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大排、酱爆猪肝、小酥肉……一大清早,位于兰坪路240号的一家新开张的苏式面馆内,餐饮店老板刘宗舜就在忙着准备各色浇头,香气飘满了整个小店。
从今年6月底申请开店,到7月底正式营业,刘宗舜
开店前需要做什么?日常经营活动需要遵守哪些常见管理要求?……据了解,今年5月起,针对辖区经营者“我要开店”诉求,江川路街道完善“开店一件事”服务,重点关注像刘宗舜这样的开店新手,依托7个片区网格,由街道城运中心牵头社区管理办、城建中心、安管中心、综合执法队等部门,研究编制出台了《江川路街道开店指南》(沿街商铺版),让商户一册在手,办事不愁。
应熟人之邀,刘宗舜今年6月从外区来到江川路街道创业开店。“刚盘下店铺之时,对于具体还需要办理什么手续之类的细节,还不知从何入手。”他告诉记者。就在这时,负责街面巡查的街道城运中心碧江东片区网格管理人员为他送上了一本《开店指南》。
“拿到它之后,我办理开业事项一下子就顺利了很多,需要我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标准,这里面都写得清清楚楚。在我准备店铺装修期间,工作人员还悉心指引我到街道‘一站式’办理相关备案手续,同时很快安排了市容门责告知书签订和垃圾分类培训等事宜。这样高效的服务,对我们新开店的小业主帮助很大。”
刘宗舜说,以往开家店要去各个部门跑,问清要哪些材料,跑上好几回才能把流程走完。“这次开店,前后仅跑了两回,就把该交的材料都交齐并办妥了!”碧江东片区网格书记骆宝国告诉记者,现在网格队员街面巡查时,总是随身携带几本《开店指南》以备不时之需。“沿街小商户的诉求多种多样,我们这样能
记者注意到,《江川路街道开店指南》从“开店前需要做什么”和“日常经营活动需要遵守哪些常见管理要求”两个维度,直观展现商户开店前及日常经营活动中所需办的事项名称、申报条件、受理窗口、申报材料、收费情况、办理时限、办理流程、服务电话等要素信息及监管要求,方便开店新手提前全面掌握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让开店商家降低时间和经济成本,《开店指南》还友情提示:“上海一网通办”闵行区主页“闵商通”政务服务专栏可以直接链接到各种情形的开店手续办理页面,引导经营者登录“上海一网通办”闵行区主页浏览详情并
据悉,《开店指南》自今年5月发布以来,江川路街道已累计辅导和服务新开店铺91家。通过梳理限额以下装修工程备案、户外招牌备案等流程,实现证照办理类目条件、流程手续、管理要求一次性告知,减少创业反复跑、多头跑甚至违规经营等问题,帮助加速开店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事前监管的实效。
“政府跨前一步主动提前指导,市场主体也就能更好地知法守法、合规经营,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最终实现
部分供稿:江小川
初审:岳顺顺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烤大排、酱爆猪肝、小酥肉……一大清早,位于兰坪路240号的一家新开张的苏式面馆内,餐饮店老板刘宗舜就在忙着准备各色浇头,香气飘满了整个小店。
从今年6月底申请开店,到7月底正式营业,刘宗舜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开店手续办理及装修验收,也比预计整整提前了1个月——作为江川路街道《开店指南》服务的首批受益者,他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政府部门的专业指导,享受到跨部门合作的福利,“为我省下了一笔不小的店面租金!”
重点关注开店新手
开店前需要做什么?日常经营活动需要遵守哪些常见管理要求?……据了解,今年5月起,针对辖区经营者“我要开店”诉求,江川路街道完善“开店一件事”服务,重点关注像刘宗舜这样的开店新手,依托7个片区网格,由街道城运中心牵头社区管理办、城建中心、安管中心、综合执法队等部门,研究编制出台了《江川路街道开店指南》(沿街商铺版),让商户一册在手,办事不愁。
应熟人之邀,刘宗舜今年6月从外区来到江川路街道创业开店。“刚盘下店铺之时,对于具体还需要办理什么手续之类的细节,还不知从何入手。”他告诉记者。就在这时,负责街面巡查的街道城运中心碧江东片区网格管理人员为他送上了一本《开店指南》。
“拿到它之后,我办理开业事项一下子就顺利了很多,需要我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标准,这里面都写得清清楚楚。在我准备店铺装修期间,工作人员还悉心指引我到街道‘一站式’办理相关备案手续,同时很快安排了市容门责告知书签订和垃圾分类培训等事宜。这样高效的服务,对我们新开店的小业主帮助很大。”
刘宗舜说,以往开家店要去各个部门跑,问清要哪些材料,跑上好几回才能把流程走完。“这次开店,前后仅跑了两回,就把该交的材料都交齐并办妥了!”
碧江东片区网格书记骆宝国告诉记者,现在网格队员街面巡查时,总是随身携带几本《开店指南》以备不时之需。“沿街小商户的诉求多种多样,我们这样能‘一次性告知’线下标准化办事流程,信息更加透明,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更权威的政策指导。”
实现市场主体与政府的“双赢”
记者注意到,《江川路街道开店指南》从“开店前需要做什么”和“日常经营活动需要遵守哪些常见管理要求”两个维度,直观展现商户开店前及日常经营活动中所需办的事项名称、申报条件、受理窗口、申报材料、收费情况、办理时限、办理流程、服务电话等要素信息及监管要求,方便开店新手提前全面掌握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让开店商家降低时间和经济成本,《开店指南》还友情提示:“上海一网通办”闵行区主页“闵商通”政务服务专栏可以直接链接到各种情形的开店手续办理页面,引导经营者登录“上海一网通办”闵行区主页浏览详情并在线办理。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街道目前开店的市场主体中,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较多,他们对相关政策法规的熟悉程度不高,为此,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导航式’服务,帮助他们更快地找到开店最优路径,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谈起制定《开店指南》的初衷,江川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开店指南》自今年5月发布以来,江川路街道已累计辅导和服务新开店铺91家。通过梳理限额以下装修工程备案、户外招牌备案等流程,实现证照办理类目条件、流程手续、管理要求一次性告知,减少创业反复跑、多头跑甚至违规经营等问题,帮助加速开店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事前监管的实效。
“政府跨前一步主动提前指导,市场主体也就能更好地知法守法、合规经营,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市场主体与政府的‘双赢’。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跨部门合作的形式,为企业和群众定制‘最优服务路线’,尤其是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明确方向、打通堵点、少走弯路,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今日闵行
源:【人民日报】
“有拍黄瓜、夫妻肺片这类凉菜吗?”“有鲜榨果汁这类现磨饮品吗?”“有生鱼片、生海胆这类水产品刺身吗?”……申请开办餐饮店的小伙子宋晓旭来到上海市长宁区行政服务中心,刚一坐下,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便先报了不少菜名。“不像来到了办事部门,倒像是同行聊天。”宋晓旭说。
简单问了三类问题,长宁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便找准了餐饮创业者的办事诉求,随即通过系统生成了一张申请表单,上面囊括了三个部门的申请事项。
一个月前,上海市“一网通办”就上线了开办餐饮店“一件事”,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引导,精准匹配申请需求,自动生成一张表单,实现了多个事项集成办、高效办。在上海开餐饮店是否更方便了?近日,记者跟着一位面馆经营者来到了办事窗口。
规则能再明了一些吗?
工作人员采取“报菜名”式提问,通俗易懂,节省告知和解释的时间成本
开饭店难吗?对于宋晓旭来说,凭借一门好手艺,他有信心开好店。但提到开店涉及的各类食品安全、店招设置、消防安全的规章制度,他又有些犯难。2019年开第一间面馆时,他记得打印了厚厚一沓材料,前后跑了三四个部门不下十趟才开始正式营业。
为何要问这几道菜?根据新修订的《上海市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实施办法》,冷加工糕点、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和植物性冷食类食品对操作区域有着不同规定。虽然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制定相关规定时,已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句,但法规术语与老百姓的日常语言有些不同,大部分餐饮创业者刚接触这些词时常常弄不清楚。
长宁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科负责人介绍,不少创业者开业前频繁“跑窗口”,大部分是来咨询各种规章制度的。通过“报菜名”的方式,工作人员可以快速掌握餐饮创业者是否存在此类经营项目,如果不存在,也省去了告知和解释的时间成本。又询问了店铺面积和户外招牌信息后,系统进入填报阶段。
窗口处摆放着两台电脑屏幕,宋晓旭和工作人员一人一屏,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申请进程。此前,宋晓旭已办理了营业执照,相关信息已在数据池中。只见工作人员勾选了几项,表格自动抓取和录入了一系列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经营场所等。确认无误后,系统生成了一份专属于宋晓旭的申请表格。
基于之前提出的三类问题,系统显示,宋晓旭的店铺需要办理食品经营和户外招牌设置事项,小店面积并未达到申请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的标准,因此表格中并未体现。宋晓旭看了眼时间,全程不过10分钟。
“以前办理这三个事项要跑三个部门,许多信息填了一遍又一遍。现在一窗搞定,手机上就能查进度,我可以安心回去搞装修、忙开业的事了。”宋晓旭说。
材料能再减少一些吗?
各部门将所需材料放在一起对照,合并共性问题,商讨个性化问题
“企业真正需要什么?”从接到开办餐饮店“一件事”这项任务起,参与改革的各部门工作人员便跳出单一部门思维。“以前的改革总是从审批的角度看,这次改革我们转换视角,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想问题。”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处处长黄丽瑢说。
“开店需要哪些步骤?”“需要准备什么材料?”“需要注意哪些高风险事项?”……通过前期调研,改革小组梳理出了几类餐饮经营者关注的问题,从问题出发,把各自部门需要提交的材料一起摊在桌子上对照,将共性的问题合并,将个性化的问题单独拎出来,一条条讨论。
讨论中,餐厅面积的分类管理上出现了分歧。根据上海市消防安全检查的相关规定,餐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需要申请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但市场监管部门主要使用“经营面积”这一概念,且对于中型饭店的界定是150到500平方米之间,300平方米正好卡在了中间。
涉及不同环节,概念和数字无法统一,是在窗口让经营者填写两次,还是两者取其一?有些餐饮经营者只有一份租房合同,要获知确切的建筑面积还得费些周折。因此,本着方便企业的目的,两部门最终协商出了“经营面积300平方米”这条标准线。“只要问一个问题,既方便了经营者,也管控了风险。”黄丽瑢说。
“跳出单一部门思维才发现,其他部门的一些材料,也是本部门需要的,流程上还可以做减法。”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处副处长王玮娟说。例如,在讨论中发现,在非法定代表人本人办理业务时,不少部门都要求提交授权委托书。“但在‘一网通办’系统中,代理人只要能亮出电子营业执照,就已经实质完成了授权。”王玮娟说,“轻轻一点,整个流程中都不需要授权委托书。”
历时一个多月,通过一轮轮讨论,开办餐饮店“一件事”申请材料由改革前的17份压减至2份,分别为食品经营相关信息和户外招牌图。
时限能再缩短一些吗?
部门间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事前告知、许可申请等环节的并联审批
“此前,每到一个部门就被告知大约要10个工作日,三个部门就是一个多月。万一中间有一个环节卡住了,又要重新跑。”宋晓旭说,“对我来说,每天睁开眼就是房租。”
办理时限可以再短一些吗?这是围绕在小组成员心中的另一个问题。
办事窗口也很无奈。以前,企业提交完材料后,窗口工作人员要完成一系列材料的手动录入和分发,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来回跑。若是在其中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工作人员还要通知经营者补办材料,数据又要从头跑。此外,不少部门还有现场检查等环节。
针对这些流程堵点,此次改革将海量的信息收集、分发、简单逻辑判断交给了系统。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被打破了,实现多事项集成办,在事前告知、许可申请、材料审核、现场检查等环节,多部门把审批从串联变为并联。对需要现场核查,有条件进行联合评审的,实施联合评审;对可以免于现场核查的,采取告知承诺、远程核查等方式,简化审批流程。
以食品经营、户外招牌设置、消防检查这三个事项均需办理为例,办理时限由42个工作日最多可减至7个工作日,大幅降低了企业在市场准营方面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表格材料减少后,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干部陈元焜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业者开业前的咨询服务中。他在接待台拿着笔一遍遍地帮创业者调整“生进熟出”的布局图,避免企业装修返工;为企业查询所租房屋是否可以开店经营……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