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APP显示,近日,齐齐哈尔市某蜜雪冰城饮品店因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的行为,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万元。违法事实显示,消费者在该店购买饮品,其中两杯冰鲜柠檬水发现有虫状异物,销售每瓶4元,成本每瓶3元,每瓶获利1元,共获非法所得2元。
图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披露,消费者在该店购买1.(杯冰鲜柠檬水,6杯)、2.(杯满杯百香果,1杯)、3.(Q弹面筋卷,3个)、4.(葡萄味果冻,1个)、5.(雪王大圣代(草莓),2个)、6.(雪王大圣代(奥利奥)1个)共消费55元人民币,其中有两杯冰鲜柠檬水发现有虫状异物。
对此,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与该店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行政处罚1万元的决定。
事实上,蜜雪冰城饮品中发现异物问题早已屡见不鲜。
据媒体报道,9月11日,陕西西安一女子在蜜雪冰城芋圆葡萄中芋圆里喝出小木棍。当事人王女士表示,自己喝的时候感觉有东西扎到舌头,然后吐出来发现芋圆中插着一个小木棍,咽下去会很危险。记者获悉,目前该店已经为其退款,但该消费者希望蜜雪冰城可以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无独有偶,9月1日,山西太原的一位刘先生在当地一家蜜雪冰城购买了几瓶饮料,回家后发现其中一瓶未开封的饮料内漂浮着一只类似蚂蚁的黑色异物。对此,蜜雪冰城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店里有消杀蚊虫的措施,还有专门向店外吹虫子的风幕机。蜜雪冰城方面表示,需要调取监控视频,核实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
8月29日,河南郑州一女子称喝蜜雪冰城茶包一半时,发现数只虫子和虫卵。该消费者称,当时打开茶包没注意,喝完才发现茶包内有五六只虫子,还有虫卵,而该茶包是朋友给的,保质期还在期限内。
然而,通过媒体公开报道的案例,仅仅是蜜雪冰城饮品中出现异物的冰山一角。黑猫投诉统计数据显示,近1个月内涉及“蜜雪冰城”相关的投诉共计351条,累计投诉量更是高达4000余条,记者经过梳理后发现,消费者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饮品中异物”、“退单后退款难”、“服务质量差”等方面的问题。
图源:黑猫投诉
图源:黑猫投诉
公开资料显示,蜜雪冰城是一家成立于1997年的冰淇淋与茶饮品牌。经过20余年的发展以及加盟门店的扩张,目前,蜜雪冰城全国门店数量超过一万家,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并正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全国门店如此之多,食品安全问题却频频被曝出,问题到底出在哪?总部对下属加盟店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如何确保产品的食品安全?带着种种疑问,未来网记者电话采访了蜜雪冰城公司,客服人员表示,会有专业人员进行回复。截至发稿时,本网未收到任何回复。
一位饮料工业行业协会工作人员表示,线下加盟店太多是蜜雪冰城这类连锁店较为常见的现象,但是普遍存在疏于管理,标准化作业流程不规范,食品原料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只有严格管理,控制加盟商的数量,提高产品质量,才有可能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发展。
(未来网)
雪冰城员工在水池洗脚。
6月10日18时27分50秒-28分25秒,涉事员工在转存、加热原料的过程中不慎将物料洒落,导致右脚烫伤,随即在水池处进行了冷水冲洗,随后前往医院进行治疗。虽然存在紧急情况,但门店依然违反了相关规定,我们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闭店管理,并对该门店进行了全方位消毒。在其彻底培训整改完成之前,该门店将暂停营业。
洗完之后淡定穿起了鞋,他洗完脚后用手又摸了脚就算了,还用抹布擦了一下。完整的视频回应才有说服力,不会真的有人信是烫伤吧?真的有人这么单纯的吗?可是他在抠脚,没有烫伤的颜色。
< class="pgc-img">>以前调侃:蜜雪冰城不嫌网友穷,大家也不嫌蜜雪冰城用粉勾兑,但是卫生还是要注重。
茶又出事了!
9月3日晚,#喜茶店员拿错饮料顾客喝下后入院洗胃#的话题登上热搜榜第一的位置。
一看热搜吓一跳,喝个奶茶怎么还进医院了?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喜茶店员拿错饮料
顾客喝成后入院洗胃
事情发生在8月29日的上海。
上海市民陈女士通过喜茶微信小程序下单了一瓶双榨杨桃油柑和一杯烤黑糖波波牛乳茶,取茶地点为喜茶上海南翔印象城店,大约20分钟后,陈女士到达该门店取茶。
由于陈女士购买了随后的电影票,从柜台店员那里拿到装在袋子里的饮料后,她顺手将它取出塞进了随身的包内,便匆忙上楼与朋友会合。
陈女士在观影过程中打开那瓶双榨杨桃油柑饮用,当她毫无防备喝了一口后,一股厚重的油脂感充满了整个口腔。因为是第一次购买该产品,陈女士一开始以为它可能就是“油油”的,她又用吸管搅拌了一下并用吸管警惕地又吸了一口,结果还是一样的口感,陈女士当即将嘴里剩余的“饮料”吐回吸管。
借着影院微弱的灯光查看产品后陈女士发现瓶身上竟然贴着“样品”字样。
陈女士返回门店确认后得知,这瓶喜茶确实是样品,是店员工作失误将仿真样品给陈女士误食。
随后,陈女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其间,喜茶店员一直无法提供样品成分。后来在问诊时,喜茶店员终于打通了供应商电话,口头转述样品内液体是“正乙烷”且无毒。急诊医生由于无法明确样品成分,建议洗胃。
样品成分到底是啥?有没有毒?
喜茶方面一变再变
催吐期间,喜茶方面表示拿到了供应商发来的报告,样品的液体成分是“正己烷”,陈女士猜测之前的“正乙烷”应是店员将“正己烷”误读为“正乙烷”。
通过百度查询“正己烷”也是具有毒性的而急诊医生则表示凭单页无指向性报告无法确认液体成分,为了安全起见,仍建议洗胃。
当天20时左右,陈女士进行洗胃。22时07分,喜茶员工在急诊门口告诉陈女士朋友再次和供货商口头沟通下来样品的成分不是“正己烷”而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环聚二甲基硅氧烷”但喜茶并没有提供检测报告。
8月31日早上,自称是喜茶负责人的陈小姐在短信里告知陈女士,样品柚柑瓶的内容物质为“液态硅胶”,并表示“不含有毒有害物质”。
报案后,
喜茶致歉:全国门店下架同款陈列道具
8月31日晚,陈女士和朋友一起去了南翔派出所报案。“民警非常友善,也给我做了笔录,并建议我可以去食品监督管理局鉴定该样品的成分。”陈女士说,当晚负责人陈小姐又与我进行了一些短信沟通,“但我感觉,她的言语间多有推辞,最后她提出可以赔偿我所有医药费外,还向公司申请了8000元补偿费。我暂时没有回复”。
2日,陈女士收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来电,与喜茶员工进行调解。“他们还是不愿提供我书面的检验报告,没有说原因。”在食药监局工作人员的调解下,双方决定之后找一家都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先对样品成分进行检验。陈女士也向喜茶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诉求,“但首先肯定还是先要搞清楚瓶子里到底是什么。对于我的诉求,喜茶的人则表示要回去向公司请示”。
9月3日晚,喜茶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声明称,8月29日,喜茶上海一门店员工操作失误将饮品陈列道具拿给顾客陈女士,门店员工立即陪同陈女士到医院就医,进行了检查和相关医疗处理。喜茶愿意承担陈女士当前及以后的一切相关医疗费用。目前,喜茶已把同批次陈列道具送往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后,会第一时间同步给陈女士和监管机构。
喜茶表示,为杜绝类似意外事件再次发生,喜茶全国门店已经下架同款陈列道具。
网友评论:
喜茶变“洗茶”
多家奶茶店曾被曝光
饮品店食品安全“令人头大”
其实,近3个月,网红饮品店频繁因食品安全问题被处罚,从蜜雪冰城、奈雪的茶再到山东市场占据重要位置的阿水大杯茶,但这并未引起其他饮品店的警惕和自省。
5月14日,河南省市场监管部门获知郑州市蜜雪冰城奶茶店使用过期食品原料等食品安全问题的线索后,立即对涉事门店进行了现场检查,没收过期食品原料和违法所得、罚款9万元。5月15日至16日,河南省市场监管部门对河南1791家蜜雪冰城门店开展全面排查,已责令5家门店停业整改,给予9家门店行政处罚。
8月2日,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获知北京市“奈雪的茶”奶茶店加工使用腐烂水果等食品安全问题的线索后,立即对涉事门店开展现场检查,针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拟对2家涉事门店均给予顶格罚款10万元,对2家门店店长分别罚款25万元和罚款28万元。8月3日,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排查了辖区内奈雪的茶及类似门店1811家,责令整改50家,警告2家,立案查处23件。
8月6日,据中国质量网报道,在山东饮品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阿水大杯茶”未能独善其身,其门店存在使用隔夜原料、随意更改效期标签的现象。8月30日,济南市天桥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再次到缤纷五洲“阿水大杯茶”现场检查。执法人员填写了《日常监督检查表》,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该店关门停业整顿。对舆情反映的问题,执法人员正在进行调查取证,如涉嫌违法将依法立案处罚。
网友:
与其花钱营销,不如做好食品安全
事情发生后,有网友在话题下评论:
该事件表面看是店员拿错饮料导致,但从深层次看,其实暴露了喜茶管理方面的问题。
其实杜绝此类事情发生其实并不难,将样品粘在桌子上、罩在展示柜里、用胶水粘住样品盖子等方式都很容易操作。作为店员,误将样品给顾客确实有一定责任,但更重要的是喜茶自身的管理。
三个月内,频繁多家奶茶店因食品安全问题被处罚的时候,喜茶有没有自省过自己的生产、工作、经营是否规范?
网络经济高速发展衍生的“网红店”,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营销和利益,终究是昙花一现。把钱放在正确的地方,做好管理、做好食品安全,才能赢得长久的好口碑。
来源:综合自新民周刊、上观新闻、长沙政法频道、市场监管总局等
编辑:李晓旭
齐鲁壹点内容中心出品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