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日本经济新闻
在日本列岛各地,让人联想起1980年代泡沫经济期的情况接二连三地出现。著名迪厅重新开业,度假村开发变得活跃,进口豪车的销售势头也表现坚挺。其背景是,由于日本银行(央行)推行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上涨,以富裕阶层为中心资产的增长带动了消费。
?
< class="pgc-img">>?
?
在装修豪华的店内,身穿紧身衣的女性在舞台上跃动。2017年9月,京都老牌迪厅“MAHARAJA祗园”时隔约21年重新开业。一位从大阪市前来的女性(46岁)说,“感觉回到了过去”。晚上11点之后店里的顾客便渐渐多起来。
复古消费
MAHARAJA迪厅1982年在大阪市开业,1984年进入东京麻布十番地区,不过随着经济泡沫的破裂而关闭。之后,其他企业获得了MAHARAJA的商标,2010年MAHARAJA迪厅在东京六本木重新开门营业。包括京都在内,已经在5个地方开设了特许加盟店。
?
< class="pgc-img">>在“MAHARAJA祗园”迪厅里蹦迪的女性(京都市东山区)
?
日本2018年1~3月的经济增长率按实际年率换算为负增长0.6%,国内经济表现疲软。即便如此,局部地区仍飘散着经济泡沫的气氛,这主要是因为1980年代的年轻人兴起了“复古消费”。货币宽松政策使得日本的利率处于“超低”水平,开餐饮店和产开房地发变得容易。
实际上,度假村开发也愈发活跃。2017年12月,兵库县神河町的滑雪场“峰山高原度假村 White Peak”开门营业,这是日本国内时隔14年再次有度假村开业。此外,东急不动产集团2018年夏季时隔17年在长野县轻井泽地区开设了会员制的度假设施。
酒店住12晚要花50多万元
2018年2月,Resorttrust公司在兵库县芦屋市建设的最高档会员制度假酒店“ASHIYA BAYCOURT CLUB”开始对外营业。此处设施的项目总经费达313亿日元,201间客房全部为套房。尽管一年在这里住12晚的价格超过857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0.36万元),一年住24晚的价格超过1617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5.02万元),但会员名额在3月底之前已经售出近7成。
由于日本央行推行货币宽松政策,导致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上涨,资产增长刺激了富裕阶层消费,这一点也不容忽视。
日经平均指数在2018年1月达到2万4124点,上涨至1991年来时隔约26年的最高水平。在面向道路的土地价格方面,2017年全日本价格最高的是东京银座“鸠居堂”,每平方米售价403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36.93万元)。价格同比上涨26%,超过1992年的36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14.48万元),创出历史新高。
此外,高档消费也增长明显。2016、2017年,劳斯莱斯在日本国内的销量连续2年突破200辆,这在1991年以来尚属首次。
在大丸松坂屋百货店,2018年3~5月美术品、宝石、腕表等售价超过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8.76万元)的高档商品的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6成。尤其是腕表,销售额猛增至3.4倍。据称,“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和宝玑(Breguet)等机械腕表和里查德米尔 (Richard Mille)等个性腕表十分畅销”。
>图1:上海购物,是上海打响的“四大品牌”之一)
来源:证券时报网
陆续公布的百货类A股上市公司2020年一季报证实,疫情对线下百货业冲击相当巨大。2020年第一季度,天虹股份(002419)一季度亏损5013.61万元,友阿股份(002277)一季度净利下降76.61%至3875.39万元,中百集团(000759)一季度净亏损1.70亿元,新世界(600628)一季度净亏损1392.21万元,徐家汇(002561)一季度净利润降84.23%至1067.53万元。
零售百货行业“关店”消息也接踵而至。此前,昆明百盛新西南店、茂业百货秦皇岛金源店发布了终止营业的通知。今年4月20日,上海巴黎春天虹口店在官方微信发布终止经营启事。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随着疫情逐渐缓解,各地政府都加大了对本地零售商业行业的支持力度。4月23日,上海市政府宣布,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力度,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编者注:指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上海将举办“五五购物节,全城打折季”系列活动,组织重点商圈、特色商街、商业企业、品牌企业开展营销活动,通过线上引流带动实体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图2:人民广场地铁站下来,便可看到新世界城)
五一长假第一天,临近中午,记者出发前往南京西路、南京东路、徐家汇等几个核心商圈进行实地走访。第一站,记者来到位于人民广场的新世界城。
(图3:新世界城门外,有大幅“五五购物节”的宣传海报)
2019年3月11日,新世界城起闭店装修,仅有部分楼层营业,一直到2019年12月28日装修完毕正式对外营业。但随后不久,疫情出现。不难想象五一长假消费客流对公司的重要性。
(图4: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的招牌)
1993年1月,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世界)登陆沪市主板市场。公开资料显示,新世界的主要业务为百货零售。公司投资兴建的新世界城,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是一座集购物、娱乐、宾馆、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生活聚合体,由新世界购物广场、新世界娱乐广场、新世界丽笙大酒店、新世界美食休闲广场、新世界立体停车场等板块组成。
(图5:“拥挤”的人们,口罩佩戴都很规范)
走进新世界城,第一感觉就是“人多”。人们都遵守规则带好口罩,一位小朋友坐在玩具车里玩手机,但口罩戴得很标准。据介绍,新世界城一楼主要是销售国际化妆品、名表眼镜、珠宝金饰等。
(图6:收银台的长队)
证券时报记者来到新世界城,是5月1日下午2点左右。这时候记者看到,收银台前排满了等待付款的消费者,队伍人数估摸在百人上下。记者随机与一位排队的阿姨聊天,询问她手里的优惠券是哪里领取的。不料阿姨十分警觉,难道是担心记者以聊天为名借机插队?
(图7:总服务台毗邻大型水族箱)
记者查找资料得知,拼多多65万张专供上海“五五购物节”的大额消费券,日前已对外发放。首批上线的新世界城1万张消费券,上线30分钟便遭抢购一空。
据钛媒体报道,在“全场五五折”叠加消费券的带动下,截至5月1日下午3点,新世界城已经接待超过10万人次的消费者,销售额较4月30日全天增长超过500%。不过截至证券时报记者发稿,暂未获取相关的官方数据。以记者现场的所见所闻来看,客流量爆棚却是千真万确。
(图8:拼多多与新世界城合作促消费)
此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提振消费信心强力释放消费需求的若干措施》的新闻发布会上,拼多多方面负责人介绍,除新世界城商圈外,本次拼多多派发的65万张消费券,还将陆续覆盖包括第一八佰伴、第一百货商业中心、百联中环购物广场等各大上海核心商圈,以及上海世纪联华、上海华联超市等商超渠道。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拼多多将至少投入25亿元现金和消费券,推动上海新经济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图9:商场内的楼层指引)
离开黄金首饰楼层,记者来到三楼,这里主要是销售设计师女装、淑女装、女鞋等。
(图10:拥挤的SKECHERS卖场)
记者发现,相比新世界城一楼的化妆品、金银首饰以及负一楼的餐饮小食而言,其他楼层客流相对少一些。但几乎每个品牌的柜台都有购物人群驻足。像一些大牌运动鞋或折扣力度较大的柜台,人群多达数十人。在SKECHERS运动鞋卖场收银台前,已有多人排队。
(图11:俯瞰新世界城内部)
商场海报显示,上海新世界城宣布推出以“吾爱吾家-新世界家庭消费月”主题营销活动,分成五个主题周,涵盖五一黄金周、5月10日母亲节、5月12日护士节、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六一儿童节五个时间节点。今年4月30日至5月5日,全场有近50%的品牌明折明扣参与5折促销。商场内男女服饰、鞋类、儿童服饰、运动用品5折起,小家电6.8折起,世界知名化妆品8折起。
(图12: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正门)
记者第二站前往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从新世界城沿着南京西路向东出发,在步行街另一端靠近外滩处,便是总经营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新世界大丸百货。这时,阵雨来袭,人们撑起雨伞。
根据天眼查资料,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的法人主体,是“上海新南东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新世界大丸百货分公司”,其母公司上海新南东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上海新丸百货有限公司。上海新丸百货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黄浦区国资委。
(图13:上海新丸百货的实控人情况,来自天眼查)
最近公布的新世界2019年年报显示,上海新丸百货有限公司系上年与新世界同一董事长、且新世界持股19.755%的投资单位。
(图14:商场内巨大的电子宣传海报)
记者获悉,4月29日,拼多多与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宣布达成合作。在“五五购物节”期间,新世界大丸百货将在拼多多平台开出首个线上旗舰店。同时,双方将在“五五购物节”“嗨购节”联合进行“电商+百货商场”营销联动,为消费者提供实惠低价。
证券时报记者向新世界大丸百货的营业人员了解,据介绍,相关折扣消费券只能在5月4日和5日使用。他们据此判断,5月1日的盛况在未来几天还将升级。
“我们的顾客定位比较精准,今天来看,大多数是适婚青年。尤其是一楼的化妆品和珠宝首饰等,对他们来说都是刚需。”该营业人员告诉记者。
(图15:化妆品柜台的顾客)
根据商场内的海报,5月1日至5月5日,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的国际一线化妆品全场8折;5月4日至5月5日,化妆品单柜消费满2000元赠100元现金券,50余家化妆品牌参与活动,现金券可用于奢侈品、轻奢品、部分化妆品品牌。
(图16:年轻顾客挑选珠宝首饰)
早年,新世界携手日本J.Front集团,在此外滩黄金地段合资设立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这也是日本J.Front近10年来开设的首家海外店铺,使用了“大丸”这个老字号店名。资料显示,J.Front集团是日本第四大百货集团,拥有大丸和松坂屋两大百年百货公司品牌。
(图17:“高颜值”的新世界大丸百货)
新世界大丸百货被粉丝誉为上海“高颜值”商场之首。
随后,第三站,记者来到徐家汇商圈。
(图18:徐家汇的中华老字号“上海六百”)
(图19:徐家汇的汇金百货)
上海六百和汇金百货紧紧挨着,均属于上海徐家汇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徐家汇)旗下商业。据官方介绍,徐家汇拥有“汇金百货”“上海六百”“汇联商厦”“汇金奥莱”和“汇金超市”等零售品牌。其中,“上海六百”为中华老字号。
公司的商业门店主要分布在上海徐家汇商圈、虹桥商圈和上海南站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公司在徐家汇商圈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且主要企业在上海商业单店销售排名前列。
(图20:“花漾徐家汇”助力消费提振)
记者了解到,上海植物园与徐汇区商务委员会、上海徐家汇商城(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于2020年4月30日至5月15日期间,以“2020上海五五购物节·上海(国际)花展·花漾徐家汇”为主题在上海徐家汇商圈进行示范展览活动。通过此举,助力首届上海五五购物节和提振消费信心。
(图21:上海六百排队结账顾客)
到达上海六百,已接近黄昏。据工作人员介绍,当日白天客流巨大,下午1、2点钟为最高峰。证券时报记者看到,上海六百一楼收银台处,此时依旧有不少人在排队结账。
(图22:汇金百货营业人员为顾客试戴首饰)
接近晚上7点,汇金百货内的英皇珠宝柜台,仍有顾客在精心挑选商品。
记者意欲离开。夜色中的汇金百货,在徐家汇“花海”中显得格外温馨。
摄影:朱凯
"负油价"卷土重来?全球库容就要满了,石油巨头危机四伏!产油国财政赤字飙升,国际局势将巨变?
重磅信号!两大一线城市同日出手,松绑汽车消费!最高补贴20000元,车企销量也在飙升,汽车板块风口再起?
全球突然杀跌!发生了什么?特朗普又要"下黑手"?人民币急挫500点,鲍威尔唱衰,美经济数据创纪录暴跌
凛冬已至!三大服装巨头撑不住了,阿迪净利骤降96%,GAP停发8万人工资…噩梦还在继续?
身家3242亿,马化腾超越马云登顶中国新首富!腾讯逆势火力全开,签下联合国、拿下广交会
又一女将告别券业!中金首席梁红即将离职,下一站或加盟高瓴资本,会擦出什么火花?
据《麦肯锡202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近十年来,中国消费市场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同时消费者开始出现消费分级,由过去各消费群“普涨”的态势转变为不同消费群体“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消费行为。
与此同时,“品味”一词也上升成消费热点,以艺术“出圈”的购物中心正契合当下消费者的这种心理认同趋势。
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选择把艺术元素融入其中,“艺术+商业”的嫁接已经是一种受欢迎、趋向成熟的商业模式。
可是,“艺术+商业”模式虽被争相模仿,艺术装置、各类展览也层出不穷,却难以创造出“引流”和“吸金”双赢的持续爆发力。事实上,“艺术+商业”远不止艺术装置这么简单!
< class="pgc-img">>1
商业空间更迭
“艺术+”模式势如破竹
随着时代发展的不同浪潮,商业的形态模式也不断更迭,同时也反映了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的转变。“艺术+”以广阔的变现能力和多元的空间场景营造,不断丰富着商业模式。
艺术商业1.0
艺术装置:趣味十足的艺术装置,可以刺激感官记忆,盘活整个商业公共空间。装置艺术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是视觉文化的主流样式,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持下,有趣多样的装置艺术不断涌现,给空间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日本Ginza Six是由88年历史的日本百货店松坂屋改造而成,它能够在商铺林立的银座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打破传统百货格局,将前卫的当代艺术和传统日本元素融合在商业空间里,还定期更换公共空间的艺术装置来增加新鲜感。
< class="pgc-img">>入口
< class="pgc-img">>中庭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艺术橱窗
艺术商业2.0
艺术展览、展馆:结合购物中心的档次定位的展览,强化空间的艺术与文化属性。每年举办各式各样的展览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凝聚人气、吸引人流、增加商业氛围,极大的丰富商业与艺术的连接形式。
据统计,广州K11一年里先后举办了9场国内外艺术展览以及不同形式的艺术文化活动,在艺术展览和活动举办期间,客流量较平日涨幅超50%,月均客流量皆超百万。
上海K11在2014年举办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异常火爆,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期间3个月内的观展总数超过34万人次,商场营业额增长约30%。2018年开启“粉红新年季”,媒体曝光量提升近数亿,推动客流量增长10%,销售额同步猛涨。
< class="pgc-img">>艺术商业3.0
艺术业态:独立的艺术教室和沙龙活动厅等艺术业态的加盟设立,具有艺术教育、体验娱乐、社交互动等功能,为商场经营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增加了消费者艺术消费体验的选择。
艺术商业4.0
艺术主题购物中心:“艺术IP”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让艺术主题成为商业品牌营销战略中的核心元素,通过沉浸式的感官体验,情感与精神的互动需求,线下与科技的连通,不断刷新“艺术+”模式的消费体验。
< class="pgc-img">>艺术与商业二者之间,并非借势,而是共生关系。艺术可以解决消费者对于购物中心的审美疲劳,又能突破艺术“被仰望”的距离感,提升格局的同时又让消费者在购物休闲时不觉得乏味。
2
对比传统商业体
“艺术商业CP”拥有更多流量和场景优势
商业空间设计的目的就是如何聚焦目标消费者、激活商业空间,吸引消费者参与感官刺激中,从而产生互动、消费行为。
1. 强大的辐射范围和聚客能力
购物中心的艺术体验为艺术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转化桥梁,打破大众与艺术的距离感。“以艺养艺”的方式,潜移默化中提升大众对艺术的兴趣,进一步促进艺术文化的发展。
在广州K11的的受访观众中,97%的消费者表示通过观看展览使其提升了对当代艺术的兴趣。
< class="pgc-img">>“艺术+商业”模式,独特定位、形象鲜明,形成了一个打通线上线下、全方位渗透都市潮流、个性消费者群体的社交商业空间,不仅可以回避购物中心同质化问题,还对消费者造就了强有力的吸引力。
福冈三越百货,是日本最有名的百货店之一,从开业至今通过一系列的革新和突破获得众多的人气和支持,是日本的购物圣地之一。除了超群的地理位置和购物环境,1997年开放的岩田屋三越美术馆画廊为三越百货带了超高的人气和源源不断的客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定期举办的艺术文化活动和享有盛誉美术巨匠的展览等各种限定活动,拉近消费者与艺术的距离,每年两次的美术特选会,已成为九州最大规模的艺术盛宴,颇受民众的关注和喜爱。
< class="pgc-img">>2. 消费场景的升级体验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进一步升级,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他们希望在商场里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体验,希望在丰富的品牌业态之余,还应拥有一定的艺术文化性与精神内涵的商业空间。
沉浸式时代的大背景下,“艺术+”不断拓展边界,从原有的文娱领域逐渐外延,凭借着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度触达和强大的包容性,拓展空间场景,增值空间能量,对社交场景进行重塑。未来感的场景表达,科幻感的艺术张力,是其他模式难以比拟和模仿的优势。
< class="pgc-img">>3
“艺术+商业”如何做到“流量+吸金”Max?
在“艺术+商业”疯狂蔓延的路径上,也被玩出了各种花样。不少人已将体验性的艺术植入商业中,声音鹊起的却寥寥无几,归根究底,艺术装置只是其中一步,运营也起着关键作用,一些头部玩家的连续实现“流量+吸金”模式为实体商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
1.突破传统,凝聚空间力量吸引人气
从“艺术商业”到“艺术IP”,无疑是对一个“品牌”的最大认可,地标性、文化性的设计让建筑更具吸引力。
波兰Stary Browar
Stary Browar由一家旧酿酒厂改造而来,其中商业、艺术空间各占一半。每年都有众多文化活动在这里举办,现在“老啤酒厂”购物中心已经成为波兹南有象征性的一个地标。
< class="pgc-img">>中庭雕塑
< class="pgc-img">>“月光”艺术装置
< class="pgc-img">>艺术雕塑
美国NorthPark Center
1965 年落成的 Northpark Center 一直致力于结合商业和艺术,堪比艺术博物馆,是公共艺术的殿堂。购物中心的创始人是狂热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他们将世界上热门的雕塑作品收入囊中,包括毕加索、马蒂斯、贾科梅蒂、塞拉等等艺术家的作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艺术IP”K11
K11是全球率先把艺术·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融合的品牌,为大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
K11已经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购物中心,建筑外观和形态进行大胆突破,对场景硬件进行体验式的设计尝试。在这个购物中心里,艺术品展览、以及各种艺术演出成为主要,将传统商场“贩卖商品”的刻板形象弱化。
< class="pgc-img">>上海K11空间业态分布
每座K11艺术公共空间占据较大的比重,目前开业的有香港、上海、广州、武汉、沈阳K11,不同的是每座K11根植于当地文化的主题差异化的定位,对空间的设计也是各有千秋,玩出了各自的“杀手锏”!
案例借鉴:从艺术体验及限量产品的购物空间上看,让出大部分的零售面积,保留公共空间似乎都会影响坪效。但在宽敞而精心打造的空间场景中,商品看起来更具附加价值,顾客明显更愿意买单,客单价亦比普通零售更高。
2. 品牌招商,新生活方式的重新组合
商场招商和品牌业态引入要从消费者到场驱动的底层逻辑出发,购物中心运营者要更懂消费者,而“懂”就体现在了业态和品牌的迭代升级上。
上海TX淮海
TX淮海首创策展型零售概念,占地2.5万㎡,以“Digital数字化、Oasis绿洲、Urban都市、X(Collaboration)跨界”为核心元素,重新定义商业空间。一眼过去,商场里到处都是首店、网红店,基本每一家店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
L1 层:MARKET H淮海大市集&青山周平;
L2 层:街头潮流&家居生活方式自定义;
L3 层:街头潮流&家居生活方式自定义零售空间;
L4 层:复古、VIntage设计;
L5层:与teamLab联手打造艺术空间。
汇集了CARINO全国首店、麦积 machimachi上海首店、KU?KU? by设集品全国首店、陈冠希的 INNERSECT潮货集合店,还有滑雪俱乐部和全球顶尖的运动装备的运动体验创新概念空间,打造的“新奢运动生活方式”。逛累了还可以去日本福冈的网红咖啡NO COFFEE、台湾超人气奶茶machi machi、豚王拉面等网红首店打卡休息。
比传统购物中心更高租金并没有影响品牌的入驻率,反而吸引更多时尚、前沿、追求个性潮流的国内、国际潮牌纷纷开设线下首店,一经开业就收到消费者的青睐。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案例借鉴:不同于传统购物中心将品牌堆砌在一个空间里,导致严重同质化,选择独到精准的品牌组合,以艺术定位为基础选择合作品牌,强势入驻优质首店,可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审美疲劳后对新生品牌的欲求。
3. 特色经营方式
特色经营是每一个商业空间都在追求的目标,如果囿于狭隘的思路,很难契合消费者的真正诉求。
曼谷Siam Discovery
项目空间划分为数码、街头、创意以及游戏实验室等 13 个主题空间,未遵循按品牌、品类做零售空间布局的传统方式,而是直接为顾客打造成了一个以生活体验为目的的“生活方式实验室”。
< class="pgc-img">>眼镜店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北京侨福芳草地
SKP-S是SKP联手GENTLE MonSTER 合力打造的旗舰项目,以“数字-模拟未来”为主题打造诸如“未来农场”、“火星世界”、“未来主义”等的沉浸式探索体验。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在SKP-S里,一向对形象输出有严苛标准的顶级大牌甚至愿意弱化自身调性,选择融入整个商场氛围。
品牌几乎在店装上都给到了独家定制,许多品牌门店进行了空间重构,以便更加符合商场整体的“未来感”,商品层面也多以“独家”呈现。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由GENTLE MONSTER打造的艺术甜品NUDAKE于SKP-S开设了其全球第一间旗舰店,空间设计和12款以“火星幻想”为主题的艺术甜品,带来非同一般的视觉与味觉盛宴。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SKP-S的融合不仅在环境、品牌、音效、香氛、互动装置等方面有所体现,更是在店内自营工作人员的统一工服(类宇航服)、工牌甚至手提袋等细节上都做到了统一的呈现。
< class="pgc-img">>案例借鉴:准确捕捉消费者对于消费升级、沉浸式体验的需求,模糊环境与艺术的边界,植入新鲜感,通过强化IP形象等引发消费者共情力,才能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内心。
4. 艺术循环
融侨中心ART MALL在4层斥巨资打造专业艺术空间,用于艺术展和文化讲座等互动交流活动。在5个楼层的不同区域规划出无偿提供给本土艺术家、文化人、手工业者的展示平台,构建了消费者与艺术零距离的人文磁场。
< class="pgc-img">>K11的艺术中心为艺术家搭建一个提供生活创作空间和参与国内外展览机会的平台,在武汉和贵阳设立的K11艺术村,目前,已有超过30名的艺术家入驻进行创作。同时,K11还与巴黎东京宫签订了长达3年的合作计划,推荐国内的新秀艺术家举办展览。
< class="pgc-img">>案例借鉴:购物中心应该深刻洞察商业与艺术结合之道,不仅仅为艺术而艺术,而是在向大众普及艺术的同时,也让艺术为商业助力,形成一个可持续的有机整体,实现艺术运营的良性循环。
4
写在最后
随着消费理念和需求的不断升级,购物中心越来越趋于个性化、服务化、场景化、主题化。商业场景迭代,需要创新带来的新鲜感不断注入,艺术跨界已然这一目标的突破口。
然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类艺术展,艺术装置,在消费者心中的差异化将愈来愈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审美疲劳等问题,如果为了差异而差异,盲目走向“主题化”、“同质化”,反而会降低自身格调。
同时,艺术主题购物中心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支撑。据悉,上海K11改造历时2年半,耗资4亿元,而芳草地经过3年的设计方案修改和5年的施工,共8年的时间才落成。
无论怎样从单一的购物需求向精神多元的需求转型,商业地产的最后目的就是盈利。只吸引消费者观看不买,打的旗号再响亮、声势再浩大的展览也失去意义。如何通过艺术和商业的结合为项目创造价值,是值得的每个商业地产人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