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作者:邹帅 编辑:沐风
奈雪的茶也忍不住做投资了。
7月初,奈雪子公司美好自有力量投资有限公司完成了对上海九文钱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资,持股比例19.9%。该投资公司是奈雪于去年年底成立的,时隔半年,奈雪终于出手,第一笔钱进了茶饮品牌茶乙己的手里。
为什么说是“终于”?此前,喜茶、蜜雪冰城、茶颜悦色、书亦烧仙草、柠季等知名茶饮品牌都在创投圈留下了自己的踪迹,不断壮大自己的投资版图,从茶饮投到咖啡,从饮品投到食品,以喜茶为例,截至目前,喜茶共参与了7家新消费品牌的投资,最高持股比例70%,对方系王柠柠檬茶。
“打群架”似乎是一个新信号。过去,在各路新茶饮品牌铺市场的阶段,战火通常集中在比谁的产品更特别,谁用了更小众的水果,谁的价格更低,卷到最后,大家都进入疲惫状态。而现在,通过陆陆续续的投资布局,以及已经摸索了一段时间的子品牌战略,新茶饮品牌开始由“单边作战”进化为“多边作战”。
当下,打造矩阵似乎是“共赢”的必然选择。不过,新茶饮品牌整合、竞争加剧,“群架”真的能打起来吗?
茶饮品牌,招兵买马
硝烟四起,新茶饮品牌“打群架”的事情可以从两个方面说起。
一是时间的集中。2021年下半年,新茶饮品牌们陆陆续续开始了自己的投资动作。
其中,喜茶的动作较早,去年7月就把第一笔投资给了精品咖啡品牌Seesaw,彼时,外界认为喜茶这一投资动作是高调入局咖啡市场的信号。随后的4个月内,喜茶又加紧步伐做了5笔投资。
7月,另一家新茶饮头部品牌茶颜悦色也高调宣布,把自己的第一笔投资给了同是长沙本土品牌的果呀呀。茶颜悦色主打的新中式奶茶,和果呀呀主打的水果茶放在一起,被看成是长沙茶饮品牌的一次天然联合。
“打群架”的序幕徐徐拉开。2021年下半年,新茶饮品牌的投资消息不时传出,蜜雪冰城、古茗都敞开怀抱,把热钱送进中小品牌手中。蜜雪冰城在9月成立了雪王投资有限公司,10月就投资了广东本土茶饮品牌汇茶,成为该品牌的第二大股东。
2022年,新消费有遇冷之势,多地疫情反复,重度依赖线下店收益的新茶饮品牌们,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大考。但从投资动作看,即便是遇到外部冲击,新茶饮品牌们仍把“多品牌战略”当作自己长期要做的事情。书亦烧仙草、柠季、喜茶、奈雪的茶都在2022年过去的7个月中有所动作。
二是“喜茶系”“蜜雪系”等阵营的形成。“喜茶系”的特征是多元,但以饮品为主线,包括咖啡品牌Seesaw、少数派咖啡、燕麦奶品牌野生植物YePlant、茶饮品牌和気桃桃、预调酒饮品牌WAT鸡尾酒、果汁品牌野萃山。此外,去年8月,喜茶还以旗下品牌喜小茶的名义并购王柠柠檬茶70%的股权。综合来看,喜茶麾下几乎覆盖了目前在C端表现不错的几个饮品品类,从咖啡到酒,从奶茶到柠檬茶,从现制到瓶装,阵营相对稳固。
“蜜雪系”仅有三名成员,其中幸运咖还是蜜雪冰城自己孵化的面向下沉市场的咖啡品牌,但结合另外两名成员汇茶和鸡装箱的特点,不难理解,“蜜雪系”的打法就是消费人群和价格带的稳定。汇茶产品的单价与蜜雪冰城一样均在10元-15元之间,鸡装箱炸鸡单价也不高,且炸鸡和奶茶的消费场景也很适配。
综合品类作战、消费场景一致,是“喜茶系”和“蜜雪系”表现出的特点,也是此类新茶饮品牌做投资的常用思路。再看茶颜悦色、书亦烧仙草、柠季、古茗、奈雪的矩阵特点,虽然投的品牌暂时不多,但放在一起不难看出,新茶饮品牌做投资,有几个明显特征。先是咖啡品牌受青睐,书亦烧仙草投了咖啡品牌DOC,柠季全资控股咖啡品牌RUU;再是地域性品牌喜欢“抱团”,也容易被头部企业相中,茶颜悦色的投资动作就可以证明这一点,此外汇茶来自广东、茶乙己来自江浙沪。
新茶饮品牌做投资这波风潮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如今,新茶饮第一股奈雪也按捺不住,赶快入局。“奈雪的这次投资布局,也是顺应了当前新式茶饮头部品牌在市场扩张中的普遍动作,就是通过收购或者投资,以资本参股的方式对一些区域性品牌进行组织,从而达到变相扩张的目的。”艾媒咨询CEO张毅向深燃表示。
他也提到,头部品牌面临营收和利润增长的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店,但是客观来讲,不停地开店风险还是非常大的。“投入大,见效不快,还要占用大量的运营资金,而投资的方式对于扩大市场份额和增收都有帮助,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也是通用做法。”
确实,对于头部企业来说,扩大品类、拓宽消费者的边界、获得最直接的财务回报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当下增长乏力的阶段,也可以多条腿走路。对于被投资的中小品牌,拿到钱是实在的本事,至于市场充分竞争之后,大浪淘沙,谁会留下,谁会“卖身”给大品牌,也是未知。
“群架”,不得不打
为什么一定要“打群架”,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
有业内人士认为,排除一切利益关联,当行业都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一些暂时掉队的企业也不得不做,尤其是在市场趋于饱和,头部企业迫切寻求新的增长点的时候,这也是奈雪“被迫上车”的原因。
奈雪的茶财报中提到,2021年总营收为42.96亿元,净亏损1.45亿元。截至7月14日港股盘后,奈雪的茶报发每股6.28港元,对比发行价19.8港元,跌幅过半。
不光是奈雪,一个公认的事实是,新茶饮行业整体已经到了乏力期。《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提出,未来2到3年,新茶饮增速阶段性放缓,调整为10%至15%。该报告同时也指出,此前预计2021-2023年行业复合增速高位段可达20%。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解释,从企业端看,面对竞争加剧、房租较高、人才储备有限、食品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外卖占比高利润低等因素的叠加,快速增长将有很大的管理性风险。从外部竞争看,下沉市场的盘整、西部北部市场的开发,都需要市场验证。
据番茄资本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茶饮类的营业中门店数约42.5万家,2021年到2022年5月新开店数约23.3万家,关店约24.8万家,减少了约1.5万家。
增长乏力、持续洗牌,不久前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还集体调低单品价格,用喜茶的话说就是“告别30元”。业内人士认为,价格的下探,也代表消费人群的下探,这是第一梯队茶饮品牌面对焦虑时的天然反应,那就是到消费者最多的地方去,到中等价位茶饮品牌存活的地方去。
做投资,打造品牌矩阵,再“抱团作战”,似乎是应对冲击,最有安全感的打法之一。如何打造最牢靠、最有竞争力的矩阵,新茶饮品牌们也有自己的思路。
一是关于消费者的考虑。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头部企业做战略投资时的思路,首先是更好地区隔消费者。“因为品牌矩阵的功能就是做消费者区隔,不管是用产品功能还是用品牌定位,都是为了通过更细分的市场,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这个是单一品牌很难做到的。”宝洁公司打造的品牌矩阵也是同理,很多品类都可以参考这个逻辑,“这个做法也标志着中国的消费市场越来越成熟,所以大家都需要去做更细分的、更精细化的品牌运作和产品创新。”
以往,喜茶或许只能覆盖一部分愿意为二三十块钱的饮品买单的消费者,但通过将各种口味、价格带、包装形式的饮品收入麾下,加上喜茶的品牌影响力又足够大,就可以自然而然收获新的消费群体。
下沉市场的消费者群体,也是新茶饮品牌的必争之地。“高客单价的模型跑到后面增长放缓,往下沉市场打又打不动。”海豚社联合创始人那明远也认为,对于奈雪、喜茶等头部品牌来说,价位和人群已经固定,要么就是在同等价位段去做竞争,要么就是去低一档的价位段竞争。
降价显然是方式之一,但这也有风险。“喜茶这些品牌的人群已经对这个价格带形成认知了,降得太低一定会流失消费者,所以就要去投一些低价位段的品牌。”那明远说。
二是对于自身业务版图的扩充。
拿喜茶这种在饮品界广撒网的打法来说,投资比自己重新做品牌性价比要高。“自己内部去做这个事情,风险比较大,而且对主品牌也有可能产生影响。所以企业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像宝洁那样内部做一些、外部投资一些,最后也是纳入自己的集团体系。另一个就是用投资的方式来做,这个方式也不只是茶饮在用,做得最成功的可以参考雷军系。”庄帅分析。
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分析师李心怡认为,新消费的“新”部分体现在品牌的升级和品类的细分上。对于新茶饮头部品牌来说,那些大而全的品类基本上均有所覆盖,而一些深耕垂直品类(如手打柠檬茶)的品牌,会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投资这样的品牌也有助于巩固品类矩阵。
咖啡品牌被新茶饮头部企业追捧,也是出于类似的逻辑。不仅咖啡在C端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而且近几年来茶饮和咖啡品类之间的界限也在逐渐消弭,产品上有不少重叠,消费人群也大同小异。
只卖茶饮,不如咖啡、酒、果汁、炸鸡什么都卖。投资其他品牌,既不用自己烧钱投入研发新产品,或孵化难以突破主品牌形象的子品牌,还能形成稳固的品牌矩阵,怎么看都有合理性。
“群架”,要一直打下去吗?
中小品牌陆陆续续获得头部新茶饮品牌的投资,更有像王柠柠檬茶这样被喜茶控股70%的品牌,也有被柠季全资控股的RUU,慢慢被“收编”,逐渐形成“某某系”的帮派,长久来看是件好事吗?
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现阶段仍然能获得投资的中小品牌,一定有突出的优点,比如奈雪刚刚投的茶乙己,该品牌主打的阿拉伯糖成分,在代糖领域还有新故事可讲。此外,“没经过验证的模式,头部品牌大概率不会投。”那明远说,就奈雪投茶乙己来说,茶乙己已经是比较成熟的连锁品牌了,全国有24家门店,如果只是有一两家门店是不会被看中的,因为模式还没跑通。
疫情影响之下,线下饮品店关店、收缩的消息时常传出,对于这些品牌来说,能坚持活下去是第一位。也就是说,在现阶段还能有融资的中小品牌,过得还算不错。
中小品牌多如牛毛,不管是和头部品牌建立共赢关系,还是拿到最直接的财务支持,在如今的大环境下都是件好事。张毅表示,一些中小品牌愿意被投资,一方面是透过投资形成更好的捆绑式发展,尤其是资金的支持。另一个是,它们在市场增长的过程中会明显感觉到来自头部品牌的压力,“如果若干年后卖给上市公司,功成身退也很好。”
看起来是共赢的局面,那未来这场“群架”该怎么打下去?
业内人士普遍觉得,喜茶和蜜雪冰城的投资思路相对清晰。同时,二者也代表了两种价格带品牌的投资路径。“高价位段通过并购、投资往低价位段走还是有可能的,但低价位段往高价位段走比较难。不过,土有土的生意,洋气有洋气的生意,两个都很好,就是可能会出现这种极端情况。”那明远认为。
从已知的信息来看,头部新茶饮品牌的投资选择,大多还是聚焦在饮料赛道,与之相关联的品类如炸鸡似乎也在这些品牌的考虑范围之内。“未来茶饮也不排除会继续投资零食、咖啡、酒、冰淇淋等等,因为这些赛道的竞争还在继续,还有洗牌的可能性。新品牌永远都有机会。”庄帅说道。
也有人对“打群架”表示担忧。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未来新中式茶饮赛道会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态势。“进入到高度竞争的节点,内卷化已经开启了,拼的是品牌、产品、渠道、服务体系、用户粘性等等。头部品牌会逐渐进入到良性循环中,而一些比较弱的品牌可能会被并购、整合,因为这也有利于头部品牌提升自己的规模效应和估值。”
不过,一个品牌倒下去,同时还会有无数品牌站起来。庄帅表示,形成这样的格局,不一定是“抱团打仗”,通过扩大矩阵和同类竞品对垒可能只是目的之一,“一团对一团,两团互相打,竞争的维度只能不断升级,而不是某一方绝对能取胜。”
不难发现,竞争在升级,而且是升级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个维度。
以前,新茶饮品牌疯狂对打,同一时间内你推出一款新水果茶,我就要找到另一款更小众、更有噱头的水果做产品。对方要降价,我也赶快发通知跟上步伐。所以也曾有分析人士向深燃表示,以喜茶、奈雪、乐乐茶等为代表的新茶饮第一梯队,目前已经斗无可斗了,因为自有品类很难无限拓宽,价格也不可能一降再降。
于是,新茶饮品牌打开格局,不再拘泥于产品和价格的拉锯战,开始琢磨集群作战。投资更多元化的品牌,一方面是在寻求自我保护,另一方面也是人多力量大,品牌更想传递的故事不再是自己的茶饮卖得多好,而是自己带兵入阵、做大品牌的能力有多强。
回到当下,对外是“抱团作战”,对内则是“抱团取暖”,先一起熬过寒冬,更严峻的竞争,还在后面。
新茶饮,你最看好谁?
[本文作者深燃,i黑马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shenrancaijing)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闹的茶饮赛道,年末也有大事件。
总第 3350 期
餐企老板内参 张铎 | 文
奈雪成乐乐茶大股东
12月5日,奈雪的茶发布公告,宣布已对乐乐茶主体公司上海茶田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协议以5.25亿元人民币,收购乐乐茶43.64%股权。
根据公告,投资事项完成后,乐乐茶将成为奈雪的联营公司,并将继续维持独立运营。奈雪将在门店拓展、供应链、数字化与自动化、内部管理等方面赋能乐乐茶。
今年3月28日,奈雪正式开始投资生涯,创设投资机构美好力量。今年下半年,奈雪先后出手投资了0负担鲜果茶品牌“茶乙己”,咖啡品牌运营商“澳咖AOKKA”、零蔗糖烘焙品牌“鹤所”和鲜果咖啡连锁“怪物困了”。
出手乐乐茶,是奈雪今年最大的一笔投资,也是新茶饮赛道中最大的一笔交易。
收购方乐乐茶,主打“烘焙+软包”,走第三空间路线。曾因推出脏脏包爆红,一度被认为是喜茶、奈雪之外的第三大新茶饮品牌。到2020年7月共获得4轮融资。去年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战略性收缩,重新聚焦华东。
乐乐茶卖股求存?
随着一纸公告,乐乐茶的经营状况也被披露。
乐乐茶主打大店模型,按照内部的测算,店均月销在50万-60万元盈亏可以打平,但疫情来袭后,线下流量锐减,对乐乐茶产生较大影响。
根据公告,截至2021年底,乐乐茶资产净值为1.82亿元人民币,2020年、2021年品牌主营业务分别收入7.28亿元和8.69亿元,除税后分别亏损2064.3万元和1816.7万元。
今年7月,乐乐茶关联公司上海茶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被曝光新增股权冻结信息。冻结数额2386.7万元。
此次公告也披露,一间独立第三方投资机构(“债权人”)向乐乐茶创始人郭楠提供借款,Lelecha HK为债权人借款提供担保。奈雪的交易中,就有2.6亿人民币,用于偿还债权人借款。
早在去年7月就有消息传出,元气森林和喜茶都欲收购经营出现困难的乐乐茶,并给出了40亿元的估值。这一消息很快就被澄清。
喜茶创始人在朋友圈公开回应称:“消息不实,此前经过中间人介绍的确有过接触,但在深度了解内部情况、业务数据和状况后已经彻底、完全、坚决放弃。”传闻中的元气森林也表示消息不实,不予置评。
根据36氪的报道,喜茶当初给出的价格是20亿元,但乐乐茶认为品牌价值被低估,希望价格能翻番。该出售方案最终因为乐乐茶和喜茶双方部分条件未谈拢而以失败告终。
该报道还称,乐乐茶曾收到博裕资本的并购邀请,希望将乐乐茶与满记甜品合并。最后也不了了之。最终和满记甜品联姻成功的是小满茶田,合并后的“新满记”将在今年下半年开设新的业态门店,以及推出新甜品概念。
以奈雪对乐乐茶的股权收购价格计算,乐乐茶的估值大约为12亿人民币,不仅低于传言中的40亿,也低于上一轮融资时完成的估值17亿元。
因此,也有不少人将奈雪的茶此次收购形容为“抄底”。
乐乐茶未来走向哪里?
首先,乐乐茶仍将会保持独立运营。
奈雪方面表示,乐乐茶仍将保持独立运营,品牌不变、团队不变、运营不变。不过奈雪在七名董事会中占据四席(包括董事长),可以通过43.64%的投票权施加影响力。
其次,乐乐茶将继续快速开店,并进一步优化店型。
乐乐茶向内参君提供的数据显示,乐乐茶今年计划新开72家门店,至2023年春节前,门店数量将会达到158家。在持续深耕华东地区外,进一步辐射华中、华北和二三线城市。有了金援,扩张的脚步更顺畅。
同时,乐乐茶也将筹备启动“LELECHA FRESH”门店计划,60平米的店铺、更轻量级的店型。以实现更快的投资回报周期、更大程度上优化人工成本、门店动线和产品结构。
前文中我们已经指出,乐乐茶此前主打大店模型,在疫情下受到的冲击很大,满足条件的可供选择的优质点位并不多,难以扩张。LELECHA FRESH主打的60平米的门店,面积小于奈雪PRO和喜茶GO,大于腰部的新茶饮品牌。
第三,乐乐茶仍有独立上市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公告中同期披露了乐乐茶未来的上市计划。按照股东协议的约定,如乐乐茶在2025、2026、2027年任意年度满足约定的业绩指标,且符合纳斯达克、纽交所或联交所的上市条件的前提下,仅由于奈雪作为股东带来同业竞争问题,导致乐乐茶上市计划受阻,其他股东有权通过书面形式,要求奈雪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调整。
从目前来看,两个品牌确实有同业竞争的问题,产品线和定价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比如都主打“茶饮+软包”,定价也处在统一价格带。双方的门店布局也存在着重叠和竞争关系。
如果奈雪想达到目的,优化行业竞争环境、降低公司未来门店拓展及运营成本方面,双方必须做一定程度的优化整合,才能实现1+1>2的强强联合。
新餐饮降估值成为新常态?
2020年,资本涌入新消费和餐饮,品牌融资事件此起彼伏。资本短时间集中入局,炒热餐饮,导致餐企估值“通胀”。2021年,投资人一波一波飞到长沙,跑去调研、找机会。有一线消费基金投资人透露,一些连锁餐饮项目“根本挤不进去”“卑微的求入场券喝口汤”。
而在今年餐饮股开始集体走低。餐饮股票跌跌不休。一位投资人曾经对内参君感慨,“后几轮进入市场的餐饮投资人,很多都已经亏了,只剩下初始投资者还未亏损。”被簇拥的“独角兽”、“准独角兽”遭遇估值滑坡,融资困难,还有一些餐饮企业徘徊在敲钟前。
餐饮企业发展速度不如资本预期,规模化复制的故事讲不通,新兴项目稍微扩张就遇到了天花板,门店模型也迟迟跑不通。另一位投资人认为:“脱离门店模型,谈论品牌估值无意义。”
该投资人还表示,大部分创业者快速获得比较大的资金(无论是赚的还是融的)时,都把持不住,很容易浮躁行事。如果不快速地自我觉醒,代价将不可挽回。
不只是餐饮行业,整个消费品类都出现估值缩水的情况。近日消息,“辣条一哥”卫龙将在12月15日于港交所上市,但品牌估值从一年前的600亿掉落到了200亿。估值严重缩水。
一种观点认为:当高估值的泡沫被撇去,餐饮企业的“性价比”就凸显出来了。此前估值通胀,资本即使给出高估值,也难以抢到明星品牌的高份额。但估值缩水后,资本的钱更有品牌份额“购买力”。
今年9月下旬,安宏资本买下Wagas创始人手中60%的股权。有知情人士透露,在这一次交易中,Wagas估值约5亿美元,较此前的8亿-10亿美元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近日,多年来一直在加码投资中国的美国知名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凯雷集团”也出手了,收购“争鲜回转寿司”的母公司,拿下了其26%的股份。
有知情人士表示,外资PE仍打算活跃在中国。在他们看来,中国仍然是一个关键市场,尤其是优质标的估值下行至低位的现在,“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公司”。
餐饮业的慢工出细活,讲究长期收益,和资本市场的需要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正在逐渐达成一个微妙的平衡。
2023年,餐饮资本化大潮还会继续吗?在即将举办的中国餐饮创新(双年)大会上,【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秦朝将深度对谈【CPE峰源】董事总经理胡腾鹤、【源码资本】投资副总裁张吉鸿、【方正证券】首席分析师刘畅,聊透资本逻辑里藏着的餐饮创业规则。
被收购消息传出,到经历辟谣,再到尘埃落定,乐乐茶终于确定了新“归宿”,只不过收购方从去年传言的喜茶变成新茶饮的另一巨头——奈雪的茶。
奈雪的茶12月5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已签署对乐乐茶主体公司上海茶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乐乐茶”)的投资协议,交易完成后,奈雪的茶将成为乐乐茶控股股东。
对奈雪来讲,看中的是乐乐茶在华东地区的影响力,虽然门店数量不多,但依然有不小的消费群体。在新茶饮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乐乐茶的体量仍然“不够看”,有了奈雪的支持,未来有机会上市的乐乐茶或将得到新助力。
奈雪的茶超5亿元大手笔
根据公告,奈雪的茶此次投资金额为5.25亿元。投资事项完成后,奈雪的茶将持有目标公司扩大后股本权益约43.64%,即奈雪将成为乐乐茶第一大股东。对于此次投资的原因和目的,奈雪的茶认为,乐乐茶作为现制茶饮行业头部企业之一,尤其在华东区域有较好的品牌实力和消费者认知。此次投资事项也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行业竞争环境,降低奈雪的茶未来门店拓展、运营等方面的成本。
此轮融资打破了乐乐茶有史以来最高的融资金额纪录,棕榈资本担任此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棕榈资本方面发文称,作为“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看到了乐乐茶作为茶饮头部品牌的投资价值,基于双方共同理念,重塑新茶饮行业格局。相信这次结合将为茶饮行业新的气象,注入新的活力。
乐乐茶在2022年4月获得祥峰资本领投的融资时曾表示,会将资金重点用于加强供应链体系和数据化体系建设。而此次交易后,在行业内首个自研并规模化应用数字化系统及硬件的奈雪,无疑将为乐乐茶提供强大助力。
2022年,奈雪的茶在投资方面动作频频,澳咖、鹤所、茶乙己、怪物困了等项目都曾引发关注。但与此前标的不同,乐乐茶与奈雪的茶同属新式茶饮,且同为头部品牌。
奈雪的茶说,“我们对于新茶饮行业始终充满信心,乐乐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品牌,尤其是在产品力的打造上,我们的理念是一致的。”
乐乐茶仍然亏损
对于坚持直营的新茶饮企业来讲,由于拓店扩张,重资产经营,亏损是不可逃避的问题,乐乐茶也是如此。据奈雪的茶发布的公告显示,乐乐茶主营业务2021年收入约为8.7亿元,该年度除税前亏损为1814.6万元。
过去几年,乐乐茶的行业地位一度比肩奈雪的茶、喜茶,业内也将这三家看作坚持直营的“三剑客”。2016年12月,乐乐茶首家门店落地在上海五角场万达店,与奈雪的茶、喜茶发家时间几乎一致。彼时,国内奶茶市场酝酿新变局,一点点、CoCo都可等传统奶茶品牌发展遇到瓶颈,现制水果茶崭露头角,新茶饮概念也初具雏形。为了打破头部企业的封锁,乐乐茶以“现制茶饮+欧包+第三空间”的经营模式出道,开始向头部品牌看齐。2017年6月,乐乐茶研发出爆款产品脏脏包,一度成为市场跟风模仿的对象。
但乐乐茶的日子并不好过。2022年7月,企查查显示,乐乐茶关联公司上海茶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新增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第一大股东Lelecha Group Limited(简称“Lelecha HK”),冻结股权数额2386.7万元,冻结期限从2022年7月26日至2025年7月25日,执行法院为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奈雪的茶同样在公告中对该事项进行了披露。2020年、2021年,一间独立第三方投资机构向乐乐茶创始人郭楠提供借款,Lelecha HK为债权人借款提供担保。于本公告之日,Lelecha HK所持有的乐乐茶的股权因债权人借款已被债权人申请冻结。鉴于此,奈雪的茶、债权人及郭楠拟签署一份三方协议,约定投资事项部分对价将直接用于偿还债权人借款,由奈雪的茶直接汇入债权人指定之账户,债权人将依照三方协议的约定解除股权冻结。
在乐乐茶官网介绍中,广州市场的开拓对其颇具意义。2018年4月,乐乐茶广州双店齐开。2018年6月,广州首家“脏店”落地。但在2022年2月23日,乐乐茶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今天是乐乐茶广州领展店的最后一天营业了”,“短暂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望今年底明年初,我们带着崭新的乐乐茶和大家见面”。这意味着乐乐茶暂时退出华南地区的新茶饮市场。乐乐茶官方微博只称会再度和大家见面,但未提及具体时间。
根据官网信息,2021年7月,新京报记者统计发现,当时乐乐茶全国门店数量约70家,其中上海门店数量最多,为35家,北京有11家。2022年3月,新京报记者查询到乐乐茶在上海有54家门店,北京有8家门店,其余市场37家门店(含未删除的广州门店)。公开资料显示,创始人郭楠称,希望把乐乐茶做成上海的城市名片,未来的开店计划也主要会在华东地区加密,计划2023年开到500家店。
有业内人士表示,几年发展下来,虽然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乐乐茶、蜜雪冰城等品牌初具规模,也形成一定的头部效应和品牌优势,但是从近期的亏损、裁员、关店等信号看,新式茶饮企业未来的发展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未来或瞄准上市
此次奈雪的茶发布公告,也让乐乐茶找到了“归宿”。
2021年7月,有消息称元气森林和喜茶都欲收购乐乐茶,双方都看重乐乐茶的渠道价值,并给出40亿元估值。但在同年7月20日,乐乐茶方面对此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此为不实消息,“我们经营良好,没有并购的意向”,未来一定会稳健地、上升式、规模化发展。元气森林也对新京报记者称,该消息为不实信息。
喜茶却称,最开始收到乐乐茶要出售的消息也有些意外,本着接触一下、如果各方面合适也可以推进的想法,前后经过半年多时间,进行了多轮沟通。其间,乐乐茶创始人提出了明确的出售意向,并做了一些切实推动交易的事情。但在后续沟通中,股东诉求不一,乐乐茶方董事会始终无法就交易条件形成统一意见,让喜茶难以再相信对方推进交易的能力和诚意,同时结合乐乐茶的一些实际情况,让喜茶最终决定放弃。
如今,相较于此前传出的40亿元估值,奈雪的茶是“抄底”乐乐茶,这对乐乐茶来讲,除了资金上的问题得到解决,管理经验等方面也会得到奈雪的帮助。据了解,投资事项完成后,乐乐茶将成为奈雪的茶的联营公司,并将继续维持独立经营,即乐乐茶仍将保持“品牌不变”“团队不变”“运营不变”。奈雪的茶在门店拓展、供应链、数字化与自动化、内部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将赋能乐乐茶,帮助乐乐茶进一步取得增长。
奈雪的茶在公告中还提到,乐乐茶关于上市的问题。根据公告显示,奈雪的茶同意在乐乐茶启动上市计划并达成股东协议中约定的业绩指标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方式纠正与其相关的对上市计划造成的潜在影响因素。
依照股东协议约定,如乐乐茶在2025年、2026年及2027年任意年度满足约定的业绩指标,且符合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或联交所上市的上市条件的前提下,仅由于奈雪的茶作为乐乐茶股东带来的同业竞争问题,导致乐乐茶上市计划受阻,乐乐茶的其他股东有权通过书面形式要求奈雪的茶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上市前调整以纠正前述因素。
针对此次融资的成功,乐乐茶首席执行官李明博说,“奈雪的茶作为新茶饮赛道开创者,在门店开发、产品研发、供应链,数字化方面拥有强大实力,我们非常欢迎奈雪的茶成为乐乐茶股东。在奈雪的支持下,未来乐乐茶将进一步夯实产品和运营实力,持续为消费者带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乐乐茶今年计划共计新开72家门店,至明年春节前,门店总量将会达到158家。据了解,在持续深耕华东地区,进一步辐射华中、华北和二三线城市的布局方针下,乐乐茶正筹备启动“LELECHA FRESH”门店计划,以60平方米的店铺、更轻量级的店型、更轻的投资,以及更快的投资回报周期,优化人工成本、门店动线和产品结构,满足品牌未来更为高效拓展扩张。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李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