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开屏新闻】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早上咖啡Coffee续命,晚上酒精Alcohol助眠,已经成为年轻打工人的显著特征。
酱香拿铁的出圈,让 “早C晚A”的年轻人直呼:“早C晚A只需一杯!”
这一波联名组合拳,狠狠击中了年轻群体新锐的审美和生活态度。
近年,在咖啡行业不断内卷、产品创新井喷的大背景下,咖啡品类不断创新,卷出新花样儿。继奶咖之后,茶咖、酒咖……“新中式咖啡”的咖啡+热得发烫。
根据机构CIC灼识咨询发布的《中国咖啡行业蓝皮书》,去年1月至2023年3月,咖啡行业投融资事件达30起,最高单月有12家相关企业获得融资,成为后疫情时代大消费中率先“回暖”的赛道。
爆红后,酒咖、茶咖作为高频消费品,大家对其关注,从口味逐渐上升到对身体的影响。
酒咖、茶咖可以喝吗?喝多少?有什么禁忌?一起听听权威专家的看法。
美酒加咖啡,真香?
“清醒地喝醉是什么感觉?”
9月4日,酱香拿铁横空出世,没抢到的咖友发出灵魂拷问。
普普(化名)在酱香拿铁首推第一天的一大早就在群里发出邀约:“8点半,请有缘人喝一杯。”
普普是一名奶茶、咖啡的爱好者,每次有新品推出,她都要试一试。
邀约成功,下单40分钟后,她收到了红蓝醒目包装的酱香拿铁。
“一半清醒、一半酒醉,这个味道太上头。”这是普普的喝后感。于她而言,她觉得这个味道挺独特,只不过尝试一次就好,后续不会再购买。
“常温的像喝醉的人吐的,冰的像是冬天吐的。”“热的酱香更浓,每一口都是香醇属实惊艳到了。”网友对于酱香拿铁的评价褒贬不一。
“咖啡加酒并不是现在才流行起来的。” 张三星来自中国咖啡之都、普洱茶之都——普洱,也是幸也精品咖啡主理人创始人,下一站轻茶饮创始人,从事咖啡、调酒及饮品行业20年。他表示,在咖啡还没有现在普及的时候,就有爱尔兰咖啡等含酒精的咖啡。
对于近期流行起来的酒咖、茶咖等产品,他认为很有创意,是对咖啡+酒、咖啡+茶更好的诠释。他说:“现在年轻人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我觉得咖啡的多元化以及表现的形式可以更多姿多彩。目前市场上的酒也有很多品类,说不定某一个品类的酒会与咖啡搭配出比较独特的风味,茶亦是如此。”
小敏(化名)是一个资深咖啡的爱好者,截至目前,她还未购买过酱香拿铁。“喝咖啡我更喜欢纯粹一些,酱香酒和拿铁咖啡混合,想想都会觉得味道很怪。”
小敏因为工作原因,每天至少喝一杯咖啡,长期饮用也对咖啡有一定的了解。在她看来,任何产品的创新都要尊重产品本身的属性,不尊重产品属性的混搭也有可能是昙花一现。
对于消费者,美酒加咖啡到底“香不香”这个问题,因为百人百味,各有各的高见。
不过,对于瑞幸而言,这“泼天的富贵”是真香。
2021年,瑞幸推出生椰拿铁,成为品牌首个爆款单品,这是瑞幸“死里逃生”的关键,直接推动瑞幸门店销量从月销3000杯迈向月销5000杯,帮助瑞幸跨过了盈利线。这让瑞幸更坚定,继续打造下一个爆款的想法。
而酱香拿铁的推出,刷新历史数据,成为瑞幸神级爆品的存在。
瑞幸咖啡官方发布数据显示,酱香拿铁单品首日销量突破542万杯,单品首日销售额突破1亿元。
巨大市场卷出“花样”新中式咖啡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3817亿元,预计在2023年达到6178亿元。同时,中国咖啡市场预计将保持27.2%的增长率,远高于全球2%的平均增速。
巨大的市场前景加剧了咖啡+产品的竞争。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走访咖啡市场发现,除了酱香拿铁,昆明市场上不乏伏特加美式,朗姆葡萄冰拿铁等含酒精的咖啡饮品。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咖啡行业的“本土化”已是大势所趋,其中,本土风味和场景的创新更是主导着行业发展的方向。不可否认,“用中国食材,表达中国风味”确实是一个好的咖啡细分赛道。
“作为云南精品咖啡连锁标杆品牌,我们坚持将云南茶叶,云南水果,云南鲜花等具有特色的云南本土产品融入我们的精品云南咖啡,以精品咖啡为载体、媒介把云南各地州的特色产品推广出去。”张三星介绍,幸也精品咖啡,创立将近两年,在云南省内各地州拥有60多家门店。
近年来,咖啡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尤其在新品研发上卷出新高度。瑞幸自2021年起采用了高SKU数、持续推新重点做爆款的产品策略,并不断加速。2020年瑞幸推出77款新品,2021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13款,2022年则推出了140款新品,相当于每2.5天就推出一款新品。
除了酒咖,近几年来“茶+咖”的组合也常见于各个咖啡或奶茶品牌中,像一点点的乌龙拿铁、星巴克的红茶拿铁、Manner的桂花龙井拿铁等等。
张三星介绍,茶咖也不是近年才出现的,早在清末十三行开埠的时候,岭南地区的居民就创造出了一款“半为咖啡半是茶”的饮料,并取名为“鸳鸯”,随后便风靡了近一个多世纪,成为粤式饮品中的经典款。
张三星表示,对于新事物他们并不抗拒,毕竟这是一个消费市场,不是物理数学。严谨地对待咖啡、对待咖啡豆、对待种植、对待咖啡处理方式就可以。他说:“对于咖啡的呈现来说,我觉得可以不拘一格,但创新并不是乱搭,需要严谨对待,如果仅仅是博眼球吸引流量的乱搭,我们觉得走不远。”
警惕咖啡过度兴奋综合征
酱香拿铁上市后,关于茶咖和酒咖对身体影响的话题也备受关注。针对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洪晶安、腾冲市中医医院杨玲红。
他们表示,咖啡中起到“提神”作用的是咖啡因,适量的咖啡因会刺激大脑皮层,促进感觉判断、记忆、感情活动,让心肌机能变得较活泼,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增强,并提高新陈代谢,咖啡因也可减轻肌肉疲劳,促进消化液分泌。
而茶叶中起到提神作用的是茶多酚,又叫茶叶碱,它能促进内源性肾上腺素释放,刺激神经系统的兴奋,从而兴奋大脑,甚至引起心脏的亢奋,另外茶叶中也含有少量的咖啡因。
对于酒精来说,它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产生欣快感,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轻度的动作障碍,以及自控能力减低,过量饮酒时,还可能导致肝脏和消化道的损伤。在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已经将酒精的适宜摄入量由15-25g/天,改为了儿童、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及慢性病患者不宜饮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酒精量摄入不超过15g。因此他们不建议过度饮用含有酒精的咖啡饮品。
如果服用,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他们表示,茶咖、酒咖所含的成分都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二者一起喝可能会加重醉酒、刺激心脏、增加胃肠道负担。急剧的过量咖啡因,通常超过250毫克(相当于2-3杯煮咖啡)甚至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咖啡因过度兴奋的症状包括:烦躁、神经过敏、兴奋、失眠、脸红、尿液增加、胃肠紊乱、肌肉抽搐、思维涣散、心跳不规则或过快以及躁动。
“过量的咖啡因会导致咖啡过度兴奋综合征。”他们表示,曾经有一个患者最多的一天要喝了8杯咖啡:“他连一天三个小时的睡眠都保证不了。喝了睡不着,白天工作为了不瞌睡又继续喝,如此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此外,他们表示,患有神经性头痛的人如果这样饮用,可能会引发病痛、若是患有经常性失眠症的人,可能会使病情加重;如果是心脏有问题,或是有阵发性心动过速的人,将咖啡与酒同饮,其后果更为不妙,很可能诱发心脏病。另外患有胃溃疡等消化道疾病的人群,也不宜饮用,可能会加重消化道症状;对以上成分有过敏反应的,也不宜饮用。
哪些食物和药物不能和酒咖、茶咖搭配一起饮用?他们表示,黑木耳、海藻、动物肝脏等,此类食物中铁含量较多,而铁是细胞的组成部分,构成血红蛋白携带的血红素,当这些食物与咖啡同吃时,可能会妨碍铁的吸收,严重的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
就药物而言,感冒药中的麻黄碱具有刺激神经兴奋的作用,如果加上咖啡,其效果会大大加强,从而出现“过量服药”的症状。
而含酒精的饮品与头孢菌素类药物同时服用时,会引起潮红、出汗、头痛等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腹部痉挛、恶心、呕吐、口干、胸痛、心跳加快、血压下降、视觉模糊、呼吸困难等;剧烈者可致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意识丧失、惊厥、休克,甚至死亡,称为双硫仑样反应,是属于药源性急症,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如今,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让年轻人不得不通过茶、咖啡、功能饮料来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他们提醒:功能饮品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饮用可能会引发龋齿、影响睡眠,还可能对消化系统造成影响。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赵维 摄影报道
一审 曹婕
责任编辑 吕世成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申俊涵 实习生李晓娜 北京报道在被商务部定位为“消费提振年”的2023年,随着多项促消费政策措施的推出和落地,消费市场正加速回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945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84665亿元,增长7.3%。按消费类型分,1—11月份,商品零售380460亿元,同比增长5.9%;餐饮收入47485亿元,增长19.4%。
岁末年初,政策利好仍在不断释放。12月11日至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其实在2023年,新型消费已不断释放潜力,为消费行业的复苏贡献了诸多亮点。在线下,演唱会经济、赛事经济、露营经济等蓬勃发展,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为消费者带来个性化、多元化的新体验。
同时,线上线下的融合也丰富了人们的本地生活消费场景,诸多餐饮品牌因拥抱抖音、美团等线上平台,获得持续的营收增长。
从消费细分品类来看,主打性价比的零食集合店等新兴力量,出圈成为资本新宠。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零食集合店市场规模已超过800亿元。
茶饮咖啡赛道在行业内卷中热度持续,不同梯队的品牌纷纷打响价格战,性价比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状态。资金面上,茶百道等成熟品牌接连冲击IPO,差异化竞争的新玩家持续获得资本关注。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023年共有近50起咖啡茶饮赛道融资事件,大量新兴品牌获得资本支持。
多元线下场景激发新活力
2023年,多元化的线下消费场景呈现井喷式复苏态势。
以演出行业为例,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34.24万场,较去年同期增长278.76%;演出票房收入315.41亿元,同比增长453.74%;累计观演人数达1.11亿,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这给城市旅游消费带来新活力。以8月6日在西安举办的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为例,据第三方抽样调查统计,本场演出前后,西安住宿线上提前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尤其是8月6日至7日出行总订单量同比增长738%;门票收入3576万元,直接带动4.16亿元的旅游收入。
“对地方政府、商家和消费者来说,都对演出经济存在需求,预计明年这种热度仍会持续。”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说。
除了演出经济,注重互动体验性的赛事经济同样迎来快速增长。凯兴资本合伙人辛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在田径、游泳、篮球等项目方面,出现了很多针对群众的赛事,消费者愿意付费参与其中。比如广东我赛尔体育科技今年在郑州、太原、西安等多座城市举办田径公开赛,每一站都吸引一两千人付费报名参与。这些参赛者都是业余选手,有些人甚至愿意全年参加好几次比赛。
“对消费者来说,这是一种花小钱、买大快乐的消费体验。”辛颖说。首先,很多体育运动本身就可以刺激多巴胺的释放,让人排解压力,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第二,在城市奥体中心的高级场馆,检录、裁判、解说、直播一应俱全,参赛者按照运动员的标准进行正式比赛,跟自己在操场跑步相比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体育+旅游”业态也激发当地旅游消费的发展。7月,NYBO青少年篮球公开赛全国总决赛在山东省日照市举行。比赛为期七天,吸引了四千多名小球员参与,给日照带来超过1.5万名游客,拉动当地旅游消费市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线上线下的融合,也改变了人们的本地生活消费场景。番茄资本长期专注于餐饮食品赛道的投资,其创始人卿永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3年,很多餐饮连锁的商家都在积极拥抱抖音到店业务,线上的引流为线下门店整体营收带来显著增长。
“这不是给个别商家带来收益,而是批量商家都获得增长收益,有些营收增长5%—10%,有些增长甚至高达20%—30%。”卿永说。对餐饮商家来说,外卖业务也在持续增长,变得越来越刚需。未来有望形成“堂食+外卖+线上到店”的多元营收结构。
卿永认为,美团、抖音平台为餐饮商家的营收带来了双向驱动力。就到店业务来说,美团到店业务积累很深,很多消费者目的性消费更加明确,打开APP就是想找商家的优惠活动。抖音到店服务主要优势在于,它具备品销一体化的作用。既实现品牌宣传又实现销售转化,能够为品牌带来更多新客户。
“在抖音上,很多消费者是基于内容需求,随机刷到商家的推广内容,被吸引之后买券形成线下消费,所以它的拓新客功能会更强。在抖音到店业务所带来的用户中,甚至有超过70%都是原来没有消费过该品牌的新增用户。”卿永说。
“性价比”的投资机遇
伴随2023年消费市场的全面复苏,消费投资也不断恢复,不少细分赛道跑出新业态、新品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由于消费者需求日趋理性化,优先决策点正在回归产品本身的性价比。许多新兴业态和品牌能够快速发展也正是因为迎合消费者需求,提供高性价比的消费体验。
泰合资本研究部行业总监王子聪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从C端消费来看,硬折扣代表的渠道机会正在迅速崛起,线上拼多多继续高歌猛进。线下KA体系处在换挡前夜:上到会员制渠道,中到前置仓渠道,下到零售量贩店,硬折扣大赛道(除外拼多多)整体今年的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3000亿元,同比去年增速约为120%。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主打性价比的量贩零食作为新兴力量,在今年引发了线下消费浪潮,并且在县域市场尤为明显。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零食集合店市场规模为809亿元,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1239亿元。各品牌正在加速跑马圈地,门店快速扩张。截至2023年10月,中国零食集合店门店数量已经突破2.2万家。
多起合并、融资案例也在这一时期出现。11月10日,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正式宣布进行战略合并。据了解,双方合并后组建成为新的“零食很忙集团”,全国门店数量超过6500家。此前,该公司就得到红杉中国、高榕资本、启承资本、黑蚁资本等多家投资机构青睐。12月18日,好想你和盐津铺子控股分别向零食很忙集团投资7亿元人民币和3.5亿元人民币,零食很忙集团新获得10.5亿元人民币投资。
此前,上市企业万辰集团先后收购好想来、来优品、吖滴吖滴、陆小馋、老婆大人5家零食量贩店品牌。而在一级市场,今年还有量贩零食品牌零食青蛙、零之屋,以及零食百货供应链服务商小喵很忙均获得融资。
“量贩零食店的核心是极致性价比,这契合了当下消费市场的需求痛点,所以赛道能够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零食很忙公共关系部经理易礼钧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在咖啡茶饮行业,随着瑞幸、库迪等连锁咖啡品牌以9.9元、8.8元的低价争抢市场份额,星巴克、Tims、Coco等不同梯队的品牌也纷纷打响价格战,将咖啡市场卷出新高度。在奶茶界,同样有诸多品牌价格击穿20元,性价比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状态。
更高性价比的品牌,也获得资本方的青睐。比如6月,茶百道获得兰馨亚洲等的投资,这也是2023年新茶饮市场乃至整个消费行业比较重磅的一笔融资。
据了解,茶百道获得新融资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在腰部市场积累起一定优势。相比喜茶、奈雪的茶主打的20元以上价格带,蜜雪冰城主打的10元以下价格带,在10元-20元的腰部价格区间,还没有出现绝对的头部。同时,腰部市场人口基数大、消费群体也多。
随着新融资的到位,茶百道在8月中旬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此外,蜜雪冰城、古茗、霸王茶姬等品牌都传出酝酿上市的消息。
除了茶百道,咖啡茶饮赛道整体融资热度还在持续。比如新锐咖啡品牌小咖获4.48亿元B轮融资,奢啡、两瑞咖啡、弄咖咖啡等品牌获得金沙江创投、贝恩基金、坚果创投等的投资。而在中式茶、冻干茶等细分赛道,也有东芳叶、郭氏花旦茶、水獭吨吨等品牌接连拿到融资。
“茶饮是极其庞大的市场,很多中国人都有喝茶的消费习惯。从传统茶饮、现制茶饮,到袋泡茶、冻干果茶,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出现代表性品牌的机会。咖啡有很强的功能价值和精神消费属性,随着咖啡消费向下沉市场不断下探,行业保持着高增长率,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同时,中国市场的特色还在于,茶饮和咖啡可能走向融合,咖啡茶饮化、茶饮咖啡化的趋势已经出现。”一位长期关注消费领域的一线投资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茶饮店的竞争对手又多了一个,这回是个咖啡品牌。
有
DoubleWinCafe,用茶饮店的模式卖咖啡,营业数据吊打很多茶饮门店:
17家门店日均400杯出杯量,生意不错的店,1天1.5万营业额;每开一家新店2个月盈利,1年回本。
这是套什么玩法?
作者 | 政雨
用卖茶饮的方式卖咖啡,日营业额1.5万
“咖啡馆最应该学习的对象是1点点,而不是星巴克。”DoubleWinCafe90后创始人禹超说。
做过2年咖啡师、有3年门店管理,浸润咖啡行业多年,他经营的思路很跳脱:“喝奶茶的群体太大了,喝咖啡就是很小的一撮人,我们不光跟咖啡店做竞争,也要把奶茶店的客人变成咖啡店的客人。”
20平档口小店,3~5名店员,有专门的收银员岗位,墙上还贴着可用小程序下单的提示——这都是茶饮店才有的配置。
< class="pgc-img">
墙上贴着可用小程序下单的提示
>一张菜单,35款产品,除了经典款咖啡,特调、茶、鲜奶、甜品占去一多半位置;价格也不高,集中在20元上下。
DoubleWin看起来已经不是常规的咖啡品牌,而是在尝试第3条路——用饮品店的模式卖点喝的,并不局限于卖什么,只要好喝、性价比,让更多人能选择。
< class="pgc-img">
DoubleWinCafe菜单
>消费者会用买单的结果验证一种模式的成功与否:
DoubleWinCafe成立于2015年底,目前有17家直营店,上海16家,北京去年11月开了1家。全部门店平均出杯量400杯/天,生意最好的3家店,周一到周五一天可以卖700杯,日营业额1.4~1.5万。
2个月盈利、1年回本,是其目前开新店常态。
用茶饮店思路卖咖啡,具体是怎么做的?
和茶饮店学菜单、研发,做出性价比
1、向1点点学菜单,增加SKU
DoubleWin的菜单结构,是跟1点点学的。
禹超发现:1点点的菜单上有59个SKU,大多数咖啡店却只有10几个。“茶饮店不同的产品风味很多,我总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但咖啡馆往往很局限。”
禹超从运营的角度调整思路,开始丰富菜单的SKU。“中国人不会从早到晚都喝咖啡,也要有茶的选择,家长带着小朋友过来,还能点到鲜奶,让消费者都能有更多选择,才不会看看就走。”
< class="pgc-img">
DoubleWin的门店,能点到鲜奶
>2、门店打造爆品
蜜雪冰城、CoCo、喜茶、益禾堂等等,卖得好的茶饮品牌都有爆款,DoubleWin也有爆品——咖啡特调类产品。
其中一款爆品柠檬叶冰拿铁,源于禹超到泰国的经历,他发现泰国的大街小巷都有很大的清香,后来发现是把柠檬叶做成了香料。于是他买回柠檬叶研发为特色产品,推出之后颇受欢迎。
< class="pgc-img">
咖啡里加爆爆珠、寒天,和茶饮一样的研发思路
>
目前,爆款柠檬叶冰拿铁稳居销量前3名。
3、寻找认知度高的香气,主推创意咖啡
DoubleWin销量TOP10产品有7款都是特调——符合国内大部分消费者喝咖啡的需求,首先要好喝。
“客人想要的咖啡是多元化的,他们能叫出名字的只有星巴克,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咖啡的口味。”禹超说。因此,不拘泥于品类,做符合消费者口感需求的特调咖啡将更有市场。
做特调饮品,禹超最大的经验是香气要足。“我们对研发的定义不是咖啡师,而是咖啡的调香师,消费者对咖啡记住的是嗅觉而不是味觉。每一杯产品要喝之前,闻起来就知道是什么,保证每一款产品有独特的香气。”
< class="pgc-img">
新品蜜瓜酒酿咖啡酒香四溢
>禹超会寻找各种有特色的食材,提取香气,“这些香气一定要是认知范围以内的香气。”
“消费者对咖啡的接受必定会经历对风味的认知变化,需要先熟悉再陌生。大部分消费者不能接受精品咖啡,因为精品咖啡的风味是舶来的。”他说。
像做茶饮一样做咖啡的研发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产品的壁垒和门槛,消费者喝过之后在别家买不到,才能多次回购,DoubleWin线上复购率达到48%。
4、“底价”策略,性价比优势
即使能买到同样好喝的创意类咖啡,DoubleWin价格也更划算——集中在20元上下,比精品咖啡店便宜近一半。
定价之前,禹超算过一笔账:带上外卖订单,一杯产品做到20块,1天卖100杯就可以盈利。所以就把价格定在20元多一点,不做买一赠一,不做任何折扣活动,直接把底价亮给顾客。
一杯产品做到20块,1天卖100杯就可以盈利
>而在这样的价格下,由于积累的供应链优势,咖啡豆品质也有保证。
薄利多销售的策略,让他们一家店外卖饿了么平台月销就能实现4000多单。
选址紧贴星巴克、全家、1点点
地铁2号线是上海的交通枢纽线路,贯连虹桥、浦东两大机场,中间途径陆家嘴、张江高科等多个办公族群。可以说,2号线的每一站都是咖啡馆精准客群位置。
DoubleWin在上海的16家门店,就全部在2号线沿线。然而很多老板喜欢的地铁出站口位置,禹超认为并不适合DoubleWin,“地铁站门口都是急急忙忙去上班的,我们适合有吃吃喝喝需求的消费者。”
他有3条更精准的选址标准:
1、500米以内一定要有星巴克
DoubleWin不怕开在星巴克旁,“星巴克所有客人都能‘过渡’到我们家,我们家不一定会‘过渡’到星巴克。”禹超说。
相同的客群、差异化的产品定位,使其可以借鉴星巴克专业的选址经验,跟着选不出错。
2、和全家便利店开在一排
上海有很多全家便利店,“如果有全家,我们倾向于选在一排的位置,而不是街对面。”
< class="pgc-img">
DoubleWin门店旁边就是星巴克和全家便利店,图片来自大众点评
>甚至他还做过一个测试:和全家开在一排的门店,盈利速度会比没开在全家旁边的快2~3个月。
这背后的原理是,开在社区、办公室楼下的便利店已培养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消费者逛的过程中,琳琅满目的产品不断刺激感官,产生吃喝点东西的需求。出了门看到一家DoubleWin会不自觉进去,不纠结要不要买,而是买哪一款。
3、一公里以内要有1点点
禹超观察发现:1点点的外卖做的不错,如果周围有1点点,起码外卖需求已经被培养起来了,消费者在点单的过程中,DoubleWin也很容易进入他们选择的范畴。所以,考虑到外卖销量,会在1点点出现的1公里范围选址。
禹超用长时间的验证发现:以上3个选址条件,达成2个生意就不会差。
DoubleWin有1家店刚好齐具这3个因素,“那家店一个转角的A面是我们,转角B面是全家、星巴克,我们在小马路上、左边还有1点点。早期我们觉得位置偏,但开了之后,第2个月就实现了盈利,现在每天稳定在600多杯。”
< class="pgc-img">
网友评价夹在1点点、全家、星巴克间依旧很抢眼
>而在这样的选址模式并不难复制,上海具备这3个条件的位置不少,“可以开40~50家。”禹超说。
好的服务不用教,是感同身受
DoubleWin有4种店型,这是咖啡馆里少有的尝试:
- 办公楼附近沿街外带店;
- 办公楼大堂带座位门店;
- 上海网红马路门店;
- 以及刚开始做的商场店。
——都是基于更好的顾客服务作出的设置。
< class="pgc-img">
不同的店型,都会基于顾客服务进行座位布局
>比如开在上海高流量网红马路上的门店,面积控制在20平左右,但一定会安排10个人的座位区。“10个人上下的位置,刚好可以坐2~3组客人,互不干扰,门店一个人就能控场,兼顾所有人进行小规模互动,能保证更好的体验和环境。”
服务不光要打造环境,还有伙伴意识的培养。
开到第3家店时,禹超发现一个问题:经常有老顾客打电话联系他——好的服务体现在能否和顾客做成朋友。
一家店、两家店能做到,但如果做连锁,怎样在每家店都复制这种顾客关系?
不做强制性培训,他用门店的氛围感染新来的伙伴,激发服务的意识。“好的服务是感同身受,不是教。在好的环境下,形成好的体系,让新伙伴更愿意去表现自己的方式。”
“我们是用一群人去影响1个人,把他‘感染’到体系里来。而大部分咖啡店是找1个人做教练,影响1家店,这就太难了。”禹超说。
< class="pgc-img">
与顾客成为朋友
>提前布局公众号,积累口碑传播价值
上半年,很多品牌在为恢复业绩想办法时,DoubleWin爆单不断:520和瑞士莲做了一款跨界联名产品,爆单了;被李佳琦在直播间无意提到,又爆单了。
在禹超看来,这是通过口碑传播积累下的结果。
DoubleWin营业第一天就开始了公众号的运营,这是他早期工作经历训练的营销意识。
< class="pgc-img">>
通过公众号做好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链接,还开发线上点单功能,让顾客实现到店自取,体验更好的同时,也会帮助把粉丝积累下来。
前期的积累,如今开始带来奖励,DoubleWin创意性产品推出之前就会让消费者形成期待,每一次推新品都会被点爆,单店点单突破200杯。
随着小程序的流行,DoubleWin将线上点单升级为小程序,公众号的粉丝粘性也为其导流发挥作用。
“小程序不是靠人运营的,但公众号是靠人运营的,只有公众号信息吸引到人,小程序并不是吸引人的关键。”但公众号的运营、口碑的积累,都需要长久布局,才会在需要的时候发挥价值。
一家咖啡小店的上限在哪里?
4年,17家店,DoubleWin的速度不算太快。
这个品牌已经开始了外拓的规划,今年计划涉足北京、深圳、成都、南京、杭州5个城市,通过直营和加盟结合的形式,链接更多资源,在盈利基础上实现开更多的店。目前,成都、深圳进入选址阶段。
另外,通过定制牛奶、糖浆,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健康需求的产品;尝试市面上流行的冻干粉产品,用技术把现有的爆款产品变成零售产品,这些都在禹超的规划中。
< class="pgc-img">>
DoubleWin给我最大的思考是:一家咖啡小店的营业上限在哪里?
从门店的角度看,茶饮店在多人配合的情况下,高峰期可以快速出杯。而咖啡的制作效率会有上限,禹超做过一个测试,最快出1杯咖啡需要41秒。这就意味着,一天营业12个小时,最多出1053杯。
再赚钱的咖啡门店,也难以达到茶饮门店高峰一天5000+杯的出杯量。咖啡馆营业额的上限,需要更高密度的门店去打破,这是无法抗衡茶饮店的模式硬伤。
但在当下,还远未到考虑天花板的阶段——按照DoubleWin的逻辑,将咖啡当作一个产物、一种介质去售卖,最终是落回到消费者和品牌的关系。当品牌有价值时,就能作更多延伸。
这是符合咖啡大众化发展的长久之路,而只有当咖啡真的大众化,才是到考虑盈利上限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