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是收破烂的,已经做了四五年了,不过不是我做的,是我婆婆做的,我是2020年的时候来的,到目前为止基本没挣到什么钱,这边人口少,我们是小贩,不是大收购站的那种,在外三年了,之前我们是在做货拉拉的,也是不咋样,才想着找我婆婆这边来做一下,没想到还不到一年,就待不下去了,基本一个月3000左右,实在熬不起了,就想回家去做26元自助火锅,几年没回家了,想不到家里是什么样的情况?门面房子有两间是自己的,不要房租,很想回去做,不知道能行不?有经验的伙伴们能分享一下不??支个招!
< class="pgc-img">>、开在乡镇,却被同行踏破门槛
2、被称串串界海底捞,日翻7.5轮
3、串串火锅2024年发展趋势如何
第 1550 期
文 | 田果
《2024中国火锅经营发展报告》显示,近五年,全国串串火锅相关企业存量一直保持正向增长,2023年全国串串火锅相关企业存量近3.8万家,同比增长6.8%,新增注册量为3770+,增长率达64.6%。
串串火锅赛道拥挤,但依然有新品牌找到生存缝隙。
今天,我们拆解两个当下的“现象级”串串品牌,透视2024串串火锅的发展趋势。
这家开在镇上的串串店
让同行踏破门槛
“这家店开在四川德阳的一个小镇上,我是开了两个小时车从成都过来学习的”,有餐创联会员告诉火锅餐见。
前不久,一家开在什邡市洛水镇的串串店,引发了餐创联会员群的讨论,甚至有人称它为“乡镇串串”,原来这家店早就声名鹊起,不止是吸引周边城市的居民开车去吃,还吸引了很多同行前去学习。
这家店叫华阳串根香,窄门餐眼显示,现有门店109家,人均消费是53元,主要门店集中在四川,分布全国52个城市,从选址分布上看,25.69%门店都是乡镇店,占比最大,品牌成立已有20年之久。
1、牛肉很新鲜,人均不到50就能吃饱
从菜品柜上的价格签看到,一次性锅底,红锅和鸳鸯锅都是15元,长签5毛,短签2毛,盘菜则根据器皿定价,好比塑料筐2元、斜口碗4元、元宝碗10元等,实话实话,这个物价放到哪都极具竞争力。
我们来看顾客对产品的评价,“牛肉很新鲜,没有放高科技码料“、“不像普通店串很少,无论荤菜还是素菜都是一大块一大块的”、“旁边有几个阿姨一直在串签补货,高峰期了还得靠抢”。
◎餐创联会员拍摄
再来看对价格的评价,“这是目前我看到的串串里性价比最高的”,“稀饭、炒饭、银耳粥之类的,都是不限量自助”,“听说人均40就能吃饱,我们3个人才吃了100来块,这个价格一下就提升了好几个满意度”......
总结下来,这家店的最大优势:极致的性价比,即产品品质不输的同时,价格又很便宜,随之而来的就是居民的高复购。
也有业内人士道出真相:生意好,接客多,菜品没有存货,自然能保证新鲜度,这是一个正向循环。开在镇上,房租又低,说不定还是自持物业,用工成本也低,团购优惠券都是浮云。
2、小城大店,朋友聚餐也不失面子
因为有位置优势,店内两层楼加上外摆区,将近200多张台,尤其是天气升温的时候,场面非常壮观,好似农村摆宴席的场景,有顾客形容:第一次看到串串店规模这么大的!
◎外摆一开,火力全开
除了家庭聚会、慕名打卡的,这家店也吸引了朋友小聚的场景,即便人均50,也能不失主人面子,毕竟它还自带“网红标签”,成为当地的地标美食,毕竟“哪个外地朋友来了,第一站不是带着来这儿打卡”。
当然,这种类型的店往往会面临一个痛点,就是基本上没什么服务,在点评上,也不乏有很多消费者吐槽,“服务员态度很差、服务跟不上、跟自助没什么两样”等。
当然,这种模式也很难复制到其他地域,有个不可忽视的点是,这个店的客源不只是靠镇子的居民,据统计,镇上只有1.7万人,但门店每天接待将近2000人,从成都、绵阳、遂宁这几个城市开车去吃还是很方便的。
人口基数达到的镇本来就不多,交通还要便利,房租还得低,人工也不能高,所以开在外地成功概率并无法保证,也只能让同行们流下羡慕的泪水。
下沉城市的串串界海底捞
每天翻台7.5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案例。
尽管河南濮阳有海底捞和巴奴,但一提到串串,本地人首先就会想到蓉语串串火锅。它有多火呢?饭点时间基本每家店都要排队,据说每天可以实现7.5轮高翻台。
“第一次见一家串串火锅有那么多员工现场穿串”;“第一次见一家串串火锅把食材打上当天的日期”;“第一次见一家串串火锅还有专门做饮料的柜台”......以上都是来自顾客对它的评价。
1、员工“现切现穿”,处处强化产品价值感
串串火锅大多选择牛肉作为爆款产品,蓉语也不例外。
为了强化产品的价值点,它不仅将“鲜切现串”“现切现穿”作为宣传点,还把“现切牛肉系列”作为招牌产品。同时,安排大量员工现切现串,场景化的操作方式,也在消费者心智中植入了极具价值感的印象。
◎员工现场操作
在很多门店,串串菜品柜一字排开,跟传统的冷柜高底层不一样,不仅看起来干净卫生,还可以实现人群分流,选菜的体验感更好。
此外,店内空间植入了众多关于牛肉串串的介绍和海报,强调爆款产品的地位。
2、人均55,海底捞式服务,社交首选
在蓉语,点餐流程是先扫码选择锅底,其他产品都是拿着托盘自选。串串按签收费,0.6元一根,部分菜品按盘子颜色收费,最便宜3元,最贵25元。锅底、口味、份量、丰富度都很ok,且人均仅55元左右。
◎网友晒图
这里还能让顾客体验到海底捞式服务,像橡皮筋、眼镜布等都是标配。空间装修、菜品陈列、清洁卫生也有着接近海底捞的水准。无论产品价值感、环境、服务都比普通门店好,就显得极具性价比,大家也愿意复购。
低线小城的娱乐活动不多,边吃边玩是大多数人消遣的方式之一。晚上10:00绝大多门店关门情况下,而蓉语的营业时间非常长,一直到凌晨4点,去蓉语社交就成了大家的主要选择。
去年,蓉语来到郑州,连开两家门店,比起濮阳,郑州肯定人工成本更高。再加上食材的切配、调味、穿串,食材管理难度,它还需面临更多的挑战。
串串火锅还有哪些新变化?
这本大数据告诉你
近年来,看似平静的串串火锅赛道仍在不断散发出新的活力。
例如,一些串串火锅品牌获得了亿元级别的融资,一些串串火锅品牌开发了火锅新玩法,还有一些串串火锅品牌加快了出海步伐,陆续开出了海外门店……
2024年,串串火锅还将面临哪些新变化?串串火锅又如何在产品、模式等方面差异化突围?这本数据报告将告诉你答案。
由火锅餐见编著的《中国火锅经营发展报告(2024)》,预售开启!欢迎大家抢购!
火锅餐见
,赞23
1、这份报告涵盖哪些内容?
《2024中国火锅经营发展报告》,将继续为大家多维度解读行业大盘、品类趋势,同时加入新品牌、新模式、新食材、新消费、新区域等重磅模块,让大家更加了解火锅风向。
从这份报告中,您将看到。
>>6213亿的火锅市场正在发生什么?
>>48.3万家火锅企业有哪些新趋势?
>>2024,八大火锅热门品类有哪些?
>>2024,火锅爆品方向在哪里?
2、连续3年重磅发布,触达读者超30万人
这是火锅餐见连续第3年重榜发布的火锅行业报告,样本更全面,标准更明确,视角更成熟。
此次联合天财商龙,从餐饮大盘、火锅大盘、品牌趋势、消费趋势、品类风向、潜力品牌、食材创新等多纬度,为大家剖析火锅行业经营发展现状。
自2022年首次发布报告以来,该系列销量持续攀升,已成火锅餐饮人的必读指南。触达火锅餐企的数量高达1万家,触达的读者人数超过30万人。
3、用数据说话,做趋势研判
火锅餐见数据研究院汇总了行业2019~2023年中5年数据,横跨疫情周期,并有40万+火锅门店覆盖、3000+火锅品牌收录、100+城市走访调研,为大家从海量数据中,梳理出品牌、品类、消费、产品的爆款元素。
不同于枯燥的文字篇章,该报告将数据可视化呈现,对行业2019~2023年中5年数据,以及2023年统计的品类、食材、消费等统计归纳,以图文并茂,简洁易懂的形式呈现。
4、限时预售价¥358,震撼发布!
为让更多行业经营者读到这本报告,也为了更好地赋能行业,现《2024中国火锅经营发展报告》正式开启预售,定价518元/本,预售价仅需358元/本!欢迎抢购!
新观念“赋能”乡村,和老村民携手推进乡村振兴
四川有个铁牛村,“新村民”多来自北上广深
曾几何时,大量农民以在城市扎根为奋斗目标,而如今,随着乡村逐渐富裕,农村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前往。四川省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聚集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50余名“新村民”,其中不乏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的地道“城里人”,另外还有300余名候鸟型“新村民”不定期在这里居住。
这些“新村民”挥别大城市的繁华,并非仅仅贪恋田园牧歌,而是将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与老村民一同投身村子的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他们为何放弃都市繁华,如何融入农村生活,怎样参与乡村振兴?带着这些问题,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来到铁牛村一探究竟。
“新村民”主要来自北上广深
在武汉出生、香港求学、非洲当志愿者、上海工作……来到铁牛村之前,30岁出头的范文昊从未长期在农村生活过,可谓地地道道的城里人。如今在铁牛村,她的日子过得特别清静、惬意。
“一直以来对乡村很向往,喜欢新鲜的水、食物、空气,”范文昊说,“于是就在留意有没有合适的乡村居住和工作,机缘巧合,最终选定了铁牛村。”
在铁牛村的村道上,不时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在村中散步,也能看到诸如“粤A”“沪A”牌照的外地车辆行驶而过。如今铁牛村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年龄跨度从“60后”到“90后”的50余名“新村民”长居,另外还有300余名候鸟型“新村民”,不定期来村里居住。
“‘新村民’主要来自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原来所从事的行业多种多样,有教育、金融、建筑、医药等等。”周鸿宇说。
周鸿宇原来是一名国企职工,来四川旅游后,就深深爱上了这里的慢节奏,经范文昊介绍,便辞职来到铁牛村。
建筑师施国平虽然是铁牛村第一批“新村民”,但在蒲江县的明月村已经居住了近10年,早就将自己看作了四川的老村民。2014年,他在明月村深度参与陶艺产业的规划,连同一众艺术家将这个原来的贫困村打造成了远近知名的“网红村”。
“在明月村主要做的是依托陶艺的乡村文旅产业,觉得没有触及到农村的根本,我到铁牛村想在农业上做一些事情。”施国平说。如今,他携在生物医药行业工作的夫人和12岁的孩子举家迁至铁牛村,开始了新的生活。
他们让这个村变得不一样
小桥流水、荷塘亭台、橘树成林、一幢幢白墙青瓦的徽派小楼……乍看之下,铁牛村与川西南一个较为富裕的林盘村落没有太大区别。但来到村子中央,沿一条碎石铺就的小径走进“丑美生活馆”的院子里,立刻感到这里别具一格。
“丑美生活馆”原本是村里的一栋废弃小楼,“新村民”来了之后,就将它利用了起来,进行了精心打造。一楼的公共会客厅用于平日的会议、论坛、接待等活动;旁边是一个对外营业的餐厅,“新村民”在这里将本地菜品改良升级,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打造出一道一道乡土创意菜;二楼设置了亲子活动室、文创工坊、咖啡茶饮休闲平台等空间,充满浓郁的现代艺术气息。
周末的亲子讲堂、英语课、剪纸培训等教学,让老村民耳目一新。“去年举行的‘丑美生活节’,全村来了3000多人参加,好不热闹。”铁牛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帮淼说,“‘新村民’带来的新观念和生活方式,都是大城市才有的。”
27岁的铁牛村村民曹彬洋原来在镇上开了家火锅店,听说村里的变化,便回来加入了餐厅的运营,“每个月工资五六千元,最重要的是‘新村民’教会了我们很多新知识和理念,未来村里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变化,大家都很期待。”
深入“丑美生活馆”旁丑橘园,还能发现隐藏于密林当中“新村民”创造的“新东西”:几栋精巧、别致、“悬空”在地面上的小竹屋。施国平和几位定居这里的建筑师,在园里内嵌的这个乡村新场景叫做“食疗愈度假小屋”。
“这是我们过去三年研究乡村新场景成果的一个样板,利用农用地配套设施用地,用竹制板材等全生态材料制作小房子,适合家庭式、社群式乡村度假游。”施国平说,“归隐田园不是逃避城市、把农村当成后花园,而是要在农村积极地创造价值。”
新老村民共同探索产业升级
“我理解田园的‘田’是农业生产,‘园’是农村的品质。”作为明月村规划师的施国平深感乡村振兴必须牢牢依靠农业产业。而对于铁牛村来说,丑橘产业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还停留在传统的种植养殖和农家乐经营,产业转型升级是面临的最大问题。
“现在种植丑橘的时候,村民还会打农药,已经不符合生态环保的理念了,但他们一时半会也改不了,‘新村民’带来的绿色产业发展理念、模式,正是当前我们最需要的。”徐帮淼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和外部环境。
在“丑美生活馆”的“新老村民共创中心”,一次次讲座、论坛、交流产生的“头脑风暴”中,他们逐渐形成了铁牛村围绕生态发展的新思路。今年2月,“新村民”开办的企业,与老村民的集体经济合作社联合组成了新的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此外,他们还成立多家机构、组织,开始共同探索如何让产业更新换代,实现乡村振兴。
“刚开始有些老乡对‘新村民’还有抵触情绪,现在发现是共赢的事情。”曹彬洋说。
新的企业正在开展果林种植、鱼塘养殖,物业、文创、农旅等项目的整体规划建设与运营。“其实老村民也在激发我们的创新,可以说,这个企业就是一个孵化器,好的想法在这里产生,然后实施。村里的餐厅就是孵化出的一个项目。”范文昊说。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有机农业理念的引进,生态种植养殖的探索,如果还持续当前的种植养殖方式,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难以提升产值。”施国平说,为此,他们已流转9亩林地、承包6亩鱼塘,开展纯绿色种养殖循环的试点。“新村民”期望能够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产生良好的效益,让老村民接受。
“我们老村民有好的自然资源,‘新村民’有人才优势、技术和运营经验,新老村民可以说是很好的商业组合形式,相信一定能有很好的成果。”徐帮淼说。(记者高健钧、袁波、董小红)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