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好说的,我们这些嗑奶茶的人基本与瘾君子一样,喝了第一口以后,整个人生就走上了岔路。”在这些“教徒”十年来孜孜不倦的努力下,深圳这座城市终于迎来了社会文化生活的第二春。
(这是一篇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编年简史,如有雷同概不负责。)
文/唐也钦
深圳,是嗑奶茶教的发源地
关于需要排队8个小时的网红奶茶店,相信你们都知道了。但你们不知道的是,在这背后存在着一股庞大而隐秘的势力。
这个神秘的组织,堪比当年的郇山隐修会。大量的教徒从国之南境孕育而生,渗透到广大白话语区的每一个角落。而深圳这座永远都在接受新事物的城市,则成为这股力量盘踞的桥头堡。
跟大多网红店不同,“喜茶”第一炮并不是在上海打响的。喜茶2011年在广东省的江门市诞生,在闯荡上海滩前,已经在深圳这座一线大城市火爆了近一年,是这座奶茶桥头堡孕育出的新势力。
2015年是中国社会极其重要的一个年头,年中动荡的股灾使得人心浮动,随后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终于激起了许多人心中的那一点儿情怀。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下,数据界网红DT君正式诞生。那一年的年底,又一个未来的网红——深圳的第一家喜茶悄然出现。彼时没有人会想到,在这样一片奶茶教的圣地,新锐势力居然可以厮杀而出,而后一路北伐,占领全国诸多重镇。
对于“嗑奶茶教”的教徒来说,深圳正在成为他们的朝圣之地所。初级教徒会在出差到深圳时特地抽时间去买一杯奶茶,高级教徒甚至愿意为了一杯奶茶专程从北京飞到深圳。
这个教势力很庞大。网友“HerLadyshipSays”在微博里写道:“没什么好说的,我们这些嗑奶茶的人基本与瘾君子一样,喝了第一口以后,整个人生就走上了岔路……越堕落越快活”。也许是得到了共鸣,她的这条微博,收获超4万次转发与近2万次点赞。
(图片来源:微博)
一方奶茶养一方人。随着奶茶教对人们精神的不断蚕食,向来崇尚“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深圳人“堕落”了。深南大道旁那头代表深圳精神的“孺子牛”,是不是也很想撇过头来,先啖一口奶茶,再继续辛勤奋斗呢?毕竟人生苦短,何不及时喝奶茶。
2017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DT君,没喝到网红奶茶,却用大数据画了个圈,写下一篇深圳……奶茶的编年简史。
重磅!深圳奶茶的十年势力版图变迁
深圳过去十年的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也是一部嗑奶茶教的发源和扩张史。
DT君没有亲身经历过深圳奶茶的起伏历史,但是没关系,DT君手里掌握了这里奶茶店的大数据。
奶茶店在深圳势力相当强大:大众点评网深圳“甜品饮品”这一栏目下收录的7000家店中,就有近4000家是奶茶店(不包括已经关闭的)。如果你对这个数字还没有概念,那么DT君简单粗暴地告诉你,这意味着在深圳街头随便游荡1公里,就可能会遇到3家奶茶店。
为了更好地接近与了解嗑奶茶教,DT君采集了深圳奶茶店的评分、地址、均价等信息,看看目前的门派分布究竟如何。
从奶茶店名与招牌奶茶名,能看出深圳奶茶店当下的江湖格局:
“皇茶”、“贡茶”、“大卡司”与“地铁站”为奶茶店的四大关键词;而在江浙一带铺店极为密集的“一点点”、“COCO”与“快乐柠檬”等品牌连锁并不占优;奶盖、抹茶、芝士、乌龙等超越老一代的珍珠成为奶茶最强武器,柠檬、芒果、金桔等实力也挺强。
DT君将收到第一条评论的时间作为一家奶茶店真正进入市场并受到关注的时间点,同时区分出最值得关注的几个奶茶连锁品牌,先整体展现下深圳奶茶十年发展史的全貌:
我们先来看看时间轴。按照大众点评的数据记录,这一轮连锁奶茶店的风潮可以追溯到2008年,经历了几年派系之间的内外混战厮杀后,整体奶茶店数量到了2016年才突然井喷,势不可挡。北上成功的喜茶,也是在这一年真正大放异彩。
而地理位置分布上看,奶茶店最初仅是在深圳北环大道以南的罗湖、福田以及南山这几个核心区域零散分布着。2009年后,随着地铁线路的延伸,深圳向东西方向拉长的U形区域被连为一体,奶茶店的势力范围也顺着东西向扩展开去。地铁作为城市规划中重要的轨道工程,成为了嗑奶茶教徒们联合起来的重要工具。
至于为什么深圳会成为这一轮奶茶拥趸们的聚集地带,这还要从十年前说开去。
2008-2010:Out的深圳,艰难步入连锁奶茶时代
2008年,一个注定要被历史铭记的年份。
这一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多被大众记得的事情,除了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大地震,2月份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让香港乃至全国的娱乐圈经历了一场小地震。而对于邻近的深圳来说,一桩更重要的大事可能被很多人忽略:国家发改委08年批准深圳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世界工厂的华丽转身,从这时候正式开启,大量新鲜的血液开始涌入,打破了深圳社会的饮食秩序。
就在这一年的9月,大众点评上有记录显示的深圳最早的奶茶店,有了第一条评论。洋洋洒洒的196个字里特意写道:“茶风暴,一个哪儿都有的连锁,在深圳还是第一次看见。”
彼时,深圳人刚刚经历了一场大火——深圳龙岗舞王俱乐部的重大火灾,创伤情绪犹在。全国范围内,三鹿毒奶粉事件被爆出,很多人对各种白色粉末都充斥着避之不及的厌恶情绪。但是,茶风暴这个代表早期奶茶潮流的品牌,仍然执着地用奶精粉末加水冲泡再放点珍珠,是最早的喝前摇一摇。网友还标注了当时的人均价格:5元。
连锁的奶茶店,可能成了深圳人的治愈利器。
那个时候,上海的珍珠奶茶已经火了至少4年,将珍珠奶茶炒热的“街客”却一直没有进入深圳(至少从大众点评的记录来看是这样)。在深圳刚迎来即将落伍的“茶风暴”这一年,北方的上海宁已经喝了至少4年的COCO与快乐柠檬。
这对于扎根于奶茶文化中的深圳来说,绝对是不可接受的。岭南的饮食文化中,奶茶是根基。比较简易化的粤式早茶中可以配茶也可以加奶,传到香港后,一杯冻奶茶配菠萝油或西多士几乎是早茶标配。深圳这座新城的许多早期移民早已接受了这种文化,也被看作是融入新生活的一个标志。
2009年,已经登陆广州近10年的“大卡司”正式进入深圳,开始了深圳连锁奶茶店的挽尊之旅。
这个据称源起台湾的品牌主营各类台湾茶饮,珍珠奶茶是当时的主打产品。跟逐渐成为过去时的茶风暴不同,大卡司在之后的每一年都会在深圳新增店铺,同时调整产品,至今已猛增到81家,成为深圳奶茶店几大主要势力之一。
在DT君结合人气与评分计算的综合得分排名中,大卡司位于新湖路宝体站地铁B出口的分铺获得第29名。以年资来看,这个结果相当不易,毕竟由此往上排的品牌,基本都是相对比较年轻的网红品牌。
大卡司命比较长的原因之一,或许在于其选址从一开始就挺有主见:过半都在百货、商场或超市内,其余的也多会强调在某个地铁出口。地铁,又是地铁,成为奶茶店选址的命脉。这个规律,在之后的奶茶店崛起中,也可以得到验证。
2008-2010年,深圳顺利进入奶茶时代。虽然赶了个晚班车,也没享受到华东地区人民视为街店的潮流奶茶品牌,但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件好事。
光卖奶茶就能开起连锁店这件事,终于在深圳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得到了实践。但那几年,没有太多外来强手占据市场,深圳人喝连锁奶茶的习惯也没有完全被培养出来。这样的市场,反而容易滋养出新的生机。
2011-2014:奶盖辉煌初现,但竞争扼杀了它
2011-2014年,奶茶经历了第一代大升级,这场升级是从深圳发起的。可以说是凑巧,也可以说是必然。
2011年,是深圳这座城市升级的关键年,其GDP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开始与北上广相提并论。
是年5月,台湾珍珠奶茶遭遇塑化剂事件,珍珠奶茶遭遇历史最大信任危机。巧合的是,就在同一个月份,深圳南海大道的花园城中心内,有一家“贡茶”开业,主打是奶盖茶,正好迎上了风口。摈弃主打珍珠这条路,咸味奶盖登堂入室,完成了产品升级后,开始走红。
6月爆发了郭美美事件,通过网络人肉搜索,网友们扒出了这个假冒红商会高管的各路隐私,加上这位姑娘频频在网络炫富,“网红”这个词变得有些暧昧。人们开始逐渐习惯性指代,哪些品牌可能成为下一个网红。
按照正常走势,奶茶教派中,贡茶本来可能深圳本地会诞生一个网红级别的奶茶连锁品牌。遗憾的是,“贡茶”这个词并不能注册商标,许多山寨的“××贡茶”便冒出来了。贡茶店,莫名从一个品牌名,变成了一个奶茶店的类别。
目前能查到收获过评论的贡茶店,一共有483家,其中数量最多的依次是四云奶盖(漾漾好)贡茶、禧御贡茶、御可贡茶和喜年贡茶。
谁才是最正宗的贡茶?这事儿很难说清楚。
2011年5月开的这家店名为“喜年贡茶”,是DT君在大众点评上能查到评论最早的一家贡茶,其官网甚至说,2008年便在罗湖区开了第一家店——不管怎样,反正它是最早开的。
但2012年才进入深圳的漾漾好贡茶,在2014年起诉了多家贡茶公司并获胜诉,其所属公司为维权不仅仅注册了一整套的商标系统,还根据其商标把店名改成“四云奶盖贡茶”,看这个努力的样子,好像就在说是它才是正宗王老吉。
总之,围绕贡茶就是一场混战。
不过不管谁是正宗,从综合评分来看,两者的综合评分都遥遥领先于其他贡茶店。喜年贡茶虽然没能成为可以北上现象级网红,但是在深圳奶茶店综合排名前20位中占去5席,仅次于喜茶。DT君在这里又不得不提到选址,喜年贡茶在官网介绍中明确指出,其选址方针为在“所有高端购物中心开设直营门店”,从现实情况来看,四云奶盖贡茶也遵循了这样的规则。
贡茶的火爆没有能够大规模在各地复制,是各路山寨竞争的后果,这也给了未来真正想要成为网红的奶茶店提供了现身说法的教训。
2015-2017:地铁孕育了现象级网红
历史的车轮终于行进到了2015年,在诸多国际国内大事的推动下,中国社会又悄然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那年年底,“皇茶royaltea”从广东江门来到深圳,首家店就大火。这家店在贡茶的奶盖茶的基础上,茶汤用更好的茶叶,奶盖加上芝士——这个放现在看似乎很平常,但当时确实是个不小的升级了。同样地,“皇茶”这两个字同样并不能注册商标,于是市面上又一下子多了许多皇茶店。
DT君对这件事的理解是,深圳商贩十分善于发现商业热点,并热衷于快速改变。华强北路新华强电子世界内一家2014年开张的奶茶店,刚开时蹭热点取名为“贡茶”,后来索性改为“皇茶”……对,就是这么明显地随风摇摆。
但是,正版“皇茶royaltea”比当年的贡茶果断自信许多,无法注册就舍弃从头再来,直接改名,并借此机会注册好全套商标,成为了你们熟悉的——“喜茶”。
历史证明,想要成为胜利者,就必须有断舍离的决心和勇气。喏,人家“喜茶”就这么成功了:短短两年后的2017年,深圳奶茶店综合排名前10的席位,除开第2位之外,其余全部被喜茶的各家店铺占据——这件事情的大前提是,喜茶店铺在深圳,总共只有12家。
喜茶从此开始在大江南北肆意游荡,2017年成为整个中国的现象级网红品牌。
但她的爆红,并没有阻挡嗑奶茶教的新一轮势力抬头。深圳这座城市的神奇之处在于,永远都有后来者,虎视眈眈。
2015年之后,深圳奶茶店数量爆发式增长,这其中除了皇茶、贡茶的仿冒者们,还有在华东大火而悄然渗透华南的“一点点”,另外居然还有不少深圳本地兴起的小品牌。
嗑奶茶教越来越壮大,这是大势;而顶着“健康”与“年轻”这两个升级标签的户外现制饮料大回春,则是新的动力。
DT君研究了诸多数据后发现,在这些表象的背后,深圳地铁对嗑奶茶教的扩张功不可没。
2011年大部分地铁开通后,深圳的商业中心也随着地铁的延伸,开始由福田与罗湖向东西两端拓展,也正是在2011年之后,奶茶店的分布由中心区向两端拓展开去。喜茶最火的第一家店位于“海岸城”,正好在2号线后海站旁边,地铁从华强北穿过香蜜湖一路驶来。这里去年又通了11号线,还连上了车公庙。
地铁线路与商业中心建设相辅相成,是香港和上海都论证过的规律。随着2016年更多地铁线路的开通,深圳会发展起来更多新的商场或购物中心——它们需要更多的店,包括高辨识度的连锁奶茶店。
种子选手也还有,比如说奶茶店综合排名第2位、2015年5月入驻5号线翻身站旁宝安海雅缤纷城(喜茶也入驻了)的“YO!TEA有茶”。有购物中心撑场,有消费者需求,说不定是下一家“喜茶”呢?
至于现在奶茶店的价格么……同志们,你们都是教徒啊,信仰是需要交税的,记住这句话(DT君的微笑脸)。
(联系本文作者唐也钦:tangyeqin@dtcj.com)
关于“地铁1公里”系列
“地铁1公里”是DT财经重点推出的系列数据研究。在资源集约大背景下,地铁逐渐成为影响城市发展架构的主要元素。我们将以地铁站点为坐标,通过分析其周边区域的不同维度数据,为观察城市的商业格局和人群的生存空间建立新的视角,为投资、运营、选址、规划等商业需求提供咨询等服务。项目负责人唐也钦:tangyeqin@dtcj.com。
关注DT财经公众号“DTcaijing”,或下载DT财经APP“DT·一财”阅读原文。
>源:博物
今年,我们写了不少与奶茶相关的选题,比如黄皮、斑斓、椰汁等。大家爱喝的奶茶总在变,我们的选题也是源源不断(并不,只是为了单押)。
而在市面上众多奶茶店兴起之前,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喝奶茶的习惯,比如香港的丝袜奶茶、台湾的珍珠奶茶、西藏的甜茶等,这几种奶茶口味都不太一样。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到底奶茶是怎么来的呢?各地奶茶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这事儿还得从英国人爱喝茶说起。尽管我们会拿英国人随时随地都喝茶的习惯开玩笑,但要不是英国人这么爱喝茶,可能我们现在真就喝不到如此丰富的奶茶了。
谁发明了奶茶?
茶叶,原产于中国,在16世纪左右才为欧洲人所知晓,到了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茶叶带到了英国。
< class="pgc-img">>到了1700年,伦敦就有500多家咖啡厅在出售“中国茶”了,茶叶的盛行甚至抢走了烈酒的生意。
那到底是谁首先做出了将茶与奶混合的尝试呢?这个答案目前尚无定论。
有的说法是,西藏人首创了茶奶共饮的习惯,传给了临近的印度人,后来传到了英国。另一种说法是,广州官员用加了牛奶的茶招待了荷兰人,而荷兰便将这种喝法和茶叶一同带了回去,传给了英国人。但无论如何,绝对是英国人将茶奶混合的喝法发扬光大的。
< class="pgc-img">>西藏甜茶,用红茶、奶粉和糖做成。而酥油茶和甜茶不同,是用砖茶、酥油和牦牛奶煮成的,历史比英国喝茶历史还长得多。图片来源:纪录片《藏地藏味》
18世纪初期,茶逐渐在英国流行起来,而往其中加糖的做法,则加快了茶的流行。当时,糖也是一种奢侈品,和昂贵的茶叶一样,是只有贵族才消耗得起的“尊贵的象征”,两者加在一起更是尊贵他妈给尊贵开门,尊贵到家了。
后来茶叶被大量进口,价格大幅下降,茶叶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到18世纪中叶,茶就已经成为了英国人最爱喝的饮料,普通人一天大概喝3杯半的茶——早茶、上午茶、下午茶。而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的人,一天甚至能喝十几杯茶,妥妥地上头。
尽管这个时候,牛奶、茶、糖这三种要素已经相遇了,并且碰撞出了伯爵奶茶、花草茶、果香茶等丰富的饮品。
伯爵奶茶,用锡兰红茶或印度茶叶,加淡奶和糖制作而成。图片来源:plumdeluxe.com
但等到爱喝茶的英国人孜孜不倦地把英式茶歇带往世界各地,称霸我们奶茶选择的三剑客——港式奶茶、泰式奶茶和台式奶茶中的前两位,才开始各自开花。
港式奶茶:为啥要用丝袜?
在1841年-1997年期间,英国殖民者将他们的饮茶习惯带到了香港。最初,香港奶茶的做法和英国人差不多,这种先泡/煮好锡兰红茶,再加糖加奶的喝法,是当时的高端喝法。
但现在,我们说到港式奶茶时,首先想到的丝袜奶茶,却完全不是这样制作出来的。丝袜奶茶,是喝茶的习惯流入平民间后,在1950年左右被大排档改良出现的平民奶茶。
< class="pgc-img">>丝袜奶茶,茶水和淡奶的最佳比例是7:3,喝完后会有象征着“正宗”的挂壁。图片来源:新华网
丝袜奶茶的特点在于浓、香、顺滑。浓郁的茶香,源于包含了5-6种红茶拼配的复合茶底。不同茶叶的配比,粗细茶叶和茶尘的搭配,造就了家家滋味浓,味味皆不同的港式奶茶。
正宗的港式奶茶都要经过捞茶、冲茶、煲茶、撞茶(拉茶)、回温(焗茶)、撞茶(奶)这六大步骤。其中,煲茶、撞茶是完美释放茶叶的香气,而不增添过多的苦涩的关键。
< class="pgc-img">>冲茶袋的网眼极细,即使是洗碎的茶尘也不会从中溜走。在操作中,会长长地向下垂坠,而且会被染成咖啡色,看起来像极了丝袜,丝袜奶茶正是由此得名。图片来源:新华网
< class="pgc-img">>撞茶,也叫拉茶,需要将装着茶叶的冲茶袋放在壶口,另一个盛满茶水的茶壶从高处向下倾倒,萃取出其中的浓郁香气。图片来源网络
时至今日,这种从大排档走出来的丝袜奶茶已经成了港式餐厅、茶室、冰室的必备,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也成了香港人精神生活的一角。
有些人还喜欢喝咖啡,那能不能加进奶茶里呢?哎,还真的有,将咖啡与丝袜奶茶一结合,就变成了鸳鸯奶茶。奶茶就是这么神奇,想喝什么都能给你加进去!(bushi)
< class="pgc-img">>鸳鸯奶茶
图片来源网络
泰式奶茶:连八角茴香都有
尽管泰国人喝茶的习惯由来已久,但他们主要喝的是乌龙茶,直到同样受到了英国人的影响,泰式奶茶才出现了。
< class="pgc-img">>泰国街头流行用塑料袋打包奶茶,可以用吸管戳破塑料袋喝。图片来源网络
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20世纪中叶,泰国总理銮披汶·颂堪(Phibun Songkram)执政泰国期间从西方引进了奶茶的喝法。
不过泰式奶茶能够火到其他国家,主要还是源于1945年泰国知名品牌手标奶茶(ChaTraMue)的成立,这让泰国奶茶不光是普通民众喜欢的饮品,更成了游客必尝的特色。
< class="pgc-img">>泰国手标奶茶,如今也开到了国内……
图片来源网络
泰式奶茶的样式就相当丰富了,得益于当地丰富的香料,泰式奶茶中会添加青柠、香茅、柠檬草、橙花,这些听着还很正常,毕竟现在国内也有很多暴打柠檬茶、佛手柑香茅柠檬茶……
< class="pgc-img">>上图为佛手柑香茅柠檬茶。我们曾经想写一期佛手柑,后来由于某茶铺出现了质量问题,只能作罢。图片来源网络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当然不!
泰国把香料用得这么出神入化,八角、茴香、罗望子等极具热带风情的香料,必须也得加到奶茶里!
此外,泰式奶茶中还会添加食用色素,比如用绿茶代替红茶的泰绿奶茶相当受欢迎。
< class="pgc-img">>一杯青翠翠的泰绿奶茶
图片来源网络
台式奶茶:不是奶茶是甜品
当然,也有的奶茶不是受英国人影响的,比如台式的波霸奶茶,就是受到荷兰人的影响。
一种比较受认可的说法是,在1624年-1662年台湾被荷兰霸占统治期间,荷兰人带来的喝茶习惯,影响了台湾原住民。也正因此,台式奶茶比前两种奶茶的奶味更浓郁、更突出。
而一杯好喝的台式奶茶,怎么能少了波霸和珍珠呢?
< class="pgc-img">>台式奶茶的辉煌,始于1980年代后期,但最初发明者是谁也是一个暂无定论的命题。当时,奶茶已经在台湾风靡多时,而木薯球则是传统的甜品材料,不知道在哪个时刻,一个别出心裁的人将这两种食物混合了,便掀起了一场席卷整个台湾岛的波霸风潮。
最初,台式奶茶里面添加的只有木薯球,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珍珠。很快,为了让一杯奶茶变得更丰富,其他的“浇头”纷纷登场了,比如红豆、布丁、椰果、杏仁冻以及台湾特产的爱玉等等。
< class="pgc-img">>想把所有的料都加上
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花样百出的材料,让台式奶茶从一杯单纯的饮品,变成了饮品+甜品的plus版本,一边喝一边吸溜珍珠,甚至让喝奶茶这件事情变得好玩起来了。
后来,小摊贩们还进一步对波霸奶茶进行了“低成本改良”,将牛奶换成了奶精,糖的用量则是加加加!就这样,我们印象中那个便宜又料多,奶油味和甜味都爆棚的台式奶茶诞生了。嗯,同时这也是一杯热量炸弹。
至此,我们常喝的奶茶三剑客都出现了。但其实,还有一些不那么常见的奶茶,也各自在角落里被人们珍重地饮用着,比如没啥知名度的缅甸奶茶、咸味的蒙古奶茶、添加香辛料的印度马萨拉奶茶……
总之,很多地方都喜欢喝奶茶,它是真的上头!
< class="pgc-img">>所有人都要不断进化、自我升级,才能活下来。
文 | 华商韬略 三川
2010年4月6日,北京中关村银谷大厦。雷军带着他的团队,喝了小米粥,开始“干革命”。
谁也没料到,雷军的小米,竟意外给中国奶茶业带来了一场“蝴蝶风暴”。
【奶茶300年】
从最早的奶茶到今天的喜茶,至少经历了三个世纪的演变。
1680年代,英国皇室在喝下午茶时,琢磨出了在茶水中加鲜奶和砂糖的喝法,一时风靡英伦,成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至今,奶茶还有“伯爵奶茶”、“皇室奶茶”的名称存在。
< class="pgc-img">>后来,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英式奶茶先传入中国香港,再传入中国台湾。
但奶茶真正开始在国内走红,是在40年前。
1980年代,台湾春水堂老板刘汉介喜欢研究新式饮品,搞出了冰泡沫红茶,大受年轻人欢迎。之后在一次内部新饮品竞赛中,一位喜欢吃粉圆(一种地瓜粉、木薯粉制成的小吃)的店长将粉圆放入奶茶,制成了珍珠奶茶,结果大受好评。
< class="pgc-img">>短短几个月,春水堂的珍珠奶茶卖疯了。
随后,台湾出现了一大批面向年轻人的奶茶品牌,并开始走进大陆街头。
< class="pgc-img">>1996年,仙踪林和快可立先后在上海开出直营店,将珍珠奶茶、泡沫红茶等茶饮带进了大陆。90年代后期,Coco、避风塘、大卡司、50岚(一点点前身)等奶茶品牌,很快开进了上海、广州、苏州等城市。
此时,奶茶的制作方式主要以奶精等粉末冲调为主,辅料除珍珠外,出现了椰果、果酱等。独立的奶茶店仅需3-5平米,街边摊也开始出现,经营方式以外带为主,价格在1-10元之间。
虽然奶茶已经是西餐厅、咖啡厅中的时髦饮品,但口味上没什么改进。
直到2004年,85°C、快乐柠檬、贡茶、茶风暴等品牌出现,推动奶茶行业再次发生改变。
在制作上,奶茶开始以现场手摇的方式调制,用茶末、茶渣制成基底茶,再加入鲜奶等辅料。这种制作方式,提升了口感,增加了品类。如快乐柠檬,推出了蛋糕奶茶、盆栽奶茶、岩盐芝士茶等创新品。
在包装和营销上,奶茶品牌开始采用有辨识度的Logo和包装,并在店内放置滤水器等,以消除消费者在食品健康安全方面的顾虑。
这一时期,是中国台湾奶茶品牌在大陆市场大规模扩张的新阶段。仅Coco,2010年就开出500多家门店。奶茶店也开始从街边走入商场,并由单一奶茶连锁店转变为复合式店铺,除了主营饮品外,还加入了甜品、汉堡等小吃。
奶茶也迅速成为饮料行业的竞争焦点,并催生出杯装奶茶和瓶装奶茶两大新品类。一时间,香飘飘、优乐美、香约、阿萨姆、呦呦等品牌相继出现,在得到消费者认可的同时快速崛起。
【新品牌崛起】
2010年4月6日,北京中关村银谷大厦。雷军带着他的团队,喝了小米粥,开始“干革命”。
谁也没料到,雷军的小米,竟意外给中国奶茶业带来一场“蝴蝶风暴”。
彼时,90后的聂云宸大学刚毕业。他在广州开了家手机店,每天忙着给客人免费越狱、刷机,好积攒人气、多卖手机。
但随着小米“互联网手机”的崛起,横行天下的山寨机,死得悄无声息;聂云宸的线下门店,变得门可罗雀。
迫于生计,2012年5月,聂云宸关掉手机店,用赚来的20万,转行开出一家名叫“皇茶”的奶茶店——这正是当下估值160亿的“喜茶”的前身。
< class="pgc-img">>聂云宸转变创业方向的背景是:作为茶饮大国,消费升级正推动奶茶市场规模成倍增长。
喜茶之后,2013-2016年间,奈雪的茶、鹿角巷、乐乐茶、茶颜悦色、煮叶等新式茶饮品牌,相继崛起。
它们成长于大陆,开始通过口感、健康、时尚切入市场,吸引年轻消费者。在底茶萃取上,设备更专业,配料更新鲜,多用低脂奶和新鲜水果。
像喜茶,号称坚持用100℃高温水,60秒高压萃取,每个茶袋只用一次;奈雪的茶主营“茶饮+软欧包”,当日没卖完的软欧包会直接销毁;茶颜悦色则结合浓厚的中式江南风元素;煮叶更强调传统茶叶原理的新式体现。
< class="pgc-img">>新式茶饮,成功将奶茶从低端消费带入高端消费的新台阶。市面上,一杯网红奶茶的售价在15-36元之间,远高于传统奶茶,与一杯咖啡的价格接近。
2016年,凯度消费指数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消费者会对新鲜制作的饮料进行消费,并对其价格并不敏感。现制饮料的均价为15.2元,是超市包装饮料的4倍。
舒适的茶饮环境,则是新式茶饮替代星巴克“第三空间”的新王牌。
相比以往,新式茶饮的店面更大、装修风格更多样、更时尚,北欧、工业、田园、日式、中式各式风格都有。
深圳喜茶LAB旗舰店和奈雪梦工厂店,面积都高达1000平米,店中除了主营茶饮、小吃,还将品类扩充到冰淇淋、特调鸡尾酒、蛋糕等领域,在增加店面收入的同时,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粘性。
这些网红店,甚至成为不少消费者拥有“特别经历”的场所。
< class="pgc-img">>除了旗舰店,喜茶尝试设计出各种风格店面:有以黑色为主、金色为辅的黑金店,定位摩登轻奢;有以粉色为主题的PINK店,定位年轻女性;也有与独立设计师合作设计的DP店;还有含特别设计元素的茶空间店等。
借助微信小程序和外卖,新式茶饮更吸引了大量线上订单,预定单和到店自取等方式,大幅提升了店铺坪效。
此外,新式茶饮的社交文化属性更强。
对年轻人来说,跟朋友出门、逛街、买一杯新出的网红奶茶,再自拍发朋友圈是一种社交仪式,即便是排长队也心甘情愿。
为了方便女性消费者自拍,奈雪的茶甚至把杯身设计得更纤细,便于单手持握。
这也是新式茶饮更注重创新与新媒体营销的原因。
2017年,喜茶多家门店一开张,就被爆上百人排队7小时,以及黄牛代排、限购10杯、不接受加盟等奇葩消息,引发网络热议。
有人因此质疑喜茶大搞“饥饿营销”、“口碑营销”,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却坚决否认:我们没有做过这种事。
不管起因如何,反正喜茶火了!
于是,其他奶茶品牌在宣传上也是各显神通。
2016年,刘强东和章泽天私人投资的因味茶,不但联合京东推出了智能化圆叶胶囊泡茶机,还请来了“最强大脑”王昱珩站台。2019年,快乐柠檬更与阿里合作,在上海开出一家无人智慧奶茶店。
为尽可能的吸引消费者,新式茶饮新品推出节奏很快,像喜茶和奈雪,每月至少有一款新品上线;起名和配料也玩尽了花样,如芝芝芒芒、霸气芝士嘿嘿莓、红糖波霸脏脏茶等,让人忍不住一试。
新式茶饮在赢得消费者的同时,再次引爆了奶茶行业。
2016-2018年,国内茶饮店的数量从19万家增至41万家,翻了两倍多。
资本也在奶茶行业竞相下注。2018-2019年,奶茶行业投融资额近30亿元,腾讯、阿里、IDG、峰瑞资本等竞相入场。2020年初,喜茶完成新一轮融资后,估值超160亿,令29岁的聂云宸身家达40亿;奈雪的茶更是传出了要IPO的消息。
奶茶行业的火爆,还蔓延到了其它领域。
呷哺呷哺在凑凑火锅中,融入了自制奶茶;达美乐和必胜客受珍珠奶茶启发,推出了黑糖珍珠披萨;阿奇侬、奥雪、德华等雪糕品牌,也在近两年因为珍珠奶茶雪糕成为网红;今年喜茶还与可爱多联名,出了黑糖波波奶茶味冰淇淋。
< class="pgc-img">▲黑糖珍珠披萨
>< class="pgc-img">▲黑糖波波奶茶味冰淇淋
>今年7月,连中医药老字号同仁堂都在北京开出新式茶饮店,名为“知嘛健康”,推出主打健康配方的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等养生咖啡,以及芦根荷叶山药龙骨汤等滋补汤粥。
【活不下去的“好买卖”】
奶茶生意持续火热,是因为这确实是一笔有较高利润空间的好买卖。
一杯传统奶茶,成本只有1.5-2元;一杯加了新鲜水果、芝士等配料的新式茶饮,成本也只有10元。这意味着,一杯奶茶的毛利率在50%-90%之间。
不同的城市、地段、消费水平、店面规模,会导致奶茶店净利润的巨大差异。但可供参考的是,奈雪的茶曾公开表示,在早期的深圳店铺,客单价在40-50元之间,月营业额接近300万。
此外,奶茶店的技术、资金门槛也不高,是很多年轻人第一个创业项目。
但伴随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茶饮的成功,越来越多商家想进入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
开奶茶店主要有三种方式:直营、加盟和代理。不论用哪种方式加入,并不是付得起加盟费和租金即可,设备、物料、装修、培训等费用甚至比前两者都高,原材料成本也会不断上涨。
奶茶制作也是看起来简单、做好很复杂的事情。每个流程、每道工序都有讲究,即便是同样的茶叶、水果和辅料,如果配置比例不当或物料不够新鲜,都会影响口感。比如,喜茶就要求加盟店至少有10人运营,饮品质量才有保障。
即便奶茶店能在几个月回本,但想持续盈利,还要跟上潮流,不断推陈出新来吸引年轻人。
不少奶茶创业者没看清行业本质,就匆忙入局,结果做了亏本买卖。
2019年全国新增奶茶企业2万多家,但因同质化严重,盈利的不到一成。据联合利华发布的报告,从2018年起,一二线城市茶饮店关店率就超过了开店率。
即便闯出了名气和品牌,山寨店又是个大问题。
以鹿角巷为例,2018年它仅有不到百家门店,但山寨店过千家。它们不但影响了原品牌的声誉,还抢注商标。鹿角巷耗时两年,耗资千万,才终于拿回自己的商标。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不过,也有品牌不像鹿角巷那样死磕的。喜茶原名皇茶,因山寨过多无法注册,于是2016年改名为HEEKCAA喜茶;答案茶也因无力对抗山寨,后改名为1314茶。
新的竞争态势下,所有人都要不断进化、自我升级,才能活下来。
2019年,快乐柠檬创始人吴伯超在接受采访表示,快乐柠檬没有成功,只是还活着。这句话的背后是奶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升业绩,快乐柠檬不但把用了12年的Logo换了,对包装和产品也进行了升级。
在Coco奶茶今年更新的制作流程中,第一道茶汤的制茶工序增加至12道,包括萎凋、浪菁、炒茶、揉碾、干燥等。
深耕台湾当地市场的春水堂,为了在口感方面保持竞争力,仅用本地最好的牛奶,珍珠煮过3小时即丢弃,用折光仪测试奶茶甜度是否合适;新员工培训更不惜耗时6个月,只为选出真正喜爱奶茶文化的人。
要做好奶茶生意,越来越不容易。
【新挑战和老出路】
奶茶好喝易上瘾,在于其中的糖分和咖啡因。但在健康消费大趋势下,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养生。
这对奶茶业可能不是一个好消息。
2017年,上海市消保委对市面上51种奶茶调研后发现,1杯奶茶与5碗米饭或4.2斤香辣小龙虾的热量相同。宁波市消保委也发布过类似的报告,有的奶茶一杯的含糖量等于两瓶500毫升可乐。
如今,不少品牌推出了“0卡糖”茶饮,用甜菊糖等代糖代替砂糖。这种代糖甜度高于蔗糖,热量仅为蔗糖的1/300。虽是如此,网红奶茶的配料如芝士奶盖、珍珠波霸、果酱中的含糖量依然不少。
除了高糖,奶茶行业还存在染色剂超标、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卫生环境不合格等问题。
如今,网红奶茶店在一二线城市趋于饱和,开始向三四线城市和海外市场拓展。据招商证券报告,一线城市茶饮门店经营已经趋于成熟和饱和,门店开店数量出现负增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开店数量增长率则超过138%。
但下沉市场客单价低,高端新式茶饮卖不上价,如何赢得这些市场的消费者也存在新挑战。
为打入下沉市场,喜茶推出了新品牌喜小茶,定价在6-16元之间;奈雪的茶则通过营造更强社交空间的“BlaBlaBar奈雪酒屋”,用品牌跨界的方式拓展盈利空间,迎合热爱社交的城市消费者。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BlaBlaBar奈雪酒屋
>平价新式茶饮,虽然让下沉市场消费者更易接受,但也容易丧失品牌光环。况且一点点、Coco、快乐柠檬等,本来就在下沉市场打拼多年,要拓展生存空间并非易事。
但喜茶则尝试结合本地餐饮文化,迎合当地消费者。比如,四川人嗜辣好酒,喜茶就在成都开出一家黑金店,推出酒与水果混合的茶饮,甚至在其中加入藤椒。在长沙,喜茶又和臭豆腐品牌文和友,联名推出臭豆腐甜品。
新式茶饮,看上去市场空间广大。
36氪研究院发布的《2019新式茶饮白皮书》预估,2019年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突破4000亿,是咖啡市场的两倍。但数据不忍细看:这个4000亿,实为“新式茶饮+传统茶业”的销售总额。
而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奶茶行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是,中国奶茶市场容量为986亿,尚不足千亿。
究竟是看好未来的空间,还是当下的瓶颈,取决于你究竟是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
而珍珠奶茶的鼻祖、台湾春水堂老板刘汉介,反倒成了行业的另类。他从业近40年,门店50家,不管寰球经济起伏,一辈子保守又固执地就做奶茶。连竞争对手进店当卧底,最后都被他的爱茶之心折服。
这里没有网红奶茶的爆火神话,憨憨的老板,只是地信奉“思创新,走百年,用调和,融古今”的道理。可不管奶茶业怎么发展,人们还是会追根溯源地来到这里。
参考资料:
1、《The Origins of Bubble Tea with Chun Shui Tang》TaiwanScene
2、《快乐柠檬创始人深度解读:茶饮业30年的蜕变与革新》腾讯新闻
3、《年内新增奶茶企业23664家,盈利者或不到一成》证券日报
4、《对话喜茶创始人:排队问题是发展中的阵痛》i黑马
5、《2019新式茶饮白皮书》36氪
6、《2019奶茶行业发展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一一END一一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