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邦物流合作的“顺心快运”开始招商加盟;顺丰优势业务“商务件”增速跑输行业水平
顺丰通过并购对快运业务的布局将浮出水面。
账号主体为广东顺心快运的“顺心捷达”微信公众号显示,5月12日,顺丰、新邦物流共同成立的加盟制物流品牌“顺心快运”将在广州举行品牌发布。新京报记者近日获悉,“顺心快运”目前已在湖北孝感地区展开招商加盟。
顺丰这家以直营模式著称的快递公司,却在与新邦合作的快运业务开始招商加盟,业内人士猜测加盟制与顺丰一贯坚持的直营模式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3月刚刚过完25岁生日的顺丰,不管是在深挖自身快递物流优势上,还是在商业领域的尝试上,都掩盖不了成长的焦虑。这种焦虑在业绩上的体现就是,营收增速脱离行业水平,优势业务“商务件”收入见顶。
顺丰快运业务开始招商
此前有消息称,顺丰注资17亿收购新邦71%股份,并成立新公司“顺心”开展快运业务,新邦原有资产和业务将转移到新公司。
对此,顺丰方面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有投资顺心,但详细信息没有对外公布”。新京报记者在账号主体为广东顺心快运的“顺心捷达”官方微信上看到,5月12日顺心快运首场品牌发布会暨合伙人招募大会将在广州举行。顺心捷达是顺丰早年收购银捷快递改组后的品牌,最早试水快运加盟制,也是最早与新邦展开合作的主体。截至发稿,顺丰控股并没有发布与收购传闻相关的任何公告。
新京报记者近日获悉,“顺心快运”公司目前已在湖北孝感地区展开招商加盟。此外,新邦南京某地区加盟商发布招商信息,称新邦和顺丰快运业务已经达成合作,新邦已经开始承运顺丰小票和顺丰专递,现正在招收二级加盟点。
新京报记者查阅发现,广东顺心快运有限公司已于近期进行工商登记,法人代表为金石,上海尚广投资有限公司、深圳顺路物流有限公司、万安华创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分别持股37.23%、32.35%、30.43%。
上海尚广投资由泰瑞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上海)有限公司100%控股,而后者是由新邦物流控股股东台湾新竹货运集团100%投资;深圳顺路物流则是由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的企业,后者又由顺丰控股100%控股。
由此可见,注资后新成立的“顺心快运”公司,新竹货运(新邦物流)占股37.23%,顺丰占股32.35%,万安华创占股30.43%。
顺丰快运业务引入加盟模式
顺丰控股在2017年年报中称,其是A股目前首家采用直营模式的快递公司,顺丰控股总部控制了全部快递网络和核心资源,包括收派网点、中转场、干支线、航空枢纽、飞机、车辆、员工等。相比于加盟经营模式,直营模式对各环节具有绝对控制力。
“但新邦物流是个加盟制的物流企业,双方合作的‘顺心快运’目前也是以加盟模式对外招商”,一位资深物流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加盟模式对网络和服务品质的把控力不如直营,这将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体验。
向来以直营保证服务质量的顺丰,会在快运业务上使用加盟模式承接订单吗?
快递专家龚福照称,一个成熟网络型物流企业的形成平均需要十年时间,天地华宇、德邦等企业的成长证明了这一点,通过收购现成的物流网络是快递企业快速扩张的好方法。圆通开展快运业务前,便试图收购天地华宇,但未成功;百世也是通过收购方式开展快运业务的。
“除了熟悉物流市场的人士,大多数人不了解新邦和顺丰之前的关系,”对于直营与加盟的差异带来的服务品质的差异,龚福照认为,目前顺丰和新邦两个品牌依然是独立运营,新邦的服务并未贴上顺丰的标签。
新京报记者5月7日在微博上发现,不少人在抱怨新邦物流,“从广州到沈阳用了半个月”、“报价货物理赔难”等对于时效和服务的吐槽众多。
“顺丰尝到了直营制的甜头”,龚福照称,但未来顺丰是否会将物流业务也直营化则不能断下结论。“现在顺丰的战线比较长,管理上对资金、人力消耗也比较大。直营物流要不要、值不值,都还是有问号的。”
优势业务“商务件”增速不及行业水平
“特别紧急用顺丰,不是特别急的用通达。”这是物流服务业内的一个流行说法。不过,随着通达系快递对时效业务的逐渐改进,顺丰的核心业务“商务件”正在被蚕食。再加上经济环境不景气,商务交流活跃度下降以及文件电子化趋势的影响,顺丰商务件增长乏力。
2017年年报显示,顺丰时效板块(主要是商务件)不含税营业收入为466.81亿元,较2016年增长17.61%。报告期内,经济产品不含税营业收入为148.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58%。这两项数据均低于行业同期的28.2%的增长。
回看近年数据,其营收增速早与行业脱节,且差距拉大。2016年低于行业25个点,低于申通圆通一半,不足中通1/3。2017年,顺丰实现营收710.49亿元,增速为23.68%,低于除圆通外的通达系,也低于28.2%的行业平均水平。
“目前对时效有需求的消费者基本都已经在用顺丰了,这块业务已经接近天花板。”一位资深物流行业专家称,目前通过顺丰时效产品邮寄的内容物以合同和发票为主,而随着电子发票和合同的推广,这一块业务将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时效业务不仅增长缓慢,单票收入也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财报数据显示,从一月到三月,单票收入分别为22.87元、22.22元、21.90元。
今年春节期间,顺丰加收了高峰期附加费和服务费,但单票收入无论同比还是环比依然有所下降。在3月份业绩回温之后,单票收入持续下降,平均每票较1月份下降近1元。
实际上,单票收入下降的趋势从顺丰2016年全年财报中就已初露端倪,顺丰控股快递业务票均收入为22.15元,而2014年度、2015年度的快递业务票均收入分别为23.61元、23.83元。业内人士称,单票收入的下降意味着总体议价能力的下降。
一位电商从业者告诉新京报记者,电商客户对于价格仍然十分敏感,往往只有在部分客户有特殊需求时才会用顺丰。
顺丰的魄力和隐忧
顺丰在近几年持续购入飞机和兴建机场。
2009年,顺丰航空成立,快递公司买入飞机,机队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底,顺丰已拥有41架自有全货机,16架租赁全货机,57条航线,396名飞行员,成为国内全货机数量最多的货运航空公司。
“顺丰砸钱扩充飞机和机场是很有魄力的”,快递专家赵小敏称,无论是国际规律还是市场环境,对机场的建设这是一个长期的投入。拥有飞机和机场就意味着拥有国际业务的基础设施,掌握了连接世界的通路。
顺丰年报透露,未来三年,机队规模预计达到70架。但与国际物流巨头相比仍有差距,联邦快递有671架飞机、UPS有649架、DHL有420架飞机。
“巨头也已经把服务做到了极致,顺丰现在大笔投入能否实现差异化竞争具有很大不确定性。”龚福照称,国际物流巨头已经形成话语权了,进入国际市场面临的壁垒非常高。但不能忽视的是,国际物流具有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因此“国家队”的支持将助力顺丰的国际化。
发力多元化业务的背后,是顺丰沉重的自营体系,赵小敏称,随着人力成本的增长,如果顺丰的新增长点不及预期,将直接影响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业内称,原有业务后劲不足,新增长点尚需开拓,这也是顺丰的焦虑。
新京报记者 杨砺
日,南京一家德庄火锅的餐饮具被当地市场监管局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出现这一情况与其使用的洗涤剂不合格或未清洗干净有关。
据不完全统计,有3家德庄火锅店曾因类似问题被当地市场监督部门通报,时间跨度从2019年到2021年。除餐具不合格外,多家德庄火锅店年糕、黑鱼等食材也曾被检出不合格。
成立于1999年的德庄火锅是一家老牌火锅店,目前拥有900余家门店,其中加盟店有600家左右。“曝光和抽检的这些门店大多是加盟店,我们均进行了整改。”1月28日,德庄火锅相关负责人回应称。
专家认为,这种“发生-整改-又发生”的恶性循环也透露出专注于“跑马圈地”的德庄火锅忽视了基本功,疏于管理的情况下在慢慢透支品牌;长此以往,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餐饮具被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2021年1月22日,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其中位于南京溧水区溧水宝塔路的德庄火锅的1批次碗(抽检日期2020年12月14日),被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检出值为0.7mg/100cm2,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本次抽检餐饮具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餐(饮)具消毒单位使用的洗涤剂不合格或使用量过大,未经足够量清水清洗。
而在2020年12月25日,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显示,孝感市开发区德庄火锅银泰店使用的碗、杯(抽检日期2020年11月12日),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烷基苯酸钠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其中碗、杯的检验结果分别为0.029mg/100cm2、0.021mg/100cm2,标标准值为不得检出。
2019年7月15日,湖北省荆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2019年第14期)中,沙市区德庄火锅美佳华店使用的餐具(抽检日期2019年6月18日)检测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部分餐具还检测出大肠菌群。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餐(饮)具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风险解读》明确指出,采用化学消毒法的餐(饮)具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应不得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即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洗衣粉、洗洁精、洗衣液等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其主要成分十二烷基磺酸钠,因其使用方便、易溶解、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在消毒企业中广泛使用。
食材问题也不断出现
多家德庄火锅店食材也曾被检出不合格问题。2020年12月11日,江苏省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苏州市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告,吴中区重庆德庄火锅胥口加盟店销售的年糕(生产日期/批号(采样日期)2020年9月27),脱氢乙酸及其钠盐检出值为0.551g/kg,标准规定为不得使用。
2020年1月9日,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显示,黄冈市黄州区德庄万达广场火锅店销售的黑鱼(抽样日期:2019年09月03),氧氟沙星检出值为34.8μg/kg,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
2019年11月18日,福州市市场监管局通报了6起餐饮企业采购不合格食品原料案,福州市台江区重庆德庄火锅店位列其中。事件要追溯到2019年7月1日,福州台江区重庆德庄火锅店以每根1元的价格,从一位上门推销者处采购油条20根。经检验,该批次油条铝残留量不合格。福州市台江区市场监管局没收重庆德庄火锅店违法所得44元,罚款5000元。
被质疑“吃老本”
公开资料显示,德庄火锅隶属于重庆德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在重庆成立。2000年,其创始人李德建因购买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天下第一大火锅”而受关注。该锅在洛阳铸造而成,自重15吨,直径10米,高1.06米,被认为是重庆火锅的标志和代表。自李德建购买该火锅后,德庄名声大噪,也开启了扩张之路。目前,德庄火锅拥有自营店、控股店、特许加盟店达900余家。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德庄火锅仍在不断加码。2020年12月,天眼查App显示重庆德庄饮食连锁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从400万变更为2500万,增幅为525%。这是由重庆德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是德庄火锅品牌的主体运营公司,两家公司董事长均为李德建。
除了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屡次被通报以外,德庄火锅“差评”也被业内总结成典型案例。2020年7月,专注于新餐饮的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NCBD(餐宝典)发布《2020中国川渝火锅差评大数据分析与研究报告》,对几个典型川渝火锅品牌的差评作了研究分析。分析显示,德庄有3方面的差评占比最高,分别是性价比低(21.4%)、环境差(13.3%)、吃出异物(4.0%);另外,食材差评占17.4%,“欺骗消费者”占8.1%。
针对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1月28日,德庄火锅总部品牌部龙姓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介绍,目前曝光的这些门店问题均已整改完毕,大多都是加盟店出问题。她称,德庄900多家门店中有600家左右是加盟店。当问及餐具清洁这样容易整改的问题为何屡次发生时,该人员表示并不清楚,还需上报后才能回复。
“这种‘发生-整改-又发生’的恶循环透露出管理存在的问题,对一些门店的违规或失信的惩罚措施太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研究员、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表示,品牌方即便制定了门店管理和执行规范,但加盟商为了节约成本可能并不遵守,违规成本低则出现隐患概率就会高。
“目前在几家川渝火锅的头部企业中,德庄火锅除了资历老一些,并没有特别的竞争优势了。”一名餐饮界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德庄近年来专注于“跑马圈地”开加盟店,忽视了打基础、练内功。“例如使用洗涤剂不当这种低级错误还层出不穷、屡次通报,说明这个品牌一直在消耗自己,长期以往,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新京报记者 欧阳晓娟 图片来源 官网截图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柳宝庆
来源:新京报
久前,湖北武汉市公安局的办案民警来到了位于孝感市的一个村子,并且找到了一户人家的猪圈。为什么民警办案会找到这个猪圈?猪圈里又藏着什么秘密呢?
警方找到村中一猪圈 其中有何秘密?
猪圈内挖出一个保险箱,打开保险箱,一百多沓捆扎整齐的百元钞票映入眼帘。一个保险箱为什么会被深深地埋在猪圈下面呢?保险箱中的钱又是谁的呢?
事情还得从今年6月说起,家住武汉市江汉区的刘先生在家收拾屋子时,无意间在桌子底下发现了一张POS机的刷卡凭证。
< class="pgc-img">>刘先生:一看有银行的支出记录,大概总共6万元,我就发现这个钱非常异常。就问我妈,干什么用,我妈也不说。
刘先生的母亲今年已经70岁了,老人家平时很节俭,也很少出远门,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大额支出,这笔6万元的刷卡消费,着实让刘先生吃了一惊。在刘先生的追问下,母亲最终道出了实情,这6万元,其实是她购买了一个名为环保袋自动发放机的代理权。
感觉不对劲的刘先生匆匆带着母亲手上的合同和单据等,来到当地的派出所报警。
< class="pgc-img">>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王家墩派出所副所长 万成:当时报警人来的时候很着急,他说他的母亲偷偷地在一个公司投资了6万元,他很担心6万元是被骗了。我们看刘先生提供的合同,这个合同上面写的是3万元投资的是1份,每天可以返利270元。我们当时计算了一下,收益率达到每天0.9%,那么一年的收益率就高达328%。
< class="pgc-img">>报警人走后,民警再次拿起了报警人留下的合同,乍看之下,这就是一份正常的合同。究竟是什么样的业务,让这家公司敢于许诺如此高额的回报呢?民警对涉案公司展开了进一步调查。
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王家墩派出所副所长 万成:我们以检查消防的名义到公司进行化装侦查。我们看到公司里面有一个样机,扫描二维码,点击关注一个公众号,就会自动发放一个可降解的环保塑料袋,他们去找有需求的广告商进行投放。
< class="pgc-img">>根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会将机器投放到小区、菜市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有人需要免费的环保袋,就扫码关注,观看广告,然后领取环保袋,公司从中赚取广告费。而报警人刘先生的母亲,则是公司为了回笼资金招揽的个人代理。公司与代理签订租赁机器合同,在缴纳一笔费用后,个人代理可以获得机器一段时间的收益,大约每天可以获利270元。而这样的个人代理,除了刘先生的母亲外,还有很多。
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王家墩派出所副所长 万成:从表面上看,这个公司很正常,投资人也正常拿到了他本该得的收益,但是按照合同约定,每投3万元,公司每年将返9万元的收益,公司靠什么来支撑这个高回报呢?如果有这么高的回报,这个公司为什么要把这个蛋糕给别人而不自己做呢?
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肯定是不存在的。警方如何能够找出这家公司的破绽呢?
通过对这家公司的流水进行调查,民警很快发现了疑点。按照公司负责人的说法,他们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商家支付的广告费。然而在他们的账户中却没有发现任何来自广告商的资金往来。
披着合法公司外衣 实则诈骗伎俩
一个自称是通过广告盈利的公司,却没有任何的广告收入,那么,他们支付给个人代理的收益,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警方经过深入调查发现这是一个披着合法公司外衣,实施诈骗伎俩的犯罪团伙。
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刑侦大队教导员 胡文述:我们调查以后发现这个群体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签订的合作形式是以公司可以提供环保设备,以2000多元一台设备的名义可以成为他们公司的会员,设备也可以不拿走,由公司代为托管,给他们固定的回报,以这种形式签订了合同。
根据以往的办案经验,民警们分析,这家公司很可能是以租赁免费环保袋发放机为幌子,骗取这些老年人的钱财。
< class="pgc-img">>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刑侦大队教导员 胡文述:三个月以来,他们公司的进账数额比较大,我们怀疑受害群众会越来越多,为了防止受害群众增加,我们就立马决定对他们实施抓捕。
而正当民警商讨抓捕方案时,前往公司侦查布控的民警发现,这家公司已经人去楼空。
< class="pgc-img">>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王家墩派出所副所长 万成:当天早上,我们到了公司,发现公司的大门紧锁。从门口查看,公司里面的样机还有电脑都已经被搬空了。
民警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对潜逃的主要嫌疑人展开追踪。经过近10天的追查,包括罗某、何某在内的14名犯罪嫌疑人先后落网。
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刑侦大队教导员 胡文述:在审讯的过程中,何某交代在他们潜逃之前提取了大量的现金,有170万元藏在保险箱里面,埋在他老家的猪圈下面,并用水泥封上,准备躲过这个风头以后再取出来进行挥霍。
< class="pgc-img">>据嫌疑人供述,他们通过高额收益骗取老年人支付加盟费,之后短时间内会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收益,当一家公司吸纳的个人代理趋于饱和后,立刻关掉公司换个地方继续行骗。同时他们会通过所谓的专家讲师,将骗局包装成低碳环保的概念产品。
据了解,该犯罪团伙在湖北、湖南、江苏、山西、云南等地设有分部,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