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枫叶红似火,螃蟹黄如金。深秋初冬时节,既是赏枫时节也是品蟹佳季。今天上午,在位于以枫叶出名的栖霞山景区的南京涵田栖云山房酒店,一场别开生面的苏蟹美味擂台赛暨第六届苏蟹名牌榜颁奖仪式在此举行,令人大饱眼福。同日举行的“江苏地产水产品名牌创新发展论坛”传出信息:江苏一年大闸蟹产量近40万吨,占全国46.7%。
获得金箸奖的蟹味美食作品《蜂巢蟹粉》 范晓林 摄
花雕熟醉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范晓林 摄
参赛蟹味美食奇思妙想
评委点评“麻辣滚烫”
“这道参赛作品名叫蜂巢蟹粉,食材选用鲍鱼、蟹粉,配以枫叶点缀、佐以拉丝蜂巢加鱼子酱,色泽鲜艳,口感外脆里嫩,营业价值也挺高!”参赛厨师介绍完,评委频频点头:“创意非常好,体现了鲍鱼、蟹和鱼子酱三味合体!”再看另一道参赛作品《煎炸虾蟹两样》,采用了火腿+鱼子酱、以蟹虾酥皮托底,衬以干海带造型。但两名评委当场给予了质疑:深褐色的海带衬托造型,但却选用了黑色餐盘,相比食物有点“吃色”。江苏海洋大学的教授阎斌伦点评道:作品创意虽大胆,但呈现给食客的视觉感略显逊色,若是将深褐色的海带换成生菜或青菜,更有食欲,也满足现代人“菜一上桌、手机先吃”的需求。
据悉,“第六届苏蟹名牌榜”活动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指导、江苏经济报社主办,南京栖霞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江苏涵田旅游投资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此次参评的蟹味菜品美食,既有蟹粉狮子头、醉蟹等传统名肴,也有不少创新菜品;参评的河蟹品牌,既有来自江苏湖产区的“泗洪大闸蟹牌”、阳澄湖产区的“金唐市牌”、长荡湖产区的“苏标牌”等历史悠久的品牌,也有“惠嘉盛潮行牌”、“江源牌”等后起之秀。通过专家打分评比,南京福宴雅厨送选的蜂巢蟹粉和苏州新梅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送选的鲜百合酿蟹炸并获“金箸奖”,“泗洪大闸蟹牌”大闸蟹获得“金螯奖”。
蟹粉狮子头。 范晓林 摄
获得金箸奖的《鲜百合酿蟹炸》。范晓林 摄
全国每两只大闸蟹
就有一只产自江苏
在淡水渔业市场规模居全国最前列的长江三角洲平原,河蟹一直是知名度最高的水产。“江苏是全国出产螃蟹的第一大省,2022年的大闸蟹产量近40万吨,占全国大闸蟹产量的46.7%,换句话说,全国每两只大闸蟹中就有一只产自江苏。”今天上午,来自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委党校、江苏海洋大学的专家及水产界、餐饮界、文旅界嘉宾与会出席“2023江苏地产水产品名牌创新发展论坛”,纵论水产品名牌打造、现代农业与文旅业的跨界融合发展。
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储东涛在论坛主题发言中说,江苏大闸蟹产量这么高,离不开一代代江苏人的辛勤努力和民营企业家们的艰苦奋斗,比如引进大闸蟹养殖技术、改善饲料和科学喂养、确保水资源环境质量等,只有做到“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和生态优良”,才能确保江苏大闸蟹品质与产量双双提升。
据主办方介绍,与以往相比,本届名牌榜评比将更多传统老字号和融合创新餐饮企业纳入其中,通过推介更为丰富多元的品牌蟹肴美食吸引更多中高端消费者,带动河蟹产业链在供给侧进一步升级。从获奖情况来看,上榜的都是近年来最优质、最有文化底蕴和最具人气的“苏蟹”品牌,借此拉动海内外市场对于“苏蟹”及其下游产品的有效新需求。
与会嘉宾、常熟市金唐市水产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建龙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欣喜地表示:每年10到12月是螃蟹上市季节,今年阳澄湖围网养殖的大闸蟹大约1300吨,公司的阳澄湖蟹年产量差不多50吨,今年基本上全部售卖出去了。
同日,在栖霞古镇举办的“2023江苏红文化美食周启动展”,荟聚了全省各地的优质品牌农产品,包括了名牌河蟹、醉蟹、蟹粉,南京溧水的优质草莓、南京中山陵雨花茶、苏州太湖东山碧螺春、金坛雀舌等,现场还有雨花茶、雀舌制作技艺等非遗文化展演。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范晓林
校对 盛媛媛
来咱们的话题是围绕着大闸蟹展开的,而且还是那些藏在阳澄湖光环之下,却同样品质上乘的大闸蟹产区。每年到了秋风送爽的时节,大闸蟹就成了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佳肴。不过,一提到大闸蟹,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名字就是“阳澄湖”。阳澄湖的大闸蟹名声在外,以至于其他产地的好货色往往就被忽略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的大闸蟹产地吧!
话说回来,阳澄湖的螃蟹固然好,但咱们也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啊。中国地大物博,除了阳澄湖之外,还有不少地方也盛产优质大闸蟹。这些螃蟹不仅个头儿大,而且肉质鲜美,膏黄丰满,价格嘛,自然也是实惠得多。比如说,江苏固城湖、洪泽湖,安徽巢湖,以及山东微山湖等地的大闸蟹,它们同样是螃蟹中的佼佼者。“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这句话用来形容这些新兴的螃蟹产地,再合适不过了。
您或许会问,既然有这么多好地方产蟹,为什么大家还总盯着阳澄湖呢?其实,品牌效应在这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阳澄湖的品牌已经深入人心,而其他产地虽然也有优质产品,但在品牌推广上还需加把劲。当然啦,这也给了咱们消费者更多选择的机会,不是吗?
“条条大路通罗马。” 无论是在哪个湖里捞起来的螃蟹,只要品质好,味道美,就能赢得食客们的青睐。所以,下次您要是想品尝大闸蟹的话,不妨换个口味,试试那些名气虽小,但实力不凡的新产地。说不定,您还能发现几处未曾涉足的美食宝藏呢!
当然,买螃蟹的时候,咱们还得学会慧眼识珠。螃蟹的质量好坏,可不是光看产地就能决定的。“真金不怕火炼,好蟹不怕水煮。” 无论是阳澄湖还是其他湖泊的大闸蟹,关键还是要看蟹本身的质地如何。蟹壳坚硬、色泽鲜艳、活力十足,这样的螃蟹才是上品。至于怎么分辨?这就得靠咱们的经验和眼光了。
总而言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闸蟹作为一种传统美食,它的产地多样化,无疑为我们的餐桌增添了更多的选择。咱们不仅要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更要懂得欣赏美食背后的文化与故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品味那些来自不同产地的大闸蟹,享受生活的每一刻吧!
: 大闸蟹的故事远不止于此,它不仅仅是食物那么简单,更承载着地域文化与历史的记忆。每一只螃蟹都是一段旅程的见证,每一个产地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多一份理解和尊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正是对美食追求极致的体现。
重要声明:本文素材均源自网络,旨在分享信息,无意冒犯任何实体。文中提及的观点、法律、规则等,不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其真实性需读者自行判断。对于因本文内容引发的任何争议或问题,作者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侵权,请告知我们,我们将积极配合立即删除。
过一年多的酝酿和评选,“中华好蟹”终于揭榜了!9月21日中国渔业协会水产商贸分会执行会长葛锦海宣布,该协会在上海海洋大学、东海水产研究所等专家共同助推下,首批11个品牌今天被评为“中华好蟹”,魔都吃货可以赶在国庆期间开吃“中华好蟹”了!同时4个养殖基地挂牌“中华好蟹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
中渔协水产商贸分会常务副会长杨国伟告诉记者,此次“中华好蟹”采用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的办法进行。在前后一年多申报时间里,来自江苏、浙江、安徽、山东、辽宁、江西、黑龙江以及上海等地,包括阳澄湖、长荡湖、洪泽湖、宝应湖、固城湖、黄河口等知名湖泊的大闸蟹,以及兴化、高邮、高淳等地池塘养殖大闸蟹纷纷申报参评。
此次“中华好蟹”按照上海海洋大学等大闸蟹专家制定完成的《中华绒螯蟹商品蟹标准》进行评选,同时由上海海洋大学、东海水产研究所等组成的专家团队进行全程跟踪检查。据了解,无论是湖蟹还是塘蟹,获“中华好蟹”称号的大闸蟹必须达到上述《中华绒螯蟹商品蟹标准》,若是池塘蟹,必须在生态、标准化基地养殖,养殖的大闸蟹必须安全、可靠和可追溯。
此次评选评委之一的原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中国水产高级工程师杨维龙在首批“中华好蟹”名单公布后表示,“中华好蟹”与其它好蟹评选最大不同在于不规定评定数量,不设10佳等荣誉称号,以达标为要求,宁缺毋滥。
“用一个标准进行衡量,达标的就是好蟹,不达标,宁可一家没有也不能随便‘拉郎配’凑合上榜。”
据了解,此次上榜的品牌大都早已名声在外,并在魔都吃货心目中占有一定地位,比如“湖八鲜”曾获全国河蟹大赛五连冠,并多次在“王宝和”全国河蟹大赛上获“最佳口感奖”、“金蟹奖”等荣誉;“锦大闸”已经被很多魔都吃货推崇;“黄河口大闸蟹”不但在山东小有名气,而且进入魔都蟹市多年,并已获得良好声誉。
杨维龙指出,虽然目前大闸蟹的产量很高,但优质蟹却很少,且良莠不齐,大量养殖大闸蟹质量不达标,加上市场运作不规范,消费者购买大闸蟹后屡屡受骗上当。行业协会承担着规范市场运作和维护消费者权益双重责任,通过标准化市场运作,可以起到净化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目的。评选“中华好蟹”可以引导消费,倡导和弘扬民族品牌。”
链接:首批获“中华好蟹”称号的11个品牌
锦大闸
黄金甲
黄河口大闸蟹
湖八鲜
蟹凰宫
康记蟹王阁
赏菊
荷塘绿野
蟹齐阁
灶里
花津
4家“中华好蟹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
常州金坛企业渔业科技示范基地
建湖九龙口大闸蟹有限公司养殖基地
江苏南通兵凌水产品有限公司养殖基地
东营市慧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