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两年的租房合同,现在房租都快交不起了;隔壁店挂着“旺铺招租”,快半年了也没租出去……疫情爆发至今,大批餐饮人仍在艰难求存。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李金枝。
近日,笔者在街边散步时注意到,沿路有不少餐饮店都倒闭了,门上张贴的白底黑字的“旺铺转租”“低价转”等告示格外醒目。有老板为了能快速将门店脱手,甚至表示可以免掉转让费。
曾几何时,餐饮店的转让费还是动辄十万数十万,如今这铁一般的“潜规则”竟也渐渐生变。
而无论是倒下的门店还是走低的转让费,背后都是挣扎求生存的餐饮人。
< class="pgc-img">>签了两年的合同,现在房租都快交不起了
疫情下,选择开一家餐饮店是需要勇气的。
2021年4月,老柴在西安开了一家小吃店,主要经营肉夹馍,凉皮和米线。他每天起早贪黑,凭借自己手艺慢慢吸引了一批顾客。
“2021年虽说生意不是特别好,但一年下来也把投资这家店一半的钱挣回来了,虽然累但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到2022年年初,老柴店里的生意都还可以,直到3月西安突发疫情,小吃店的生意一落千丈。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记得特别清楚,3月14号这天生意还特别好,3月15号开始店里突然就没人了。”
原本老柴以为这次疫情不会持续太久,一直盼啊盼啊,结果等到四月份都快结束了,门店还是因为疫情而关着,“连房租都挣不到,还要亏好多钱。”
5月份,老柴重新开业,但是客流大不如前,生意不是很好。之前关店近两个月的支出,他已经把年初的利润都赔光了。
“2021年开店的时候签了两年的租房合同,一年18万。门店装修花了12万多,采购设备和其它材料又花了5万多。疫情期间,店里的服务员被隔离在宿舍,每天需要供大家吃住。我想过关店回老家去,但是现在房租也交了,一时半会也转不出去,我也舍不得。”
< class="pgc-img">>隔壁店“旺铺招租”,快半年了也没租出去
前段时间#为什么大学周边的餐馆总在倒闭#的话题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表示,受疫情影响,近两年高校周边的不少餐馆也纷纷挂上了“转让”的牌子。
校园生意也不好做了,对此韩大叔深有体会。2015年,他在某大学周边开了一家韩式餐厅,主要做韩式拌饭和拉面,一直很受学生欢迎。
生意越做越好后,2019年,韩大叔又租下了旁边的店铺开了一家韩式部队火锅店。可刚开业半年,疫情突然来袭。2020年上半年,大学没开学,韩大叔基本没有收入,无奈之下只能关了刚开不久的韩式火锅店。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其实开店的成本还没赚回来,但是撑不下去了,还好另一家韩餐店在学生中比较受欢迎,好多同学发消息说想吃我家的拌饭了,所以我就撑着等学生开学。”
2020年9月,韩大叔终于等来了学生开学,但学校为了方便疫情常态化管理,只留了正门供学生进出,后来甚至开始对外卖进行管控,送进校园的外卖都要层层把关。
“学校控制得比预期更加严格,只要一有疫情,就直接封闭校园。我的客源主要是学生,学生出不来就没什么生意。”
一开始,凭借这些年在学生群体中的口碑积累,韩大叔的外卖订单量也还不错。但拌饭讲究口感,外卖经过层层传递送到学生手中花费时间太长,完全没办法保留口感。时间久了,外卖订单越来越少,拌饭店的生意愈发艰难。
2021年年底,韩大叔想尽办法把店开进了学校里。“拌饭还是要现做现吃才好吃,既然学生出不来,我就想办法进学校。虽然进学校之后收入不如以前,但也比只靠外卖强。”
如今,韩大叔还在苦心经营。而他对面的一家烧烤店,自2021年年底暂停营业后,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开门。“去年年底就贴了‘旺铺招租’的牌子,快半年了也没租出去。”
< class="pgc-img">>投资几十万的烤鱼店,开业后一客难求
对餐饮人来说,反复无常的疫情下,明显减少的客流是最直接且真切感受到的影响。
今年年初,张强在深圳坂田的一个商业街开了一家烤鱼店,刚租店铺的时候,房东很热情地跟他说这里的人流量非常大,要了22万的转让费。
结果烤鱼店好不容易开业后,却一客难求,张强只能想尽各种办法获取客流。通过借鉴其他餐饮店的经营方式,他在线上推出68块钱三个人吃饱的团购套餐,试图用低价促销招揽客人,但是收效甚微。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每天来店里光顾的都是身边的亲朋好友,而且还打了5折。基本是亏本做生意。”
来来回回折腾了两个月,店内的生意还是没有起色,但张强不想就此闭店。
团购没有达到预想的引流效果,他又开始转做外卖,主打2-3人餐的烤鱼。
“开始做外卖之后生意好了一点,周边有几家店情况和我差不多,大家都没放弃,我也想再坚持一下。”
< class="pgc-img">>火锅店生意起起伏伏,不知道能撑多久
2018年,园园在成都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越来越好后便慢慢开出了几家分店。2019年底,疫情来了,火锅店开始反复关停,起起伏伏到今年。
今年4月,火锅店周边出现密接人员,很快街上的人流便明显减少。随后,预订消费的客人全部取消订单,园园的店又一次暂停营业,6个员工被迫滞留在店内,其中有一个第一天入职。
“街道当天开始全面管控,本来盼着清明假期能够回点血,结果继续血亏,也不知道能扛多久。”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门店暂停营业后,房租、原料、人工等成本依旧在叠加,日常开销从何而来成为园园焦虑的源头。
“在不远处的街道有个酒吧刚刚转让,新店主才接手就遇到疫情关门了。有些商铺已经直接转了,不准备扛了;有些本钱还没有收回来,不愿意放弃,卖房卖车的都有。”
好不容易熬到6月份,成都疫情得到控制,加上暑期来临,街上的客流量增加,火锅店的生意开始有所好转。不料,7月15日,成都又出现确诊病例,园园和大多数当地餐饮人一样,又一次被笼罩在疫情的阴霾下。
截至8月7日24时,成都市高风险区已清零,中风险区共11个。园园的火锅店又扛住了一次疫情,“作为餐饮从业者,深深觉得太难了。这几年好多人问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哪懂什么坚持,就是硬撑。”
结 语
疫情三年,餐饮人普遍艰难求存。老柴、韩大叔、张强、园园,不过是新常态下无数餐饮经营者的缩影。
在愈加复杂的环境下,餐饮经营如履薄冰,能活下来已经不易。而与之相对的另一面则显得更残酷,据企查查统计数据,2021年有百万家餐企注销,大批餐饮人因各种压力退场。
行业大降温,餐饮人正迎来历史最难的时刻,愿大家且行且珍惜。
(注:文中老柴、韩大叔、张强、园园均为化名。)
情之下,餐饮业的“复活”之路,荆棘丛生,哀鸿遍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餐饮业总收入达到46895亿元,同比增长18.6%,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与此同时,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共有超100万家餐饮相关店铺注销,其中快餐店注销了近40万家,奶茶店注销了近35万家,火锅店注销了近10万家。
这让深处其中的餐饮人却清晰地感知到,餐饮业的“满血复活”,虽近犹远。
餐饮市场:注销增长率超65%,餐饮人排队退场
2021年餐饮总收入只是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即2019年时期。但就增长而言,这两年的餐饮业相当于几近处于停摆状态。
当持续增长的态势戛然而止,即便是光鲜耀眼的一线餐饮市场,亦是硝烟弥漫,炮灰满地。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我们还原一个近乎“惨烈”的餐饮市场。
北京: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地区新注册餐饮相关企业超3.5万家,近五年,年度注册增速平均12.3%,稳定增长。
但从餐饮相关企业注销情况来看,2021年注销企业数量增速-0.03%,整个2021年餐饮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下的企业注销占比为66.71%。
< class="pgc-img">>上海: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地区新注册餐饮相关企业超5.4万家,近五年,年度注册增速平均13.2%,稳定增长。
但从餐饮相关企业注销情况来看,2021年注销企业数量增速6.5%,整个2021年餐饮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下的企业注销占比为79.81%。
< class="pgc-img">>广州: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地区新注册餐饮相关企业超5.8万家,近五年,年度注册增速平均33.6%,稳定增长。
但从餐饮相关企业注销情况来看,2021年注销企业数量增速65.7%,整个2021年餐饮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下的企业注销占比为85.5%。
< class="pgc-img">>深圳: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地区新注册餐饮相关企业超6.3万家,近五年,年度注册增速平均15.9%,稳定增长。
但从餐饮相关企业注销情况来看,2021年注销企业数量增速48%,整个2021年餐饮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下的企业注销占比为90.57%。
< class="pgc-img">>在企业注销增长率中,广州以65.7%高居“榜首”。注销增长率、注册资本百万以下企业注销率,与2021年疫情不断反复有着莫大的关系。一轮又一轮的封控,让餐饮人对未来的信心大打折扣。
以一线城市为缩影,历时两年,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并未减弱。弱者加速退出,强者亦没有沾沾自喜。在头部亦战战兢兢求生的大环境下,餐饮业没有绝对安全的市场与品牌,亦没有绝对增长的品类与模式,只有“贴身肉搏”下的实力比拼。
按照当下的疫情防控形势,2022年的餐饮业,将延续2021年的局势。疫情,依然是影响餐饮大盘的关键因素。
餐饮人:一边直面现实,一边重燃斗志
2021年餐饮业的表现远谈不上乐观,头部的表现更是不尽如人意。
日前,海底捞上市主体发布盈利预警,海底捞2021年收入增长超40%,预计达到400亿元,但预计亏损38亿元至45亿元,增收不增利,这是海底捞公告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 class="pgc-img">>海底捞将亏损原因归结如下:
一是疫情持续变化和反复影响下,对海底捞经营状况带来的持续冲击;
二是全球区域性疫情爆发的显著影响下,海外门店2021年出现亏损加剧的情况;
三是执行“啄木鸟计划”关店300家门店带来的亏损。
“反思”、“整改”、甚至“道歉”,火锅一哥海底捞2021年走得异常难难。
2021年因关店登上热搜的还有茶饮品牌茶颜悦色。疫情环境下,茶颜悦色为自己的高密度开店策略买单,紧急闭店87家。后又出现“降薪”的连锁反应,为茶颜悦色的品牌信任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 class="pgc-img">>2021年尾声,西贝重磅打造的半成品餐厅贾国龙功夫菜也悄悄变身,变预制半成品为现制,同时调低了客单价,此举,宣告了西贝半成品餐厅的铩羽而归。
分处火锅、新茶饮、半成品三大热门赛道上的头部,险象丛生,与其说是代表流量的新消费走下神坛,不如说是疫情为餐饮业带来的“后遗症”愈发明显
在头部品牌在热搜上盘桓的同时,千千万万的中小餐饮在腰部与底部举步维艰。
北京的一家拉面馆,在海淀、大兴等区开有四家门店。老板何先生:“准备在今年砍掉大兴的门店。”何先生苦笑:“几年前有两家门店时年入百万,现在如果再不调整,我可能要年负百万。”每一轮封控时,拉面馆都几近零收入。何先生表示:“拉面馆必须靠堂食,外卖的口感差,生意也差。”
在北京开了近20年湘菜馆的魏先生同样陷入两难的境地。2021年底的一轮疫情,让魏先生的老店一个月赔出去30万。魏先生强调,作为一名老餐饮人,并不怕短暂的亏损,是每每突如其来的封控却让他对未来产生了迷茫。在魏先生的原计划中,这两年本应该是拓店的阶段,被迫停止在两家店的阶段,运营起来还稍显吃力。“疫情结束时,便是新店计划再次启动时。”魏先生对未来依然满怀憧憬。
再看最近受香港疫情波及的深圳,在媒体的镜头下,深圳的餐饮业再次进入至暗时刻。下沙边缘的车公庙,人气最旺的泰然九路客流量下降了一半;一号难求的周师兄已经无需排队;火爆的火锅一条街客流骤降至未封控前的六七成……
面对五分的生意,深圳的餐饮人却拿出了十分的热情。小店业主“情愿闲坐,也不愿意关门” ;部分大排档接入线上全渠道,抖音、小红书、美团、饿了么一个也不能少;松哥油焖大虾力推外卖服务,尽量减少损失;农耕记与钱大妈合作快手菜等作为外卖板块的补充;新楚记推出了“净菜配送+视频教学”的新打法……至暗时刻下,餐饮人的励志故事不断上演。
餐饮业的“魔幻”便在于此,即便艰难如斯,餐饮人依然在努力前进;即便有人排着队退场,但依然不能阻挡更多的人意气风发地进场。
疫情下的餐饮人,在现实中挣扎,在理想中雄起。
经营现状:餐饮生意,此消彼长
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21年外卖占据餐饮总收入的21.4%,同比增长4.5%。
外卖收入占比增长,便意味着堂食收入的回落。不只堂食与外卖,疫情下的餐饮业,正在经历“此消彼长”的变化。
1、堂食与外卖
在疫情影响显著的2020年,餐饮行业总体收入同比下降16.6%,但与之形成鲜明对的是外卖收入同比增长13.3%。
疫情催化了外卖的疯狂增长。当堂食频频受限,曾经因微利、平台限制等原因“看不上”外卖的餐饮商家,也开始运营外卖。表现最明显的品类是火锅,曾经一直被当作“伪需求”的火锅外卖,最终成为各大火锅商家的“香饽饽”。不仅有海底捞、小龙坎、大龙燚等品牌深度布局外卖业务,还有锅圈、懒熊等锚准了火锅外卖的零售赛道。
补齐堂食生意的流失,成就餐厅的第二曲线,外卖被餐饮商家们寄予了厚望。
2、公域与私域
疫情期间,私域如一记重拳打醒了做传统生意的餐饮人。
海底捞凭借私域建设,疫情期间实现外卖营收超3亿;靠着200万的会员,大龙燚在2021年2月份实现外卖纯营收近800万;喜茶GO会员在2020年全年新增1300万,复购率一度高达40%。
在公域流量日渐式微的背景下,私域流量池成为各大餐饮品牌的“蓄命池”。不止于头部品牌,底层商家亦在通过社群、小程序等私域场景,促进消费提升复购。
3、传统与数智化
数智化重塑餐企的破局重生,这是很多老餐饮人的共识。
聚焦于提效增收,数智化为餐饮人带来了营收增长与运营优化的解决方案。针对数智化,当下的大环境是,从街边的苍蝇小馆到购物中心的连锁餐厅,都在积极引进数智化手段,区别只在于应用程度的深浅。
未来,数智化将伴随整个餐饮业的发展、每一家餐厅的成长。一系列传统的运营模式,终将被高效、便捷的数智化手段取代。
无论是堂食与外卖、公域与私域的此消彼长,抑或是近两年轰轰烈烈的数智化运动,其实早在疫情之前就已出现。疫情并未改变它们变化的方向,只是加快了节奏。
如今,餐厅求生的难点亦在于要不断适应这些被疫情加速的变化。跟上节奏,获得参赛资格;跟不上,就只能等待被加速度甩出竞争圈,这是餐饮业永远不变的主旋律。
参某说
餐饮业正处美好的时代,它的美好在于,数智化手段、无限消费场景等“新事物”的出现,让未来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餐饮业正处严酷的时代,它的严酷在于,疫情下愈发白热化的竞争倒逼商家不断学习“求生手段”,升级、迭代、转型……伴随餐厅的整个运营周期,不进则退。
美好与严酷同在,这才是餐饮业的魅力所在。场内的人,会在严酷中向好而生;退场的人,或许有一天还会卷土重来。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
本文作者文刀刘,由餐饮界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餐饮界(canyinj.com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5月财经新势力#
今年以来,餐饮市场整体向好,不少观点认为餐饮企业可以赚回过去几年失去的营收,然而现实似乎并非如此。
近日,网友“还在默写”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小吃店的经营情况,引起了不少餐饮人的共鸣。
据该网友描述,今年3月份开始,他的小吃店生意慢慢好了起来,到了周末经常忙得不可开交。但五一收假后,店里的生意开始直线下滑,经常周末也没几个客人,整个5月的营收与4月相差甚远。
该笔记发布后,短短几天就引发了众多网友留言。
- “原来营业额每天4-5千,现在每天2000都很难,傻眼了,一脸懵逼。”
- “5月开始生意差了好多,本该是旺季的时候,今年却出奇的淡。”
- “和2月、3月相比,4月已经有下滑迹象了,没想到五一之后更差,现在开始担心6月了。”
- “今年生意特别难,疫情3年都没有出现的情况,今年出现了。”
……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发表这些评论的,大都是来自浙江、上海、云南、广东、江西、北京等多地的餐饮经营者。他们普遍表示,五一后自己的餐饮店生意确实下滑明显。
同时,也有不少人担心,按照眼下的发展形势,即将到来的暑假档,甚至是整个2023下半年,餐饮人的日子大概率也会不太好过。
突然没人了!五一后多地餐饮生意下滑
从开年的春节到五一,餐饮业复苏几乎成为行业共识。
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今年1-4月份,餐饮收入15888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4月份餐饮收入3751亿元,增长43.8%,增速比3月份加快17.5个百分点。
市场整体向好的情况下,不少观点认为,餐饮企业会赚回过去几年失去的营收。然而,现实似乎并非如此。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突然就没人来消费了,到目前也没有恢复的迹象。” 红餐网与广州、成都、武汉、石家庄等地的多位餐饮从业者聊起五一后的生意情况时,不少人如是感慨道。
广州椰子鸡品牌椰妹联合创始人张长全坦言,今年5月,椰妹20家在营门店的营业额与预期的相差了15%左右。
红餐网专栏作者赖林萍则称:“今年五月中下旬开始,不断有各地餐饮老板来跟我诉苦,不少人表示,五一长假之后消费者突然就不来了,门店业绩下滑非常明显。”
石家庄某湘菜连锁品牌总经理也向红餐网透露,五一之后,石家庄餐饮市场普遍都不乐观,大部分餐厅业绩都直线下跌。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豪虾传创始人、红餐网专栏作者蒋毅也表示,表面上看成都餐饮业一片火热,但实际上有很多餐厅5月的营业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下滑。
“就拿豪虾传来说,5月份是小龙虾的消费旺季,但豪虾传的营业数据同比去年,也下降了差不多30%左右。”
从开年的春节到五一,当所有人几乎都以为2023年餐饮业会越来越火,餐饮经营要更上一层时,现实却给大家当头浇上了一盆冷水。
真正的低谷还未到来,餐饮人的苦日子可能还在后头
餐饮生意不如预期,甚至有餐厅业绩断崖式下滑。为什么会这样?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在张长全看来,可能是因为去年这一 时间节点比较特殊。“去年3、4月份很多城市受到疫情的影响,但5月份基本都放开了,当时积累已久的消费欲望得到了集中爆发,所以去年5月大部分餐饮店的业绩表现都较好。今年2、3月之后,餐饮人觉得一切该恢复如常了,所以对今年的营收预期普遍提高,但实际上很多餐厅业绩与去年持平,也可能是只比去年高出了一点点。当心里预期与实际匹配不上时,自然就会出现一定的落差感。 ”
奥琦玮董事长孔令博长期在一线市场,对餐饮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洞察,他认为五一过后,餐饮店的生意确实出现了下滑的迹象,但如果用“断崖式下跌”来形容,就有些严重了。 他表示,今年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大家可能看到春节期间市场的火爆,也由此形成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或者是不符合规律的期望。
实际上,即便是疫情前,每年五一过后都会经历一定的回调,回调后客流自然就会大幅减少。“节假日期间火爆,在节假日之后肯定有一定的回落,这是必然规律。”
对于今年下半年餐饮市场的走向,不少餐饮老板和业内专家几乎一致认为,真正的客流压力可能还没有到来,餐饮人的“苦日子”还在后头。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广州盛宴餐饮社群创办人梁远庆分析称:“餐饮的门槛还是相对较低,依然是很多年轻人创业的首选赛道。尤其各种消费数据放出来之后,大家都以为餐饮的春天要来了。其实恰恰相反,2023年下半年才是真正的大洗牌阶段。市场的存量就那么大,很多创业者蜂拥进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而等到三五个月后资金用完了,没钱交房租了,可能也就此出局了。”
“虽然今年才过了不到一半,但其实已经可以提前预估今年的餐饮行业总产值,大概率在4.3-4.7万亿之间。这还是正常情况下的预估,一旦下半年遭遇变故,比如出现‘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情况,可能会在4万亿左右。面对这样的大势,餐饮人的苦日子,可能还在后头。”蒋毅也曾在朋友圈如此说道。
孔令博与蒋毅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他看来,餐饮人真正面临客流压力可能要到7-11月份左右,那个时候才是大部分餐饮人比较难熬的阶段。
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段进入低谷期? 孔令博将原因归结为两个方面:
首先,从供给方来看,线上、线下的市场存量会被重新分配,餐饮业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甚至有可能会出现新的洗牌。
从线下门店的市场竞争来看,7-11月期间,餐饮市场的“剪刀差”供需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因为在今年一季度,以及二季度初期,全国有大量的加盟品牌都已经完成了全年签约店的任务,这些门店大部分会在三季度开出来,到时必定会形成供给市场的丰富。但实际上真正外出就餐的人群并不会增多,这必然会导致对市场的存量进行再分配,即便是那些过去看上去生意还不错、客流量还不错的品牌,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就如同一盆水,原本是十个人分,现在是三十个人分,最后分到手的水肯定是不一样的。当门店的供给达到峰值,人们外出就餐的兴趣、意愿,或者是总量又不会再攀升,这个时候必然会有更多的门店和品牌感受到经营的压力。”
线上方面,流量的总量也几乎要见顶了。 孔令博表示,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尤其是三年疫情期间,线上消费的人群基本已经得到沉淀。加上这些年餐饮品牌因为线下客流的紧张,很多人都选择了去线上平台做活动、做促销,第三方线上平台里,供给方也在不断增多,从而导致线上的流量同样出现再分配的情形。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其次,从需求方市场来看,如今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也在不断走低。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个人所得税5384亿元,同比下降2.4%。这意味着中国居民的平均收入并没有大幅的增长。 钱包收紧,大家的消费意愿自然不会升高。
供过于求! 可以预见,下半年,餐饮品牌都必须要在存量市场里面抢饭碗。
用驾马车的经验去开汽车,在新时代里行不通了
诚如多位业内人士所言,2023年下半年,餐饮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或将迎来大洗牌。
但,危与机并存。面对下半年的不确定性,餐饮人谋定而后动,仍有机会迎来转机。
孔令博表示,餐饮大盘会延续复苏的走势。一方面,大品牌肯定会继续往前走,不断扩大规模;另一方面,中国整体的餐饮消费市场,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即便是进入新的洗牌期,这个洗牌期也会越来越倾斜。那些有整体的战略设计,能够真正理解客户需求变化,真正利用第三方平台成熟资源,重视打造品牌差异化壁垒和竞争优势的企业,依然能够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而过去仅仅依靠产品做得好吃,或者是服务做得好,又或者是选址选得好就能做好一个品牌的策略会逐渐行不通了。很多传统的经营模式会日渐式微,甚至会退出市场。”孔令博强调道。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诚然,过去数年,不少餐饮品牌借助于大单品、爆品进行单点突破,迅速占领细分市场,并成为细分赛道的代表性品牌,但如今渠道、流量的红利已见顶。
尤其是经历了三年疫情,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已覆盖餐饮业,并带来餐饮门店模型的全面升级。餐饮品牌想要实现利润的稳定,需要对产品、服务、门店、品牌、战略全方位进行综合考量。
一如孔令博所说,用驾马车的经验去开汽车,这种思维模式在新时代里已经行不通了。
在全新的窗口期里,餐饮人想要实现长效经营,未来恐怕还要多点开花、全面补齐能力短板,从经营战略上全面升级,才能在面对风险时保持增长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韧性,只有在反复拉伸之后才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