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孔乙己酒家都藏着什么好吃的绍兴菜?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货的本性,大概真的是天生的。小时候学《孔乙己》,永远记不住茴字有哪四种写法,却在那里馋茴香豆的滋味。眼睛盯着书,心思早就

<>< class="pgc-img">

货的本性,大概真的是天生的。

小时候学《孔乙己》,永远记不住茴字有哪四种写法,却在那里馋茴香豆的滋味。眼睛盯着书,心思早就飘出几里外了。茴香豆到底是什么味儿呢,大约是跟城隍庙卖的五香豆差不多吧?又或者跟老爸下酒的“测屁豆”差不多?

这个疑问,就这么放在心里很多年,到后来也就淡忘了。直到最近刷到一家绍兴菜,名字就叫“孔乙己”,大众点评显示已经收录了 15 年了,评价也不错。跟希瑞一提起,她就说这是她家庭聚会常去的店,在文庙附近,靠谱儿。

既然如此,那就走起了。

< class="pgc-img">

我们顺着导航走进文庙的地域范围,拐进学宫街,导航显示到达目的地了。抬眼一看,原来是这家店呀,这还需要导航吗?对从小逛文庙的小孩来说,这家饭店真是再熟悉不过了。店外墙上写着自1999 年开始营业,真是开了整整二十年了。小时候去文庙,穷学生一个,本花可谓是三过店门而不入,如今竟也是圆了学生时代的一个心愿了。

< class="pgc-img">

孔乙己酒家(文庙店)

地址:学宫街36号(老西门站7号出口)

文庙早已不是当年的文庙了,工作日的中午到达,街面上就没几个人,可一走进店里,发现一楼几乎坐满了。

< class="pgc-img">

八仙桌、长条凳,纸灯笼,烘托得店里的气氛不错。看看表,这都已经下午一点半了,店里的客人似乎也不着急,咪咪老酒聊聊天,惬意得很。

< class="pgc-img">

二楼更为敝亮,也配有包厢。

< class="pgc-img">

从二楼的阳台能看到文庙的后花园,绿植布景错落有致,颇为讲究。一家名为孔乙己的酒家,开在文庙这个地方,仔细想想还是挺妙的,与这个环境融为一体了。

进门最显眼的主桌前供奉着财神老爷,金光灿灿,和气生财。跟粤菜馆通常摆的武财神关公不同,这里敬的许是赵公明。桌前正坐着两位客人把酒言欢,不知道财神爷有没有闻到香味?

< class="pgc-img">

店里的装修和陈设,一看就是有些年头了。四处摆放着酒坛、有些年代的老物件和收来的小人书,也算是收藏了一寸文庙当年的荣光。

< class="pgc-img">

墙壁上存放着刻有光顾过的食客留下的竹头杯具,有不少日本客人的名字,还有些名字上已经打上了框。店里还挂着鲁迅的照片,不知道是不是和鲁迅的名气有关,这家店似乎很受日本客人的欢迎,菜单除了中文之外,还都有日文翻译。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隔断上挂着写有店里的招牌酒和招牌菜的餐牌。

一圈看下来,阿花觉得店里有一种说不清的味道,绞尽脑汁地概括,大概就是“时光”吧。

下午两点,店里的厨师就要下班了,得赶紧点菜了。阿花看看这个也想吃,那个也想吃,噼里啪啦点了一堆。翻到菜单封底,发现底上刻了六个大字“多乎哉,不多也”,真真是说出了本花点单后的心情,哈哈~

< class="pgc-img">

只可惜下午还得赶回局里上班,不好喝酒,没法说出孔乙己那句“著名”的台词,“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 class="pgc-img">

茴香豆 15元

绍兴特色酱拼 58元

宁波葱油黄泥螺 68元

千里飘香 22元

梅干菜扣肉 68元

苔条黄鱼10根 36元

金牌太雕鸡 56元

松香年糕 26元

黄酒小笼 36元

梅干菜饼 36元

茶位费 3元*3人

总计 430元

当初局里的筷子测评发布后,收到不少网友的吐槽,只因里面大部分都是日式筷子,希望能多介绍一些中式筷子。

< class="pgc-img">

闹,店里用的这种铅皮包头的竹筷子,大概就是老底子最有特色之一的中式筷子了吧。装饰古朴,质地轻巧,容易上手。

茴香豆

< class="pgc-img">

来吃孔乙己酒家,不点一碟茴香豆怎么行。只是这茴香豆早就不像鲁迅笔下写的那样,“掌柜从不将茴香豆上账”,而是要 15 元一碟。

< class="pgc-img">

光看着上菜时这一碟黑不溜秋,干干巴巴的蚕豆,本花内心是拒绝的。夹了一颗往嘴里塞,心想着也算是圆了儿时的愿望,吃过茴香豆了……

< class="pgc-img">

没想到……它完全不是想像中嘎嘣脆的亚子啊。舌尖一顶,上下牙不消用力,豆子就绵绵地在嘴里散开。带着淡淡的大茴香香味,却并没有预期的对大料的抗拒。回味甘,香幽远。一连又夹了几颗来吃,蚕豆颗颗都煮到起沙,豆皮也不老,几乎不用多嚼。每颗都卤到入味厚重,超适合爷叔们用来咪老酒的。这一碟茴香豆,还真能下两碗酒去。

绍兴特色酱拼

< class="pgc-img">

开篇就那么精彩,让阿花对这家店的期待更高了。都知道醉货是绍兴菜的特色,但其实酱货也是绍兴人家必不可少的一味。

本花有个大学室友是绍兴人,每到春节前,总会抱怨她爸的各种酱肉酱鸭酱鸡酱鱼霸占了整个阳台。将肉、鱼、鸡、鹅、鸭等等原料洗净泡入自家秘制的一缸酱汁中泡上一段时间,再拿出来风干,便是绍兴家家户户的年味了。

孔乙己这份酱拼里,包含了酱肉、香肠和鱼干。包邮区不同地方,制作这类腌腊食品的口味又会各有不同,这里走的也是回味悠长的路子。

< class="pgc-img">

酱肉的只有深黑色的边缘,显示出自己“酱”的出身。片得很薄,肥肉几可透光,晶莹剔透。半精半肥的酱肉吃到嘴里不会感觉肥腻,也绝不会有咸肉那种夺人的咸气。肉质温润,嚼几口之后,肉香、酱香、酒香融合在一起,唔,是块好肉。

< class="pgc-img">

香肠切成片,透过它的截面能看到一粒粒直径3、4毫米的绞肉粒,肥瘦相宜。上了笼屉,肥肉里的油脂被逼出来,如凝脂一般。浸着酒香气的香肠还略带甜味,肉感十足,好吃。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酱鱼一时间认不出用的是什么鱼,我猜可能是青鱼吧。酱味很淡,似乎用了甜味的酒糟,很好的中合了咸味,提升了鲜味。鱼肉很嫩,不会觉得干柴,肚腩部分吃起来更是滑糯。

宁波葱油黄泥螺

< class="pgc-img">

孔乙己大约是没吃过葱油黄泥螺的,这是靠海的宁波才会有的菜,不过看菜单上的图片着实诱人,就点了,也没抱多大期待。

< class="pgc-img">

上来发现泥螺的个头比想象中要小了不止一个号,心想,完了,肯定吃不完了,这么小吃起来太费事了。

< class="pgc-img">

吃完第一粒,我觉得担心是多余的。黄泥螺经过葱油炝香,每一粒都带着小香葱的清香。底下酱汁咸甜的口味把握到刚刚好,把泥螺自带的鲜味发挥到极致。最关键的是,厨师对泥螺加工时间和火候的掌控非常好,泥螺居然还带着脆脆的吃口,棒呆。

< class="pgc-img">

吃黄泥螺,最败兴的就是吃到泥沙了。这批泥螺本身泥沙处理得很干净,本花嗦黄泥螺习惯把除软壳以外的东西全部嗦进嘴里,整顿饭吃下来的黄泥螺也没吃出什么泥沙。不过还是要友情提醒一下,必竟是黄泥螺,像本花这么不管不顾地整颗吃,总还是会吃出些土腥味的,不能接受的朋友就慎点吧。

< class="pgc-img">

后来,希瑞一勺接一勺,一颗接一颗,吃得停不下来了,把盘子刮得多干净。大头去二楼逛了一圈回来看到这情景,也是惊呆了。

千里飘香

< class="pgc-img">

绍兴的臭豆腐也算得上是一道名菜了,素有“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美名。孔乙己这碟经过油炸后上桌的臭豆腐,个人觉得几乎已经闻不到臭味了。

醮酱配的是普通的甜面酱和辣椒酱,大致和学校门口摆摊卖臭豆腐调的酱料差不多。

< class="pgc-img">

他家的炸臭豆腐切得很小块,差不多是普通菜场里买的臭豆腐的1/8大。优点是扩大了油炸的接触面积,增加了脆度。整体无功无过,没啥惊喜,要是内部再松软一点,气孔再多一点就好了。

梅干菜扣肉

去的路上,希瑞就不停念叨,她从小是吃她姆妈的绍兴老闺蜜家的梅干菜长大的,梅干菜好不好,休想逃过她的法眼。还没开吃,就开始挑剔,阿花真是替这家店捏了把冷汗。

< class="pgc-img">

很多老上海家庭用红烧肉的做法做梅干菜烧肉,出盘时总透着一股油汪汪的光泽。绍兴当地多是梅菜扣肉,也就是蒸出来的。

孔乙己明显用的是当地做法,上桌的菜保持着倒扣到碗里的形状,若干块猪五花排布在碗中,被梅干菜包围。因为是蒸菜,做的时候也不会加入大量的冰糖什么的,所以看上去不会像本帮红烧肉那样充满光泽。

< class="pgc-img">

猪肉流失了大部分的油脂后,瘦肉的口感变得干喇喇的,此刻肥肉自顾不瑕,无法给精肉提供润滑的口感。肉皮倒是糯叽叽,弹性十足。精肉蒸得很酥,香味浓郁幽长,酱汁也非常入味。

< class="pgc-img">

“果然,这个梅干菜还算不上极品。”希瑞嫌弃地摇摇头,“这些梅干菜用的不全是嫩头,里面有不少老菜梗子,吃起来扎嘴。而且讲究点的话,梅干菜里会加些笋干提升鲜味,这里似乎是有一点,但真的只有一咪咪。”

我和大头各自默默夹了一筷子梅干菜塞到嘴里。一半是不得不承认希瑞的评价,一半又觉得菜干本身还是很香的,调味不错啊。有点嫌弃希瑞的造作。

苔条黄鱼10根

< class="pgc-img">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定要趁热吃,趁热吃,趁热吃。

< class="pgc-img">

小黄鱼的骨头被拆得很干净,吃的时候阿花细细砸吧过,连鱼鳍都拆干净了。和外层炸得蓬松香脆的面衣一同嚼,完全不扎嘴、完全可以放心吃。面衣的苔条味很重,吃得整个口腔都是香气。

< class="pgc-img">

特别再要说一说的是店家准备的醮醋,江南地区常见的用做醮料的米醋,色泽清淡,入口小酸但有回甘,非常清新解腻,感觉品质不错,明显区别于别家店里用的香醋或陈醋。

等负责拍照的大头再夹起来吃的时候,直接吐槽“这面皮有点厚啊”。

< class="pgc-img">

我和希瑞莫名地互看,这评价和我们刚刚的有点出入啊,于是再夹了一条吃。炸物果然是要趁热迅速吃掉的,也就过了两三分钟的光景,面衣就变硬了一点,口感大不如前。

值得安慰的是,店家在炸物的油温控制上还是很下功夫的,面衣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变硬了,但却不会软塌或者回油,打包回去的炸鱼的吃口依然生脆。

金牌太雕鸡

< class="pgc-img">

它来了,它飘着浓郁的花雕酒味摆上桌来了。只消深吸一口气,仿佛就醉倒在了江南水乡的乌篷船上,篷顶被湖面波光照亮,要是再能采上两捧莲蓬吃,那恐怕比无羡和蓝二哥哥都要逍遥了吧。这太雕的香气,也太好闻了。

< class="pgc-img">

盆底下用小蜡烛煨着,看着小火头一摇一摇,香气也慢慢散发。

< class="pgc-img">

用的大约是白斩鸡的做法,鸡肉的肉质吃起来滑嫩无比。泛着酒香的汤底,花雕的甜味特别突出,连鸡皮都入了味。这汤空口喝略咸了,用来拌饭拌面的话,阿花绝不推辞。

< class="pgc-img">

炸物要趁热吃,按本花的经验,这太雕鸡不妨可以在边上放上一放,伴随着下面的小火加热,可以让花雕的香味更深入鸡肉一点。

松香年糕

< class="pgc-img">

松香到底是什么香,这个问题本花在局里一提出,“吴彦祖”就说“莫不是用来擦二胡的那种吧。”讲真,本花差一点就信了。最后还是一个当了妈妈的探员说:“松香应该是指松花粉吧,我把它当爽身粉给我女儿用的。金团里就有松花粉。”

< class="pgc-img">

上来的年糕成金黄色,想来是把松花粉揉了进去。吃起来有股子清香,滑糯不粘牙,再蘸上一些配好的黄豆粉和白砂糖,增加香气,又满足了嗜甜的糯米星人。

< class="pgc-img">

大头嫌弃热腾腾的年糕不够有嚼头,放凉的年糕蒸发掉了一定的水份,倒是变得更有嚼劲了,表面也变得滑溜,满口米香和松香。

黄酒小笼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这家店以绍酒为特色,特色到把黄酒和小笼组成了一对 CP。上来感觉就觉得小笼卖相一般,嘬一口汤汁,就是带着肉味的黄酒汤。不禁吐槽,这有点像某些店里因为用了不太好的肉当肉馅,专门用黄酒去盖肉腥味的操作。好在细细咂吧肉馅,没有吃出什么异味。

< class="pgc-img">

可能是这家店并不擅长做小笼,小笼的皮褶子吃上去又硬又厚,皮子不滑且没有弹性。大头表示这样的水平和小区外的点心店差不多。

把黄酒裹进了上海小笼的特色,实在不值一吃。

梅干菜饼

< class="pgc-img">

一回到绍兴菜的主场,店家的水平就回归了。上桌很贴心的把饼一切为二装盘,方便已经吃得七七八八的我们尝鲜。不同于小二探员最爱的文汇路上的梅干菜烤饼,这里的梅干菜馅饼更附合阿花内心对梅干菜饼的设定。

< class="pgc-img">

做馅料的梅干菜比扣肉里切得更细,炖得更烂,香气更足,几乎吃不出菜梗的扎嘴感。每只煎饼里都是大大的一坨梅干菜馅,油汁从切口处溢出来,让人胃口大开。

< class="pgc-img">

皮子里加了苔条丝儿,擀得很薄,烘烤得香香脆脆。苔条味的存在感非常低,几乎是被梅干菜的香味支配了。皮和馅都是香得不要命那种,太好吃了。

打包回去给局子里的探员尝鲜,虽然凉了饼皮不那么香脆,但仍然获得了一众好评。组长给出的评语是“哇,这就是个碳水炸弹哦!”

炸弹就炸弹呗,热量爆炸,满足感不也同时爆炸了嘛!哈~哈~哈~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哦,对了。正打算拎包出门,想起他家的另拷老酒也很有特色。中午没喝上,想到一局子的小伙伴还在嗷嗷待哺,于是又转回去店里的另一头黑洞洞的小房间。

< class="pgc-img">

房间里堆满了不同品种的黄酒酒坛,看这些酒坛表面斑驳的样子,应该也是有些年头了吧。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拷酒的容器分塑料瓶和玻璃瓶两种,售价分别是1元和5元。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阿花不是太懂酒,便让店员推荐了三种较有特色的黄酒。连拷酒的步骤都满满的年代回忆。小的时候,阿花也会常常被爸爸差出去拷老酒呢。店员说,“这一勺子就是半斤,绝对不会少你的。”

< class="pgc-img">

最贵的花雕王当然要用最贵的瓶装,为了节省经费,另外两种比较便宜的就用塑料瓶了。带回去一喝,发现虽然不能完全 get 黄酒的妙处,但几乎所有探员都能喝出哪种最贵,看来一分价钱一分货是有道理的。

感觉这家的菜色,或者说绍兴菜,走的完全不是一下子抓住你味蕾的路子。它不像时下流行的各种重口味美食,逮到你的味蕾就疯狂攻击,不疯魔不快活;也不是有些粤菜那种堆砌山珍海味的富贵相,只是些看似家常的菜肴,但它就是有一种古来就是鱼米之乡的气度和自信,好酒好菜,总能留住你,不急于一时,慢慢吃、细细嚼,总能品得出丰富绵长的滋味。

吃完饭,还不想这么快就回公司,又拉着希瑞和大头逛了饭店边上“学生开学前必去的朝圣地”——文庙(孔子庙)。曾经的文庙街道两边开满了文化用品小店,旧书店,还有新书市场。以前开学前去,就是为了祈求新学期学业顺利,成绩进步,买各种各样好看漂亮的文具、辅导习题册,顺道再捎上几本心水的漫画小说。如今再去,景色萧条,拉着希瑞和大头,给他们介绍留下至今的零星几家熟悉的店铺——

< class="pgc-img">

这里原来是一个新书市场来着,几乎集齐了市面上的所有出版社的书集,并且还可以在原书价上打7-8折拿走,真真是书海一站式服务。

< class="pgc-img">

那个穷学生喜欢的文庙菜饭店,后来一度成为网红店,现在也还在。买了旁边的蛤里疙瘩馄饨带回局里吃,味道也只是普通。

< class="pgc-img">

小吃店,好不好吃不做评论,当初手揣1块钱,也能来这里解解馋。往左边走几步就是笔墨庄,从国画书法到油画粉彩的纸张用具都能买到,阿花有几年心血来潮学画画,工具都在那边买。可恨的大头竟然漏拍了。

< class="pgc-img">

中华路上的旧书店,站门口就能闻到一股子阵旧的书香气。学生时代在这里掏了不少小说书呢。时光流逝,它还在。

< class="pgc-img">

这是大头偷拍的文庙里的情景,不仔细看还以为时空穿梭,老外背着两柄宝剑要去仗剑江湖呢。

碎碎念了那么些,阿花不希望给带来童年快乐的文庙就此没落,也不希望它成为下一个田子坊或新天地。只希望它像孔乙己这家饭店一样,细水绵长,总有自己的独特韵味。


家孔乙己,早已是全国知名的连锁。记得十年前在北京,每次经过东四的那家,都会被其独具风格的门头吸引。但直到这次,我才真正品尝到它的美味——原来是一家绍兴菜馆!我对绍兴菜本就情有独钟,之前在绍东家尝过,便爱上了它的味道。今天,终于轮到孔乙己展现实力了!


我没有选择最热门的菜品,而是按照个人口味,点了清炒鳝丝、梅干菜烧肉和炒豆苗。


1??梅干菜烧肉:这道菜完美诠释了甜口红烧肉与梅干菜香气的融合。软糯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五花肉的肥腻被梅干菜中和,特别适合爱好本帮菜的朋友品尝。


2??清炒鳝丝:我对鳝丝情有独钟,尤其是清炒的做法。这次尝试的清炒鳝丝,调味恰到好处,鳝丝既脆又有嚼劲,新鲜度十足。胡椒粉的味道让我想起了儿时的记忆。响油鳝丝虽然美味,但清炒鳝丝更让我惊艳。推荐大家尝试,比较一下哪种做法更合口味。


3??炒豆苗:这道素菜并未让我感到寡淡。反而因为使用了荤油炒制,显得格外香甜。豆苗新鲜嫩绿,连不爱吃青菜的他也多吃了几口。


孔乙己的这次体验,我给它满分!不仅菜品美味,分量十足,就餐环境也充满特色,服务态度更是让人满意。孔乙己虽然连锁,但始终坚持不在商场开设,每家店都保留着独特的门头。喜欢江浙菜的朋友,不妨来尝试一下绍兴菜,相信也会成为老一辈人喜爱的餐厅。

< class="pgc-img">

是上海长宁区可乐路居民区楼下的一家绍兴菜小馆,看着很不起眼,但是据说已经开了20多年了,门面装修很简单,一个大玻璃窗看起来很通透。这家饭馆以前一直不温不火,最多也就是附近几个老爷叔一大早会过来点一两个小菜,喝个小酒,消磨掉一上午的时光。最近不知道哪股风把这家店带火了,生意太好了,一到饭点时间就门庭若市,座无虚席,不提前预约都没位置坐。

< class="pgc-img">

进饭店后能明显感觉到浓浓的绍兴风格,在靠近收银台的墙根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好几罐黄酒坛子,很是壮观。店面不是很大,里面就七八张桌子,每桌七八个小菜,三五知己几壶黄酒……让人恍若置身到了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里的小酒馆,耳边仿佛又听到了“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这里没有正规的菜单,都是去冰柜前看食材点菜,冷菜是放在外面可以自取的,所见即所得,很实在。热菜需要和老板娘沟通,比如想吃什么怎么做之类的,然后人工写单、计算菜价,感觉还挺有意思的,有点像家庭生意,感觉很亲切很温馨。

< class="pgc-img">

菜品都是绍兴的特色菜,猪脑蒸七臭是一绝,气味“臭”如榴莲,不过很多绍兴来的食客却连连称赞太地道了!苋菜杆和豆腐的臭味成功地盖住了猪脑的腥臊,咸鸭蛋与臭豆腐却很好地搭配在一起,出锅前的一勺菜籽油是点睛之笔,猪脑一定要趁热吃,冷了就不好吃。这道菜虽然臭得荡气回肠,但对于喜欢吃的人来说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衷!

< class="pgc-img">

酱味也是老绍兴的特色,据说他家的酱拼都是老板娘托人从绍兴带过来的。蒸好的酱油肉不要太诱人,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味蕾瞬间被酱肉的油汁给打开,又是久违了的味道,那是南方孩子过年时候的味觉记忆,一种自己腌、制酱油肉的香气!还有香肠也很柔软,猪耳朵也是胶质满满。

< class="pgc-img">

梅菜蒸昂刺鱼,昂刺鱼一般在家里都是红烧或烧豆腐汤,用梅菜蒸倒是第一次吃,不得不说这家店的昂刺鱼真的新鲜,蒜瓣肉一吃就吃得出来,而且没什么土腥味,梅菜也不会过咸,沾着汤汁吃,就一个字“嗲”!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小店虽然不起眼,但是基本每个菜味道都不错,挺喜欢的。来这里的客人大部分都是老熟客,喝酒喝开心了讲话声音有大,环境很嘈杂,声小点都听不见对面桌说话,甚至还有些人会在里面抽烟,空气流通也太好,这也是很多小店的通病了,估计很多人都接受不了,但是对于喜欢这样环境的人来说,就会觉得是烟火气!

< class="pgc-img">

老板娘是个精明能干的绍兴人,她从老家带来的自酿甜酒酿不会很甜,吃起来冰冰的,很舒服。这里还有各种米酒可以点,黄酒从12元一斤到78元一斤不等,干型、半干都有,还可以根据季节加热或制冷。

< class="pgc-img">

酒是散装酒,是好久不见的“缸”装酒,品质自然没得说。夹起一粒茴香豆,想象着像孔乙己一样慢慢地品味,居然感受到了太雕和茴香豆的香气在口腔里缠绕,心中不免升起对鲁迅先生的敬意!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