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广州日报
谁能想到,
妻子的一个笑容却惹来杀身之祸,
凶手不是他人,
竟是结婚数年的丈夫。
孩子亲眼目睹
妈妈死亡,爸爸被抓
实在让人心酸
起因:孩子病了
2020年2月3日,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三楼(儿科),阿磊和阿丽的孩子小乐(未成年)因病住院。
当天晚上十点多,阿磊去病床的床头柜拿苹果吃时。但是只因看到阿丽在笑,他一下子心生怨念,阿磊想起在生活中阿丽对自己的打骂,便从床头柜的抽屉里拿出一把水果刀,当着孩子的面将刀刺向阿丽颈部。一顿连捅之后,阿丽捂着颈部往房间外跑去求救。
网络配图
当时,小乐吓坏了,高喊“爸爸杀妈妈”。闻讯赶到的医生和护士对倒在楼梯连接处的阿丽进行施救,但她最终还是因为伤情过重去世了。随后警方将阿磊控制住。
经鉴定,阿丽生前因颈部左侧受到单刃锐器外力作用造成失血性休克死亡。
据了解,阿磊1989年出生,海南省东方市人。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认为,被告人阿磊持械刺扎他人身体要害部位,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专家剖析杀妻案背后的
心理动因
看到这里,许多网友不忍,孩子是这场悲剧里最大的受害者。随着近期杀妻案新闻的多见。许多网友会提问,日常琐事为何会发展成持刀相向,夫妻关系该如何经营?
心理专家抽丝剥茧的分析↓
对此,有心理专家从心理层面分析了该案:当时的丈夫认为,他去拿苹果去吃时,妻子的这个笑属于冷笑或者嘲笑,不是一种善意的笑,带有一种讽刺的意思,或许隐含的意思就是“孩子住院了,苹果应该是孩子吃的,大人为什么要吃?”
这其实就是大家中所说的家庭冷暴力,透过这种冷暴力,让丈夫觉得妻子的行为是对他人格的侮辱,是不能接受的。
妻子的笑是点燃丈夫愤怒的导火索,让丈夫感受到自己的自尊人格受损。但上述案例的发生肯定不仅仅是因为笑,案例中也有提到妻子对丈夫的打骂。可能他平时跟妻子在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家庭纠纷,日积月累,这种压抑的感觉在他心中已经埋藏了很久,他只是没有找到机会发泄,从而造成了悲剧的发生。
针对此案
丈夫行凶动机在哪里?
心理专家表示,比较常见的动机大概有以下四种:
一、出于愤怒。比如妻子出轨、不顺从丈夫等,丈夫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攻击嘲笑;
二、担心害怕失去妻子。比如妻子提出离婚,丈夫多次挽留但妻子依旧决绝,以爱的名字去伤害;
三、嫉妒的心理。比如妻子比较漂亮,而丈夫的占有欲、控制欲又特别强,总怀疑妻子跟别人有暧昧关系,产生嫉妒的心理;
四、丈夫本人自杀的想法。比如丈夫因为工作或者生活不如意,失去了生活的希望,自己想结束生命,但他又认为妻子是自己的一个附属品,先杀死妻子,然后再自杀。
最后,小编最关心的还是孩子,
目睹这一切的他,
今后是否会造成心理阴影,
该怎么帮到他是个问题。
亲眼看见,这个心理影响会伴随他一生,很难抹掉,但通过一些举措可以减少他的心理创伤。
让孩子真正去发泄心中的不满和负面情绪;
专业的心理老师介入,举办一个和妈妈正式告别的仪式,让孩子接受妈妈已经离开的事实;
重新整合父子关系,爸爸可以写信和孩子交流,说明当时的情况,写信忏悔请求孩子的原谅;
建议孩子的亲人、学校、社会共同去关爱这个孩子,让孩子尽量回归正常。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走世间,纵使一路阳光普照,也总有逃不开的乌云,避不了的雨天。
为人处事,纵使炼就一颗玲珑心,也免不了要经历无言心酸和重重难关。
恰如一句话所说:“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一是情面,二是世面,三是体面。”
谁能吃好这三碗面,就能找到前行的力量,穿越那些糟糕的坏日子,收获灿烂美好的大晴天。
如此,人生也能过得有滋有味,遍尝苦涩过后,终有回甘。
单位有位同事,大家都亲切叫他“老李”。
不管是部门内的业务开展还是部门外的合作交流,只要交给老李牵线,准没问题。
看到对方犹豫,老李乐呵呵来上一句:“你不给我面子,我今晚都睡不安稳咯。”
发现对方迟疑,老李假装板起面孔:“你还顾虑个啥呀,别让我抹不开面子嘛。”
然后,大家就真的哈哈一笑,打消困惑与忧虑,齐心协力将事情高效推进。
起初我不明白,老李到底有什么秘密武器,为什么他职位不高,大家却偏偏愿意给他面子。
接触久了,我慢慢发现,老李做事不油腻,说话不虚伪,而是有情义有担当,日常生活中乐于助人,由此慢慢积累了好人品。
比如,同事老谢出差了,他的老母亲不小心扭到腰,老李马上开车过去,背起老太太就往医院赶。
比如,老张忙着加班,只能把孩子放在工位写作业,老李会时不时照看一会儿,耐心给孩子解疑答惑。
更难得的是,疫情封锁小区期间,大家买菜困难,老李会和邻居分享自己囤的食物,今天一根黄瓜,明天几棵青菜,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在人心不古的年代,老李始终保持一副古道心肠,自然能真心换真心,收获他人给的“面子”。
浪漫主义诗人吕克特说过:
真正的友谊无论从正反看都应一样,不可能从前面看是蔷薇,而从后面看是刺。
是啊,那些深厚的交情都是互相的,你拉我一把,我帮你一下,大家彼此搀扶着往前走。
凡事讲究分寸,多一点尊重,方能让人感觉自在,愿意回报同样的真诚。
抛开虚情假意,多一点善意,方能让人感觉舒适,愿意反馈一样的温暖。
在时光流转中,大家的情谊慢慢累积,口碑慢慢积攒,到下次真遇到难关,有贵人相助,也就水到渠成了。
网上有个提问:“真正见过世面的人,究竟什么样?”
高赞回答很有意思:
“吃得了红酒西餐,也吃得了路边烧烤;住得了五星级酒店,也住得了农家小店。”
简而言之,就是既能“讲究”,让自己尽量活得精致优雅;也能“将就”,即使身处偏僻一隅,依然兴致不减。
在我看来,一个见过世面的人,内心是笃定的,脚步是从容的,他们得到了不会狂喜,失去了不会懊悔,任凭外界言语纷纷,都付之淡然一笑。
就像“少女奶奶”吴彦姝。
她70岁才开始真正演戏,无论是《相爱相亲》里的乡下姥姥,还是《穿过寒冬拥抱你》里的产科医生,都诠释得生动而形象,让观众记忆深刻。
这背后,有她的敬业与专业,更有她的阅历和心态。
有人问她,是否害怕衰老。她坦然回答:“演员是要有生活的,皱纹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有人质疑,她无法玩转年轻人的社交平台。她用行动证明:“总有人说老人拒绝新东西,这不是一学就会了吗?”
吴彦姝的脸庞布满皱纹,可是眼睛清澈,笑容明媚,让人感觉到温柔的力量。
一个人说出的话,代表了他的思想,也呈现了他的阅历。
因为看过风怎么吹,见过河怎么流,感受过悲欢离合,所以不害怕未知挑战,不在意外界评价,始终用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一切。
很认同这样一段话:
“当你烦恼不断的时候,说明你有必要出去见见世面了。
看看不同的风景,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你就知道,你的烦恼是你自己想多了。”
如果我们没有打开自己的视野和拓宽自己的格局,那么看到的就只有眼前的苟且,关注的也只是眼前的困顿和焦虑。
真正见过世面,则不会纠结于一砖一瓦的得失,不会计较于昨日的遗憾和沉溺于此刻的悲伤,而是始终保持乐观,始终勇敢向前。
生活里,很多人都追求一份体面。
于是,开名车、拎名包、戴名表,努力让自己成为人群中那个不被忽视的存在。
在我看来,靓丽的外表和名牌的加持,的确能让一个人收获很多艳羡的眼光,仿佛拥有话语权和支配权。
但如果不锤炼修养,不打磨品行,那么一开口就会露怯,一做事就会显拙,让人窥见其内在的空虚与浅薄。
前不久,在商场看到这样一幕。
一位穿着名贵衣服、拎着最新款名包的大姐,和楼下保安拉扯不休,周围聚拢了很多人。
大姐疯狂指责保安,先前没有对自己点头致敬,现在放行也把她排在后面,是否故意刁难她,不打听一下她是做什么的。
保安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涨红脸不说话,像是被大姐的气势给吓到了。
周围人都在劝大姐,大热天的,保安也不容易,只是按照规定办事,何必为难他呢?
大姐不依不饶,说保安应该卑躬屈膝,跪下来道歉,否则她就要找到商场老板举报,让保安立马滚蛋。
从这位大姐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人最不体面的样子。
即使她身着华服、妆容精致,透过那副皮囊,只让人感觉到内在的强势和肤浅,不愿靠近和追随。
有句话说得很好:
真正的体面,并非容貌、金钱、地位所带来的物质和表面的光鲜。
它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灵魂里散发出来的高贵和美好。
一个人怎么说话和做事,藏着他的修养与品行,体现着他的格局与体面。
遇到问题时,不急躁,不惧怕,而是沉下心来,想办法一点点解决;
收获成功时,不骄傲,不自满,而是放低姿态,积蓄力量继续前进;
和人交往时,不刨根问底,不揭人之短,而是注意保护对方的隐私和感受……
人生茫茫,我们都需要活出一份优雅,活出一份体面。
杨绛先生说过:“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的。”
从襁褓婴儿走到成年,经历多了就发现,活着就难免跌跌撞撞、挫折不断。
只有那些拥有智慧、勇气和信念的人,才能擦干眼泪继续前进,在人生这张蓝图上书写更多风景。
经营情面,用真心和诚心来化解隔阂,多点困境中的相助,能换回风雨中的搀扶。
多见世面,用阅历和思考充盈大脑,任凭外界风云变化,依然保持从容与淡然。
保持体面,日常点滴中锤炼修养和品行,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活出优雅与尊严。
谁能吃好这三碗“面”,就能经受住重重考验,改写命运,逆风翻盘。
点个【在看】,余生,愿你智慧通透,内心无忧,度过丰富精彩的一生。
作者 | 许小猫,公众号:奇思妙想许小猫(ID:xvxiaomao2018)
图片 | 视觉中国
于很多人来说,没去新疆之前,那里有一种莫名的向往和神秘,去了以后升华成一种情节,一种瘾。
< class="pgc-img">>新疆以天山为界,北疆风光美,南疆人文更有味,特别是南疆喀什,人文风情又极为浓厚。那里有在国内外宗教界有一定影响力的艾提尕尔清真寺,有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大礼拜全疆各地的穆斯林都会前来。也许有人会问,那边是否安全,但我想说,我见到的人都大方且善良。
< class="pgc-img">艾提尕尔清真寺
>凌晨6点的喀什,精致又神秘
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如果你在祖国大陆的东端,你那边太阳落山时间是晚上7点,那新疆喀什就是晚上10点,大约有3个小时时差。新疆之大见下图↓
< class="pgc-img">>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其语源由突厥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等融合演变而成,含意有“各色砖房”、“玉石集中之地”、“初创”等不同的解释。
将喀什放在地图上看,位于中国最西边,帕米尔高原之上,且与各个国家接壤,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周边邻近国家还有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3个国家。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造成其文化多元、历史丰富、人种杂糅。
< class="pgc-img">>可将其放在整个中国的地图中,却是另一番景象:这座中国最西边的城市,在如今海运的兴盛下,使其丧失了很多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这种境遇下的喀什噶尔,也就变得“小众”了。
< class="pgc-img">>北京时间凌晨6点,相当于新疆时间凌晨3点,我准时到达喀什。
微风不燥,温度刚好,回头看一眼夜色朦胧下“喀什站”这个标志,两千年前的西域只有文字想象,无可追寻,面前的喀什有点小气且神秘,这是我对喀什的第一印象。继续往前走去,喀什,像一位半遮面纱的西域少女,我能窥见的只是她一双神秘又美丽的大眼睛,却不知道面纱下到底是怎样一副容颜。
< class="pgc-img">>走下出租车,我踏入喀什老城。从侧门进入的路口,见一协警正歪坐在户外大遮阳伞下面的椅子上,旁边有桌子,桌子上有电脑,旁边放着一个盾牌,上面明晃晃2个大字,“防暴”!看到这个,我胆子更大了些!从路口走过,他没醒!我开始向街道深处走去,导航显示我已经到达目的地,街道太昏暗,我硬是没有看见“老城青旅”的招牌,实在不想在街上耗下去,硬着头皮拨通了网上青旅的电话,电话说明来意之后,在我街道的前方,一个黑乎乎的人头伸出来。
< class="pgc-img">>异域风情的建筑,两层小楼高的土黄色精致的外观,喀什老城的清晨在8点苏醒过来。街道两旁的店铺只有极少部分开始营业,维族人很是悠闲,慢慢的打开店门,慢慢的吃馕喝茶,慢慢的在街道洒水,水在街道扩散开去,却不觉得碍眼。
< class="pgc-img">老城街巷
>< class="pgc-img">大馕
>整顿好行囊,睡到9点过才起来。
刚进喀什老城的时候发现这里还有些杂乱,人们在这里摆上了摊位,吆喝着叫卖着哈密瓜、葡萄、桃子......但走进老城,里面却立刻显示出了不一样,这里街道干净整洁,道路两旁是南疆特色维吾尔族民居,房屋建筑深受波斯和阿拉伯的影响,模仿中亚地区的平顶建筑,总体呈方形,而墙壁是泥土夯筑的,有较深的带护栏的前廊。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休憩的地方
>庭院中种植花卉、果树和葡萄,是弹唱、休息、餐饮之所。
那些有钱人家门口立着几根大柱子,上面镂刻着各色生动的图案,彩画和木雕极其考究,门也是铜色的,显得庄重典雅,一种惬意的生活气息迎面而来。
< class="pgc-img">新疆大户人家
>与其他旅游景点的古城不一样,喀什老城依旧是几代维族人安居乐业的场所,在这里的角落都带着历史的痕迹,墙皮剥落透出砖瓦,油漆褪色露出木头的本色。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老城街巷
>< class="pgc-img">老城有年代感的小楼
>维族小朋友,带着我误入严密把守的高台民居
高台民居已经不让游客进入了,原因是太破败,不安全,很多地方都已拆掉,而且,每一个入口都有执勤民警把守。越过老城,顺着河边信步漫游,我只是打算去碰碰运气,哪怕只是找到一个很好的角度,瞻仰一下高台民居旧时风貌,找寻古喀喇汗王朝王宫维族先民的足迹,在围墙外面拍一张照片也好!
< class="pgc-img">喀什老城街角
>河边的几个小朋友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和我一样,在河边游荡,时不时关注一下河里的情况,河的中央有几个七八岁左右的男孩子在游泳,对岸同样站着几个男孩女孩注视着河里,刚开始他们比较羞涩,后来他们主动的问我,“姐姐,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回答之后,他们一遍遍重复着我的名字,然后我们一起哈哈大笑!
我又问他们叫什么?他们一一回答,可惜我一个都没有记住,因为名字实在太长。就这样,他们又开始问起我爸妈的名字,姐姐的名字,他们又回馈于他们爸妈的名字,弟弟的名字,姐姐的名字,后来跟他们一起找寻河里小的肉眼几乎不可见的鱼儿,再后来,我拉着他们的手,他们带着我一起走进了高台民居……
< class="pgc-img">这是一对特别可爱的姐弟
>误打误撞,参观高台民居最豪华的房子
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市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高崖两千年前就已存在,一千多年前有维吾尔先民在此建房安家。
相传东汉名将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迹。公元九世纪中期,喀什拉汗王朝时,就把王宫建在这个高崖的北面,高崖的北坡与南坡连为一体,后来被洪水冲断,南北分隔。
北崖即今老城喀喇汗王朝王宫所在地,南崖就是现在的高台民居。
< class="pgc-img">远处望高台民居
>走近高台民居中央,遇见一个男孩子,他长得高大壮实,微笑掩饰不住稚嫩的脸庞,他初中刚毕业,男孩旁边有一个身高比他矮一大半的小男孩,小男孩自豪地对我说:“我们家是这里最大的房子”!他哥哥补充说道:“只是这些房子都要拆掉,要搬走了”。
< class="pgc-img">据说这座房子有15年了
>高台民居房子内饰
>后来,他热情的邀请我到他们家参观,走进他家一楼客厅,男孩顺手从墙上取下一张全家福,他指着照片中的端坐在前面的那个包着粉色头巾穿着绿色长裙,怀抱小婴儿的女人对我说,“这是我妈妈,这个是爸爸,弟弟,妹妹,妈妈抱着的是小弟弟”
他是一个负责任的导游,带我上二楼,参观他的房间,他弟弟的房间,爸爸和妈妈的房间,和他口中的“食堂”,我纠正他是厨房,上一段楼梯,参观他们家三楼,男孩子有点不好意思,他说这里本来种了很多花草,现在很多枯草,是爸爸的地方,但是妈妈不在,家里很多地方都荒废了,没有收拾,如果有妈妈在家,家里桌子上,房间里肯定干净整洁,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跟我解释到。
来到楼顶,破败的鸽子笼,木头架子,凌乱的碎玻璃散落一地,遥望远处高楼大厦,近处喀什老城,俯瞰整个高台民居形成鲜明对比,满眼望去,我心里默念在这里拍摄外景的电影,《追风筝的人》那一句台词:“为你千千万万遍....”。
< class="pgc-img">在高台民居中央最高的房子俯瞰
>看着眼前正在慢慢拆掉的高台的民居,一部分古老的味道正在挥发消散,那么多游客趋之若鹜想要来到这里,在日新月异的大城市的游客都喜欢老的,旧的,一百年甚至几千年不变的最好,但也许这里的居民喜欢干净整洁的新房子,谁又知道呢!
< class="pgc-img">在高台民居最高的房子俯瞰
>我终于忍不住问道:“你妈妈去哪里了?”
男孩展开温暖的笑容笑笑说:“妈妈去学汉语了”
“去多久了?
“一年”
你们去看过她吗?
“没有去看过”
你想妈妈吗?
“想,但是妈妈是去学汉语”男孩笑笑伸手无奈的说道
在楼下等我的那几个小鬼叽叽喳喳的吵闹声中,发现楼下有一个带着相机的男孩子,当我们向楼下注视着他的时候,他也抬头看着我们,他惊奇的发现对我说:“你是怎么进来的?”
我说“我就是这样进来的,后来他说,他竟是翻墙进来的。
< class="pgc-img">>告别高台民居,左右拉着一群小鬼,嬉笑打闹着的往高台民居外部奔去,刚走出民居,那两位小主人骑着电动车追赶在我们后面。
小男孩大声问我,“你们明天还来吗?”
我丝毫没有犹豫:“来!”
他说:“要来啊!”
随后电动车朝相反方向扬长而去.......
< class="pgc-img">他们还要学习汉字
>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古城天真的孩子们
喀什好似不怎么下雨,听本地人说,就算下雨,地上的积水也很快就会蒸发掉。
夜晚很凉爽,中午却叫人晒得难受,走在老城大街上,可以到上过CCTV的“百年老茶馆”喝喝茶,听老人们唱歌,看老人们跳舞。
< class="pgc-img">百年老茶馆
>< class="pgc-img">百年老茶馆唱歌
>除开“百年老茶馆”有很多游客在上面喝茶,街道一旁的茶棚更加接地气(简易遮阳棚,所以我叫它茶棚),简单的桌子椅子,也有几个许多六七十岁的老人在午后喝茶聊天,每人头顶一顶小帽,有白的,红色,但“绿帽子”居多,他们盘腿坐下,一只手端起茶碗喝一口,再跟对面人聊几句。
< class="pgc-img">休息聊天的老人
>穿梭在喀什老城的大街小巷,一阵奇怪而凄惨的叫声从门里面冒出来,刚开始吓我一跳,后来再听了好久,发现里面应该是一只等待被宰杀的羊。后来才知道,这几天是维吾尔族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把这个节日称作“牺牲节”或“宰牲节”。这一天,穆斯林们都精心打扮,宰杀牲口,邀请亲戚朋友前来做客,同时还举行各种文艺活动。
< class="pgc-img">>巷子里有很多穿着漂亮的维族小孩,他们顽劣又可爱。他们骑车或奔跑在小巷之中,穿行在琉璃洒下的五彩缤纷之下,看见他们,有一种让你回到了自己五六岁那个的错觉。
< class="pgc-img">没有穿裤子的孩子
>这些孩子对镜头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走在街头,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大方热情的对你说一声“哈喽”!他们清晰深邃的五官,超长而卷翘的睫毛,天真烂漫的微笑,当我拿起相机,她们立刻摆好各自POSE等着按下快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随意坐在路边休憩,还会有维族小孩跑过来,拿起我的手机,随意把玩,各种姿势自拍个不停,直到最后我要离开,她才恋恋不舍把手机还给我。
< class="pgc-img">>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大巴扎,一个超级大市场
在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大巴扎,就像维族人说的,在大巴扎除开天上的星星月亮买不到,其他都可以买到。
< class="pgc-img">>外面小贩挑卖的无花果居多,皮很薄,很甜,嫩黄色外观让人很有食欲,还有很多维族自制冷饮酸奶。他们都说新疆的干果便宜质量还上乘,所以,在大巴扎买了好多干果,寄给好友,寄完之后发现并不便宜,只好安慰自己,好在质量是好的。
< class="pgc-img">>走到大巴扎外面又见另一个老大爷瘫坐地上,面前一堆野梨堆放,大爷拿起一个梨,意思是让我尝一下,这梨软软糯糯的,被我收入囊中,付钱准备离开,大爷微笑递给我一个梨,然后再递给我一个,到最后,我总共才买了5个梨,大爷就送给了我3个。
< class="pgc-img">这个不知名的水果,也很甜
>新疆全天太阳照射时常平均在10个小时,所以,这里的瓜果特别甜!和北京时间相比,这里有3个小时的时差,夏季一般8点日出,10点日落,所以在这里,感觉自己每天可以多活几个小时。
< class="pgc-img">>有时,他们问,
“你一女孩,一个人不害怕吗?”
“不怕,你们不也很厉害吗,老是在这边穿梭”
总之,这里没有绝对的安全,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阴森恐怖。换言之,在你熟悉的城市你就一直是安全的吗?我想,一切都各有其定数与命数吧!
一些建议:
1、关于安全性:女孩不必要太担心,有很多女孩子都是一个去那边,我们一起住青旅,一起闲逛,在那边是可以选择结伴而行的,当然,不是鼓励大家去新疆,安全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量力而行。
2、关于性价比:要么钱包鼓,要么时间充裕,新疆的物价是真的便宜,青旅30元就可以住的很好,水果5元就可以买2斤新鲜的葡萄,交通最费钱的,因为新疆大,去一个景点需要坐大半天的车,很多地方没有班车等公共交通抵达,只能拼车包车,但是景色没的说!
3、我眼中的新疆:新疆人很好,有信仰,对人友善,不慌不忙,能歌善舞,反正我喜欢。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
我是何秋子,一个佛系旅行的重庆妹子
有趣的灵魂,聊旅行趣闻~
#生活日记##新疆头条##头条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