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馆,越开越多了”,正在成为消费者们共同的感受。
当你站在上海的南京西路地铁站,打开大众点评搜索“湘菜”时,就会发现:半径1km的范围内,就囊括了54家湘菜馆。
而在北京,在被称为“青年文化聚集地”的朝阳大悦城里,从去年6月费大厨辣椒炒肉在这里开出北京首店,截至今年11月,又有农耕记湖南土菜和湘辣辣·分部位现炒黄牛肉2家连锁湘菜品牌先后入驻。
至于广州,在小红书上,有顶着广东IP的用户直接发文:“坐标广州花都,粤菜餐厅见得比较少,但湘菜真的好多!”
火辣的湘菜,已经崛起为“国民口味”了吗?踏上快车道的湘菜,如何统一了南北口味?湘菜,又靠什么成为地方菜系中的黑马?
湘菜崛起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线下门店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它的大众接受度,湘菜也是如此。
鉴于各平台统计口径有所不同,我们结合不同数据平台,通过三个不同的统计时间,对比了当前全国主要地方菜系的门店数量变化情况。
从窄门餐眼的数据来看,截至今年4月,全国地方菜系中,川菜在门店数量上,仍然保持着绝对的优势,湘菜的总体规模排在川菜、粤菜和江浙菜之后,名列第四。
不过,在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这一年,餐饮行业因为疫情整体状况不好,如果看净增长率,我们发现:在这一年中,湘菜的净增长率,跑赢了川菜和江浙菜。
也就是说,近两年走火的湘菜,更多是靠“韧性”取胜——在餐饮行业普遍开店速度追不上闭店速度的艰难时期里,湘菜们硬是咬牙把日子过下去了。
美团《2022川湘菜品类发展报告》的数据同样能佐证这一点,2022年,全国湘菜门店数同比增长3.73%,高于川菜的2.68%。
而熬过苦日子后,湘菜在行业复苏的暖意中,开始加速抢跑。
红餐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9月,全国湘菜门店数达到正餐门店总数的15.6%,超过了川菜14.7%的门店数占比。
也就是说,在不同统计口径之下,湘菜是否超越川菜仍有争议,但从规模和增长上都算是不容小视的黑马。
逆势崛起的湘菜,都跑向了哪里?
从门店分布来看,走出湖南的湘菜们,仍然怀着布局一线的野心。在湘菜馆最多的城市TOP15中,就囊括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座城市。
而从近几年走火的湘菜品牌拓店情况来看,一线城市也正是新晋湘菜品牌们主要发力的方向。
费大厨辣椒炒肉从去年6月进京后,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在北京开出14家门店,同时上海门店数达到10家。而炊烟小炒黄牛肉,湖南省外的门店,全部分布在上海。
除了大力布局一线城市,根据当前湘菜馆门店分布,我们发现:走出湖南后,湘菜最先征服了南方人的口味。
在湖南省外,湘菜馆最多的城市TOP15中,北方城市仅有北京和西安上榜。
而南方城市中,门店数排行前三的深圳、广州、东莞均在广东省,同时苏州、杭州、宁波等包邮区的新一线城市,也正在被湘菜包围。
看到这,相信不少人想问一句:“微微辣”的广东、嗜甜的江浙,怎么就成了火辣湘菜的主阵地?
走向全国之前,湘菜先火遍了深圳
“现在深圳不管是哪条街、哪个商场,都有湘菜馆。”湘菜连锁品牌农耕记·湖南土菜的创始人冯国华曾在一档采访中豪迈发言。
尽管深圳地处“在辣椒上方抓一把空气撒进菜里就算微辣”的广东,然而,从湘菜发展历史上来看,深圳与湘菜,已亲密携手了近40年。
198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在深圳设立驻深办事处,次年,湖南驻深办开办了深圳芙蓉餐厅。由此,湘菜开始在深圳落地开花。
而经过近40年的发展,根据窄门餐眼数据,目前深圳湘菜馆数量仅次于长沙,排在全国第二。
深圳人吃了40年,也成功把湘菜吃成了深圳外来菜系的顶梁柱。对比深圳不同地方菜系的门店数量,目前湘菜品类在深圳拥有超过5000家门店,比川菜门店数的两倍还多。
同时,从近年“新冒头”的湘菜品牌来看,深圳不仅是湘菜“出湘”扩张的乐土,也正在成为网红湘菜品牌的发源地。
上述扎堆开进北京朝阳大悦城的3家湘菜品牌中,费大厨辣椒炒肉和农耕记·湖南土菜,都是从深圳走出来的湘菜品牌,而湘辣辣·分部位现炒黄牛肉则是隔壁广州的品牌。
湘菜之所以能在深圳混得风生水起,还得拜打工人所赐。
根据《湖南日报》的报道,2012年,在深圳的湖南人数量就已经有230万人,占当年深圳非户籍人口约30%。而根据《2022百度迁徙大数据》春运迁徙城市统计数据,迁入深圳的省外人口中,湖南人占比第一。
湖南老乡扎堆,湖南“省会”深圳,不是开玩笑的。借着外出务工人口的迁徙,湘菜也就此在深圳迈出了“出湘”的第一步。
湘菜走向全国,靠的是只会做3道菜的厨子
前面说了,南下深圳,是湘菜“出湘”的第一步。而湘菜崛起的第二步,则是借着“中餐标准化”的浪潮,把连锁店开向全国。
根据美团《2022川湘菜品类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2022年之间,湘菜连锁化率从15.02%增长到23.05%,高于地方菜系整体连锁化率。
通过窄门餐眼对湘菜品类的不完全统计下,目前,湘菜赛道上门店数top15的品牌,门店数均在70家以上。其中,共有7家湘菜品牌,门店数“破百”。
这一点就比较有意思了。
要知道在中餐连锁化的浪潮里,如何实现菜品的“标准化”是不同品类共同面对的难题。
相对来说,火锅、烤肉、串串等品类,具有天然优势,只要把食材标准化了,菜品口味标准化基本也就不远了。
但是,湘菜以小炒和蒸菜为主,消费者期待的就是那口现炒的“烟火气”。这也就导致湘菜更依赖厨师,走起连锁的路子也就更难。
那么连锁化率跑赢大盘,湘菜是怎么做的?
目前来看,湘菜品牌们连锁化的解法,主要有两点:1、走“大单品”路线,2、通过将厨师“标准化”,从而实现菜品标准化。
从目前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布店的连锁品牌来看,费大厨辣椒炒肉、炊烟小炒黄牛肉、湘辣辣现炒黄牛肉等,都是靠走“大单品”路线,降低品牌连锁化难度。
所谓“大单品”,从品牌名上就不难看出:基本是精简SKU,围绕一个“爆款”产品打出品牌知名度。
而品牌们具体实现菜品标准化的途径,就是将厨师“标准化”。费大厨创始人费良慧曾在一档采访中在培养大厨的过程中,每位厨师只学3~4道菜。
只会3道菜的厨子,让湘菜在“现炒”与规模化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同时,对于品牌来说,只教三道菜既缩短了传统“师徒制”的培训周期,也避免了“厨子跑了,店就倒了”的风险——“其他餐厅把我们的大厨挖过去也没用,大厨只会炒几道菜。”
同时,对于品牌来说“一个大厨只炒2~3道菜”的连锁化方式,同样作用于提高餐厅的出餐效率上。在北方更具声量,同样主打“现炒”的兰湘子,就在营销中打出了“25分钟全上齐,超时全免费”的卖点。
走上连锁化的湘菜,具备了“走得更远”的能力。而捧火湘菜的年轻人,又为什么被湘菜俘获?
湘菜崛起,胜在火辣平价和烟火气
首先,湘菜的崛起,正好撞上“全民吃辣”的时代。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当前,90后、00后已经成为餐饮行业的主流消费群体。而在选择菜品时,这届年轻人更看重“口味”,71.7%需求占比,明显高于性价比、就餐环境等需求。
而在具体口味偏好中,辣、清淡和鲜最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辣”口味,已经成为超过4成消费者共同的口味偏好。
在“全民吃辣”的时代里,火辣的湘菜,可以说是迎风而上。但是,“辣”并不只是湘菜的特色,为什么偏偏湘菜能够成为地方菜系中的黑马?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弄明白:年轻人吃湘菜,到底在吃些什么?
通过千瓜数据,截至2023年11月13日,近一个月内,小红书笔记提及数量最多的湘菜品牌TOP10中,除了新长福走的是中高端路线,其余品牌客单价基本在60~80元之间。
而在平价之外,通过进一步拆解上述品牌的菜单,我们发现,以上品牌中,有两道菜高频出现在各家餐厅的网友推荐菜中:辣椒炒肉、小炒黄牛肉。
两道家常菜,怎么就成为湘菜馆们俘获消费者的杀手锏?价格与口味之外,这两道本质上有一个共性——制作以“小炒”技法为主,制作过程强调火候。
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当下湘菜崛起的原因:好吃不贵的辣菜,不止湘菜。然而真正打动消费者的,或许是湘菜这个品类,仍然难得地让消费者保留了一份对于“烟火气”的想象。
在“现切现炒”为营销卖点下,某湘菜品牌的门店里不仅通过橱窗“展示”着切肉、炒肉的大厨们,连上菜都是直接上炒锅,就差把“不是预制菜”直接喊出声了。
当预制菜爬上风口,“坐在餐厅里吃预制菜”成为消费者们无可奈何又无法避免的趋势时,这份关于“烟火气”的想象,就变得更为珍贵。
然而,在“现炒”的营销卖点宣传之外,2022年,湖南省湘菜产业促进会负责人陈敬曾在接受采访过程中提到:当前,湖南预制菜产业的整体规模在300亿元左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20家左右,还有200家左右非上规企业。
崛起的湘菜们,是否能将这份关于“烟火气”的想象维持住,又是否能够把这份想象落进现实,仍然需要等待来自未来的答案。
<>南湘菜
地地道道的湖南美味,地地道道的湖南人推荐。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湘菜一直是香辣菜的代表,味道偏重,但色香味俱全。用料比较广泛,所以口味比较多变。因地理位置的原因,所以大部分的菜都比较偏辣,当然如果不喜欢吃辣的同学去湘菜馆也能吃到自己想要吃的菜
湖南扣肉
No.10 湖南扣肉
在湖南,扣肉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宴宾客的大菜了,非重要宾客不出场。当然了,扣肉就算平时吃也是相当下饭的。一般肉选用的都是五花肉,再加上雪里蕨,先煮后炸,最后再蒸,工艺比较复杂
茄子煲
No.9 茄子煲
茄子有多种做法,适用于烧,焖,蒸,炸,拌等等,茄子煲属于蒸的一种,通过先蒸好茄子,然后烧油再通过小火砂煲煲一下,再撒上配料即可。正宗的湘菜馆,这道菜做起来是非常好吃的
手撕包菜
No.8 手撕包菜
说起手撕包菜,最出名的还是湖南各大学城周边的饭馆,无论是蒸菜馆还是小炒,这道菜可说是除非没有不然必点的一个蔬菜。比土豆丝出现的频率还高,和平常做的素菜不一样,味道不是清淡,而是非常重,会放蚝油等一系列增加味道的油类,再加上干红辣椒,会让你对一个素菜回味无穷可能也只有它了
干锅肥肠
No.7 干锅肥肠
湘菜做肥肠很讲究,用面粉和醋反复搓,然后再用清水或者啤酒反复冲洗以保证肥肠的口感和干净卫生,一般干锅肥肠都会煮上20分钟左右,有经验的师傅会掌握好时间和火候,既不会没嚼劲也不会煮不够咬不动
湘西土匪鸭
No.6 湘西土匪鸭
土匪鸭制作主要上靠焖,口味香辣为主。味道当然上比较重的,因为鸭肉比较腥,湘菜师傅一般都会用料酒先把鸭肉腌个几分钟,再用水,最后再用啤酒烧。如果客人没有特殊要求,一般还会加点醋。这样腥味完全去除后,鸭肉就香喷喷的啦
农家小炒肉
下一期我们会公布前5名的,如果你也喜欢吃吃辣,可以期待一下哦。榜单仅限小编心里,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留言告诉我你心目中的湘菜排行榜给大家推荐哦
>起杭州的湘菜,湘之荷肯定名列前茅,许多湖南人的重要宴请都会选择这家精致的湘菜餐厅。
24年前,19岁的雷荣湘放弃了湖南老家人事局的“铁饭碗”只身一人来到杭州,从餐厅最基本的服务员做起,不到一年时间雷荣湘就被提拔为领班,后又升职主管、经理。30岁的时候,她开始创业,很多人都不知道,她除了是湘之荷的创始人,也是新发现和四季风情餐厅的联合创始人。
2017年9月,雷荣湘完整操盘的湘之荷餐厅在莫干山路省广电对面开业了,一改湖南菜街边小店的出品,主打精致正宗高端品质湘菜。这里的全套厨师班子都是湖南人,特色食材也是从湖南各地采购,口味做的相当正宗。
剁椒鱼头是经典的湘菜,也是湘之荷的招牌菜,这盘3D立体的霸气鱼头一上桌就能把整桌的客人震撼到,鱼尾高高翘起,鱼嘴、鱼身塞满三种剁椒,每一块鱼肉都充盈着地道的湖南味。
当时,很多人都没见过这样别致的出品,推出以后不但湖南人爱吃,很多杭州的吃货也赶去尝鲜,一时间风靡杭城,很多其他做鱼头的餐厅也纷纷效仿,成了一道广为流传的热门菜。
这里的永州血鸭也是湖南老乡爱吃的传统名菜,以色泽红润、鸭肉焦脆爽口、香辣兼备闻名,鸭血的参与,既增强了鸭肉香滑鲜嫩的口感,又恰到好处的中和了油腻。美食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称呼血鸭乃永州一绝,善吃鸭者莫过于此。
辣椒小炒肉店里点击率最高的菜肴,虽然很多餐厅会做,但吃过湘之荷的小炒肉都会觉得是“与众不同的好吃”。店里的小炒肉用的是湖南螺丝椒加上被称作“湖南三宝”之一的宁乡花猪肉,有这样的食材,加上湖南师傅的手艺,不好吃都很难。
因为疫情湘之荷今年有的员工会留在杭州过年,但是雷荣湘也舍不得让他们加班。过年不加班是湘之荷的传统,她觉得员工们背景离乡很不容易,一定要让大家休息好,这样开工才有精神头工作。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