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有中药的配方,现在日益盛行的奶茶店有奶茶店的配方。简单的说:就是配制奶茶的素材和方法。现在很多人想开奶茶店,其实,只要拥有了奶茶配方,就可以自己开个奶茶店。但奶茶配方一直是一些搞加盟的人密不外泄的秘方。所以开奶茶店,配方非常难获得。
1.仙草冻奶茶
1. 准备好牛奶、红茶包、仙草粉。[1]
2. 牛奶倒入小锅中,加入白糖。
3. 再放入红茶包,中小火煮奶茶,煮的时候经常晃动红茶包。煮好冷却后倒入杯子入冰箱冷藏。
4. 取30克仙草粉,放入小锅中。(一小包是100克)
5. 加入150毫升清水,搅拌至均匀无颗粒。
6. 再缓缓倒入700毫升开水,边加边顺方向搅拌。加好开火再次煮开,即可关火。
7. 煮好的仙草冻倒入保鲜盒,凉后放入冰箱冷藏。
8. 冷藏好的仙草冻,用小刀轻轻切成块。
就是自己开的店,没有加盟,而且一直都持续赚钱。(纯经验分享,可以点赞并收藏,方便以后查阅)
当你决定不上班,而且不想加盟的时候,你一定要写一份创业计划书。以下5点必须考虑在内。
1、预算
要分析你这次开店,最多能投资多少钱,俗话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切忌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搞得自己负债累累。
2、产品定位
虽然是奶茶店,但是也分了很多品类,有针对高端群体的奈雪、也有针对中低端群体的蜜雪,有了产品定位,你才能精准化选址。
就好比我是开鲜奶吧,我的产品有巴氏鲜奶、各种手工酸奶、水果捞、酸奶冰淇淋等等。我的产品属于刚需、高复购率,所以社区店就是我的最佳选址地方。
3、技术培训
既然你不打算加盟,还想学习技术,就一定要去找生意好的店学习,只有生意好的店,产品才是经过市场的验证。
就比如我2018年开了一家酸奶店,注册了自己品牌“轻饮坊酸奶店”,我店里虽然产品种类很丰富,但是每年我都会其他店学习新的产品技术,然后进行优化。
4、装修风格。
装修效果图不要模仿别人,要根据你的客户,以及你的产品定位来决定。比如你面对高端群体,你的装修风格一定要有格调,针对中低端群体,你的装修风格就要清新、接地气。
5、经营
以上步骤做完,就可以开始经营了。开店只是一个开始,你需要不停的学习别人的经营里面和思维,然后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经营方式。
我是张峻荣,“轻饮坊酸奶店”创始人,以上都是我开店的真实分享,希望可以帮到你。更多开店干货,可以关注我。
头条创作挑战赛#?
柠檬水一杯4块钱,在奶茶店是最低价位的一款“奶茶。”我看着手中的两杯柠檬水,每一杯中三两片柠檬,别无其他,我问甜吗?答曰:“酸甜可口。”
< class="pgc-img">>孩子要去外地研学活动,问他要带什么?答曰:“一个面包,两杯柠檬水。”两杯柠檬水?一个人肯定喝不完,另外一杯给谁分享?是男生还是女生呢?罢了罢了,让咱买咱就去买,何必要问这么多?
我先去了面包店,今天面包店的生意极好,因为孩子要出游,来买面包的人特别多,我想买的那一款面包没有了,只能选其他的了。付款的时候,发现会员卡没有钱了,充两百送蛋挞或者酸奶饮料,我用手暗暗的攥紧了手机,这个月有点吃紧,而且以后也许更吃紧。我思索片刻,先充100块吧。会员8折,20块钱,付了16块钱。
走出面包店,我去了奶茶店。奶茶店在夜市小吃街一旁,初夏,出来吃夜宵的人很多,有情侣,有家庭成员一起,有朋友一起的。但没看到有俩女人一起来吃烧烤的,大抵是男人居多。啤酒,烧烤,小龙虾。啤酒在杯里欢快的冒着泡,小龙虾浑身通红,上面撒着碧绿的香菜和红红的辣椒,还有那蒜香。我忍不住吞咽了一下口水。我已经很久没有来吃过夜宵了。
奶茶店生意火爆,我付了钱,排队等候。柠檬水很快就做好了,小哥给我装到袋子里,我问能放那种打包的袋子吗?答曰:“袋子要2块钱。”算了算了,就用塑料袋装吧。很少吃外卖的人,不懂那个袋子竟然也要钱,外卖一到,转身就丢到垃圾桶了,但是不买又不行,难不成要外卖小哥手捧着送卖吗?哈哈,自己想了一下都忍不住笑了。
柠檬水买回家,放到冰箱里冷藏保存,孩子第二天早上要带走。我一度怀疑不能喝,可是孩子说能喝没问题,奶茶店的小哥也说可以。给的理由是:“水隔夜可以喝,柠檬冷藏可以吃,所以,柠檬水隔夜的没问题。”
柠檬水买了,也喝了,但是我总感觉花冤枉钱了。于是乎,我泡了半瓶子蜂蜜柠檬。
两个柠檬6块钱,蜂蜜是不要钱的(大侄女母亲节送的),我把柠檬用盐巴搓了一下,然后用刀小心的切成薄片。我总是个急性子,柠檬切的厚薄不一,好在家里没人挑剔。
柠檬切好后,我洗了一个干净的瓶子,用温开水烫了一遍,然后一层柠檬一层蜂蜜,后来索性挖了三勺蜂蜜,摇匀,保鲜膜密封瓶口拧紧盖子。放到冰箱里,冷藏吧。
第二天早上,我发现瓶子里的水多了,柠檬也变薄了,隔着瓶子都能感觉到酸、甜。
我仿佛看到儿子喜滋滋的打开瓶子,用勺子挖出一片柠檬,看似不过瘾,又来了一片,最后又挖了一勺酸甜的汤水,瞬间,杯里不再是单一的白开水了,水杯丰富了起来,薄薄的柠檬片,随着水的波动,欢快的上下起舞。
只要孩子喜欢,做父母的一般都会全力以赴满足,也就有了“妈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