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年6月,安徽省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黄山市发现,屯溪区餐饮行业污染防控水平低,环境问题突出。
基本情况
黄山市现有餐饮店4142家,中心城区屯溪区1671家,占比约40%。近年来,屯溪区餐饮行业环境治理不力,源头管控不严格,日常监管不到位,油烟污染等问题突出。2022年以来,屯溪区受理相关投诉达453件,群众反映强烈。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源头管控不力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在居民住宅楼、未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以及商住综合楼内与居住层相邻的商业楼层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2020年,黄山市《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对新开餐饮店加强源头管控。督察发现,2020年以来,屯溪区有关部门陆续违法审批了300余家选址不当的餐饮店,源头管控不力已成为屯溪区餐饮油烟扰民问题突出的主要因素之一。
图1 排水设施内积存大量油污和厨余垃圾
根据《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餐饮店应设有隔油设施;黄山市也明确要求,不得审批未建设隔油、隔渣或高效油水分离装置的餐饮项目。督察发现,屯溪区把关不严,随机抽查的40余家餐饮店有超过半数未建设隔油设施,却仍获准经营。这些餐饮店违反《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将含油污水直接排入排水设施,大量食物残渣和动植物油脂积存于排水设施内,危及城镇排水设施安全。
(二)日常监管缺失
督察发现,屯溪区相关部门对餐饮行业一些普遍性环境问题监管不严,查处不力,2020年以来,对餐饮店污染问题“零”处罚。
督察组抽查屯溪区4家大型餐饮店,发现均不同程度存在油烟处理设施建设不规范、运行不正常等问题。其中,3家未按《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要求设置油烟监测口及监测平台;2家违规将油烟净化装置置于排风机之后,影响油烟收集处理效果。仙人洞北路徽商故里油烟过滤装置拆除后未更换,且油烟低空排放。华山路华山徽宴油烟净化设施全部损坏,油烟直排。
图2 华山徽宴油烟净化设施损坏,无法运行
督察还发现,新园东路、上塘路附近多家餐饮店油烟净化设施长期不清洗,大量油污敷挂于烟罩等设备,一些餐饮店净化设备和排烟管道渗出油污,油烟超标排放。据统计,屯溪区有200余家餐饮店违反《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将油烟排入排水设施。滨江路、上塘路、新园东路等区域沿街多个排水井甚至出现“冒青烟”的现象,油烟四溢飘散,督察组现场检查时,周边群众纷纷提出意见。
图3 排水井“冒青烟”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厨余垃圾应当交有资质条件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利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厨余垃圾饲喂畜禽。屯溪区监管缺失,现场检查的29家餐饮店均未按《餐饮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要求建立厨余垃圾处置台账,部分餐饮店厨余垃圾未单独收集,甚至随意倾倒至排水井;对私自收运厨余垃圾行为,相关部门未开展溯源调查,未对产废单位进行查处,由于日常监管未形成闭环,违规处置问题屡禁不止。督察组暗访发现,上塘路附近仍有部分餐饮店直接将厨余垃圾交由私人用于畜禽养殖。
图4 阳湖镇紫阜村居民私收厨余垃圾饲喂畜禽
(三)问题整改不实
2019年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黄山市餐饮行业存在油烟扰民等问题,黄山市整改方案明确要求,各区县应严格按《餐饮油烟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完成整治任务。屯溪区整治工作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力,规范化管理不严格,在问题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于2023年上报完成整改。
图5 黄山市餐饮行业存在油烟扰民等问题验收销号相关情况
2019年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件反映,新园东路25号富达小区周边餐饮项目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屯溪区已上报完成整改。督察组现场检查发现,该问题整改不到位,仍有餐饮店存在油烟管道渗漏、私装排气扇、净化器后置等问题。
2023年第二期《民声呼应》反映,新园东路95号林锋烤串餐饮店存在油烟污染等问题。该经营场所紧邻居住层,不符合餐饮项目选址要求,屯溪区将原餐饮店劝离搬迁并上报完成整改。此次督察发现,在原址又违规新建一家餐饮店,产生的油烟违规排入排水设施,且含油污水不经隔油沉淀直接排入排水管网。
原因分析
黄山市屯溪区对餐饮业环境问题整治工作重视不够,解决群众“家门口”环境问题用力不足,区市场监管、城市管理、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等部门履职尽责不到位。
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原标题:安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四 | 黄山市屯溪区餐饮行业环境问题突出 群众反映强烈
来源:安徽生态环境
至2024年7月17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转办群众信访举报件15951件,其中:滨海新区2960件,和平区472件,河东区897件,河西区897件,南开区1040件,河北区705件,红桥区365件,东丽区827件,西青区977件,津南区1050件,北辰区1137件,武清区957件,宝坻区1027件,宁河区687件,静海区1052件,蓟州区845件,海河教育园区36件,市水务局7件,市城市管理委6件,市交通运输委2件,市国资委1件,市生态环境局4件。
武清区
交办问题基本情况:武清区河西务镇崔楼村前排有建筑垃圾、农作物垃圾和生活垃圾堆放有异味。
污染类型:固体废物
调查核实情况:河西务镇政府联合区城市管理委进行现场核实,该地块位于合义庄村与崔楼村交接处,地块内堆放有建筑垃圾、秸秆尾菜及少许生活垃圾。反映情况属实。
处理和整改情况:截至6月底,反映点位地块已完成清理并恢复原状,清运出的生活垃圾及秸秆尾菜由第三方集中清运至垃圾焚烧厂处理。
下一步,河西务镇人民政府将加大监管巡查力度,避免问题出现反弹。
武清区
交办问题基本情况:武清区盛世馨园小区底商老杨水果烟酒超市(新疆和田玉烧烤)、老莫今天想吃烧烤两家店在室外露天烧烤,油烟扰民。
污染类型:餐饮污染
调查核实情况:东蒲洼街道办事处联合区城市管理委进行现场检查。经查,新疆和田玉烧烤和老莫今天想吃烧烤两家店将带有油烟净化器的烤炉放置户外加工烧烤。反映情况属实。
处理和整改情况:东蒲洼街道办事处已针对上述两家商户露天烧烤行为进行清理,同时对经营者进行批评教育,并告知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餐食加工必须在后厨进行,并确保油烟净化设备正常运行,及时清洗油烟净化设备,杜绝油烟污染现象发生。
宝坻区
交办问题基本情况:宝坻区西城路北延长线,北城路便民中心西门口,宏顺烧烤火锅露天烧烤,油烟直排异味扰民。
污染类型:餐饮油烟
调查核实情况:宝坻区海滨街道综合执法工作人员对宏顺烧烤店进行检查,经核实,该店主要从事烧烤餐饮服务,存在露天烧烤行为。反映情况属实。
处理和整改情况:执法人员对该店实际经营者进行了警示约谈,就关于禁止露天烧烤的有关规定进行了现场告知,并责令其立即清理店外烧烤工具,并在今后营业中按照规定使用油烟净化设施,避免油烟污染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该店实际经营人已现场进行整改,并表示今后将按照规定在室内进行烧烤作业。
专门值班电话:022-83635046
专门邮政信箱:天津市第89号邮政专用信箱
举报电话受理时间:8:30-12:00 ,13:00-17:30(工作日)
国商报(记者 彭婷婷)食品安全问题占比超80%,饮品、亚洲料理、小吃快餐、火锅四类维权舆情占比超九成,吉野家、塔斯汀、张亮麻辣烫等被点名……3月20日,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等发布的《餐饮行业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透露餐饮行业主要消费舆情问题。
< class="pgc-img">>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一家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工作人员利用食品安全快检设备对市民购买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在餐饮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容易在餐饮行业暴露的消费问题也引人注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监管过程中对食品安全问题尤为关注,同时,涉及餐饮行业的价格、宣传以及服务问题则是消费者关注的主要方面。
报告显示,在2023年餐饮舆情中,食品安全问题占80.99%,宣传问题占12.68%,价格问题占5.29%,服务问题占1.05%。食品安全问题高居第一位,宣传问题占比则排名第二,居餐饮舆情问题次位。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反映比较突出的有卫生问题、食品质量问题、经营管理问题,占比均超过10%,其他问题占比也均小于5%。
另据中消协在2023年统计的各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统计,消费维权类负面舆情主要集中在以餐饮食品安全、预制菜销售问题、食品虚假营销等问题为主的食品行业。
食品安全问题是红线也是底线。在过去一年里,多个知名品牌被曝光食安问题舆情:江边城外烤全鱼北京房山一门店所售鮰鱼检出禁用兽药;香精勾兑“泰国假香米”;张亮麻辣烫羊肉卷掺假;巴奴毛肚火锅旗下品牌售卖假羊肉卷;蜜雪冰城饮品中喝出蜘蛛、蟑螂等等。
为何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利润是餐饮企业发展的追求。然而,一旦监管不力、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出现,一些餐饮企业可能会采取不当手段降低成本,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餐饮行业的加工涉及的环节繁多,操作工序相对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总监陈旭辉对中国商报记者分析。
“例如,选择低质量的食材、简化加工过程、忽视监管,甚至制造假货售卖,这些做法都会将食品安全风险转嫁到消费者的餐饮体验中。”陈旭辉说。
< class="pgc-img">>各大餐饮品类消费维权舆情分布情况。数据来源:《餐饮行业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从总体来看,饮品、亚洲料理、小吃快餐、火锅四个餐饮品类的维权舆情占比相对较高,合计超过九成,表明这些品类是餐饮消费维权舆情的主要方面。”陈旭辉说。
< class="pgc-img">>饮品行业主要品牌消费维权舆情数量占比。数据来源:《餐饮行业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从饮品品牌看,消费维权舆情数据数量排名前十的品牌分别为蜜雪冰城、瑞幸咖啡、星巴克、益禾堂、沪上阿姨、茶百道、古茗、奈雪的茶、库迪咖啡、书亦烧仙草,舆情占比分别为32.98%、17.55%、13.77%、10.89%、9.58%、7.39%、5.79%、0.99%、0.64%、0.26%,前十名的总占比近九成,其他品牌占比相对较低。
此外,从餐厅品牌来看,报告显示的消费维权舆情数据数量排名前十的品牌分别为:吉野家、海底捞、麦当劳、塔斯汀、张亮麻辣烫、巴奴毛肚火锅、西贝莜面村、肯德基、85度C、好利来,舆情占比分别为35.15%、17.06%、15.65%、8.78%、4.94%、4.62%、3.83%、2.39%、0.99%、0.86%,前十名的总占比近九成,其他品牌占比相对较低。
< class="pgc-img">>主要品牌消费维权舆情数量占比。数据来源:《餐饮行业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针对消费舆情事件,大部分品牌能及时给予消费者和公众相应的回复,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不过,也有部分品牌将食安问题归因于加盟商等,较容易让公众认为品牌方“无视责任”。
对此,陈旭辉建议,监管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力度,餐饮企业需要加强危机管理意识和能力建设,消费者则要多学习相关法律和知识,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共同参与治理,凝聚强大合力,才能夯实食品安全防控基础,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