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完成7单,四天流水在视频后方,晚安兄弟们。
兄弟们大家好,汇报一下这几天的战绩。
·第一天跑了900多,这个900多挺意外,白天给我蹦了一天,晚上流水给我上来的。11点高德免抽佣,那天晚上11点高德首单免抽佣,我进了一单品质出行3公里大唐不夜城,之后我给大哥送到目的地,之后大哥改了一个目的地,改了一个30多公里,这单比较完美,打的记得也是比较清楚。
< class="pgc-img">>·第二天跑了700多,但是这个200多落到了第二天,流水就是有点偏差,一下给流水给我控了。
·第三天跑了700,也就是昨天,今天收的比较早,九点钟我就收车了,在钟楼收,当时下雨了,也太堵我就不愿意跑了。今天跑了600多,600好像是加奖励。
四天汇报完毕,给生活比个耶。都好奇怎么跑,其实还是把自己的账号养好。我有个群就是都是新手,也都是这帮人在群里边没事聊聊天,侃大山。其实你说经验也没有什么太好的经验,加油只能是加油,这腿踩油门给我踩的腿都疼,真疼。晚安给生活比个耶。
惩不贷!”上海,男子家里来客人住不下,就花320买了2张折叠床,回到家他打开一看傻眼了,上面写着床是救援物资,还能扫码全程追溯,男子害怕了,救援物资不在灾区竟然流入市场?他赶紧联系卖主,可对方说这是正规渠道来的。应急管理局的回复亮了。网友:我知道你在说谎,你也知道我知道你在说谎,但你仍然在说谎!
(案例来源:极目新闻)
代先生家来了2个客人,家里两室一厅,根本住不下。
他和妻子商量不如买2张折叠床,有客人来能住,等客人走了,还能收起来也不占地方。
于是,8月11日,代先生在一家二手物品店,以160元一张的价格买下两张折叠床,一看就是没用过的,否则不会有塑封。
回到家,代先生拆开床的塑封顿时傻眼了,他发现,床上有救灾物资字样,旁边还写着“扫码全程追溯”。
救援物资不在灾区救援,竟然流入市场,有人敢卖,可他不敢买,更不敢用。
否则通过扫码全程追溯,再找到他家,他可是个守法公民,得遵纪守法。
于是,代先生找到卖主求证,对方说他的几十张折叠床,是花3975元,在一高架桥下的棚里里,花53一张买的。
当时卖家是当废品处理,他觉得有利可图就买了,对方大庭广众下公开叫卖,他认为是合法的。
代先生一看,这事有点复杂,别给自己惹祸了,他直接联系了记者。
记者根据溯源码,找到生产折叠床的厂家,厂家回应,折叠床确实是他们生产的,不流向市场,只交给
某单位的仓库,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其他就不知道了。
记者又联系了某单位仓库,对方给的答复是,2021年2月,仓库接收了2万张折叠床,但2022年4月,这批物资调到应急管理局,接下来他们就不知情了。
于是,记者又跟应急管理局确认,对方称,他们确实接收了一批折叠床,但新物资入库,旧物资就要处理,这批床已经清理消毒、塑封打包,送入钢厂销毁。
但有人竟然私自将本该返钢厂的床卖出去。应急管理局会严查。
有人说,这就是追溯救援物资流入市场的整个过程,有人觉得挺可笑的,2万张床,每张按53元,能卖出106万,这个款项又流向了哪里?
还有人质疑,好好的折叠床,为什么要销毁?既然要销毁,为啥还要消毒塑封?这不多此一举吗?
折叠床也有保质期吗?为什么发现了就说本来要销毁?打个赌,这个事没有下文了。
这东西不能保存吗?不能用到别的地方吗?比如贫困山区。
真是神操作,2020年12月生产,2021年2月出厂,2022年就移库销毁,难道过保质期了吗?
那么,从法律角度,该如何认定这件事呢?
1、救援物资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七条:“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这批折叠床明确标注为“救灾物资”,并附有“扫码全程追溯”的二维码,表明这些物资是专门用于救灾、应急救援等特定目的的。
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这些物资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2、私自售卖国家专控物资违法。
《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违反规定,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这批折叠床作为救灾物资,管理和使用受到严格限制。私自将其售卖到市场,显然违反了国家关于应急物资管理的规定。
这种行为构成非法经营或扰乱市场秩序。
3、私自变卖救援物资,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查明这批折叠床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或其他专项基金,且相关责任人员,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挪用行为,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
应急管理局的介入调查,将有助于查明事实真相,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对此,你怎么看?
日,#95后小伙上门代厨1周赚千元#的话题冲上了热搜。
陕西西安的一位徐先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上门代厨”的信息后,很快便有年轻的网友下单预约他的服务。
没受过专业训练的徐先生,从小受父母的熏陶。
会做湘菜、江西菜等八大菜系,他13岁起开始自己做饭,至今已有十四五年的下厨经验。
< class="pgc-img">>徐先生每次发布代厨信息后,客户会告知地址,由客户自己或厨师代买食材上门做饭。
根据做菜数量、洗碗、打扫卫生等内容收费。
刚起步的徐先生说,他1周内接了近10单,赚了1000元左右。
< class="pgc-img">>看了徐先生的故事,让我想起一句话:突破还是局限,全在个人的认知。
有人拼尽全力,快速转变提升;有人得过且过,因循守旧,坐等被淘汰。
人生无常,弱者拒绝改变,强者主动改变并积极寻找新的领域。
正如斯宾塞·约翰逊所说:
“生活并不会遵从某个人的愿望发展。改变随时有可能降临,但积极地面对改变会让你发现更好的奶酪。”
人生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律,主动谋变,持续精进,才是保持竞争优势的法宝。
< class="pgc-img">>世界正在淘汰“一成不变”的人
古人云:“君子有三变。”
君子每日三思自省,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新见解。善于思考和学习的人,也善于发现机会。
相反,止步不前的人,则容易被时光裹挟淹没。
博主@布衣粗食分享过一位被调岗同事的故事。
同事阿戴46岁,工作多年却连电脑都不会用。
一天上司安排他修改一份数据表,他打开电脑,半天都没有动。
临近下班,阿戴才向另一位同事李珍求助:“大家同事一场,你帮我把这个数据表修改一下。”
李珍只花两分钟,就把数据表修改好并打印出来,给了阿戴。
阿戴把修改后的数据表拿给上司,并请求上司不要再把需要用到电脑的工作派给他。
最后阿戴被调到仓管部,专门负责货物装卸工作。
< class="pgc-img">>来源:全景视觉
习惯于固守本源的人,往往看不到技能需要迭代升级,也不愿意学习提高,其实这才是最危险的“边缘人”。
一位自媒体作者,前些年亲眼见证了一位前辈失业的经过。
这位前辈每天做完自己的工作后,不是参加各种饭局,就是和朋友聚会喝酒打牌,不花心思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别人跟他提起新兴的自媒体,他也不放在心上,从不去关注学习。
结果没过几年,自媒体迅速崛起,此时的他除了有点酒量和牌技,专业能力却没跟上发展的脚步。
毫无意外,他失业了。
如果你无法适应变化,你就会被挤到生活的边缘,甚至被无情地抛弃。
松下幸之助也说过:
“变化,能考验人的应变能力和实力。经不起考验的,便会被淘汰。”
“一成不变”的人终将会被淘汰,无论你处在舒适圈还是逆境,都要懂得进步和改变,否则大浪淘沙,下一个躺在沙滩上的就是你。
不能解决问题的人,迟早成为问题。
不能顺应变化、及时做出调整的人,终究逃不过被淘汰的命运。
要相信,今日的勤学苦练及随机应变,就是你明日成功的基石。
< class="pgc-img">>来源:全景视觉
< class="pgc-img">>主动寻求变化,才是你的“救生圈”
看过一句话:“为了不变而主动求变。”
人挪活,树挪死。
及时拥抱变化,积极变通的人,更容易获得新机会,在竞争的洪流中赢得先机。
前不久,一位74岁的老奶奶熟练应用11门外语,和外国游客顺畅沟通的视频,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她是来自广西桂林阳朔月亮山景区的“月亮妈妈”,徐秀珍。
徐秀珍出身贫寒,为了补贴家用,她和村里的许多人一样,常常到景区去卖水。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来到桂林旅游,徐秀珍发现自己不会说外语,很难把水卖给更多的外国人。
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她,从50岁起开始主动跟外国客人学英语。
她随身带着一个本子,记下客人说的每一个单词。
白天卖水说英语,早晚坚持记忆背诵,很快便能熟练应用英语和外国游客对话。
遇到除英语外其他语言的客人,她就学习对方国家的语言,长此以往,徐秀珍能在11种语言间自由切换交流。
为此她不仅赢得了许多外国人的称赞,也获得了当地旅游部门为她颁发的导游证。
< class="pgc-img">>来源:全景视觉
后来徐秀珍还开了一家餐馆和小旅馆,许多游客都慕名前来。
进取者永远在学习新东西,多解锁一项技能,生活就多一分美好。
人生这段旅程,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变化是常态,不变是非常态。
与其别人变,不如自己变;
与其被动变,不如主动变;与其以后变,不如现在变。
敢于拥抱变化,挑战自我的人,才是平凡人生里的英雄。
罗振宇提到过一个说法,叫“U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一个人要能像U盘一样,可以随时拔掉走人,也可以随时插入协作,接受任何一个环境。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你的适应性有多强,你的生存能力就有多强。
主动求变的每一步,都会成为捍卫自己生活的智慧,也是未来人生的胜算。
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跳出墨守成规的铜墙铁壁,让创新性的金点子助你破圈出彩。
< class="pgc-img">>你的专业度,是你最大的“铁饭碗”
马修·阿诺德曾说:“宁可做鞋匠中的拿破仑、清洁工中的亚历山大,也不要做根本不懂法律的平庸律师。”
庸人得过且过,智者深耕自己。
一个人能认清自己的优势,把一技之长发挥到极致,这样过人的能力就是“铁饭碗”。
之前看过一则新闻,让我印象很深刻。
一位名叫陈宇杰的985大学硕士毕业生,在毕业后不久,毅然决然选择从互联网公司离职,转行做了家政。
面对身边人的不理解,他没有多做解释,而是买了几本书开始潜下心来学习。
< class="pgc-img">>来源:全景视觉
从基础护理相关的书籍中,他学习了老人护理、母婴护理等知识。
从关于房间收纳的书籍里,他了解到了衣物熨烫的专业方法和物品收纳的关键步骤。
还有更加高端的知识,比如红酒、烘焙、花艺、咖啡,他都没有落下学习。
甚至连管家文化发展史,他也认真研究了一番,随后还考了整理师和私人管家的国家认证证书。
在之后的工作过程中,他还会根据雇主的需求,不断增值自己,学习各类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
在别人眼里,端盘子这样的小事,陈宇杰也会反复练习,研究如何保持餐盘平稳,滴酒不洒。
如今,他在一家豪门做着高级管家,管理着包括家庭教师、厨师等7个人的团队。
月薪已经达到了4万,拥有了比同行更多的选择权。
命运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但,首先你得足够专业。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持续深耕自己,将自己的优势最大化。
当你把自己的“长板”发挥到极致时,就有了抵挡风雨的能力,再也无需担心任何突如其来的变故。
杰斐逊说:“一个人拥有了别人不可替代的能力,就会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极具竞争力的背后,是不可替代的突破力和专业度。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仰仗的就是专业的稀缺度。
与其四处寻觅“铁饭碗”,不如用心经营自己的长板,练就一技之长,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无论身处何地,都请记住:你有多专业,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 class="pgc-img">>来源:全景视觉
很认同这样一段话:
“大浪淘沙,变化飞快。
“懂得自我提升、终身成长的人,才有可能在浪潮中屹立不倒。
“修炼一身谋生的本领,能为生活托底,是一个人、一个家最坚实的靠山。”
生活的变化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但生存是我们所需的。
接受变化,增强自身的价值,从容应对,拓宽自己的视野,是面对世事瞬间万变的不二法门。
向前走的路上,只有敢于突破自己,不断更新里子,才会赢得更多的面子和票子。
愿你我都能在往后的日子里,蜕变升级,活出更美好的人生。
< class="pgc-img">>作者:悦心,来源:国学一刻(ID:guoxuey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