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21期)。通告称,本期食品抽检肉制品94批次全部合格,合格产品信息见下表。
序号 | 标称生产企业名称 | 标称生产企业地址 | 被抽样单位名称 | 被抽样单位所在省份 | 食品名称 | 规格型号 | 生产日期/批号 | 分类 | 备注 |
1 | 太仓市康惠食品有限公司 |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陆渡镇三港村3幢 | 滨海县正红镇长盛家得利超市 | 江苏 | 五香牛肉粒 | 120克/袋 | 2020/9/11 | 肉制品 |
4月16日于国家文物局主持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出现了6位专家的身影。他们一起围绕武王墩墓发掘、保护进展,以及考古成果的价值与意义,回应社会关切。记者注意到,他们的来头可不小。
< class="pgc-img">>会议现场。陶涛摄
6位专家分别是: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宫希成,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张治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德宽、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研究馆员吴顺清。
这几位专家,有的长期从事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工作,有的专注于破解文物上的文字之谜,还有的深耕青铜器研究——武王墩墓是一处战国晚期楚国的高等级大型墓地,而青铜器正是楚文化魅力的突出体现之一。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宫希成研究员,也是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自2019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展开对武王墩墓进行考古发掘以来,他就担任领队。例如,两年前,有媒体援引他的说法报道称,“武王墩墓是安徽省境内最大的一座古代墓葬,初步判断是一座楚国的墓葬,而且是楚国等级最高的大型的墓葬。”在武王墩墓的发掘考古中,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担任主持角色,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和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常驻的研究人员多达47名。
今天,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考古发掘。作为武王墩考古项目文物保护负责人的张治国,另一重身份是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考古实验室与科技保护研究所所长。该所的主要职责有:开展分析监测技术、空间及微观测量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等技术考古科研;开展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修复及相关技术研发、推广、咨询与服务工作,承担科技考古、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相关标准规范编制工作等。在武王墩考古项目中,就应用了多项科技手段。他向记者介绍,用高电阻率法探明了武王墩一号墓的椁室布局;通过红外成像技术提取椁盖板上的墨书文字上千个;对武王墩一号墓填土中的木炭及竹席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特别是对漆木器的研究与保护,更是多学科专业人士共同保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与武王墩墓渊源颇深。他是古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的成员。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后,他即入职现单位,先后主持过丰镐遗址、周原遗址、苏州东周古城等的考古发掘和研究。
青铜器是楚文化的重要标志,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的研究方向正是青铜器时代的青铜器。据公开资料,他的学术兼职、承担课程、专著及论文等都与青铜器有关,如2016年他出版专著《商周时期南方青铜器研究》。
考古过程中,解读文物上的文字是一项重要工程,对了解文物详情、相关事件乃至历史背景都具有积极意义,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德宽的加盟,使得这项工程得以顺利推进。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古文字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等,曾任安徽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今年75岁的吴顺清,是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研究馆员,也是我国出土竹木漆器、丝织品等文物保护研究的学术带头人,还当选了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吴顺清曾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木漆器文物脱水保护办法,让“天下第一盆”、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辛追夫人脚盆重现光彩;也曾另辟蹊径,提出的生物技术为糟朽的楚墓丝织品华丽再现做出重要贡献,改写了世人对于楚绣的认知。值得一体的是,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位楚王在此定都超过400年。他现在基本“常驻”武王墩考古现场了,考古发掘出的许多漆木器,让他大有“用武之地”。
6位专家来头不小,从业经历和学术背景也与武王墩墓的发掘、保护息息相关。相信在以他们为代表的业内专家共同努力下,古墓的神秘面纱将从容揭开。
(责编:关飞、张磊)
民网-国际金融报
又一家零食巨头被“吃”到上市啦!
2月24日,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良品铺子”)正式登陆上交所,A股“高端零食第一股”也随之诞生。
上市首日,良品铺子开盘涨停。截至2月28日收盘,公司股价收报25.09元,继续封死在涨停板,其市值达100.6亿元。
24日上午,在上交所官网,一场具有历史特殊意义的网络上市仪式也正式上线,这是上交所为良品铺子举办的线上直播上市仪式,也是A股历史上第一次无现场只有线上直播的上市仪式。
据了解,在新型肺炎疫情爆发之后,沪深两市交易所均未再举办现场上市仪式,相关上市企业直接上市,此次良品铺子的远程上市仪式正是上交所针对疫情期间推出的第一家创新模式。
零食“王国”
“把全世界的零食搬到顾客家门口,是一件可以把小生意做成大事的事。”彼时,还是一位职业经理人的杨红春记住了这句话。
2006年8月,经过了一年多的实地考察,杨红春等人决定自主创业,在武汉广场对面开了第一家门店,良品铺子由此“诞生”。
至于“良品铺子”名字的由来,在杨红春看来,既然是做食品的,就要凭良心来做吃的,食品安全最重要;“铺子”是中国最原始的商业形态,是最让消费者感到亲切、自然、轻松的地方。同时,“良品铺子”四个字也代表了创业团队对这项事业的认知,即使销售规模再大,永远只是个“为大家提供服务的小地方”的这种小生意模式。
成立至今,公司主要从事于休闲食品的研发、采购、销售和运营业务,并坚持休闲食品细分品类专业化、零售连锁品牌化经营的理念。经过十多年的迅速发展,目前,良品铺子已形成覆盖肉类零食、坚果炒货、糖果糕点、果干果脯、素食山珍等多个品类、1000余种的产品组合,有效地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群体在不同场景下的多元化休闲食品需求,已发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零食“王国”。
“提供高品质食品,用美味感动世界”,这句话是良品铺子的企业使命。自2015年起,良品铺子在高端零食连续3年全国销售领先,成为四亿吃货的挑剔之选。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良品铺子实现营业收入42.89亿元、54.24亿元、63.78亿元、35.05亿元,收入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4300.45万元、2.48亿元、1.96亿元。
根据业绩预告,2019年全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2.38亿元-79.62亿元,较此前同期增长了13.49%~24.84%;净利润为3.38亿元-3.7亿元,同比上涨36.30%~49.20%。
全面布局销售渠道
近年来,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也离不开线上、线下渠道的全面布局。
在线下渠道方面,公司一直坚持“深耕华中,辐射全国”的门店布局战略,在立足华中市场的基础上,在西南、华东、华南、西北等地区开设线下门店,并辅之以“加盟为主,直营为辅”。
从2006年8月开设的第一家门店,到2019年6月底在湖北、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区共开设的2237家终端门店,良品铺子一直都重视通过线下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丰富的产品品类、美味的试吃品尝和贴心的高效服务,从色觉、触觉、味觉、情感等多个角度构建全方面、沉浸式消费体验。
公司计划在3年内在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区超过600家老店集中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对其装修、设计的改进和部分老旧设备的更换,提高现有门店的有效使用率,提升品牌形象,从而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现有门店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良品铺子还积极布局线上营销。据悉,公司的线上销售渠道主要是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已拥有包括天猫、京东、唯品会在内的数十家电商平台销售渠道;同时,公司在微博、微信等各大社交平台上广泛布局,拓宽销售途径,打造全新的品牌运营体系。
公司通过大力构建和完善全渠道服务体系,在实现业务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线上线下收入构成也在不断优化。报告期内,良品铺子的线上收入占比分别为33.69%、42.21%、45.52%和45.19%,线下收入占比分别为66.31%、57.79%、54.48%和54.81%,线上、线下渠道收入“平分天下”,收入结构逐渐趋于均衡。
受资本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做为零食界巨头,良品铺子在上市之前也一直都很受到资本的青睐。
自2011年以来,今日资本曾多次通过新增注册资本的方式对公司进行投资。之后,公司又吸引到了一个重量级的机构投资者:高瓴资本。2017年,因看好公司的长期价值,高瓴资本以共计6.85亿元的投资“加盟”,成为良品铺子的重要股东。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今日资本通过旗下的达永有限持有公司33.75%的股权,高瓴资本共计持股13%,其中香港高瓴、宁波高瓴、珠海高瓴分别持股5%、2.85%、5.15%。
2018年3月,良品铺子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向上市发起冲刺;同年6月,公司递交了上市申请。如今,时隔了近两年后,公司一步步稳扎稳打,走到了新股发行的最后阶段。2020年2月24日,良品铺子正式登陆上交所,圆满结束了上市之旅。
此次上市,良品铺子拟将募集资金用于“全渠道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仓储与物流体系建设项目”、“良品信息系统数字化升级项目”、“食品研发中心与检测中心改造升级项目”的建设之中。未来,上述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有助于优化公司现有的运营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运作效率和管理能力,全方位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除了用心经营外,良品铺子还积极践行自身的社会责任。自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良品铺子响应号召、参与疫情防御,为战“疫”工作增添力量。
1月26日起至今,良品铺子通过华中物流基地武汉一号仓,先后向金银潭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火神山、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等60多家一线抗疫单位,捐赠配送面包、饮品等食品物资2.6万箱,产品总价值超过570万元。此外,董事长杨红春夫妇还采购了价值300多万元的进口医用防护服、3MN95/1860口罩等可进入“红区”(重症感染区)的紧急医用物资,通过荆州市红十字会定向捐赠给荆州市各大医院,成为火线上一支温暖的力量。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