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全民VIP的时代。
最近刷屏的是“阿里88会员”,从2018年8月8日推出以来,以“阿里一号工程”的姿态,整合阿里系的天猫、虾米、优酷、淘票票等各项服务。
而作为会员制服务的著名代表之一,爱奇艺则在8月20日公布了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财报显示:2019年二季度爱奇艺会员服务收入34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视频网站中订阅会员数率先破亿的平台。到第二季度末,订阅会员规模达到1.005亿,订阅会员规模同比增长50%,订阅会员中98.9%为付费会员。
VIP会员制正在成为互联网平台的主要增长抓手。
一、为什么要做会员制
在用户增长红利不再爆发式增长的今天,通过内生广告发掘存量市场,通过内容电商开发增量市场,以及通过会员制来保障持续增长,已经是互联网平台2019年的必需战略。
为什么要做会员制?
因为营销本质正在从“以商品为纽带”,过渡到“以人为纽带”。
市场营销的本质,从售卖商品,变成了经营用户。
从前的产业链“产品-渠道-销售-服务”,变成了“拉新-留存-促活-转化”。
在这个新链条中,“留存”成为核心功能点,为了确保留存,就必须与用户之间建立强关系,会员制就是这种强关系的直接表达。
< class="pgc-img">>
从广义的概念看,互联网从诞生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是会员制了。
我们每个上网用户在使用从邮箱到BBS各种服务时都需要注册自己的ID,并接受各种霸王或者不霸王的注册条款。
我们在使用航空公司服务或者去商场购物时,也会在满足一定金额之后获得一个会员卡或会员ID,从此享受积分或者折扣服务。
不过这种会员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会员制,本文研讨的只是狭义会员制:付费会员。
如果不是媒体对COSTCO的广泛报道,恐怕我们还很难接受“在购物之前先付一笔无关的支出”这种消费习惯。但事实上,国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强,数年之间已经在国内的互联网平台上找不到完全免费的VIP服务了。
预先付费的VIP会员制,具有3个特点:
- 付费形成的“等级优越感”:通过设立入会门槛,激发用户的“炫耀”心理和“虚荣心”,可以发掘出对平台服务敏感度高的核心用户群;
- 付费形成的“行为活跃度”:一旦用户在平台通过付费加入了会员制,则用户希望尽可能多的使用这种会员权利,从而增强用户自身活跃和转化;
- 付费形成的“排他性竞争”:用户在A平台成为付费会员之后,就会把消费频次重点沉淀在A平台,从而换取积分增长和其他留存权益,继而降低使用类似平台和服务的机会。
也就是说,付费会员制度本身还是一种进攻战略。
由此,付费会员制成为运营式市场营销的核心手段之一。
二、错误的付费会员制设计
成功的方法各不相同,失败的原因如出一辙。
说几个错误的付费会员制设计:
1. 把会员制作为拉新手段
这个是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希望通过设计一个优惠卡包,来引流拉新。
会员制权益要考虑短期投入和长期运维之间的关系,所以其中的权益设计如同商业保险精算,非常之精巧。对于还没有尝试过你的商品服务的新用户来说,根本不会有心思去研究这个会员权益的价值点。
拉新的方式,永远是越直接越有效---免费!免费还不行?再送你钱!
2. 把会员制当成收入手段
有这个想法的企业,一般都是听多了微商圈子的段子:某微商组织,光收取社群会员费就上千万。
有这个段子不奇怪,毕竟微商圈子里每天都在讲谁谁谁又带货几十亿、谁谁谁又销量几十亿的故事,你把这些故事加起来,发现中国的GDP全都是她们创造的。
但实际上,你真心的问问身边那些开个微信群收“入群费”的人,赚了几毛钱?换来了多少骂名?
会员制本身是运维手段,而不是商品或服务本身。
希望把会员制作为收入手段,只有两条路:
- 售卖会员卡本身,即企业的商品就是会员卡;
- 当一个受人唾骂但确实赚钱的骗子。
3. 把会员制运营作为独立职责
没有哪个手段是全能的。会员制也一样。
回顾上面一节的那句内容:“拉新-留存-促活-转化”,只有“留存”是会员制的诉求核心。
在开展会员制的时候,需要兄弟部门为“留存”这个动作做出非常多的支持,从流量导入到权益获取,特别是跨企业跨行业的相关权益,远非单独的用户运营部门所能独立开展。
付费会员制是一个业务战略,而不是业务战术。
三、怎样做付费会员制
1. 长期性的价值考量
早在2005年,亚马逊就推出了Prime会员制。资本市场对此是一片看衰,因为用户支付79美金的年费,一年可以享受20次包邮,而当时的快递成本很高,一单高达8美金,一年的快递成本就是160美金,远远高过79美金。
即便现在,Prime会员数已经超过了1亿,但本身会员业务还是亏损的——因为想盈利,就要减少用户权益;而减少用户权益,Prime会员增长就会停滞。
Prime会员带给亚马逊的价值在于,Prime会员的购买频次是普通用户的4倍,且续费率达85%。更恐怖的是,Prime会员已经覆盖了北美四分之一的家庭,但亚马逊还没有计划开始收割。
资本市场相信Prime会员业务随时可以赚钱,只要亚马逊自己愿意这么做。这就够了。
2. 交叉性的权益设计
如果使用你的会员卡只是享受折扣,那么这就是一张折扣卡。
京东Plus卡的吸引力来自于减免的快递费——当然这一点正在慢慢缩水,开始有了一些使用限制,购买者可以谨慎一些了。
阿里88卡的吸引力显然更大,跨界了300多个品牌的服务——遗憾的是没有1个服务是我在意的,所以我还没购买。
携程超级会员卡?他本身的机票、酒店售价就已经没什么价格优势了,再花一笔买会员卡的钱,就有些奇怪了。
爱奇艺会员卡,现在看电视可以在VIP频道观看专属于VIP用户的广告,好光荣,呵呵!
这些在付费会员制上的先行者出现什么问题了?
其实就是人性里的贪婪——封闭性。
作为会员制度的运营方,总是尽可能在自己的角度上“霸占”用户,不愿意引进第三方资源和服务,“开放”这个词,知难行易。
这就是曾经引领全国会员制潮流的“信用卡”行业,如今成为不值一提的鸡肋业务的原因。
精巧的付费会员制模型,才能保障运营的可持续性。
3. 等级化的积分设计
积分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可以参考招商银行的“永久积分”概念和手机游戏里“开局VIP”和“任务升级”概念。
只要别简单的想成“1元1分”或者“5%返利”这种不动脑子的规则就好。毕竟,“每100元返5%”和“花够100元立返5元”是两个感受。
另外,在内心善良的前提下,不学习传销和微商的会员制,都不是好会员制!
提示:会员制产品设计的“小坑”
- 每日签到和连续签到;
- 单次消费和累计消费;
- 消费权益和任务权益。
作者:张栋伟,“酷实习”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创始人
>以人为纽带的营销模式下,经营用户成为重中之重,付费会员便是一种手段,那么,该如何设计付费会员制?
这是一个全民VIP的时代。
最近刷屏的是“阿里88会员”,从2018年8月8日推出以来,以“阿里一号工程”的姿态,整合阿里系的天猫、虾米、优酷、淘票票等各项服务。
而作为会员制服务的著名代表之一,爱奇艺则在8月20日公布了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财报显示:2019年二季度爱奇艺会员服务收入34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视频网站中订阅会员数率先破亿的平台。到第二季度末,订阅会员规模达到1.005亿,订阅会员规模同比增长50%,订阅会员中98.9%为付费会员。
VIP会员制正在成为互联网平台的主要增长抓手。
一、为什么要做会员制
在用户增长红利不再爆发式增长的今天,通过内生广告发掘存量市场,通过内容电商开发增量市场,以及通过会员制来保障持续增长,已经是互联网平台2019年的必需战略。
为什么要做会员制?
因为营销本质正在从“以商品为纽带”,过渡到“以人为纽带”。
市场营销的本质,从售卖商品,变成了经营用户。
从前的产业链“产品-渠道-销售-服务”,变成了“拉新-留存-促活-转化”。
在这个新链条中,“留存”成为核心功能点,为了确保留存,就必须与用户之间建立强关系,会员制就是这种强关系的直接表达。
从广义的概念看,互联网从诞生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是会员制了。
我们每个上网用户在使用从邮箱到BBS各种服务时都需要注册自己的ID,并接受各种霸王或者不霸王的注册条款。
我们在使用航空公司服务或者去商场购物时,也会在满足一定金额之后获得一个会员卡或会员ID,从此享受积分或者折扣服务。
不过这种会员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会员制,本文研讨的只是狭义会员制:付费会员。
如果不是媒体对COSTCO的广泛报道,恐怕我们还很难接受“在购物之前先付一笔无关的支出”这种消费习惯。但事实上,国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强,数年之间已经在国内的互联网平台上找不到完全免费的VIP服务了。
预先付费的VIP会员制,具有3个特点:
- 付费形成的“等级优越感”:通过设立入会门槛,激发用户的“炫耀”心理和“虚荣心”,可以发掘出对平台服务敏感度高的核心用户群;
- 付费形成的“行为活跃度”:一旦用户在平台通过付费加入了会员制,则用户希望尽可能多的使用这种会员权利,从而增强用户自身活跃和转化;
- 付费形成的“排他性竞争”:用户在A平台成为付费会员之后,就会把消费频次重点沉淀在A平台,从而换取积分增长和其他留存权益,继而降低使用类似平台和服务的机会。
也就是说,付费会员制度本身还是一种进攻战略。
由此,付费会员制成为运营式市场营销的核心手段之一。
二、错误的付费会员制设计
成功的方法各不相同,失败的原因如出一辙。
说几个错误的付费会员制设计:
1. 把会员制作为拉新手段
这个是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希望通过设计一个优惠卡包,来引流拉新。
会员制权益要考虑短期投入和长期运维之间的关系,所以其中的权益设计如同商业保险精算,非常之精巧。对于还没有尝试过你的商品服务的新用户来说,根本不会有心思去研究这个会员权益的价值点。
拉新的方式,永远是越直接越有效—免费!免费还不行?再送你钱!
2. 把会员制当成收入手段
有这个想法的企业,一般都是听多了微商圈子的段子:某微商组织,光收取社群会员费就上千万。
有这个段子不奇怪,毕竟微商圈子里每天都在讲谁谁谁又带货几十亿、谁谁谁又销量几十亿的故事,你把这些故事加起来,发现中国的GDP全都是她们创造的。
但实际上,你真心的问问身边那些开个微信群收“入群费”的人,赚了几毛钱?换来了多少骂名?
会员制本身是运维手段,而不是商品或服务本身。
希望把会员制作为收入手段,只有两条路:
- 售卖会员卡本身,即企业的商品就是会员卡;
- 当一个受人唾骂但确实赚钱的骗子。
3. 把会员制运营作为独立职责
没有哪个手段是全能的。会员制也一样。
回顾上面一节的那句内容:“拉新-留存-促活-转化”,只有“留存”是会员制的诉求核心。
在开展会员制的时候,需要兄弟部门为“留存”这个动作做出非常多的支持,从流量导入到权益获取,特别是跨企业跨行业的相关权益,远非单独的用户运营部门所能独立开展。
付费会员制是一个业务战略,而不是业务战术。
三、怎样做付费会员制
1. 长期性的价值考量
早在2005年,亚马逊就推出了Prime会员制。资本市场对此是一片看衰,因为用户支付79美金的年费,一年可以享受20次包邮,而当时的快递成本很高,一单高达8美金,一年的快递成本就是160美金,远远高过79美金。
即便现在,Prime会员数已经超过了1亿,但本身会员业务还是亏损的——因为想盈利,就要减少用户权益;而减少用户权益,Prime会员增长就会停滞。
Prime会员带给亚马逊的价值在于,Prime会员的购买频次是普通用户的4倍,且续费率达85%。更恐怖的是,Prime会员已经覆盖了北美四分之一的家庭,但亚马逊还没有计划开始收割。
资本市场相信Prime会员业务随时可以赚钱,只要亚马逊自己愿意这么做。这就够了。
2. 交叉性的权益设计
如果使用你的会员卡只是享受折扣,那么这就是一张折扣卡。
京东Plus卡的吸引力来自于减免的快递费——当然这一点正在慢慢缩水,开始有了一些使用限制,购买者可以谨慎一些了。
阿里88卡的吸引力显然更大,跨界了300多个品牌的服务——遗憾的是没有1个服务是我在意的,所以我还没购买。
携程超级会员卡?他本身的机票、酒店售价就已经没什么价格优势了,再花一笔买会员卡的钱,就有些奇怪了。
爱奇艺会员卡,现在看电视可以在VIP频道观看专属于VIP用户的广告,好光荣,呵呵!
这些在付费会员制上的先行者出现什么问题了?
其实就是人性里的贪婪——封闭性。
作为会员制度的运营方,总是尽可能在自己的角度上“霸占”用户,不愿意引进第三方资源和服务,“开放”这个词,知难行易。
这就是曾经引领全国会员制潮流的“信用卡”行业,如今成为不值一提的鸡肋业务的原因。
精巧的付费会员制模型,才能保障运营的可持续性。
3. 等级化的积分设计
积分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可以参考招商银行的“永久积分”概念和手机游戏里“开局VIP”和“任务升级”概念。
只要别简单的想成“1元1分”或者“5%返利”这种不动脑子的规则就好。毕竟,“每100元返5%”和“花够100元立返5元”是两个感受。
另外,在内心善良的前提下,不学习传销和微商的会员制,都不是好会员制!
提示:会员制产品设计的“小坑”
- 每日签到和连续签到;
- 单次消费和累计消费;
- 消费权益和任务权益。
作者:张栋伟,“酷实习”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创始人;公众号:张栋伟(ID:dushibuluo)
本文由 @张栋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员制营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需要智力的系统工程。虽然,会员制在欧美已经流行了半个多世纪,但在我国尚在普及之中。在会员制发展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很多细节问题,需要餐饮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与解决和变通。
< class="pgc-img">>存在问题一:储值才算会员,会员被“会员卡”卡住
我国大部分的餐饮企业将储值卡和“会员卡”混为一谈,认为在餐厅消费,加会员就得储值,而且都是百元的整数倍。这样一来,会员觉得商家并不是通过“获利回吐”的形式用感情维系顾客,而是给他们下了套。其实归根到底是“价格敏感者”客户太多,哪便宜去哪,缺乏对固定品牌的忠诚。
因此,部分餐饮企业对此进行了如下变通:
1、用少量的钱购买会员卡,当餐即可使用,可积分,返券,享受会员价。某连锁火锅10元“开卡”,但可获得礼包——锅底一份,米酒一份,以及下次使用30元代金券。既给顾客一个加入会员的理由,又吸引顾客再次到店消费。
2、通过手机,微博,微信等渠道免费加入会员,享受的权益与实体卡会员相同。新媒体时代的盛行,大部分餐饮企业纷纷“拥抱互联网”,这种成本低的入会方式也将被大部分顾客所接受。
存在问题二:招募会员体系混乱,流程不严格
中国执行会员制有别于美国。在美国,可以在某些店挂出“非会员禁止入内”的牌子,而在中国就是和中国人民的消费习惯发生严重冲突,违反消费者权益。
为此,很多商家为了“发展会员”而发展会员,加入即享打折。结果,明明是在商家中消费到一定频次或一定金额的“高价值会员”才可以打折,却变成了普通消费者随时加入会员均可立即享受打折。当折扣变成常态,这种营销便失去任何意义。
对于实行“会员制”的餐厅,加入会员需有餐饮企业的正确引导,很简单,只需告诉顾客加入会员会获得什么价值,即使只是一道小菜,一杯饮料。不过,招募会员要有方,切忌说出“我们公司就是这样规定的只有会员才可以享受特价菜”类似的话,挫伤顾客的积极性。所谓会员,即餐饮企业的忠诚顾客,要喜欢这个餐厅,认可这个品牌,才会心甘情愿的加入。这是餐饮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相互选择,与“歧视”无关。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除了运用恰当的营销策略外,商家更应该从菜品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等“基本功”上下功夫。另外,有些企业在招募会员之初可能会许下让客户心动的承诺,但之后却没有兑现,引来客户的投诉。餐饮企业中“顾客就是上帝”一理由为突出,需有严格的会员体系,减少误会发生。
< class="pgc-img">>存在问题三:会员即为打折,单调营销方式令人乏味
的确,现在大部分的餐饮企业都在做“会员制营销”,但他们只把会员当成打折促销的一个简单的工具而已。这些会员在消费时,除了价格优惠,别无其他利益可言。今天某个甜品店打九折,明天对面开了另一家甜品店,八五折。有些甜品控两个店都有会员卡,去哪家?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价格战的硝烟弥漫在整个行业。会员制只凭借单纯的价格优惠,是无法真正打动客户的心的。未来竞争的焦点是文化与情感,基于“文化与情感”的会员营销将成为未来营销的主旋律。如白领女性喜爱的品牌“一茶一坐”,除价格,赠券,优惠等硬性会员权益,更重要的是赋予了会员服务、沟通等软性权益。每当一茶一坐推出新品时,他们会在各个城市召开会员见面会,CEO林盛智会各个城市巡回,拉近餐饮企业与会员的距离。
存在问题四:对会员的服务深度不够,造成会员流失
也许是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认识到了“会员制营销”的重要性,开始执行此战略,也落实到了门店,给执行者下达了绩效指标。餐饮企业在开发和吸收会员上不遗余力,投入大手笔,但是招募后,对于会员的日常维护并未形成体系化。大部分餐饮企业根本没有相应的平台来维系与会员的关系,没有与会员建立起一种互动的关系,更无法形成口碑效应。
其实,餐饮企业向会员提供特价、积分是必需的,但更多的应是增值服务。如及时向会员传递新菜品信息,新店信息;召开“会员茶话会”了解会员的意见和需求;有条件的企业亦可举办高价值会员娱乐、旅游等活动。只有这样,“会员制”才能在顾客心中根深蒂固,也使此企业获得更多的有价值会员。
< class="pgc-img">>综上所述,目前餐饮会员制还停留在打折、优惠的基础上,缺乏实质内容和深度,这在维持客户的忠诚度方面效果很不明显;此外,较死板的会员制管理也给餐饮企业会员制营销蒙上了一层阴影。然而,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些,就否定了会员制营销在餐饮企业中的先进性和必要性,对于广大餐饮企业,会员制的精髓在于通过客户忠诚计划将服务、利益、沟通、情感等因素进行整合,为会员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具有较高认知价值的利益组合,从而与客户建立起基于感情和信任的长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