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羊蹄锅
制作:四川内江“怡景轩”总厨杨清松
把本地的带皮山羊蹄刮洗干净后,加香料、麻辣料烧至软糯。
待客人点食后,把汆熟的菇菌片放在小火锅盆里垫底;接着把烧好的羊蹄入铁锅,加热后舀在小火锅盆内。
撒上香菜并配明炉上桌,边加热边食。
吊锅番茄牛尾
厨艺指导:肖成
这是一道养生菜品,菜中的牛尾富含胶质,具有补气、养血、强筋骨的功效。
把牛尾250克洗净后顺着骨缝切成段,番茄750克洗净后切成块,均待用。
将牛尾段下入沸水锅中汆水,去除腥味后捞出沥水。另锅掺清水,下姜葱、当归、沙参、牛棒子骨和牛尾,烧开后改文火煨5个小时。锅中放少许油烧热,倒入番茄块翻炒,然后将牛尾连汤倒入锅中烧开,改用小火炖煮15分钟后,放入鸡汁、盐、味精和鸡精,最后加入几颗熟青豌豆点缀色彩即可。
滑羊肉片
把羊脊背肉,将其送入冰柜里冷冻一下,再切成大小厚薄均匀一致的片,将其放水盆里漂去血水后,捞出来沥水,纳盆加入红苕淀粉、盐和味精,拌匀后下入开水锅里,煮至其浮在水面上且呈灯盏窝状时,便捞出来盛入汤盆,撒些葱花便好。煮好的滑肉片晶莹细嫩,爽滑鲜香。
汆汤肉
菜品提供:永川红火扬大酒楼
汆汤肉的主料全部来自于猪身上各个部位, 有猪夹心肉、猪血旺、猪黄喉、猪脑花、猪脊髓、猪粉肠、猪肝等,而辅料则主要是盐白菜和干胡豆瓣。
汆汤肉的具体做法是,先把化猪油放炒锅里烧热,投入盐白菜片、姜米和花椒炒香, 待掺入清水烧沸后,放入泡好的干胡豆瓣,并调入盐、味精和胡椒粉煮出味, 再下入猪血旺、猪脑花、猪脊髓和猪粉肠稍煮,随后放入猪黄喉煮一会儿,然后,依次抖散下入码有红薯淀粉的猪肉片和猪肝滑熟, 最后, 出锅装入大盆里,撒上葱花,并随青椒味碟一起上桌蘸食。
制作汆汤肉的关键在于: 一是要用猪油和盐白菜,猪油增香保温,盐白菜提味,并且用量都很大。二是只能用清水或清汤, 否则,成菜容易浑汤。三是要掌握好各种原料下锅的先后顺序和烹制火候,使得汆汤肉里的猪黄喉脆爽, 猪血旺、猪脑花、猪脊髓、猪粉肠细嫩,而猪肉片和猪肝嫩滑。
板栗热窝鸡
把净仔土鸡800 克剁成块,另把泡椒60 克剁成末,青红椒、洋葱均切成小块。
净锅放油200毫升烧热,下入土鸡块炒干水汽,再加入泡椒末、豆瓣酱30克、生姜米60克炒香,放入板栗,掺入鲜汤200毫升并加少许盐和味精,焖至鸡块熟时,下入青红椒块和洋葱块,勾芡后淋陈醋50毫升,起锅装砂煲即成。
微信搜索:四川烹饪杂志为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订阅《四川烹饪》杂志的方式
1.邮局订阅:邮发代号为62-50
2.本刊邮购:邮局汇款至“成都市人民中路三段4号四川烹饪杂志社邮购部收”(注:请填写清楚收件人真实姓名、地址、电话及订购内容等)
3.进入中国邮政报刊网:http://bk.11185.cn搜索“四川烹饪” 网上订购2017年期刊。
4.2016年《四川烹饪》合订本已出,数量有限,订阅从速,微信关注 四川烹饪杂志订阅。
><>锅是我们常吃的美食,我国火锅类型众多,每个地区都有当地特色的火锅。北方以铜炉火锅为首,大多爱吃羊肉。南方则分为好几派,有粤式的养生清汤锅,有云南的鲜辣火锅,有川系的麻辣火锅,而今天主要介绍的就是川系火锅中最经典的4种。
< class="pgc-img">>大家都知道,川渝地区的菜以麻辣为主,而火锅当然也不例外。川系火锅大都是以麻辣为主,但是在油盐和辣度方面,它又有所不同。
< class="pgc-img">>四川火锅
四川火锅以麻辣为主,火锅底料是经过翻炒制作而成,其中四川火锅相比重庆火锅,麻味较轻,而且底油用的不多。适合爱吃辣味的人群,四川火锅吃起来锅底没有那么浓郁,但是辣味十足,是一种清爽的香辣味。
< class="pgc-img">>鱼火锅
鱼火锅也被称为火锅鱼,是当地一种常见的家常菜,主要的食材有鱼和火锅底料,口味也比较多,除了麻辣味,还有酸汤、冷锅和干锅等等。这道鱼火锅更经济实惠,将特色鱼肉吃完以后,还能在锅里涮汤,非常方便。鱼肉一般用梭边鱼,肉质香嫩细滑,吃起来汤香肉嫩,是川渝地区常吃的美食。
< class="pgc-img">>串串香火锅
串串香火锅近几年也比较流行,在全国多地都能看到,它是一种类似于麻辣烫的火锅,将食材串在竹签上,然后放进滚烫的麻辣火锅中涮着吃。这种串串香也是当地一种大众化的草根美食,汤底跟常吃的火锅差不多,而最特别的就是用竹签串着,吃起来比较方便,不用筷子也能吃上。串串香最早非常简单,食材大多是各种下水料比如鸭肠、鸭胗等等,食客可以买了边走边吃,就跟小吃小零嘴一样。后来逐渐有店铺专门卖这种串串香火锅,食材种类也更丰富了。
< class="pgc-img">>重庆火锅
重庆火锅跟四川火锅很相似,但是火锅底料用料更足,一般用牛油烹饪,牛油的分量非常大,所以汤底更浓郁,而且花椒的麻味也更重。喜欢重口味的人,相比四川火锅,会更爱重庆麻辣火锅。在烹煮的过程中,牛油可以加大火锅的沸腾,食材会更入味,吃起来更麻更辣。
< class="pgc-img">>川系火锅有四川火锅、重庆火锅、鱼火锅和串串香火锅,这四种火锅以麻辣口味为主,而又风味各异,你更喜欢吃哪种?
>要是中国人,似乎就没几个不爱吃火锅的,各色火锅总有一款适合你。
尽管火锅只是把食材在沸水或滚汤中简单涮烫,称作烹调都略显牵强;但这围炉夜话的氛围感、无所不包的自由感、自食其力的参与感,让火锅成为远胜于任何珍馐佳肴的国民美食。
< class="pgc-img">>每当来川渝旅游或出差,朋友都会惯例性地问一句“吃火锅了吗?”
火锅毫无疑问已成为当地饮食、乃至生活文化的最典型缩影,来成都却不吃顿火锅,简直比去广州不喝早茶、去北京不吃烤鸭、去西安不看兵马俑、去扬州不捏脚更“大逆不道”。
< class="pgc-img">>我虽能吃辣,肠胃毕竟更适应清淡的江浙饮食,难免畏惧重油重辣的四川红油锅底,有贼心却没贼胆,于是平素吃火锅相当有限。
但既然来到中国的火锅重镇,就必须鼓起勇气,让“贼胆”凌驾“贼心”之上,否则怎么跟关心我行程的亲友交代呢?
锦城印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class="pgc-img">>晚餐在【谧寻茶室】吃了顿素斋,回酒店不久便觉得饥肠辘辘,于是临时起意找家火锅店吃第二摊,最终锁定在距武侯祠不远的【锦城印象】。
纵然我到店时已是晚上9点有余,且空中飘起牛毛细雨(离店时已转为瓢泼大雨),但店内仍然热火朝天,成都人对火锅的热情果然丝毫不受时间与天气所限!
< class="pgc-img">>【锦城印象】连续三年被黑珍珠指南评为一钻级餐厅,是少有同时得到黑珍珠与米其林推荐的火锅店,故而整体定位和价位确实会比其他人气店家略高些,但胜在能吃得舒心、吃得安心。
毕竟对于我这个习惯清淡饮食的江浙人士,麻辣火锅已经足够挑战肠胃了,实在不想再额外增添风险……
< class="pgc-img">经典怀旧牛油红锅:98元
>传统来说成都火锅为清油锅底、重庆火锅为牛油锅底,【锦城印象】二者皆有,但以热辣浓重的牛油红锅为特色。
看着凝作固态的牛油锅底入锅,随加热而缓缓融化,渐转鼎沸,释放出强烈的油脂、辣椒、花椒芳香,令鼻腔不禁隐隐作痒。
等待火锅沸腾的延迟满足,无疑大幅提升了内心的期待,堪比等待烤肉焦化、水果成熟、红酒苏醒的过程。
< class="pgc-img">>其余火锅皆需在出锅后额外施加蘸料,唯独四川火锅因汤底过于浓烈刺激,反需蘸食香油来起到保护胃壁的“防火层”作用。
平心而论,香油多少会阻碍香气逸散,导致吃着多少不如闻着香,但毕竟能大幅提升肠胃的续航能力,发展才是硬道理。
< class="pgc-img">>若觉得滋味单调,可按需拌入蒜泥、葱花、香菜,香气就似川剧变脸般瞬间切换。
< class="pgc-img">锦城鲜毛肚:68元
>没有毛肚,便不算吃过四川火锅。其实最推荐的是取自牦牛的“特供毛肚”,从屠宰到餐桌尚不足12小时,最大限度呈现毛肚的新鲜爽脆。
可惜我造访时几近闭店,自然无缘这限量供应的珍品,只能退而求其次。纵然如此,这“普通级毛肚”亦品质不俗,快速“七上八下”约15秒,第一时间蘸入油碟,入口后似有生命般鲜脆跃动。
< class="pgc-img">锦城上上签:24元
>对于无辣不欢的四川人民,仅有锅底还远远不够,或要事先腌制入味,或在出锅后再施加蘸料。
所谓“上上签”,实则是腌制过的麻辣牛肉串,以竹签串起,防止下锅后失踪。今日所有菜品中,属这道牛肉串最为表里如一,由内而外皆火红麻辣,无福消受的我只能大喝冰雪碧来“灭火”。
< class="pgc-img">功夫腰花:38元
>我本不十分喜爱腰花之类骚味过重的下水,但既是【锦城印象】特色,仍不免要品尝下。
这腰花果然不负“功夫”之名,花刀切得极见功力,下锅涮烫约30秒,腰片根根翘立,似麦穗垂坠、又如鲜花绽放,口感嫩中带脆,毫无脏器膻味。
< class="pgc-img">>成都火锅风味相对轻盈,故而时常会搭配各色料碟,与食材一一对应。
腰花的专属料碟是以辣椒、盐、孜然、花生等调配而成的干蘸碟,并可酌情添加葱花或蒜泥,鲜香更大于麻辣,能充分沾裹在腰花的“花瓣”上。
如吃得口干,亦可换回油碟,风味略清淡、口感更爽滑。
< class="pgc-img">雪花西冷牛肉:38元
>川式火锅滋味浓重,任何素材下锅后都会被锅底“同化”,故而以口感突出的各色内脏最受欢迎,其余肉类反倒突显不出鲜美。
纵然肥美如雪花牛肉,汆煮后亦只剩麻辣,并无太多特殊之处;切忌烧煮过久,否则口感会变得很柴。
< class="pgc-img">锦城嫩牛肉:20元
>相较之下,倒还是这价廉物美的“嫩牛肉”更契合火锅食材“口感为先”的理念。牛里脊切作极薄的肉片,加腌料进一步软化,下锅涮烫1-2分钟后仍能保持柔嫩。
龙森园:山药当归枸杞Go!
< class="pgc-img">>离蓉之前,想着毕竟还是得吃顿火锅作为告别,选定在口碑颇佳的老店【龙森园】。
由于晚上要赶飞机,我只能定在最尴尬的下午三四点吃“晚饭”,好在成都人对火锅的热情是全天候的,任何时间都不会让人失望而归。
毕竟不是饭点,店里稀稀落落,但少数几桌客人还是在冰啤酒与火锅的“冰火两重天”攻势下,不自觉地欢腾喧闹起来,火锅店就是得有这种氛围才对味!
< class="pgc-img">>【龙森园】自诩创立于光绪三十四年(1904年),个人认为有夸大之嫌,但至少也是二十年历史的老店,在琴台路上屹立许久,此外别无分店。
店家最大特色是花样多变的锅底,包括牛油、清油、鱼头、菌菇等18种,甚至还原了据说最原始的“成都老汤”。
< class="pgc-img">卤牛油红锅:68元
>在诸多锅底之中,我选择了传统红锅升级而来的“卤牛油红锅”,由清油、牛油、卤油(加香料熬炼的油)调和而成,兼有火锅与卤味之所长。
总体调味更偏于成都的鲜辣风格,不似【锦城印象】那般重辣,又因加入卤油而散出复杂的药材香气,在普适性上或许略低于纯粹“麻辣烫”风格的火锅店。
< class="pgc-img">>锅底以外,惯例以香油碟为唯一蘸料,至多加入蒜泥、葱花、香菜调剂。
< class="pgc-img">>相较于从小最爱的“川崎”火锅酱、北京涮羊肉的麻酱、潮汕牛肉火锅的沙茶酱等,香油实在寡淡又平凡;但川味火锅的特别之处在于,当食材从沸腾的麻辣锅底中回到油碟之中,洗去满身“江湖气”,这种阅遍千帆后难得的温柔与包容,反倒比一以贯之的“侵掠如火”更让人难以割舍。
< class="pgc-img">极品毛肚:68元
>我从小不甚爱吃内脏,唯独对“肚”情有独钟,任何做法皆来者不拒,于是毛肚也成了我最爱的火锅食材。
【龙森园】的毛肚肉质肥厚,爽脆感稍逊,但耐煮且有嚼劲,更接近于常规认知中朴素却回味无穷的“下水”。
< class="pgc-img">极品黄喉:78元
>终于吃上了黄喉,也就是猪的主动脉血管,实在感叹中国人发掘食材的超凡想象力。
品尝黄喉的乐趣,在于感受其不断变化的口感:通常快速涮烫,爽脆度不下毛肚、鹅肠;久煮会变得橡皮筋般老韧难食,但当彻底煮透,便会趋于柔软,且饱吸汤底滋味。
< class="pgc-img">嫩牛肉:48元
>有了【锦城印象】的经验,这次直接选择了更适合川味锅底的嫩牛肉。
平心而论,嫩牛肉固然比雪花牛肉更适合滋味浓重的川式火锅,但表现力终究不及口感拉满的各色内脏,只能算是对“食肉动物”的一种告慰。
< class="pgc-img">羊上脑肉:58元
>羊肉或许算不上四川火锅的常规班底,并且教条主义的我坚信唯有清汤铜锅才是涮羊肉的主战场。
但来成都后日日品尝川菜,开始有些想念羊肉,于是选择割舍血旺、鹅肠、鳝鱼之类更四川的食材,回归“大口吃肉”的本性。既然是本性,便没什么可细细品味的,爽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