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民以食为天,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餐饮,餐饮业可以说是规模最大的行业之一,但也可以说是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因为门槛比较低,所以很多人创业都是从餐饮开始,但真正赚大钱的实际上没有几个。
当然餐饮也分很多类型,按照服务的群体不同,可以分为高端餐饮,会议餐饮,大众餐饮,单位餐饮等等。
这里面的单位餐饮也可以称为食堂餐饮,现在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医院,学校、大的企业都有自己的食堂,而且这些食堂一般都会对外承包,每年承包的费用可能不会太高。
但即便承包费用不高,仍然很抢手,比如医院食堂就是一个大蛋糕,很多人挤破头也要分到一杯羹,特别是对那些病人比较多的医院食堂更抢手。
< class="pgc-img">>比如近段时间江门有一家三甲医院职工食堂承包经营及食材供应项目在招标,其预算金额达到980万,接近1,000万了。
< class="pgc-img">>看到这个承包费,很多人都觉得偏低了,毕竟现在餐饮行业利润率相对比较低,普通餐饮行业一年也就赚个几万块钱几十万块钱,而一家三甲医院的职工食堂承包费就才1000万左右,那承包企业会不会亏损呢?
其实之所以有企业愿意1000万承包医院的食堂,肯定有他的道理,我相信商人无利不起早,没有利用空间,肯定不会有人去承包,企业肯定看到其中的利润空间了才愿意以较低的价格承包医院食堂。
我们来给企业算一笔账就知道。
对承包企业来说,它的收入主要有两块来源,一个收入来源是医院职工,另一个是病人。
江门这家三甲医院规模是比较庞大的,拥有编制床位3000张,开放床位2200张,年诊疗人次达到230万左右,住院手术人次为3.1万左右,拥有职工人员3200人左右。
< class="pgc-img">>对于这么大一个医院承包下来,其实是稳赚不赔的。
1、先来看一下医院职工能够带来的收入。
医院总共带来的收入其实已经很明了,那就是一年980万,然后一天提供三餐,这个承包费是不会改变的。
2、再来看一下病人能够带来的收入。
医院职工食堂除了对员工开放之外,还会对病人开放,而且这里面主要针对那些住院病人,对于三甲医院来说,他们床位数量多,住院的病人以及陪护的家属也非常多。
江门这家医院有开放床位2200张,我们就按照床位利用率90%计算,床位平均周转率为4天,那么1年的住院人数就可能达到18万左右。
假如这些住院的病人有50%选择在医院就餐,按照一个病人对应一个陪护人员计算,那至少有18万病人及其家属选择在医院就餐。
假如这些住院病人一天三餐都在医院吃饭,按照早餐平均每餐5块钱,午餐和晚餐平均每餐18块钱计算,那这些病人一年给食堂创造的收入就达到740万左右。
当然除了住院病人之外,平时的门诊以及体检等其他人员也可能给食堂带来营收,整体算下来,外部来源营收达到1000万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把职工以及病人创造的营收加在一起,这个食堂一年的营收大概在2000万左右。
< class="pgc-img">>我们再来计算一下医院食堂的成本和利润。
餐饮行业的毛利润一般都比较高,特别是对于医院这种特殊食堂来说,其利润率比外面的餐饮还要高,但因为医院职工总承包费是固定的,所以利润可能没有那么高,但整体算下来达到50%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这意味着2000万的营收对应的毛利润至少达到1000万左右,这个毛利扣除原材料之外的经营成本就是企业的利润。
而食堂的经营成本主要包含几块钱
1、人工成本。
至于人工成本是多少要看不同的地区,通常情况下人工成本占到食堂营收的比重大概在20%左右。
那么2000万的营收对应的人工成本大概400万左右。
2、水电燃气成本。
水电燃气成本占到营收比重大概是3%~4%之间,我们就按照4%计算,那么2000万的营收对应的水电燃气成本是80万左右。
3、损耗成本。
这里面的损耗成本就包括正常洗涤所用的精洁剂,也包括食材的损耗,这个比重大概在3%左右,对应的成本大概是80万。
< class="pgc-img">>4、设备成本。
对于医院食堂来说,其实并不用做过多的装修,因为医院每年都会招标,所以食堂基本上都是现成的,顶多是企业购买一些桌椅或者烹饪所使用的一些工具,这些设备的费用我们就算50万一年。
5、税费。
如果食堂的经营是正儿八经的,税费占到整个营收的比重大概是3%,那么2000万营收一年的税费大概是60万左右。
6、打点费。
对于三甲医院食堂这种肥美的蛋糕而言,普通人想要接手是很难的,如果没有两把刷子,很难接到这样的优质项目,所以经营者需要适当的打点,这里面既需要打点医院的人,也需要打点卫生健康部门,这些打点费加起来一年估计得二三十万,我们要参考30万计算。
将以上各项运营成本加在内,一年需要700万左右,这意味着一年的净利润至少达到300万以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挤破头也要把医院食堂项目拿下来的重要原因。
饮人都知道,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人力,人与人之间的内耗是企业最大的成本。这个成本,在财务账本上我们是看不到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减少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内耗呢?答案很简单:开启承包制,让员工做老板。餐饮企业内部的承包机制大体分为下面三种类型。
< class="pgc-img">>项目承包:这一次我们做老板
济南一家餐饮公司在2017年端午节到来之前,要做成1100万个粽子,以供各门店及加盟商销售。往年,他们会提前两个月集中100名员工专门制作粽子,端午节到来之前才能勉强做完。
今年,该公司设立了“端午节粽子项目承包机制”,77名员工入股,历时45天就完成了1100万个粽子,比去年节约时间22天,工资总额节约21万元,成本节约23万元,单是真空包装袋就省下5万个。
“端午节粽子项目承包机制”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两条:
一、员工自愿加入粽子项目,并自拿现金入股,入股资金每股100元,项目共发行2000股。
二、若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截止到端午节前),保质保量完成规定数目的粽子,公司除正常支付工资之外,将拿出粽子纯利的50%奖励员工,奖金按入股配比发放。每提前1天完成,奖金在纯利50%的基础上增加1%。
结果,77名入股员工顺利完成任务,他们中最少的分到了500元奖金,最多的拿到了5000元奖金。
该公司运作粽子项目的巧妙之处在于,利用项目承包制将公司的项目变成了大家的项目。餐饮企业在内部实行项目承包制时,可采用员工入股的形式,使项目的质量、营收以及能否按期完成都与每一个参与者的利益息息相关。只有用金钱利益将员工紧紧团结在一起,大家齐心协力,才有助于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档口承包:我的地盘我做主
在一些规模较大的餐饮企业,尤其是引入明档模式的企业,可以将档口外包给自家员工。一方面回报为公司贡献多年的员工,另一方面也给他们增加收入。档口可通过竞标的形式外包,竞标者需是老员工,且技术过硬并有一定管理能力。承包人负责招聘、采购、毛利控制等,月底核算利润后与公司按一定比例分成。
下面是一个档口承包合同范本,供大家参考借鉴:
< class="pgc-img">>餐饮企业将档口承包给员工,并不代表档口完全独立自主经营,外包档口仍归公司行政总厨统一管理。这样是为了保证菜品的质量以及风格与店面整体保持一致。同时,在档口分配比例上,不要“一刀切”。那些利润较高的档口,可采取店面与承包者五五分成,而利润较低的档口,利润分成要向承包员工倾斜,店面拿的少一些,如三七分成、四六分成等。
模块承包:我帮你控成本取效益
餐饮企业内部的一些管理模块,可以承包给员工。模块承包,一方面能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员工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收入。
比如,酒店可以将自家的废品收售板块,承包给内部员工,双方签订承包协议可参照下面这个模板。
< class="pgc-img">>酒店与员工签订了废品承包协议,对企业来说减少了一个管理事项,管理层不再为联系废品收购者费心,而承包该业务的员工则多了“一份事业”。因为利益与自己息息相关,承包者在工作之余会及时打理废品。这样就在无形中为公司节约了成本,自然也提高了效益。
本文摘自《中国好餐饮杂志》
2024年《中国好餐饮》杂志380元一套,一套6本,每两个月发行一期,快递包邮。
订购电话:17663753227
广西,一家公司的食堂承包业务可谓是风光无限,承包了43所学校的食堂,长达12年之久!是什么样的关系和背景让这家公司如此受宠?这其中竟然有两任市委书记为其撑腰。今天,就带大家深入揭开这一幕幕背后的故事,看看这家公司到底有什么秘密!
近日,广西的一家公司因承包了43所学校的食堂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庞大,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商业故事。不少人开始好奇,这家公司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这些年的成功又与什么样的关系网有关?
< class="pgc-img">>先来聊聊这家公司的基本情况。它成立于十几年前,刚起步时并不被看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家公司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尤其是在校园食堂这个领域,几乎可以说是一手遮天。承包43所学校的食堂,并且持续了12年之久,这个成绩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那么,有人会问,为什么这家公司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甚至拥有如此之多的合约?细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在这背后有着两任市委书记的默默支持。你没有听错,是两位市委书记!这背后的情节就像电视剧一样跌宕起伏。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在早年间与第一任市委书记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通过一些正当的渠道,这位书记对公司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甚至在一些政策上提供了便利。这种关系,不得不说是这个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class="pgc-img">>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位书记离任了,但这家公司并没有因为领导的更替而受到影响。相反,第二任市委书记上任后,似乎也对这家公司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再次推动了公司的发展。这种奇妙的“接力”,让这家公司在政府关系上的优势持续发酵。
当然,单靠所谓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这家公司在食堂管理、营养搭配等方面下足了功夫,确保每一餐都能满足学生的口味和健康需求。公司聘请了专业的营养师和厨师团队,力求在保证菜品质量的同时,也能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而且,公司的经营模式也相对灵活,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需求进行调整。
然而,当光环越来越亮,人们也开始质疑:这家公司是否有可能因为关系的庇护而忽视了应尽的责任?在承包期间,学费上涨的问题频频出现,家长们开始抱怨食堂提供的餐食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学生因食物质量问题而身体不适的情况,这些状况让很多人开始反思: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平衡究竟该如何把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家公司在食堂承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透明度和公信力方面却备受挑战。有家长提出,如果没有这些特殊关系,公司是否依然能够保持如此优越的市场地位?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这个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商业道德和企业责任又该如何定位?
尽管外界的声音纷纷扰扰,这家公司依旧在继续扩张,甚至计划承包更多学校的食堂业务。与此同时,政府似乎还是对它青睐有加,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也不断出台。许多人开始猜测,这家公司是否已经形成了某种“保护伞”,令其在竞争中独占鳌头。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样的商业模式也反映了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关系网络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以及其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这个看似繁荣的表象下,隐忧却也层出不穷。
今后,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如何在保障企业利益的同时,提升食堂的服务质量,也许会成为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不少人期待,能够看到孩子们在校园里吃上更加安全、健康的餐食,而不是成为某些商业利益的牺牲品。
最后,这个故事还在继续,究竟这家公司能否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维持现状,亦或是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还需拭目以待。商业的世界总是充满变数,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保持关注与思考。希望大家在阅读这个故事的同时,能够对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反思。
广西这家公司的传奇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商业的世界不断变化,唯有真实、诚信和责任才能成为长久立足的根基。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的校园食堂能为孩子们奉上更多的温暖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