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每走50米就有1家奶茶店,有几家赚钱?
< class="pgc-img">>最近新茶饮的负面事件频发。
马伊琍代言的“茶芝兰”涉及“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7亿元;郑恺代言的“茶主播”疑似虚假招商;蜜雪冰城个别门店被爆出篡改已开封食材的日期标签,使用过期冰淇淋、牛奶等食材。
千亿新茶饮市场,开始从狂热,转向焦虑。
< class="pgc-img">昔日火爆一时的“答案”奶茶所剩无几
>昔日火爆一时的“答案”奶茶所剩无几
01
80%的奶茶店日入不到150元,
大部分奶茶店并不赚钱
“和一个兄弟,一人拿出30万,加盟了一家奶茶店,一直在亏,我该怎么办?”一位在上海的奶茶加盟商在知乎上发帖求助
不只是他的奶茶店一直在亏,同一条街上还有很多家奶茶店都在死撑。“如果撤出来,投进去钱就血本无归了。太迷茫了!”
这并非是个案,不赚钱的奶茶店已是一个普遍现象。美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新制茶饮门店数量大致在48万家左右。但是,其中有80%日入不到150元。
甚至连头部企业也未能幸免。很多人认为头部企业拥有品牌议价能力,盈利是自然的,但今年年初奈雪提交的招股书,让大家看到的是,即使是头部茶饮品牌,也很难赚钱。
< class="pgc-img">>招股书显示,奈雪三年营收57亿反亏1.38亿,2020年净利润448.4万元,整体利润仅为0.2%。
看似庞大的奶茶市场,其实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饱和状态。
根据中商产业网数据,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奶茶店关店数量已经开始超过开店数量,2017年上半年关店数量是开店数量的1.3%,平均亏损十万元。另据《2020 新式茶饮白皮书》,至2020年11月30日,停止营业的茶饮企业超13万家,占茶饮行业企业总数的43%。
< class="pgc-img">网红奶茶桶
>那么问题来了:
1、奶茶毛利那么高,奶茶店为什么不赚钱?
2、为什么奶茶生意越来越难做?
3、奶茶品牌接下来的突破点在哪里?
2
毛利50%,月净利竟然只有2000!
为什么看似“暴利”的茶饮行业,大多数都不赚钱呢?这与高成本息息相关。
1.高昂的房租。先不说加盟一家奶茶店前期需要硬性支出的加盟费动辄就要几十万,好的开店选址也需要对应高昂的租金。据了解,喜茶面积100平米以上的一线城市大店,其场地成本占每月固定成本的近30%,这远不是一般街边店能比的。
2.水涨船高的人力。今年年初,人社部等三部门正式发布了18个新职位,其中包含“调饮师”,通俗来说,就是制作奶茶的店员。这意味着,茶饮行业对从业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成本上也将付出更多。据了解,喜茶整个吧台的员工数量通常不会少于6-10个,这些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杯奶茶的制作。如此下来,在喜茶一线城市的大型门店,每月的人力成本就在27万左右,占每月固定总成本的60%左右。
< class="pgc-img">昔日的“大哥”也门庭冷落
>3.品质升级的原材料。十年前,一杯奶茶的成本大概在一两块钱,而这几年流行水果茶,原材料也随之升级。一杯售价10元的奶茶,成本就已经涨到三四块钱了,更别说其他鲜奶芝士类的奶茶,成本会更高。如果是加盟店,就必须得向加盟品牌购买原材,但大多数的品牌方,又都是靠赚取原材料差价来获取利润,那么加盟店就更难赚到钱了。
< class="pgc-img">>沙野轻食创始人曾在知乎上分享自己当时开奶茶店失败的经历。她表示,自己在一线城市某步行街开了一家奶茶店,房租每月2万左右,招聘了4名员工,月薪3000元。最好的销售额是一天卖了200杯,单杯均价12元,毛利50%。以每天200杯的理想情况,一个月6000杯,平均每杯的毛利只有6元,一个月总共能赚到毛利6000×6=36000元。营收减去月租和人工,就只剩下4000元,这4000元中还要去掉2000元的水电费,最后到手的也就只有2000元,算是净利润。
所以,即使一天能卖200杯饮品,也还是会亏本。因为房租、人力成本,甚至原料涨价任何一项都是硬性支出,会直接影响门店的经营成本和利润。
3
茶饮市场呈现“两极分化”
我们来看看茶饮市场现在的竞争格局。
第一梯队上,喜茶、奈雪基本牢牢占据新式茶饮的高端市场,蜜雪冰城牢牢把控低端市场。头部品牌在产品研发、数字化、门店规模等方面,具备系统竞争力,且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拥有更强的用户粘性。
第二梯队,主要是腰部品牌,如古茗、书亦烧仙草、茶百道、沪上阿姨、甜啦啦等。这些以加盟模式跑出千店规模的品牌,也都开始发力品牌化运营,增强竞争力。
“两极分化”的趋势,让奶茶生意越来越难做。
低端市场依然是奶茶的大盘。根据《中国餐饮大数据2021》,2020年,10元以下的饮品门店数量占比仍有59%。
这块市场,主要由人均8元的蜜雪冰城占领。蜜雪冰城起初是在步行街每隔20米开一家店,甚至一个十字街角就有3家门店。通过这种“包围式”开店,如今蜜雪冰城已拥有近15000家门店,预计今年年底门店数将达20000家。
不仅是蜜雪冰城,古茗、甜啦啦等千店茶饮品牌也积极进击下沉市场。内参君曾在一个福建的县城商业街看到30多个茶饮品牌涌入厮杀。古茗、蜜雪冰城的门店人潮涌动,而开在隔壁,或不远处的非品牌化运营的茶饮店,顾客却寥寥无几。
正是因为门店数量众多的茶饮品牌下沉,推动了整个茶饮品类人均消费额的下降。茶饮赛道的人均消费金额从18元下降到16.2元。下沉市场越来越低的价格,越来越薄的利润,只能依托供应链向精细化管理获得效益。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实现难度颇大,因此小品牌的生存空间更是被压缩。
在高端市场,竞争已经比较饱和。根据数据,2020年20元以上的饮品店占比均是增多,而订单金额占比却都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30-50元区间的占比下降了5.7%。说明店越开越多,但收入却没有随之增高。
成本高是难盈利的一个重点,一线城市的房租、人力成本,都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但是,高端品牌又必须占领一线市场,甚至为迎合消费者更多新追求,如社交场景等,其相应的成本投入也在飙升,留给这些品牌的盈利空间更是有限。前面我们也提到,奈雪在2020年,净利润448.4万元,整体利润仅为0.2%。
茶饮市场呈现两极分化,奶茶品牌之间的内卷,封杀了新品牌成长空间。缺少品牌力的茶饮店,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4
不赚钱的奶茶店何去何从?
奶茶品牌虽然拼杀相当激烈,但目前来看,还没有哪个品牌具备能把对手置于死地的能力。无论是喜茶、奈雪,还是蜜雪冰城、书亦烧仙草等,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抗风险能力。
尤其是资本的加入,更是为品牌的发展提供了一层保障。2020年喜茶完成C+轮融资,估值超160亿元;2021年奈雪的茶完成C轮融资,估值20亿美元,并在除夕夜提交了IPO申请;蜜雪冰城在上一轮融资过后,估值也已超过200亿元。古茗、沪上阿姨、七分甜等腰部品牌也相继接受资本投资。
< class="pgc-img">自调奶茶也能满足日常餐饮店供需
>头部品牌一边用规模“清场”,规范市场;一边用创新的方式方法,争夺新的市场空间,并且是按梯队竞争,分区域作战。可预见的是,茶饮市场很大可能会进入“战国时代”,未来五年将继续保持高速成长态势。
而新式茶饮未来竞争主要在哪里?
一个是供应链,随着门店的增加,如何向供应链要效益,通过供应链提升门店盈利能力,将成为重中之重。
第二个是资本化,看谁在资本市场跑得快,谁能不断拿到融资,就能在竞争中有较大获胜几率。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喜茶、奈雪还是蜜雪冰城,都在资本化的道路上动作不断。
目前,头部品牌也没有谁能真正“独占鳌头”,而其他品牌更是在夹缝中生存。在内参君看来,新式茶饮的赛道有可能会复制火锅,出现连锁化率极高、供应链协作能力极强、管理效率极高的大企业、大品牌。
小编有话说:
投资有风险,加盟需谨慎。如果手头有些许小额资金想创业,不妨先从单品入手,尝试已有且成熟的茶饮单品,打造自己的爆款,而不是盲目追寻市面上名气已高的“大树”,动辄投资数十几万的“大树”品牌,不一定好乘凉,也可能树大招风哦。对此您怎么看?评论区留言获赞最多赠送小编自调“小红车”秘方
欣/文
新式茶饮的2021就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揭开正面,映照着的是融资拿到手软,营销几番出圈,爆款刷屏不断、开始冲击资本市场的利好消息,而硬币的背面则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头部奶茶品牌大规模闭店、薪资引内讧等行业隐忧。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社会“内卷大潮”继续奔涌,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新式茶饮的2022有荆棘但也会伴有鲜花。
融资不断、爆款频出、向外投资成新式茶饮行业新动态
新式茶饮的2021,离不开“钱”这个关键词。且热钱是喧闹着涌向了新式茶饮行业。
据财经网产经不完全统计,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古茗等品牌在2021年都相继完成融资。有公开报道显示,喜茶在7月完成新一轮5亿美元的融资,本轮投资方均为老股东,投资完成后估值飙升至600亿元;奈雪的茶在ipo之前,也相继完成了两轮融资;除了头部品牌持续融资外,一些主打细分赛道的茶饮品牌也拿到了融资,如柠檬茶品牌LINLEE、车厘子主题茶饮品牌小满茶田、桃味茶饮品牌和気桃桃等。
红餐品牌研究院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11月25日,2021年新式茶饮行业共发生融资32起,披露总金额超140亿元,融资事件数量和所披露融资金额都已经高过2020年全年,达到近10年来的顶峰。
数据来源:天眼查 制图:财经网产经
除了不断传出的融资消息外,2021年也是奠定整个行业里程碑的一年,新式茶饮行业成功拥抱资本市场。奈雪的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新式茶饮第一股”横空出世。此外,多个品牌也被传要冲击ipo,争当“新式茶饮第二股”。其中,经河南省证监局披露,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拟在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正在接受广发证券对其进行辅导;还有消息称乐乐茶最快于2022年赴港上市,拟通过IPO融资3亿至5亿美元;另有报道称,茶百道也考虑进行5亿美元的香港IPO,公司已向银行征询有关香港IPO的建议,或最早2022年进行IPO。
虽然看上去似乎只有蜜雪冰城能较快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但这些消息也进一步让行业升温。
在竞争不断白热化的当下,资本的加持有时是一种底气,有时也是一种鞭策,2021年新式茶饮品牌继续绞尽脑汁通过在原料、设计、营销等方面发力,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爆款。
夏天,品牌围绕小众水果做文章,甚至一度引发油柑的供货紧张。最初,将油柑引入新式茶饮的是深圳本地的茶饮店,后来头部品牌奈雪的茶和喜茶的带动下,油柑彻底“出圈”。
2021年3月,奈雪的茶率先将油柑装入玻璃瓶中上架。这种小众的地域性水果入口酸涩,甚至会引起肠胃不适。但奈雪经过调试上架后,另辟蹊径打出来“3秒微涩,5秒回甘”的味觉系广告词,公开报道显示,奈雪“霸气玉油柑”上架即成爆品,在奈雪茶饮产品中,霸气玉油柑销量占比最高超过25%,甚至超越常年制霸销量榜的“霸气芝士草莓”。随后,其他品牌,也火速推出了油柑类产品。
在油柑之后,火的是黄皮。喜茶从区域性水果黄皮入手,推出了黄皮仙露系列新品。同为地方性水果,黄皮可食用性略高于油柑,但保鲜期非常短,一些茶饮品牌将售卖的区域限定在了南方,而喜茶也曾公开表示,为了解决保鲜问题,会采取全程冷链+带枝运输的方式。
此外,另一个必须提的水果,则是柠檬。除了头部品牌推出柠檬茶系列产品外,一些柠檬茶的专卖店也重焕生机。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超过1500家柠檬茶相关企业,且超过62%的柠檬茶相关企业成立于1年内。
到了秋冬,新式茶饮继续在原料端中的茶基底深究,借力营销,成功让“鸭屎香茶”出圈
对于茶饮品牌频推新品的行为,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对财经网产经分析称:“再好的产品,它也需要营销。品牌的这些手段,都是为了找到差异化、个性化的特征,从而寻找到营销路径。”另一方面,爆款频出的背后其实是新式茶饮品牌的竞争“焦虑”。对于新式茶饮来说,从产品本身树立个性,是寻找差异化、从竞争中突围的关键途径之一。
总而言之,“小众水果”“猎奇茶基底”是激烈的竞争中,品牌试图通过原料和配比在竞争中占得高地,缓解焦虑的一种表现。
另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茶饮品牌在瓶装饮料市场方面的布局也初见成效。有公开报道显示,喜茶首批汽水在开卖首日,登上了某头部主播直播间进行限量开售,30万瓶,25000箱汽水秒被抢空。而此前财经网产经浏览中国商标网还发现,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雪王爱喝水”商标,国际分类为啤酒饮料,似也有进军瓶装饮料的苗头。
除了产品端外,行业内部也出现了通过向外投资来加深自己护城河的趋势。动作最密集的当属喜茶,此外,茶颜悦色、蜜雪冰城等品牌都转换身份,迈出了对外投资的步伐。
纵观头部品牌选择的投资对象即可发现,被选择的对象,往往处于新式茶饮行业中一个更细分的业务赛道中。比如,咖啡品牌seesaw、主营燕麦奶的野生植物YePlant、桃味茶饮品牌和気桃桃以及主打分子果汁的细分类概念品牌野萃山等,都是喜茶的投资对象,这些品牌与喜茶本身业务都有一定的相关性;茶颜悦色将橄榄枝抛给了一家湖南本地的茶饮品牌“果呀呀”;蜜雪冰城则选择了汇茶。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财经网产经分析称:“新式茶饮发展到现在,已进入了一个成熟期,头部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和行业发展趋势,迈出了优化整合的步伐。行业分化下,从被投资到主动投资,这一身份的‘转换’,未来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这个趋势以及表现或会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复盘新式茶饮的2021,产品端多元布局,爆款频出,融资不断的同时,还跨界转换身份当起投资人来寻找新的增长点,以上种种,让红火似乎成了行业的关键词之一。
但花路向来荆棘遍布。新式茶饮在2021年也讲出了太多不尽人意的遗憾故事。
头部品牌大规模闭店惹担忧,食品安全问题仍是行业狂奔之绊脚石
有人继续跑马圈地,有人黯然收缩闭店。
一些品牌在2021年抢占市场的速度仍在加快,公开报道显示主打下沉市场的蜜雪冰城门店数量早超过了2万家;喜茶在年底发布的《2021年灵感饮茶报告》中也提到,截至2021年底,喜茶已在海内外80+个城市开出800+家门店。2021年全年,喜茶新增200+家主力店GO店;在1月7日,奈雪的茶也发公告表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共经营817间奈雪的茶茶饮店。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一些品牌开始收缩布局,相继关闭部分门店。同属于高端现制茶饮的乐乐茶,就将主要的精力聚焦到了华东市场,暂时关闭部分地区门店。对此,乐乐茶方面曾公开回应表示,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乐乐茶犯过错,在能力尚未达到的情况下过早进行了全国扩张。暂时关闭部分地区门店,是为了集中精力聚焦华东市场。目前关闭的市场,公司均有未来重返该市场的规划。
与乐乐茶回归稳健的心态或略有不同的是,长期盘踞深圳的茶颜悦色无法承受锐减的人流量,也选择了闭店。11月10日,某短视频平台流传了一则长沙茶颜悦色包括太平街、解放西、步行街等多家门店都关门,甚至有多家店还贴出了“门面出租”的短视频。随后,茶颜悦色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今年共三次集中临时闭店,第一次是年初就地过年,第二次是七月底疫情反复,第三次为本轮。长沙有七八十家门店临时关闭,之前的密集布点在长沙的城市发展中赚到了红利,疫情之下,自然也要承担人流减少带来的结果。
彼时,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对财经网产经分析称,茶颜悦色将开店的主要区域放在长沙,是先将这个市场做透,从财务成本和运营成本上来说,也比较低,但的确这几年长沙的布局密度确实比较大。密度太大就容易超过市场的承受能力,很可能面临着产出和投入不配比的情况。再加上疫情影响,茶颜悦色如今选择调整闭店或许是一个好的选择。
对于新式茶饮品牌来说,闭店虽略显暗淡,但企业不仅要考虑店的数量,保证每一家的运营质量,才是企业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
如果说临时的闭店整休,或能为未来的重新出发做好万全准备。那2021年另一个不得不提的行业隐忧则是食品安全。
甚至茶饮品牌茶百道,半个月内两次因食安问题“翻车”。先是去年9月,有微博大V暗访茶百道后发现,有门店过期原材料更换标签继续使用,宣传鲜果制作但部分产品用果浆替代。该食安问题惹民愤后,茶百道随即致歉,但仅仅5天后,浙江宁波的一顾客称,在慈溪某茶百道点外卖后,在分装的奶盖中发现蜘蛛,10月8日晚间,茶百道回应奶茶中喝出蜘蛛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尽管之后茶百道公开回应了“奶盖蜘蛛”事件,表示奶盖中的蜘蛛来路不明,难以认领,赔偿600元系店员为息事宁人。
但连续两次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事件,让一些消费者对茶百道感到失望,在相关微博评论下,吐槽、讽刺与生气的评论占了大多数,有网友直言,“别天天想着营销了,多把心思放食品卫生安全上吧”。
另一频繁触碰食品安全红线的典型品牌则是蜜雪冰城。去年5月,有媒体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蜜雪冰城郑州、济南、武汉等全国部分门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包括篡改开封食材日期标签,随意更改或不记录食材“效期追踪卡”备制截止时间,违规使用隔夜冰淇淋奶浆、茶汤、奶茶等食材,柠檬表皮不清洗等卫生问题和食品安全隐患。8月,在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随机抽检中,蜜雪冰城依然出现了门店存有发霉柠檬,调制糖浆与奶制品无密封冷藏保存的问题。
除了以上两大问题外,一些以加盟为主的茶饮品牌先后“跑路”“暴雷”也成了行业之殇。5月,上海市警方侦破上海市首例以虚假品牌奶茶招商网站吸引加盟商诈骗案,其中,马伊琍代言的茶芝兰正是涉案品牌之一;7月,吴昕2018年代言的茶饮品牌“茶炯”被曝收割加盟费后“跑路”;9月,奶茶品牌“快乐方程式”关联公司“新锐餐饮”疑似跑路,导致加盟商血本无归,代言人李维嘉也被骂上热搜。
结语
回首这一年,爆款不断、热度不减、欢喜与唏嘘同在,新式茶饮品牌轮番登上热搜,成为茶余饭后的话题之一。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市场规模为772.9亿元人民币。艾瑞预计,到2030年,整体市场规模将接近2千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中国新式茶饮行业仍存在较大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无人知晓行业的终点在哪里,但未来可以预见的是,这一赛道将会有更多的资本涌入,更多一鸣惊人的产品,新式茶饮品牌在2022年的故事,会更加扣人心弦。
月14日,有媒体报道,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门店郑州永安街店、济南大观园店、武汉马湖商业街店存在篡改开封食材效期、使用隔夜茶汤奶浆半成品的食品安全问题。
5月15日,蜜雪冰城通过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称,已责令涉事门店停业整顿,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第一。5月15日上午,蜜雪冰城济南大观园店闭店,截至发稿时,仍未开门营业。据公开资料显示,蜜雪冰城全球门店已超10000家。
< class="pgc-img">>当日下午,马伊琍工作室在微博平台发布声明称,“近日接到上海经侦总队通知,告知我方演员马伊琍女士代言品牌茶芝兰因涉及违法犯罪,正接受公安机关调查。我方于第一时间向该品牌提出解约通知,并积极配合经侦工作,提供线索及信息。”
据上海市公安局微信公众号消息,日前,上海警方侦破以虚假品牌奶茶招商网站吸引加盟商、虚构履约能力骗取加盟费的“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犯罪嫌疑人金某、王某等为牟取非法利益,成立某餐饮公司,在未经权利公司授权许可的情况下,搭建多个虚假知名品牌奶茶招商加盟网站,吸引获取潜在加盟商联系方式。随后,收购或注册“花点点”“茶芝兰”等50余个奶茶品牌,安排话务员对外推销加盟业务。
< class="pgc-img">>据了解,上海警方通报中的某餐饮公司正是马伊琍代言的“茶芝兰”品牌。
农村包围城市商业模式的“蜜雪冰城”刚刚翻车,明星代言的奶茶品牌又涉嫌犯罪,茶饮行业为何频频上热搜,这个行业到底咋了?
先说说“蜜雪冰城”事件:
公开资料显示,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30号,法定代表人为张红超,注册资本11337.8667万人民币。公司经营范围包含企业管理咨询、企业营销策划、预包装食品、餐饮企业管理咨询等。
业内人士指出,奶茶业问题频出主要归因于“钱”景诱人带来的野蛮生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达到1405亿元。2020年上半年虽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也达626亿元左右。美团点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现制茶饮门店数量已超过50万家。
< class="pgc-img">>据了解,开奶茶店主要有两种方式:直营和加盟。直营模式的客单价和利润较高,注重品质的把控。加盟模式的客单价和利润较低,快速拓展市场成为关键。上述两家茶饮店均属于加盟模式。
在蜜雪冰城门店,冰激凌3元,柠檬水3至4元,果茶和奶茶在4至6元之间。其正是依赖性价比迅速抢占市场,目前全球门店数量突破了1万家。
一位蜜雪冰城加盟店店主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利润,早日赚回加盟费,个体加盟店只能极力压缩成本。
从2021年初开始,据媒体报道,蜜雪冰城就已完成首轮20亿元融资,融资完成后,蜜雪冰城估值超过200亿元;产品方面,蜜雪冰城的菜单里有奶茶、果茶、冰淇淋等品类。价格上主打低价策略,产品价格多在10元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与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不同,蜜雪冰城主打下沉市场,目标用户为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门店主要开设在大学周边、步行街、商场周边等。数据显示,蜜雪冰城二三线及下沉市场的门店占比80%以上。
< class="pgc-img">>据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透露,蜜雪冰城频现食安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低利润扩张以及加速开店。
更消息称,蜜雪冰城计划在A股上市,上市的筹备已到最后阶段,交表已经在倒计时中。
从上述逻辑来看,“蜜雪冰城”这次被曝多家门店篡改食材保质期、使用隔夜奶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
虽然“蜜雪冰城”在舆论被引爆后出来道歉了,但监管部门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 class="pgc-img">>5月17日,郑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紧急检查整治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报告称,5月15-16日,郑州市局、县(市、区)局、基层监管所全员上阵、协调联动,对全市区域内的蜜雪冰城旗下门店进行“地毯式”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是否存在媒体曝光的篡改开封食材效期、过夜奶浆仍使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设施设备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三是制度建立和落实是否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
“地毯式”监督检查?让我们期待监管部门的最终检查结果吧!
再说说马伊琍代言的“茶芝兰”品牌涉嫌犯罪事件:
据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号消息,2020年12月,上海警方依托数据分析,发现大量奶茶店铺加盟商户“异常关停”的风险,可能涉嫌经济犯罪。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即会同松江公安分局组成专案组开展侦查,并于3月23日将以犯罪嫌疑人金某、王某为首的诈骗团伙一网打尽。
经查,犯罪嫌疑人金某、王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成立某餐饮公司,并在公司内部设立网络部、话务部、商务部、运营部等多个部门,在未经权利公司授权许可的情况下,搭建多个虚假知名品牌奶茶招商加盟网站,设计发布带有“品牌加盟”字样的招商广告,吸引获取潜在加盟商联系方式。
< class="pgc-img">>因代言品牌茶芝兰涉及违法犯罪,马伊琍工作室15日发布声明称,马伊琍已与该品牌解约。随后,马伊琍转发该条微博称,“向各位加盟商受害者道歉。目前我们正积极配合警方调查。”
5月17日,官媒新华社发表长文,痛斥明星代言翻车不能一句道歉就完事,还抨击明星代言不能成为欺诈的帮凶。新华社怒斥:道歉有用吗?这个答案不言自明!一些明星们刚刚跨过代言风波,就在另一款翻车产品上登上了台。
< class="pgc-img">>有受害者语气愤怒说,自己当时看见明星代言才相信的,还去总部看了实体店,前后投入十几万。如今被骗影响太大,因为本身他们家就没什么钱,都是从老人那拿的,父母攒的积蓄现在全没了。
网友们也表态,觉得明星代言害死人,他们赚了钱就不管后续了,建议以后代言如果出事,应该让明星也受到惩罚,抓起来赔钱。
不得不说,明星代言出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过去的假药假酒到现在的奶茶店,受害人付出了自己的信任,换来的却是欺骗。
希望今后明星们在选择代言时自己也多多了解,不要坑害了喜欢他们的人,赚钱也别赚黑心钱。
华夏饮食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