帘,打造起5个农村智慧集体聚餐示范点,并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模式。
京山市市场监管局食品股股长毕建军介绍,该局推出“荆楚慧安”APP,居民办宴只需登录APP申报,市场监管部门在后台操作就可以完成审批。目前,京山市已有25个乡厨团队入驻该平台。
12月10日中午,京山市汪林岗村乡厨周瑶,正在该村集体聚餐点的乡宴“共享厨房”里筹备村民罗洋孩子的周岁宴。
与此同时,京山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杨军收到了“荆楚慧安”APP发来的提示,来到该局智慧管控平台视频监控中心值班。
“进入厨房,请戴好口罩!”突然间,杨军打开麦克风,向监控屏幕里的周瑶喊话提醒。
原来,是AI捕捉到了周瑶备菜时口罩脱落的画面,即刻抓拍取证,并向杨军预警。
省市场监管局餐饮处介绍,为破解乡宴条件简陋、卫生不佳、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缺乏,难于监管等痛点,该局依托“三网一中心”平台,在“鄂食安”智慧监管系统创建“农村集体聚餐”板块,让“现场监管”变为“线上管控”。
汪林岗村党支部书记王羨说,这样“全透明”的移动厨房,让乡厨团队省心,食客放心,村民办酒宴铺张浪费行为减少了。
咸安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邓仁继介绍,为鼓励个体户乡厨购置使用移动摄像头,政府将给予最高3万元的奖补。
京山市则根据乡厨人数,按比例为每个试点配备移动摄像头,确保食有所安。
“好巧嫂”定标准抢占行业话语权
随着监管触手不断延伸,大厨随性挥洒、卫生状况“不拘小节”的乡宴正逐渐走向标准化、产业化之路。
在“好巧嫂”横沟分店的店铺内,消毒柜、留样冰箱、移动摄像头等配备齐全;印有企业logo的各样餐盘餐具陈列整齐。
“好巧嫂”创始人吴珍拿起货架上的“秘制汤料”料包介绍:“为确保厨娘们做出来的乡宴都是同样的味道,我们使用新鲜食材配合自制研发的统一料包,全程傻瓜式操作。”“好巧嫂”厨娘乐红梅,经标准化训练,从零基础到独立上岗不足一个月,边带娃边做菜,月收入超过3000元。
横沟店门店负责人介绍,承接宴席有一套标准流程。首先,接单后要在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农村酒席数字化管理系统上申报,系统能够自动化开单,在接收到客户的订单后,能自动收集各方面的数据,通知中央厨房统一配备食材和设备,然后配送至各分店,各分店再将人员和设备送达客户家中。抵达后,团队将选择洁净无污染的场地搭建灶台,现场再次消毒碗筷,安装并打开流动摄像头。收摊后要进行清洁、洗涤、归位……一场乡宴,乡厨团队往往要从凌晨三四点忙到入夜时分。
“好巧嫂”作为全省乡厨餐饮龙头企业,于今年起草了咸宁市地方标准《流动宴席运营管理规范》,规定了流动宴席的定义、人员配置及分工、订单管理、宴席管理、后勤保障等内容。
咸宁市市场监管局透露,这是全国首个流动宴席运营管理市级地方标准,对企业抢占行业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