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汉阳:“湿”意栖居,亲水自由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里的居民大多不是住在江边就是住在湖边57个大小公园与千年山水园林融为一体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全市中心城区第一……城市中心的绿

< class="pgc-img">

里的居民

大多不是住在江边

就是住在湖边

57个大小公园

与千年山水园林融为一体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居全市中心城区第一

……


城市中心的绿色湿地

生态宜居的“奢侈品”

成为全民共享的福利

< class="pgc-img">

这里,因水得名,伴水而生;

这里,两江交汇生态“留白”;

这里,襟江带湖修复“美颜”;

这里,小河沟渠“脱胎换骨”;

这里,水清岸绿“移步即景”。

< class="pgc-img">

这里,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汉阳

坚持治理成果与便民建设深度融合,

让人们在城市里畅意呼吸,感受美好。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11月7日,全球湿地盛会形成《武汉公约》的第2天,汉阳的龙阳湖公园(龙阳半岛)、米粮城市低线公园、江欣园三个公园同日开园

坐拥“十山六湖” 的汉阳,满城碧水荡漾,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超过全域面积的1/4。

< class="pgc-img">

墨水湖波光粼粼。

“推开窗,湖就在家楼下。”环绕363.8公顷的墨水湖和168公顷的龙阳湖,一半以上的汉阳人在城市中心依水而居

从墨水湖大桥上经过,秋日斜阳穿过城市,散落成金粉点在“墨水上”。作为武汉市主城区面积最大的湖泊公园,“墨水文心”的墨水湖公园,已成为生态宜居汉阳的主色调。

< class="pgc-img">

墨水湖大桥。

仙女山下,龙阳湖游刃于两江之间,群山环抱,翠绿葱郁。新开的龙阳湖公园(龙阳半岛),为居民带来一片集露营、亲子休闲、运动健身于一体的生态休憩驿站。

< class="pgc-img">

龙阳湖公园龙阳半岛园区。

长江、汉江汉阳岸线,18公里江滩公园,杨泗港都市T台融入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建成后将打通鹦鹉洲、国博两片成熟江滩公园。

< class="pgc-img">

汉阳江滩公园。

近年来,汉阳不断推进河湖共治,生态共享,让生态治理成效的“水波”扩散到市民脚边,用山水里的诗意之美,增添人民的幸福感。

大生态哺育小环境,小环境融入大生态。”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汉阳区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把生态治理成果用起来”的模式正向全区推广复制。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四新凤凰水域。

人与自然,如何在中心城区“深度拥抱”,汉阳正在用实践给出标准答案。

李白游过的莲花湖,公园的铁栏杆拆了,成了开放式公园。荷叶、湖水、龟山电视塔,只需随意挑选湖边的一块石头坐下,就能把这自然的美景留在镜头里。

< class="pgc-img">

莲花湖与长江相映成趣。

因却月城得名的月湖,湖岸边池底的水草清晰可见。历经千年洗礼,月湖依旧古朴静谧地依偎着龟山,还城市之心一片湖光山色。

< class="pgc-img">

月湖水生态。

张之洞体育公园,足球场绿草如茵,人工湖水清岸绿。从城市荒地的一池废水,变成街心网红体育公园,这里已累计接待百万游客,生态治理成效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回馈给了群众。

< class="pgc-img">

张之洞体育公园。

四新片区多条明渠水体全面完成清淤、消除黑臭工作,岸线绿化多了,渠中的活水流动起来了,四新生态新城步步见水。

< class="pgc-img">

四新大道水系连通。

近年来,汉阳区绿地率达36.3%,居全市前三;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61 平方米,居全市中心城区第一。

汉阳的公园总数已达57个,恬静公园、向阳体育公园、汉阳知音人才公园等一批网红爆款公园先后亮相,街头巷尾的“零碎”地、荒废地,变成了美丽养眼的口袋公园、街心花园。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墨水湖水生态。

墨水湖的民间湖长马华强在湖边住了一辈子,湖水的点滴变化,他是亲历者和见证人。“对老百姓来说,环境变美了,住得舒服了,就是最大的民心工程。”

5年前,琴断口小河、龙阳湖旁小作坊、工厂企业扎堆,墨水湖周边居民区雨污管道盘结杂乱,污水乱排乱放,港渠淤积堵塞。

< class="pgc-img">

从墨绿到青绿,这里经历了由内而外的“洗心革面”。2017年起,针对墨水湖、龙阳湖、琴断口小河及十余条港渠的综合治理工作开始大规模推进。

作为六湖连通工程“引江济湖”源头,琴断口小河经过生态治理后,引汉江清水入龙阳湖,经过永丰、四新片区18条开放式港渠,联通大汉阳片区六湖流域,最终经国博中央水系景观公园通向长江。

< class="pgc-img">

国博中央水系景观公园。

除淤泥,通“血栓”。河湖岸线旁的工厂企业全部向外搬迁清退,腾出土地还草还林。引活水,纳清流。湖边居民区雨污管道分流,晴天再无污水入湖。

< class="pgc-img">

“数据”河湖长上岗,运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动态监控,全天候智慧治水。110名官方河湖长、37名民间河湖长联合履职,青年、学校、巾帼、“兵哥哥”志愿者,纷纷加入助力河湖治理,构建共治、共建、共享、共管的治水新格局

< class="pgc-img">

墨水湖巡湖治理。

多年坚持不懈的生态治理已现成效。目前,汉阳区长江、汉江断面,莲花湖、月湖水质稳定达标,墨水湖、龙阳湖达到V类水质标准,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 class="pgc-img">

2020年,琴断口小河被省河湖长办评为“湖北省幸福河湖示范”, 2022年又入选了武汉市首批15个“美丽河湖”,与同批名单里的沉湖、东湖等大型生态湿地,共同成为武汉近年生态治理成效的代表作。


在江城独家的自然山水“天赋”之上

汉阳绘就依水而兴

护水而美的生态文明画卷

用心用情为人民营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亲水宜居典范主城区

< class="pgc-img">

一小长假,人们终于迎来了一个久违的大的节气

在东湖、江滩、绿道,孩子们愉快地奔跑着


如果不是脸上还习惯性的挂着口罩

似乎那个熟悉的充满欢声笑语的世界,回来了


然而,宇宙万物又是一个多维的、对立的存在


一端,有人幸福着

另一端,有人烦恼着


很无奈,但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同一天,景瑞天赋滨江项目的业主们,戴着口罩、顶着烈日

聚集在营销中心路口,闹着要退房


疫情洗礼过后的武汉,神经都变得大条

对于惊装修、水帘洞、绿化就是两颗小树苗之类的交房现状

暂时的,变得宽容,也尽量采取线上沟通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以品质著称的景瑞地产白沙洲项目,会引起业主如此怒不可歇的维权行为


有必要了解


01


景瑞天赋滨江位于白沙洲板块的西大门,北临三环线

整体昭示性强,加上交通通达性便捷,品质与房价一直是青菱板块的标杆


项目于2019年4月16日首开,均价14243元/平(精装)


尽管坐落在主干道第一排

但站在项目的样板间内,感受不到来往车流的噪音及灰蒙蒙的感觉


其与三环线之间,还有一块狭长的空地

成为天然的屏障,隔绝着室外的纷繁复杂


并一度成为置业顾问口中的卖点和业主朋友们的心头好

我也肉眼所见,预想着大概率的会成为公园之类的绿化配套


然而,同2020年发生的一系列魔幻的事情,如出一辙

这里,竟然要修一条铁路,甚至是一条高铁


换句话说,景瑞天赋滨江、新力城等项目,变成高铁盘

真的是“活久见”


02


武西高速铁路,是一条连接湖北省武汉市与陕西省西安市的高速铁路


2015年2月15日,武西高速铁路孝感至十堰段开工建设,标志着武西高速铁路正式开工

2019年11月29日,武西高速铁路孝感至十堰段正式开通运营


2014年,武西高铁建设指挥部成立

6年时间,弹指一挥间


对于城市的迭代,已经熟悉到麻木的武汉人

并没有把这条高铁当回事,甚至连自诩为媒体人的一众大神小鬼


以至于岁末年初,源于《楚天都市报》的官方消息

也淹没于一片春节前,推杯换盏的狂欢气氛之中

< class="pgc-img">

武西高铁将由新汉阳站(武汉西站)延伸至武汉站

意味着武西高铁必须穿越长江


这条过江通道是一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

也就是上文报道的主角——白沙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


然而,4月9日武汉市城投集团的一则公告

如石破惊天一般,让世人再也无法平静


武汉市城投集团公示了白沙洲公铁大桥两岸接线工程(江城大道-白沙洲大道)勘察设计的中标单位,武汉市建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成功中标


根据公告显示,白沙洲公铁大桥两岸接线工程西起江城大道,东至白沙洲大道

城市快速路,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80KM/H


汉阳岸接线位于江城大道和汉阳江堤之间,长约2.1公里

武昌岸接线位于武昌江堤和青菱立交之间,长约2.5KM


改造白沙洲大道,新建高架约2.4KM

拆除并新建青菱立交,长约7.9KM


总投资约57.59亿元,其中建安费40.22亿元

< class="pgc-img">

一句话总结

白沙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将贴面于白沙洲大桥三环线外侧建设

建成后,三环上的车流会司空见惯的与高铁,齐头并进


巧合的是,网上流传的一张白沙洲公铁两用大桥的路线图

似乎提前印证了这一点

< class="pgc-img">

可以肯定的是

该线路一旦建成通车,沿线楼盘的噪声污染恐怕会变得难以忍受


汉阳片区的部分楼盘以及武昌片区正在销售的新力城、景瑞天赋滨江,都在噪声污染范围内

< class="pgc-img">

而已经购房的业主,也在焦急的反映噪声污染问题

< class="pgc-img">

03


假如,武西高铁已是即成事实,会是怎样的存在

惊悚的、刺耳的,或者是影响微乎其微的


夸大还是放纵

还是应该从现有的城市界面中,寻找依据


武汉作为九省通衢,交通路网异常发达

以铁路尤为密集


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铁路,就诞生在武汉


1906年,京汉铁路上的第一辆机车从汉口驶出

这是中国第一条自己建造、贯穿腹地的铁路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是中国第一条可直接过江的铁路

一举奠定了全国交通枢纽的地位

< class="pgc-img">

凡事辩证的看,总有其两面性

密集的铁路线,拉着武汉滚滚向前的同时,也成为老武汉人心中的痛


铁路与武汉发展如影随形

摊开武汉地图,纵横交错的铁路网络穿城而过


武汉中心城区以北是沪汉蓉和汉丹铁路,以东是京广高铁、武咸城际、武九铁路,以南是南环货运铁路,以西是京广铁路和部分服务企业和厂区的货运专线


当初的铁路线是围绕武汉建成区边缘而建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扩张,这种低成本的与地面平交的铁路建设方式,造成对城市的分割


最为严重的区域大致有六片,分别为南湖、青山、百步亭、后湖、古田、汉阳滨江片


至此,可能各位终于明了

为什么南湖那么堵、古田矮人一头、青山如此遥远了吧


为了破解“铁路困城”的难题,在武汉主城“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

诸如汉口京汉铁路、青山武九铁路、汉阳京广铁路货运站等铁路线

都逐渐拆除、搬迁


铁路,之于板块

无论从交通出行、噪音污染、经济发展等多个维度来看,有其不利的一面


04


是不是说,高铁边的房子就不能住人

其实,也没有必要过分妖魔化高铁房、铁路房


就以武汉站到汉口站之间的高铁沿线,为例

会途径杨春湖、天兴洲长江大桥、解放大道北段

并行二环线外的竹叶山、唐家墩、新华路再到达汉口火车站

< class="pgc-img">

沿途有多少耳熟能详的楼盘,更不乏高品质的豪宅、抢不到的学区房

这么来看,高铁是能够与主城和谐共生的


高铁在主城内的速度,被控制在80km/h以内

辅以隔音窗、隔音墙,噪音不会超过35分贝

完全能够达到住房室内噪音的舒适度要求


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总结和研究后得出结论——影响不大


对于噪音的例子,武汉楼市还有个比较经典的案例

——金地京汉1903


项目坐落于京汉大道与义和巷交汇处,是金地集团在武汉的第一个豪宅产品

2011年11月首开,主力户型90-140平层、190-240平米复式,均价23300元/平


当年卖不动,急煞刚刚空降的美女总监

外界对于其最大的质疑声,莫过于紧邻轻轨,噪音、震动的劣势明显


最后,硬是举全集团之力,坑坑巴巴的卖完了


交房至今七八多年,目前二手房价为38000/平

说明什么问题,噪音被控制得很好,出门就是轻轨站的优势又被放得很大


重点是,当年项目销售的时节

正是武汉楼市的低谷期


如果放在2017年,京汉1903哪怕卖40000元/平,照样秒光

甚至都能够臆想出,美女项目总脸上笑开的花

< class="pgc-img">

再往大了说,跳出武汉,看到重庆

因其周边缺乏比较大的城市,可以形成都市圈


于是,重庆的高铁站基本都建在成熟的核心区

也并没有骚扰到解放碑的美女与繁华


05


大概我们能够得出结论,高铁盘或者铁路盘

相对于毒地房、坟景房、垃圾处理厂、凶宅、飞机航道等斗怪争奇的房子来说


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关键


也就是说,我买这套房子的时候

如果已经看到或者得知有一条高铁在眼前

自己再去做出一个综合性的判断,买或不买,都是能够承受的


如果被开发商或者二手房经纪人,刻意隐瞒

这个换作任何人,都接受不了


对于武西高铁而言,大部分局内人士,应该知晓

< class="pgc-img">

网上也会不经意间流露出蛛丝马迹,但新闻泛滥的今天

哪个外行的业主或者媒体人,能够脑洞大开的想到,突然就有一条高铁

穿城而过呢


开发商知情与否,无从查证

因为,对于白沙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之前广泛流传的选址版本是在三环内


但老秦个人认为

对于高铁穿城这件事,房企更多的是抱着一种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


毕竟在几年之前,想在三环内外抢到一块宅地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时代的一粒沙,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这不再是一个小区、一个人的事情

而是关乎于沿途数万人幸福的大事,一定要感同身受的去理解、去解决


一条高铁,说来就来了

想不到,鬼迷心窍都的想不到!



结束语:


几天之前,武汉天地142套千万级豪宅,2分钟之内被一抢而空

我就有一个疑问


由于是贴着沿江大道的第一排

2楼、3楼看不见江(预想有架空层)、车流及行人的噪音及路人窥探私密的影响


是有着一些瑕疵的,仍旧有人为其买单


不难看出

在高房价的挤迫下,大家多了仓皇和苟且

大城市的本质是高密度,高密度带来便利,也一定会制造出许多不利因素:高架、高铁、垃圾场、医院、电信基站……你不承受,也总有人要承受

武汉已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城市,土地变得稀缺


有红利、有牺牲

谁能把握命运,本质上很难把握!

湃新闻记者 高丹

我们在城市漫游时似乎总是很难放下沉重的历史包袱,当我们在一座古老的城市中看向一处颇有年代感的风景时,总是带着双重目光:一重目光看到的是当下的它,另一重看到的则是历史中的、文化中的它。

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让无数读者喟然长叹,考古学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提出,在对其进行的考古勘探中,没有发现任何红烧土的痕迹,所以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起来。而杜牧写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和苏轼在寻访后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的黄州城西的赤壁并非历史上赤壁之战发生之所,这也让有考据癖的访古者们大失所望。

因苏东坡《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而知名的黄州赤壁

武赤壁 又称“周郎赤壁”

造成这种考古意义上的错位的原因是多样的,我们现在将其归咎于中国古代“发掘考证”这种学科的缺位,以及技术手段的欠缺等客观原因。然而,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古典诗词中对于风景名胜(尤其是保存着、携带着人的痕迹)的书写绝少以“写实”和“求真”为务,诗人们着力在即景诗、怀古诗、咏史诗等体裁中以极小的一柄钥匙(可能是某处古战场发现的生锈的箭簇、可能是魏晋时期一处遗迹散落的砖瓦)“解锁”多重历史空间,并在其中灌注强烈的个人寄托。

这种真实与想象、再现与建构之间充满了张力,也关乎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之根本,下面我们就从近两年出版的一些社科新书中所涉及的史故、画论和诗词分析入手,了解文学和历史是怎样“再造”风景的。

“制造”名胜与落空的“假定在场”预期

从一个见微知著的案例入手,学者商伟在2020年出版的一本名为《题写名胜:从黄鹤楼到凤凰台》的书中分析了两首很有名的诗作: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书中以李白和崔颢的公案作为切口来进行讨论。他们二者的故事始于这样一则逸闻:相传李白去到黄鹤楼,看到崔颢题写的《题武昌黄鹤楼》诗,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为了跟崔颢一决胜负,李白转而写了《登金陵凤凰台》。这原本是一则从北宋《该闻录》流传到《宋代佚著辑考》又传到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的并不一定事出有据的故事,也不一定可以当真。

但是,参照别的史料,尤其对比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和崔颢的《黄鹤楼》,李白两首诗开头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与崔颢珠玉在前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芳草萋萋鹦鹉洲”等诗句,会发现无论是明显的重叠复沓的结构,还是意象的选择、今与昔、见与不见的时空关系的立意,收束处“浮云蔽日”“日暮乡关”的延宕的情感空间,都表明着后者是在有意同前者以诗歌进行着角力。

清代重修的湖北省武汉市黄鹤楼

让读者不能接受的情况也就出现了——我们写作文时都被老师提示:如果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甚至没去到现场就自己在家编造,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不够生动。李白这首看上去意象生动、很像是一部即景之作,且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又那么旷远寥落、情思万千的作品竟然有可能是其竞争和戏仿之作,这未免有些不够真诚、不够具有独创性。

中国的诗歌评价传统中,站在中国诗歌源头的《诗大序》已经将诗歌定性为“志之所之”“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强调诗歌是一种情感冲动,而不该是一种修辞、一种矫情之作,尤其是天赋仙姿的李白,他本该“斗酒诗百篇”,而不该像贾岛一样推敲苦吟。其次,《登金陵凤凰台》被认为是即景诗,“就即景诗而言,最值得注意的是即景题咏的假定和在场写作的预期,因为这些假定和预期暗含了重要的价值判断:唯有亲临现场,触景生情,当即写作,才能确保登览题诗作为即兴创作的真诚性与未经媒介的直接性。”如商伟谈及的。

我们“假定在场”的预期显然是落空了,古典诗词中许多案例证明着:古典诗歌所呈现的世界很大程度是虚构性的、是不在场的,是作者的虚拟和想象,甚至如上文所说是诗人遣词造句,在文本上反复推敲的同题竞争之作。

这一行为是否正义,则需要看到中国诗歌除了价值评价(比如其是否真诚、是否言为心声、是否情感充实真切等)以外的另一层面——实践层面。

以唐代的历史背景来观察,商伟认为:“唐朝,南北统一造就了新的名胜版图,历史胜迹被重新确认,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地标建筑,如滕王阁、岳阳楼、镇江的万岁楼、长安的慈恩寺、岳麓山道林寺、巫山神女祠,以及重建的黄鹤楼和济南的历下亭等等,每一处名胜,都产生了一个诗歌题写的系列,每一个系列都有一篇奠基式的作品。”

这奠基之作未必总是题写此地的第一首诗篇,迟到者的选择与回应,把它推上了这个位置,如王维写辋川、崔颢写黄鹤楼、王勃写滕王阁,他们以格外璀璨的诗章,成为一处名胜文本意义上的“占有者”和“奠基者”,一劳永逸地将此处名胜“占”了下来,“据”为己有,从此,“楼真千尺回,地以一诗传”,这处物质的名胜即使在空间中早被拉杂摧烧、杳无痕迹,也能在时间意义和诗、文传统中永恒。

滕王阁。人民视觉 资料图

商伟的这个观点延续着宇文所安《盛唐诗》《中国“中世纪”的终结》等作品中的论述,特别是在《特性与独占》这篇文章中,宇文所安提出,盛唐时期还是偶发的这种对于名胜以独特的写作进行占有的情形在中唐被确认,并成为这一时代的核心关怀。对此我们先不展开,我们仍旧以李白的诗歌写作来看,珠玉在前时,李白怎么破局。

书影

共享的互文风景:名胜作为一个飘浮的能指符号

李白从初登文坛就以“奇之又奇”的破坏者、创新者形象出现。自称“我本楚狂人”的迟到者李白面对当时作为“京城诗人”中重要组成、代表着某种正统的崔颢,选择了一种将先来者拉下神坛的有些讨巧、但是被公认为合理的手段——互文。

互文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在微观的层面上,它是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技术术语,指涉文学作品之间的文本关系,能够落实到诗行和字、词的最小单位上,古人为了文辞紧凑,以“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制造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它所指涉的现象包括出处、典故,以及模仿、替换、偏离和反转等等。就宏观而言,“互文”具有广泛的覆盖性,与“文”的概念相通,这涉及中国诗学诗论等庞大的命题。

商伟认为,在名胜题写这一话题上,互文使用的基本修辞手法,就是诗歌意象的“延伸性的替换”——在时间上向过去延伸(如弃唐代当下的意象不用,转而写吴宫花草、晋代衣冠、旧时王谢),在空间上做相关性的意象替代(如崔颢写了黄鹤楼,李白转而写凤凰台)。

清代王琦引明人田艺蘅语评价崔颢《黄鹤楼》李白《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和沈佺期《龙池篇》为:“沈诗五龙二池四天,崔诗三黄鹤二去二空二人二悠悠历历萋萋,李诗三凤二凰二台,又三鹦鹉二江三洲二青,四篇机杼一轴,天锦灿然,各用叠字成章,尤奇绝也。”田艺蘅认为,先来者崔颢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他之前,沈佺期已经在《龙池篇》中做过这种形式的尝试,宇文所安也指出,被认为是律诗代表的崔颢《黄鹤楼》的主要灵感仍来自于之前的歌行体,这首诗在第三联才转向严谨的格律,并且总令人想起珠玉在前的王勃《滕王阁》。

“机杼一轴”的评价点出以“互文”为名,李白与先行者们通过模仿、意象置换、并遵循大致共同的规则形成了不可分离的互文关系,这四篇诗作均涉及初盛唐诗作所关注的名与实的无法统一,比如李白诗中写的“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沈佺期的“龙池跃龙龙已飞”,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都是用“有”的眼前风景写的是时间流逝、人世代谢的“无”,至于眼前的名胜是怎样的、是否真的存在,反而都不重要。

“名胜楼台的名称被抽空了具体所指的特殊性,从而变成了一个飘浮的能指符号。无论具体的情境如何千差万别,也无关登览与否,所有题写名胜的诗人,都生活在互文关系所结成的这同一张意义网络之中。”商伟称。

《题写名胜》 书影

所有相关的文本由此最终进入一个“共享的互文风景”。在这一互文的风景中,共同的模式(篇章结构和诗行句式)大于个例之间的差异,对象世界似乎也是失语和被消解的,后来者用这种方法,破除影响的焦虑,实现对先来的“占有者”的瓦解。互文这种正义的编织之术有其具有破坏力的一面,但从另一角度看,它也的确因为在文本场域内部的角力而远离对象。

商伟对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题写名胜的判断为:“诗歌在构筑名胜风景时,并没有排除外部经验世界的具体细节和特殊性。但诗人与外部世界的接触,是发生在一个他们所共享的意象组合与篇章句式的系统中的。而这一系统又是通过互文关系而逐渐形成并不断充实起来的。它制约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诗人的感知和表达方式,因此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个人可以从内部做一些调整,但不可能超越它,另起炉灶就更难。”

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一个空间的记忆主要不是通过建筑,而是通过连绵不绝的诗文书写来维系的。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中任何一处名胜都是高度文本化的,它们并不完全依赖物质实体而存在。

安徽泾县桃花潭,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闻名,确认一处名胜的物理空间,需要依靠诗词以外的考古证据、物质遗存、方志史料、口述文献多种材料。

对于上述判断的一个更为极端的佐证就是——中国的废墟书写。

在文学中绵延

艺术史家巫鸿在《石涛和中国古代的“废墟”观念》中开篇即有这样一个疑问:

废墟的形象常常出现在怀古诗里,在与诗歌具有密切关系的绘画中也应受到类似的重视。出乎意料的是,在我检查的从公元前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的无数个案中,只有五六件作品描绘了荒废颓败的建筑物。更为典型的情况是,即便艺术家本人在题诗里描述了残垣断壁的景象,画中的建筑物也没有丝毫坍损的痕迹。

废墟既然不在荒废颓败的建筑物中,那么废墟在哪里?

我们先来看一下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有名的一首关于废墟的怀古诗——《黍离》,其中第一部分作为: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大序》中对其定性为“闵宗周也”:两千七百多年前,一位东周的大夫望着曾经西周宏伟的丰镐二京已成废墟、湮灭在无边无际的庄稼地,这位有“故国之思”的大夫喟叹着:“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直到宋朝,王安石仍旧纪念着《诗经》中这句沉重的咏叹,并化用为“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的诗句,到去年被关注的一部叶嘉莹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中,垂暮之年的叶嘉莹失去了故园,她与诗人席慕蓉结伴,来到曾经的原乡叶赫水畔寻根,攀上了一个丘陵不见任何恢弘的城址,只有满目的接天衰草,叶嘉莹说此情此景,正合了《黍离》的意蕴。

“麦秀黍离之思”的意义也就作为一种对逝去王朝、失落的政权的怀念而被确定下来。

《掬水月在手》中以影像呈现的黍离之悲

像文章中所叙述的,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象体系存在着强大的使用惯性,它们是建构古代史和古代文学的基础,绝不可只看表面意思进行滥用。比如最近的一个画展,以“彼黍离离”为题,却意在歌颂丰收,典故与语境并不适配,是对典故的误用。

其实对于废墟和空无,我们每个人都有深刻的感受。有的城市是诠释空无的绝佳案例,比如作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古都的南京。六朝遗迹悉数覆灭,观看者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想象力才能进入历史,我们面对的这种困境,同样也是古人的困境。

17世纪石涛去到南京雨花台时,那里已经是一座大土丘。据传说,雨花台从公元3世纪就是一个流行景点,507年高僧韫光在此搭台说法,花从天降,因此得名。在《江南八景》册页之“雨花台”中,石涛描绘自己站在一个硕大的锥形土丘之上,遥望远方。册页上题画诗后写:“雨花台,予居家秦淮时,每夕阳人散,多登此台,吟罢时复写之。”巫鸿认为,这幅画显示的他所登的“台”是一处不再具有人造建筑痕迹的秃丘,而正是它的贫瘠和荒芜——“空“和“无”引发了石涛的怀古之思。

《江南八景》册页之“雨花台”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诗恰当地描述了折叠了无数个时空的南京的历史气质,值得一提,去年出版的一本学者陈章灿写作的《旧时燕:文学之都的传奇》深刻地从有关金陵的典故中剖析了文学之都南京的魅力。

宇文所安在《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全书都在回应着“无”的问题,宇文所安对此简直忧心忡忡,他说:

从土台上或许还看得出宫殿废墟的大体模样,在布满龟纹的石块上或许还勉强能辨认出上面的碑文。时间湮没了许多东西,磨蚀掉细节,改变了事物的面貌。除了那些知道该如何去找寻它们的人之外,对其他人来说,“以前的东西”变得看不见了。正是那种按照某种一定方式来看待世界的意向,承担着我们同过去的联系的全部分量。

这句结论很悲伤,联想到《寻梦环游记》中对于死亡的判定:“当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那么你也就彻底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当最后一个知道怎么去揭开空无或者空无的象征物——比如石碑、比如坍塌的高台——背后暗含的历史时,这处古迹和发生于此的人事代谢就将永远消失。

虽然今天我们总是鼓励要多样化解读、要有个性化诠释,但有时,我们必须遵从某种固定的方式来为历史解谜,巫鸿在《1644:残碑何在》中讲述了以下的一个例子:

吴历《云白山青》局部

展开这幅青绿山水画卷,茂盛的花木掩映着一个敞开的山洞,我们马上想到,这是一幅化用“桃花源记”立意的构图,但是我们目光随着画卷向左边移动,看到的不是阡陌纵横的乡村,而仅仅是一方石碑,没有观看者、没有文字,石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空洞。

如果观看者在很多年后仅仅看到了美丽,仅仅按照彼时的审美去分析它,那将是非常残暴的篡改,而作者吴历的全部寄托都将落空。

知人论世,首先,我们需知道吴历年轻时曾追随著名遗民学者研习文学、哲学与音乐,他是一位忠实的明朝遗民;其次,我们也必须谨慎地对待文学和绘画中出现的所有石碑。巫鸿谈道:自从创造之初,石碑或碑就一直是中国文化中表达纪念的一个主要载体。……竖立在寺庙或祭坛门前的石碑记载了该建筑的历史渊源。因此,石碑赋予了某个地点建构历史与记忆并将其昭示天下的合法性。当人们回望过去,石碑很自然地从其他的建筑形式中突显出来,去回应人们反观的目光。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明朝遗民在17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如此频繁地去查访古代的石碑,以及为什么“残碑”在遗民的写作中成了一个意义非凡的修辞手段。

巫鸿 《残碑何在》

再结合这幅画题画诗中的那句“雨歇遥天海气腥”,和所有遗民画作中对于石碑的呈现图像使用惯例,才知道,青绿色调、看似和谐的桃花源不是粉饰太平,死亡的象征——石碑已替换了桃花源的乌托邦梦境,对于一个心系旧朝的遗民而言,复辟前朝的一切希望都已幻灭。

另外一种分享与占有名胜

由某一物、某一名胜引发出波澜壮阔的一段历史与文学史的书写成为近些年历史写作的一种热门,无论古今,历史的证物——哪怕这证物只是一种虚无,也因为其处于文化链条上的一环而对写作者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最近出版的田晓菲的《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中第四章《台与瓦:想象一座失落的城池》,讲述邺城中作为曹魏的象征物的铜雀台相关的诗歌怎样体现着古人对于曹魏政权的历史态度的更迭。

书影

212年春,铜雀台刚落成时,曹操与诸子及幕僚们以“赋”这一文体塑造出一座目及八荒、“齐日月之辉光”祝福着“洪祚远期”的壮丽建筑,虽然4世纪初,卢谌笔下的这座建筑已经衰败——“铜爵陨于台侧,洪钟寝于两除。奚帝王之灵宇,为狐兔之攸居?”,但是铜雀台的书写没有随之停止,曹操曾在遗令中吩咐诸子“时时登铜爵台,望吾西陵墓田”。并命令诸姬住在铜雀台上,“月朝十五,辄向帐作妓”。陆机关注到这些被困在铜雀台上的女性的命运,南朝诸多诗人也纷纷以此题创作诗歌,如江淹的《铜雀妓》中“抚影怆无从,惟怀忧不薄”;谢朓的“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及至8世纪,之前寄托在铜雀伎身上对于曹操隐约的批判更加激烈,如刘商“仍令身殁后,尚纵平生欲”……

对于同一历史遗存的书写,在各个时代也随着彼时审美或者政治风向的变化在不断嬗变,但每一位写作者都为铜雀台这一题材增添着新的观察视角和思想意趣,试图在同题竞争中显现出独特的才华。

铜雀台的故事更有趣的发展在宋朝,10世纪末,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提到铜雀砚:

魏铜雀台遗址人多发其古瓦,琢之为砚,甚工……昔人制此台,其瓦俾陶人澄泥以稀滤过,加胡桃油,方埏埴之,故与众瓦有异焉……土人有假作古瓦之状砚以市于人者甚众。

在崇尚金石之学的宋朝,一枚铜雀台瓦片制作的砚台实在是再风雅不过的物品,铜雀砚成为人们追求的古董,被购置、赠送、交换、欣赏、评价和使用。11世纪也涌现了一大批铜雀砚诗,作者包括梅尧臣、欧阳修、韩琦、王安石等都以铜雀砚为题创作过诗歌。

曾在和诗中盛赞“邺砚今推第一流”的韩琦机缘巧合成为相州刺史,因为地理位置靠近故邺城,他被朋友认为是铜雀砚供应商,这令他不堪其扰,并写下“求之日盛得日少,片材无异圭璧珍。”

铜雀台瓦砚

这和我们今天不顾“雪糕刺客”的高昂价格去购买名胜古迹的衍生品是相同的行为,我们藉此和遥远的过去连接在一起,我们也在一处具体的名胜所营造的庞大象征系统中留下自己小小的剪影。

黄鹤楼文创雪糕

《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所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是赤壁,这个案例依旧可以回应我们整篇文章所涉及的“占有名胜”以及历史本身就是经历了筛选和重构这一主题,考古意义上的赤壁远不如苏轼的赤壁为人所重,虽然是后来者,但苏轼通过前后赤壁赋强有力的书写,让自己成为赤壁最著名的代言人。

田晓菲论证提出: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对赤壁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泛舟赤壁形成了悠久的文学与绘画传统。诗人们写诗描写对苏轼《赤壁赋》的读后感、对《赤壁赋图》的观后感,甚至就连写到赤壁之战本身都很难不提到苏轼。“周郎赤壁”变成了“东坡赤壁”,苏轼对赤壁的所有权也牢牢建立了起来。他的《念奴娇》至少间接地导致了《念奴娇》词牌的流行,其别名包括《酹江月》《大江词》《大江东去》,或者更直接的《赤壁词》,全部源于苏词。

南宋赤壁图册页的周郎赤壁

责任编辑:梁佳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施鋆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