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泡奶茶”是在台湾、泰国流行的一种饮品。近日,一段美女演示售卖灯泡奶茶的视频及一些照片在网上蹿红,原因是其中的“奶茶妹”的身材实在火爆,事业线深不见底。
起初大家都认为这家奶茶店是在台湾彰化,但随后便有人出面澄清称实际是开在台北。在得知具体位置消息后,便有人慕名前往希望一睹奶茶西施芳容。然而悲剧一幕也因此发生。
台网友晒出的Facebook消息显示,当自己来到传说中的灯泡奶茶店时并没有看到网上照片中的奶茶西施,而是下面这样的普通售货员……看来,视频中的“奶茶妹”只不过是店家请来做一次营销的。于是正应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网友大呼“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尽管如此,假“奶茶妹”的Facebook账号还是被网友搜索了出来,她叫“Jocelyn Kao牛奶兒”。
从“Jocelyn Kao牛奶兒”的Facebook发现,原来这个妹子其实是一个小模特儿,因为胸大,所以粉丝也是蛮多,而她跟游戏也有一些渊源,因为她以前还当过游戏Showgirl。就
除了自己的照片外,“Jocelyn Kao牛奶兒”还出过自己等比例的大抱枕,真是福利满满,只不过不知道在哪能买到。
“牛奶兒”美照。
台湾,
比茶叶蛋还红的就是珍珠奶茶。
然而,
寻常的奶茶已经不能满足“食客”们的需求了!
对奶茶的苛求也从味道转到了容器,
以及……
另外的“容器”!
近日,
脸书上出现了一家,
和别人家包装不太一样的珍珠奶茶……
是的!
他们家的奶茶是用灯泡装的!
这样!
这样!
还有这样!
WHT?
你说没有看到灯泡?
那你们的眼睛都往哪看了?
一哥我让你们看灯泡啊!
灯泡啊!
灯泡啊!
我都说三遍了!
你们才肯把目光转向我们可爱的灯泡君!
你们什么意思嘛!!
郑重声明!
一哥是个纯洁的好孩子!
不是老司机!
绝不发车!
绝不!
我的目光一直在那娇小、婀娜的灯泡君身上!
不曾有过半点动摇!
哪像你们!
这群邪恶的人类!
就知道看……
奶!
(好污!感觉纯洁的我就不该说出这样的字眼!)
可是,
大概是上帝也不忍看到人性的沦丧,
所以,
他老人家,
动了点手脚……
是的!
没错!
不用怀疑!
就是同一家!
让你们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成天都在想什么呢!
当心我告诉你们老师去!
这里新鲜资讯另类新解,这里潮流八卦充分满足你猎奇的小心灵,这里福利多多让你拿到手软,生活在南昌,就该关注“南昌一天”
南昌一天订阅号:ncyitian
南昌一天,平安、开心、快乐每一天
期,南京市一家餐饮店销售的“洗衣液奶茶”引起广泛争议。
“虽然这款奶茶的瓶身及瓶盖检测报告显示符合食品级包装材料标准规定要求,产品也没有质量安全问题,但这种包装与洗衣液瓶相似,会误导消费者。”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无底线的搞怪设计不值得提倡,商家在食品包装标新立异方面应把握好尺度。
“洗衣液奶茶”已被叫停,但记者在部分网络购物平台上看到,诸如灯泡糖、草莓蛋糕精油皂、香烟糖等类似的“网红”食品、用品还在大量销售,给孩子带来的安全隐患仍令人担忧。
一类是做成日常用品形状的食品,孩子容易误食。记者在购物平台搜索“灯泡糖”,跳出160多家网店,都是销售灯泡形状的糖果。一家网店销售“抖音网红1:1灯泡糖”,据其介绍是按照电灯泡比例1:1制作,颜色五彩斑斓,非常吸引人,网上显示月销量超过600多件。对于是否会给孩子造成误导,将真灯泡放嘴里造成伤害的担忧,客服人员仅仅说,要给孩子讲清楚。
记者还看到,有不少商家推出模仿医疗器械输液吊袋外观的“输液饮料”。输入“输液饮料”字样也跳出了许多网店,输液袋挂架、输液袋、输液管和流速调节器等一应俱全。一位网民评论说:“今晚成功吸血,饱了!”,不少网民担心这些“搞怪”食品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一类是做成食品形状的日常用品,也给孩子造成误导。记者在一家销售“草莓蛋糕精油皂”的店铺看到,销售的精油皂做成了草莓蛋糕的形状,非常逼真,有五种颜色可选。“看了太有食欲了,我一个大人都忍不住想咬一口。更何况小孩子呢?真的有可能误食。”一位孩子的妈妈告诉记者,“坚决不会买,放在家里不安全。”
同时,还有很多做成食物形状的小玩具,孩子也容易误食。记者搜索“食物玩具”跳出成百上千家的网店。很多网民评论说,“非常仿真,细节非常好。”而且从网民评论中也可以看出,很多是买给孩子玩的,很受孩子欢迎。“太好看了,喜欢得不得了,好多食物,孩子舍不得放手给我拍。”一位网民评论说。
还有一些“网红”食品打擦边球,容易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譬如,搜索“烟糖”也跳出了许多网店。一家网店月销售量超过200件,里面的糖果做成了香烟的形状,从香烟盒到香烟全都惟妙惟肖。不少网民评论说“孩子很喜欢”,还有一些网店直接模仿中华、万宝路等香烟的造型,一位网民评论说“一包5根,小朋友很喜欢吃。”多位孩子的父母对此表示“不能理解”,“这是从小培养烟民吗?商家不能为了利益,丧失起码的底线。”一位妈妈说。
淮阴师范学院教授赵海林认为,洗衣液奶茶、灯泡糖、草莓蛋糕精油皂、香烟糖等“网红”食品和用品,一定意义上由于形式新颖,满足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容易产生比较好的销售效果,但这类包装对于辨识力弱、好奇心强的孩子极易产生误导,造成安全隐患。商家“猎奇”“创意”要有度,不能为了追求利益而践踏食品安全“红线”,有关部门对于此类奇葩包装应加强监管。
“国家对食品及食品用包装材料有严格的规格和标准要求,但对包装设计的外形没有明确的规定。”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如此,食品类产品涉及身体健康和安全,在创新设计中,不应与非食用产品的包装外形类似,以免误导消费者。
同时,消费者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不要盲目追求“猎奇”包装食品。有关部门表示,对市面上明显有安全隐患、故意“恶搞”等挑战公序良俗的食品包装,消费者要及时拨打12345、12315,向监管部门举报,坚决予以抵制。
转自 | 新华社
来源: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