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看点
1、今年火锅越来越下沉了
2、用数据透视下沉市场
3、下沉火锅的5条赚钱思路
第 1367 期
文 | 星野
< class="pgc-img">>从区域王到区县王
火锅极度下沉
下沉市场有多大?
除去一二线城市的3.9亿人,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的人口规模将近10亿——这是一个比美国总人口三倍还要多的数字。
《2023中国火锅经营发展报告》,从市场消费规模上看,下沉市场高达17.19亿元,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市场消费规模分别是3.26、4.84、5.61亿元。由此可见,下沉市场具备强大的消费潜力。
今年餐饮圈有个词火了:区域王。
火锅极致内卷下,人人都想做区域王。没错,在各大区域市场,都有着大批“低调”的区域品牌,他们各居一隅,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潜力。
提到江西,你会想到季季红,提到武汉,会想到火瀑椒麻火锅,提到沈阳,会想到熊喵来了,提到长沙,会想到大斌家,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起家于安阳,发迹于郑州的巴奴,如今成为不折不扣的火锅头部品牌。
◎火瀑椒麻火锅 图源于小红书
不同于前些年盲目地向外扩张,这些区域火锅王,越来越注重练内功,先在家乡排兵布阵。熊喵来了创始人吴红涛说,“如果要做外部拓展,必须要把自己的区域做深做透以后,集中资源,向前做稳步的推进”。
而今年,我们发现,在更下沉的区县,也诞生了一批火锅区县王,他们更符合当地人的饮食文化习惯,他们更了解当地的受众,更聚焦垂直。
典型代表是巴庄重庆火锅,成立于2014年,总部在河南郑州,它的玩法是错位竞争,深度垂直县域火锅市场,河南108个县几乎都有布局,众多门店已经成为当地火锅头部品牌。
还有起源于成都的麻小度青花椒火锅鱼,有95%以上的门店都在县城的社区,7年时间,它从成都一步步走向全国,陆续开出100多家门店,在大西南也是首屈一指。
◎麻小度青花椒火锅鱼
无论是区域王,还是区县王,“强龙难压地头蛇”,他们各占山头,打磨出一套适合当地的盈利模式,甚至面对外来品牌的入侵时,也会不动声色,不惧强龙。
下沉火锅的5个赚钱思路
根据最近的实地探访和观察,我们聊聊在下沉市场开火锅店的思考,希望能抛砖引玉,给大家一些借鉴。
1、小城市开大店,想办法成为当地之“最”
一二线城市出门吃饭多是“饥饿”需求,三四线多是社交需求,很大一部分顾客追求的就是“面子消费”,比如喝奶茶要喝潮流的,品牌的;吃火锅要吃食材好,环境好的。
有很多老板都知道小城市开大店,大店到底是多大的店呢,我们认为,这个大,不一定指的是面积大,而是门头要大。
像上海的吴老幺火锅,我们去探访的时候就发现他们每家店的门头都很大,而且,包间尽可能多一些,“小城市人情化严重, 碰到熟人会相互买单,其实他们都不得劲,都想有隐私空间。”
◎大门头
再如巴庄重庆火锅,它家的红色门店也非常显眼,门店有儿童乐园、360°的全明档厨房,用餐结束还能免费抓娃娃,服务体验完全不输一二线城市的火锅品牌,令人最惊喜的是,消费下来人均却只要85元。
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了,你该如何脱颖而出?利用从众心理,省掉广告费,想办法成为当地之“最”。
如,最大的火锅美食城、最潮的火锅店、最辣的火锅、最复古的火锅店等。餐见君观察到,最近有火锅店直接开进村子里,不管是纸板招牌,还是斑驳的墙体,都在告诉大家“我最村”。
◎北步园火锅村
越小的城市人群,从众心理越严重,下沉市场商业的头部效应比一二线城市更明显。
2、模仿一线大牌很管用,但更看重性价比
一线城市流行什么,你过一两年到四五线开店一定火爆。
说白了,下沉市场的流行是追随一二线城市的,以前可能滞后五六年,但随着互联网和物流的发展,如今一二线和三四线的距离感正被消除,流行元素仅滞后一到两年, 所以学一线品牌的做法往往有较好的效果。
比如河南漯河有个95后,模仿北京网红餐厅“春丽吃饭公司” ,把火锅店装修成复古港风,很快就成了当地的网红。
◎春花火锅公司
像前几年流行的市井、港风、教室风格的餐厅,在小镇上很受年轻人的欢迎。
当你还以为县城的消费者没有对品质餐饮的需求时,那你就错了,他们消费的需求其实是对标一二线城市的,同时对价格很敏感,更加追求性价比。
说到下沉市场的性价比之王,大家都会想到季季红,现在已经有300多家直营店了,它走的是性价比路线,人均只要62元,产品品质一点也不含糊,门店装修干净敞亮,在下沉市场就算挨着海底捞开店也毫不畏惧。
◎直营门店超300家
还有来自沈阳的熊喵来了,深谙复购的核心,就是“综合性价比”。12道甜品免费;麻辣鸭血豆腐锅底免费;羊驼免费撸;针对儿童客群,提供免费的儿童餐等,这一系列的操作,让顾客感到诚意十足,吸引来不少家庭客群。
3、宣传要接地气,有互联网思维更好
在某四线城市,有位老板在餐馆开业的时候请了一帮黄牛来排队,结果有黄牛的时候没顾客,而黄牛走开的时候倒是有一些顾客进来了。
玩过下沉市场的人基本明白,在三四线城市开业的时候请一帮人敲锣打鼓,比起狂发优惠券更有效。很多乡镇火锅店老板都总结过一个经验,营销一定得接地气,玩再多花里胡哨的噱头,都没有实实在在打折效果好。
圈子小,所以懂互联网思维的话,利用一些线上运营的技巧,就很容易做成一个网红店,在当地迅速产生影响力。
熊喵来了火锅就受到王者荣耀的启发,会员通过消费频次和金额,设置了自动升级的“等级制度”,从白银,到白金,黑金、黑钻,一步一步升级。同时,一定时间没消费还会降级。
◎会员专属
越高级别,折扣越高,“专享面子福利”也给的多。比如黑金、黑钻具有免排队的待遇,且就餐过程中,店长会亲自赠送一个菜,让顾客在朋友面前有面子;此外,会立一个牌子:黑金黑钻专属;并每个月送不同的礼物福利……
在这个过程中,品牌不做任何储值活动,却和会员进行了“有效互动”。
4、有人情味的店,做“街坊火锅”
一位火锅餐见餐创联会员,提出了“街坊火锅”的概念,他认为,下沉到县城还不够,要更贴近老百姓一点,维护好街里街坊的客群关系才是关键。
唯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才能把握群众需求,提升顾客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像吴老幺火锅,客情做得非常好,服务员与顾客更像是一种亲戚关系,谁家结婚生子,谁家乔迁新居,服务员门儿清,届时,送上几个菜表达祝愿,顾客自然高兴。
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大多有人情敏感性,对人情味的关注大于经济性,有人情味的品牌真的能把规模型品牌打败。
这里举个小小河边鱼的例子,以郑州万安路店举例,店内统计数据显示,进店消费者90%都非首次消费,在这方面,她们有自己的一套经验——老板娘文化。
◎小小河边鱼
所谓老板娘文化,就是像过去的酒肆、客栈一样,通过‘老板娘’这一角色带动整店销售,通过‘老板娘’与顾客互动,让顾客觉得来这儿吃饭很有面子。
好比店长在餐中巡台、加汤时,会上前询问:您觉得味道怎么样啊?为了方便您下次过来用餐,方便加个微信吗?找到话题切入,和顾客简单聊聊天,建立起信任前提。这样的深度链接一旦建立是非常坚固的。
5、集各家所长,产品线最好丰富些
因为社交平台的广泛应用,下沉市场消费者有追求新品的意愿,即“大城市卖的东西,我希望在家门口也能吃到”。
这就需要下沉市场的火锅加快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毕竟,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对下沉市场品牌来说,打造一个有记忆点的爆款不容易,我们在胡庆一火锅的菜单上,发现相比各大品牌分别以大单品抢占市场,它倒是反其道而行,“集大家所长”,选择的都是经过市场验证的经典产品、爆品。
◎集各家之所长
其客单在70元左右,但却让这个“城郊结合部”的受众群体,享受到了大城市“轻奢潮流”产品。
关于下沉市场的经营方式,您还有哪些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
沉县乡的火锅店越来越多了。
春节返乡发现,在河南县级市,一条美食街上,60%都变成了火锅店;一个小商圈有五六家火锅店。
而餐见君认识的3个小城老板,不约而同新做了火锅项目。
这是巧合吗?
事实是,火锅业正迎来一波强烈的下沉浪潮,大牌首当其冲,海底捞去年新开500多家门店,64%在三四线。很多连锁品牌也喊出打透区域的战略口号。
掘金三四线开火锅店,是门好生意吗?
一年开514家门店,64%在三四线
海底捞等大牌加速下沉
即便是在疫情的暴击下,海底捞去年还是出人意料地开了500多家店!
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截止2020年2月19日,海底捞在中国内地一共有1230家门店(准确数据以官方为准)。而2019年结束的时候,内地一共是716家,也就是说,过去一年至今,新开了514家(不含港澳台及海外)。
注:
1、一线城市指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
2、二线城市是除一线城市外,所有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外加青岛、厦门、宁波、大连、珠海、苏州和无锡;
3、三线及以下城市指的是除去一二线外的城市及地区;
4、本图表中2020年门店数根据窄门餐眼,实际截至2021年2月。2018和2019年数据均来源于海底捞财报。
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新开325家,占全部新开门店的64%。说明什么?疫情也阻挡不了海底捞急切下沉的脚步。
截至目前,海底捞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占总门店比例为42%。一年前这个数字是27%,对比可见其下沉的决心与速度,用不了多久,或许就会成为你的“隔壁老王”。
海底捞在三四线赚钱吗?答案是肯定的。
据财报,从2017年到2019年,海底捞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收入占比分别是14.6%、20.4%、22.5%,提升可以说非常明显。刚刚过去的2020年,粗略推测收入占比有可能超过35%。
中信证券数据显示,海底捞三线及以下城市客流恢复速度明显超过一二线,2020年Q4,海底捞一线客流同比增长5%,三线、四线客流同比增长40%、16%。
▲一二线城市同店销售增长为负,三线及以下城市在不断提升
低线市场有望带来更多业绩增速,所以海底捞才不遗余力地下沉,只有广阔的下沉市场才能支撑它不断上涨的估值。
其实大牌“下沉”已经喊了好些年,但以往多数时候是雷声大雨点小。
早期行业认为下沉属于高维打低维,但实际以这类思路入局的项目基本多是含恨而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之后,品牌方们才明白,即使是一线市场的王,也不一定能直接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去。
但如今情况有了变化。
我们发现,除了海底捞,肯德基在新乡封丘开启了“小镇模式“的新店;喜茶推出了人均只有十几元的喜小茶,主打下沉市场;星巴克今年的重要战略是:加快“啡快”店(主打“在线点、到店取”)的下沉……
▲封丘是河南新乡市的下属县城,2019年正式脱贫。
而那些原本就深耕下沉市场的品牌,更是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比如老乡鸡,开始高调冲向一线城市;华莱士门店数碾压麦肯、年营收达25亿;蜜雪冰城估值超200亿元,据说计划在A股上市。
三四线城市的消费需求和购买力上来了,移动互联网、综合体等基建也已基本完备。如今的三四线城市已成为掘金沃土,催生出趣头条、拼多多这类资本界的明星企业就是例子。
下沉的真正时机到了。
“下沉”经营指南
把握消费心理,8条铁律让生意好做
与此同时,经营者也得清楚,下沉市场有下沉市场的特点。
首先消费力、消费习惯和文化跟一二线还是有很大不同。
在一二线城市,开餐厅好吃只是一个维度,即使味道平平,但环境很特别,年轻人也会去打卡。三四线的人们对于餐饮的态度很直观,就是好不好吃、贵不贵、讲究不讲究以及还有哪个朋友来过。
除了房租、人力等成本比一二线城市低很多,三四线市场特点主要表现在:
1、是熟人圈层,连接性强,重人际关系,消费决策也往往受熟人影响;
2、对价格敏感,注重价廉物美,热衷于折扣;
3、面子和人情消费居多。
4、时间更多,生活更闲暇更喜欢凑热闹。
所以,在三四线做好火锅店生意,是有一定窍门的:
1、一定要把价格降下来
“头部品牌下沉,只要价格打不下来,就会慢慢失去光辉。”跑遍100多个城市,服务过50多家餐企的合众合创始人姚哲,对下沉市场有一针见血的洞察。
他认为,一线市场的产品、服务等综合标准都能复制到三四线,才是真的下沉,而且还要根据市场成本属性调整价格,要让更多下级市场的消费者享受到高性价比的食物,否则下沉毫无意义。”
说白了就是定价实在点,人都是满足了物质再追求精神生活,三四线城市人们精神层面的消费还是滞后的,所以不要妄图他为品牌溢价、第三空间、超体验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买单。
2、产品、环境尽可能“高大上”,让顾客有面子
一二线城市出门吃饭多是“饥饿”需求,三四线多是社交需求,很大一部分顾客追求的就是“面子消费”,比如喝奶茶要喝潮流的,品牌的;吃火锅要吃食材好,环境好的;但同时还要相对性价比,既不能太便宜,又不能太贵。
▲山西应县刘建军的火锅店,宽敞明亮
所以,三四线城市好一些的餐厅,门头和店内装饰可以“奢华”为主,尽可能的满足一些活动需求,比如丧喜事、请人吃饭等。
3、开业宣传要接地气,敲锣打鼓一点都不low
在某四线城市,有位老板在餐馆开业的时候请了一帮黄牛来排队,结果有黄牛的时候没顾客,而黄牛走开的时候倒是有一些顾客进来了。
玩过下沉市场的人基本明白,在三四线城市开业的时候请一帮人敲锣打鼓,比起狂发优惠券更有效。
很多乡镇火锅店老板都总结过一个经验,营销一定得接地气,玩再多花里胡哨的噱头,都没有实实在在打折效果好。
4、懂互联网思维,很容易做出名堂
在线上营销方面,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也大不相同,如果让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发个朋友圈领一个水杯,他们要么水杯到手立马删除信息,要么直接拒绝,甚至还会觉得店家太low了。
而只要给三四线城市的人送一个水杯,那别说发朋友圈了,他们觉得转发全部好友都没问题。
这并不是说一个水杯多少钱的问题,一二线的年轻人大多要评估这个动作别人会怎么看,而三四线的人认为“如果这确实是好消息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因为一二线城市是陌生社交圈,微信里面虽有几百上千个朋友,但都是点赞之交。而三四线城市是熟人圈、家族亲戚圈,朋友圈里都是熟人。
圈子小,所以懂互联网思维的话,利用一些线上运营的技巧,就很容易做成一个网红店,在当地迅速产生影响力。
5、有人情味的小店,能把规模型品牌干死
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大多有人情敏感性,对人情味的关注大于经济性,有人情味的品牌真的能把规模型品牌干死。
某老板在山东日照开了两家新店,但A店的复购率总是比B店要高些。老板最早还以为是产品或者管理的问题,但深入门店才发现,A店的三个服务员中有两个会说当地方言,而B店的员工都是外派的,说的是普通话。
这位老板恍然大悟,说方言的门店让顾客感觉更有人情味。
到了三四线城市就能发现,顾客来了,老板都是笑嘻嘻地亲自去发烟,有喝酒的老主顾还会陪着喝一杯,这是小城市的通用法则。老板要是搞特殊、装高冷,在这里铁定混不开。
6、照顾多种场景需求,产品线最好丰富些
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讲,人口规模不大,流动性不大,很少有外来人口,整体消费趋势趋向于保守。所以肯定不能像大城市那样,开发各种新产品,或者利用网红经济营销。
但产品线要丰富,因为大部分是老顾客,要避免其口味厌倦。
而且尽可能满足多种场景需求,比如单人消费、情侣消费、家庭消费、婚宴、生日宴,你能囊括的消费场景越多就越受欢迎。
比如安徽合肥的杨家火锅,菜品分量很大,主要消费场景是4-5人的聚餐,但两个人来就会犯愁,点多了吃不完客单价又高。于是他们设计了牛羊肉拼盘、毛肚拼盘等。服务员点餐时引导,四五人用线上套餐吸引,两人小聚用拼盘照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杨家火锅菜品展示
而且,包间尽可能多一些,“小城市人情化严重, 碰到熟人会相互买单,其实他们都不得劲,都想有隐私空间。”咸阳鑫盛肥牛的大堂经理如是说。
7、用好社群,复购不愁
因为圈子小,三四线餐厅的复购基本都靠老顾客,所以会员运营非常重要。
豪渝火锅九江九龙街店,每天有10桌左右预订都来自粉丝群。老板说,他们把粉丝全部下沉到每家店,由店长一对一做客服维护。
顾客有任何需求和不满意,都能第一时间联系到店长,及时得到解决,提高了满意度,店长每天也会在粉丝群里发一些优惠券 ,直接联系店长+打折,这才是顾客最看重的。
8、模仿一线大牌很管用
一线城市流行什么,你过一两年到四五线开店一定火爆。
说白了,下沉市场的流行是追随一二线城市的,以前可能滞后五六年,但随着互联网和物流的发展,如今一线和三四线的距离感正被消除,流行元素仅滞后一到两年, 所以学一线品牌的做法往往有较好的效果。
比如河南漯河有个95后小伙子,模仿北京网红餐厅“春丽吃饭公司” ,把火锅店装修成复古港风,很快就成了当地的网红,排队堪比巴奴。
▲春花火锅公司店内场景
像前几年流行的市井、港风、教室风格的餐厅,在小镇上很受年轻人的欢迎。
餐见君接触到不少小镇火锅老板,学巴奴的“产品主义”,模仿其菜单、装修风格,也都产生了不错的效果。
但也千万别把最流行的元素搬过来,消费者的审美还没达到。
小结
总的来说,小县城的餐饮想要做好,也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在小县城做餐饮,也是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当你的经营思路真正贴合了当地消费需求之后,才能吃到这个不断变大的蛋糕。
—END—
外是收破烂的,已经做了四五年了,不过不是我做的,是我婆婆做的,我是2020年的时候来的,到目前为止基本没挣到什么钱,这边人口少,我们是小贩,不是大收购站的那种,在外三年了,之前我们是在做货拉拉的,也是不咋样,才想着找我婆婆这边来做一下,没想到还不到一年,就待不下去了,基本一个月3000左右,实在熬不起了,就想回家去做26元自助火锅,几年没回家了,想不到家里是什么样的情况?门面房子有两间是自己的,不要房租,很想回去做,不知道能行不?有经验的伙伴们能分享一下不??支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