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辣粉!酸辣粉!
“烤串!烤串!”
......
< class="pgc-img">>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经开区的Hi椒巷火锅城,虽然开街不久,但人气很足,除了高标准建设的火锅城外,还有各类小吃摊位一字排开,游人络绎不绝,巷子热闹非凡。
随便走几步,扑鼻而来的都是火锅的辣香味。
< class="pgc-img">>装饰时尚的天生傲椒餐馆,各色各样的霓虹灯字悬挂在天花板上,和寻常的餐饮店比起来,多了几分文化感和年代感。几个大碗盛放着具有地方特色的黔菜,饭点未到,顾客早已坐满厅堂。
“特意来早点,我们下午4点过就到这里来吃饭了,怕来晚了没有位置。”来自播州区的周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次来这里了,典型的回头客。
< class="pgc-img">>在一个叫“椒房”的火锅店里,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禅意横生的摆件,穿越感十足,在辣味陪衬下能找到四方食事的真谛所在。
“油温不够,火开大点……”后厨里,工人们正忙里忙外的备着食材。而大厅和包房中的客人早已翘首以盼,等到一场盛大的美食。
Hi椒巷火锅城自8月8日开街以来,特色的美食,悠久的火锅文化,吸引大量食客至此,平均每天接待约1.2万人次。
据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新蒲·生活港”项目总商业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Hi椒巷火锅城项目为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条集火锅文化、休闲文化、夜生活文化等为一体的餐饮休闲商业街区。
来源:微新蒲
扎实推进贵州朝天椒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遵义市新蒲新区把发展产业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之策,抢抓遵义市委、市政府打造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的战略机遇,以省部共建国家级遵义辣椒市场为契机,以“虾子辣椒专业批发市场”——中国辣椒城为核心,以新蒲辣椒特色食品加工园区为载体,打造辣椒全产业链,“小辣椒,大产业”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持续推进。
集群建设成效凸显
新蒲新区是遵义市重要的辣椒生产基地之一,每年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其中集约化育苗5万亩,标准化种植5万亩,订单种植5万亩,实施辣椒换种工程3万亩,主推遵义朝天椒系列产品,做实“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全区目前有辣椒食品加工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高标准建设辣椒示范基地7个(500亩以上区级示范点2个,100亩以上镇级示范点5个),建设新舟——永乐5000亩辣椒产业示范带建设。培育职业椒农2729户11900人,组织开展技术培训4000人次,鲜椒产量13万吨,种椒产值4.34亿元,带动贫困户4479户14136人进行辣椒种植,人均种椒亩产纯收入3000余元。
集群建设项目由贵州省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贵州高原山乡有机食品有限公司、遵义红满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各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贵州省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项目拟实施年产10000吨糟辣椒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00万元。贵州高原山乡有机食品有限公司项目拟实施年产5000吨油辣椒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建设全自动油辣椒生产线一条(自动洗瓶、灌装、旋盖、油污清洗、套贴标、开箱、封箱),日生产能力50000瓶。遵义红满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拟实施年产1000吨火锅底料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
(贵州省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项目建设)
(贵州高原山乡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建设项目)
(遵义红满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烘干线)
多措并举健全链条
聚焦精品战略,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样板。一是以坝区建设为抓手,稳定种植规模。新蒲新区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严格落实“一个坝区、一名区级领导、一套实施方案”的工作机制,做到“一坝一策、因坝施策”,紧紧围绕“四新一高”目标,实行“321”优良工程组合模式,采取“椒+菜”种植模式,全区坝区总产值预计突破1.4亿元,较去年增加30%。二是以科技人才为支撑,推进良种工程。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团队、遵义市辣椒院士工作站等辣椒科研部门,同时整合遵义医科大学、遵义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校资源,组建遵义辣椒技术研究院,还与湖南农大、贵州大学、贵州省辣椒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中国辣椒质量检测中心。三是以提升品质为目标,修订种植标准。参与修订完善《遵义朝天椒综合标准体系》地方行业标准。目前,全区辣椒种植片区全部实现集中育苗、标准化栽培和规范化田间管理,标准化种植10余万亩,每年提供7500万斤优质辣椒原材料,辣椒品质大幅提升。
发挥规模效应,构筑辣椒食品加工工业集群。新蒲新区始终围绕市委“一心两翼”辣椒产业布局,立足辣椒加工贸易,深化辣椒产业发展方式,推进世界辣椒加工贸易集聚区建设。目前已形成以国家级遵义辣椒市场——中国辣椒城为依托,辣椒加工园为核心,辣椒物流园为载体,辣椒智慧产业园为延伸的“一城三园”辣椒产业发展新格局,并围绕“一城三园”新格局助推“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建设。其中辣椒食品加工园现已建成青山标准化厂房4栋,总面积6.7万平方米,企业自建厂区16.62万平方米,招商辣椒企业累计使用标准化厂房23.32万平方米。
大力开拓市场,巩固和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新蒲新区围绕“中国辣椒、遵义定价、买卖全球”的发展定位,不断强化品牌建设和市场建设,持续推进辣椒产业双循环发展,目前,干辣椒及辣椒制品畅销全国并远销印度、缅甸、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均辣椒交易量达40万吨、交易额60亿元。鼓励支持企业在天猫、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以及跨境电商平台开设电商销售店,支持企业在买辣网、贵农网、农经网等电商平台销售辣椒产品,支持辣椒企业扩展经营电商业务。目前,贵三红、红满坡等企业已在京东、天猫等大型电商销售平台开设网络销售平台,2020年1至6月,新区辣椒加工制品电商销售额达730万元。
拓展市场,定价权是关键。虾子辣椒专业批发市场已升格为全国唯一的、最大的省部共建的国家级辣椒市场。同时,牢牢把握市场定价权,自2018年12月26日起,由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等共同编制的中国遵义朝天椒(干椒)批发价格指数通过权威渠道每日发布,成为辣椒价格风向标。
强化服务保障,为辣椒产业高速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新蒲新区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落实包保制度,明确专人定期走访企业,收集并妥善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优化服务水平与营商环境,对已签约项目推行“保姆式”“秘书式”“管家式”全程代办服务,以代办员多跑换取企业少跑路,努力实现开工前100天审批完毕,开工后100天建成投产,确保企业“招得进”“能落地”“可发展”。二是针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用地、堵工、审批、验收等重难点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现场办公会,主动担当、敢于作为,积极协调新区职能部门联动解决,让企业可以专心搞建设、谋发展。
持续推进转型发展
依托中国辣椒城“一城三园”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辣椒)产业园区和国家级辣椒特色集镇——虾子镇。一是引导辣椒食品加工企业、调味品生产企业向新蒲新区集聚,辣椒、调味品科研机构优先在新蒲新区落地。二是充分利用国有企业优势,探索以收购、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股份公司壮大投资经营实力。三是积极争取辣椒城实现期货上市交易,使辣椒城产地市场达50个,2020年,干椒交易量达50万吨、交易额达80亿元。培育成立10家辣椒贸易公司,辣椒进出口贸易量达10%。辣椒综合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
大力提升加工水平。新蒲新区支持国有平台公司通过与本土企业兼并、重组、收购、技术入股、控股或股份合作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实现集团化发展。同时,支持中小型辣椒加工企业入园扩能,鼓励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加大政策措施支持力度。一是由财政、农业、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进一步出台支持辣椒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市级以上的龙头企业从资金到措施予以最大限度的支持。二是支持金融机构开发促进辣椒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针对辣椒制品开发“辣椒贷”“仓储贷”等新型信贷产品,创新实施以“产品为质押”等贷款抵押担保新模式,解决辣椒加工企业融资难题。探索实行辣椒产品“保险+期货”模式,为辣椒加工产业主体提供产品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业务,提高抗风险能力。(辛文)
来源: 中国网
庆之后,一下子就入了深秋。北京接连几天的雾霭沉沉之后,终于,周五的夜幕终于落下。迎着风瑟缩着走在归家的路上,满脑子都是糟辣笋火锅。
当然,到了深秋,是非得来一次糟辣笋火锅的。
作为火锅十级爱好者,糟辣笋火锅的地位无可替代——酸香,开胃,下饭。不想大费干戈地折腾的时候,亦或只想吃些素菜又对清汤寡水提不起兴趣的时候,吃介于隆重与随性之间的糟辣笋火锅准没错。
一大包糟辣笋锅底才二十几块钱,涮豆腐、白菜、藕片,打个蘸水,或者直接就一碗芝麻、辣椒面的干碟。咕嘟咕嘟地煮上几分钟,酸香四溢,夹起颤颤巍巍的豆腐送进嘴巴里,舌尖一瞬间被酸辣点燃,四溢的口水包裹住滑嫩的豆腐,软与鲜、辣与酸夹缠在一起,滚烫、温情又暧昧。白菜则煮到叶软梗脆就要立刻捞起来,这时候的甜鲜无与伦比。
当然,糟辣笋锅底里自带的笋一定是要作为压轴的,最后的最后,你会发现这笋竟然依然脆口,经过糟辣椒的浸透、再经过火锅中的翻滚,笋仿若得了生之真谛,出落的干净清脆却不乏浅淡糟香。
末了再来一碗饭,淋上一勺酸汤,直吃的肚里鼓鼓囊囊,一本满足。
全家一起,或是三五好友聚会的时候,只需要再加点鱼丸、米粉一类,整个锅又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鱼丸,最好是返璞归真、没有太多花哨添加的潮汕手打鱼丸。鱼一定要是白肉,比如海鱼那哥鱼打出来的鱼丸,拍打起胶的鱼糜团在一起,结实又弹牙。这样的鱼丸入锅咕嘟,在糟辣酸的点化下,整锅鲜活。曾经尝试过海苔鱼枣下锅,又别有风味。很是值得一吃。
糟辣笋火锅吃得热闹,但来得其实并不容易。好的糟辣笋锅底,笋总是要好的。当季鲜笋是前提,脆、嫩、鲜、水分足是要求,这些一起成就了一份山野的脆甜。
笋之外,难得的是与之相配的糟辣椒。不能太辣,失了火锅的乐趣,也不能不辣,没了那份快意和热乎劲儿。
好在有贵州的老师傅们亲自掌勺。取二荆条的鲜辣、团子辣椒咬在嘴里肥嘟嘟的肉感,剁碎装坛,时间自会赋予糟辣椒糟酸香辣。遵义溶洞窖藏百天之后,时间造化之下,娇酸成就,鲜辣扑鼻。
从糟辣椒变成糟辣笋还有关键一步,炒制。这一步,老师傅们有自己的秘法,最独创的属木姜子油的加入。大暑前后的木姜子,以传统压榨和现代萃取结合的工艺,才能得一派脂调味香。只少许,整个糟辣椒就会变得完全不同。
炒制时候,但见老师傅们勺起锅落,烈油烹击中,糟辣椒的酸、辣被完全激发,与鲜笋之鲜融为一体,最后以带有生姜和柠檬混合香气的木姜子油的画龙点睛,只是嗅闻,已然垂涎三尺。
糟辣笋的吃法不限于火锅,尽可以发挥想象。开袋装碟是小菜,加料焖煮成就焖汁锅,捞汁、炒菜亦皆可。
怎么吃,都酸辣带劲!
寒凉侵袭的季节,需要糟辣笋的陪伴。它既可以是方便又快意十足的一人暖锅,轻松化平素的一日三餐为让人口舌称快的存在;它也可以是呼朋引伴的一顿滚烫的热闹,经过黔菜大师之手,从辣椒、鲜笋开始严选的糟香酸辣,点燃味蕾,也冲走寂寞。
转载自《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