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老房子:老房子里创出新味道
搜狐焦点家居南昌站讯(记者 戴景超)4月22日,赣味老房子被正式授予“2021江西餐饮娱乐行业价值100公司”荣誉奖牌。作为南昌独树一帜的情景餐厅,坚持传统文化且充满江西本地记忆的“老房子”俨然成为了追求品质消费群体的“网红”打卡地。
赣味老房子在南昌有三家店,分别位于顺外路、绿地中心和上海湾。和其他餐厅不同,主打赣菜的老房子餐厅,不仅在菜品上保留了“老南昌的味道”,在形式上更具情景体验的创意。消费者可以深入后厨,智冠地看到各种菜的成品或者搭配的素材,看着锅里的炒的菜下单,并观摩厨师炒菜的过程,让消费者真正对食材和菜品感到放心。
“2021江西餐饮娱乐行业价值100公司”评选是由搜狐焦点家居主办,面向江西省遴选评比都市消费者心目中最具价值的餐饮娱乐企业的活动,目的旨在发现优秀企业价值,引导行业消费。评选从市场、创新、财务和社会贡献四大维度出发,以网络投票的形式开展,历时一周,投票人次接近一百万人次,最终票选出了30家获奖企业。
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陈春伟)报道:穿国潮汉服、赏盛世烟火、逛车展夜市、品特色美食,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江西各地出新招、出实招,开展一系列形式创新、场景优化、力度空前的消费促进活动,为广大居民和游客奉上消费的饕餮盛宴,全省消费市场人气高涨、销售火爆、活力十足。10月7日,记者从江西省商务厅获悉,根据银联网络消费数据,假日期间,全省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同比增长13.7%,餐饮企业日均营业额同比增长40.4%。
南昌紫荆夜市(本文图片来源江西省商务厅)
各地实现销售量与客流量双增长
节庆消费异常火爆,各大商圈、商场、街区人潮涌动,销售量与客流量双增长。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人流量达到146.7万人次,增长135.5%;销售额1665万元,增长90.1%。南昌新洪城大市场举办2023中国(南昌)首届洪城商品交易博览会,销售额4.5亿元,增长46.6%。赣州江南宋城历史文化街区举办“来宋潮不夜城做一天宋朝人”活动,日均吸引消费者12万人次。新余赣西民俗风情街、宽心小镇等举办古风大秀、星光篝火晚会、“百米卷轴,千人家书,万人吟唱”活动,火爆出圈。吉安天虹和城南天虹开展“好柿发生”庆中秋迎国庆促消费活动,销售额增长116.9%。抚州硕果时代购物中心开展“以诚筑城果风盛典”活动,实现销售额4396万元、增长20.2%。萍乡润达、天虹等各大商场放价促销,销售额增长超过21%。上饶吾悦商场实现销售额1860.8万元,增长18.9%。
赣州江南宋城历史文化街区
汽车经销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1%
大宗消费持续升温,尤其是汽车消费。各地举办汽车展览展销,省市联动发放超亿元汽车消费券,各大车企也配合消费券同步推出优惠,让消费者购车享受更多实惠,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需求,省商务厅重点监测汽车经销企业节日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21%。南昌举办2023第十八届南昌国际车展,有70多个品牌800多款车参展,13.5万人次观展,订售车辆约6200台,销售额近12亿元。宜春开展“宜游宜购惠享‘春’城”消费节,举办秋季大型汽车展和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销售车辆2000多辆,销售额近2.5亿元。吉安举办秋季大型惠民车展,销售汽车1930辆,销售额达2.4亿元。新余举办2023第十三届仙女湖车展,销售车辆724台,销售额近亿元。赣州举办2023赣州(秋季)汽车展销会等各类汽车展览展销活动,共成交车辆785台,销售额8360万元。上饶开展2023年上饶金秋购物季购车补贴活动、举办2023年江西新能源汽车下乡暨上饶金秋国际车展,销售车辆558辆,销售额6778万元。
南昌车展
一起来品美食、看好戏、赏美景
全省高品质美食街区、夜间经济街区,结合餐饮消费券,推出琳琅满目的特色活动。南昌绿地缤纷城推出“月满集市·良辰美集”等南昌夜经济活动IP,打造新潮多元的节日消费体验,单日客流最高超过10万人次,销售额800万元,增长101%。抚州举办首届特色小吃文化节,营造品美食、看好戏、赏美景的良好氛围,“喜迎国庆我与祖国同庆生”7.4米巨型蛋糕万人庆生活动被央视报道。宜春樟树市举办“非遗美食节”,累计营业额980万元,增长45%。吉安田侯路历史文化街区举办拜月仪式、灯谜会、打糍粑等活动,日均销售额超过40万元。萍乡立足地方特色,举办田螺文化节、烧烤节、麻辣烫美食节等特色活动,掀起舌尖上的热潮。
九江庐山西海美食文创园
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齐发力
各地通过场景营造、融合赋能、双线并进等方式,开展高山音乐节、房车露营集市、非遗民俗表演、街区灯光秀、电商直播等融合活动,推动消费增长。抚州策划文昌里寻梦不夜城中秋游园会、黎川古城情景剧等,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日均客流创新高。鹰潭推出方特东方神画网红景点,举办“龙虎天下绝”系列活动,推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水幕电影等,吸引游客50余万人次,带动消费超3亿元。景德镇举办2023“逛景赶集”贸易兴市金秋消费节,举办文艺汇演、汽车房产展销、马戏等活动,汇聚人气,激发消费热情。九江引导企业运用社交电商+网红直播方式,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产品,开展“品牌·品质我为九江产品代言”等特色线上促销活动。鹰潭开展“迎中秋、庆国庆”网上直播带货销售评比活动,组织举办农特产品电商节,带动销售额达6000余万元。
鹰潭方特东方神画“家国同庆·欢乐满园”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818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余从
超5亿人次
围观新一代爆辣顶流的诞生
《江西日报》3月30日报道:春节期间,江西小炒出奇走红。截至目前,全平台发布的“江西小炒”原创稿件总阅读量已经超5亿人次!
啥是江西小炒?它为啥火了?
“江西小炒”并不是哪家餐饮品牌或者说餐饮店的名字,和“沙县小吃”的模式类似,是江西人在省外开出的炒菜小店、赣菜家常小馆的统称,一个新外号。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些门店招牌大多以“江西小炒”“江西特色小炒”“江西大众小炒”的形式命名,“江西小炒”就是取了个名字上的交集。
江西小炒主要集中在江浙沪一带。在大众点评上搜索“江西小炒”,可以发现:上海有9万多个结果,杭州有4万多个结果,苏州有近2万个结果……就连以“糯叽叽”出名的浙江台州,都被“江西小炒”包围了,一条街接连的店铺,几乎清一色全是江西小炒。
有趣的是。去年下半年一位歌手在浙江义乌开演唱会,歌手问观众“当地有什么特产”,底下哇声一片,一致喊出“江西小炒”。届时,浙江特产是江西小炒的话题直冲热搜,带来上亿次曝光,全网冲浪人都想看看,这个奇葩的浙江特产究竟是何方神圣。
在短视频平台上搜索江西小炒,可以看到这些画面——满屏罗列好的净菜、看菜点菜、即点即炒、菜品在铁锅里翻滚。
很多江西小炒店都没有菜单,顾客今天来店能吃到什么食材,取决于老板今天买了什么食材。这几样食材如何搭配,是红烧、爆炒还是要干锅,做法取决于顾客自己的口味偏好。
◎图片来源:小红书
>这其中可以产生数十乃至上百种组合方式,机动性极高。加上眼见大厨铁锅热炒,眼见浓烟伴着颠勺撩起半米来高的火焰,耳闻菜品在锅里的滋啦声、锅铲翻动声,众多细节都力证江西小炒“现炒”,让对“预制”惴惴不安的顾客感到舒畅安心。
有网友这样力赞江西小炒:江西小炒,站在预制菜鄙视链的顶端。
所以在去年后半年,声讨预制菜声音越来越大,江西小炒热度也默默上涨。直到春节,热度引爆。过年了,在外的江西小炒老板们回家了,馋坏了江浙沪人民,有人在家扣手机打字怀念,有行动力强点的,专程开车去江西吃正宗小炒。
不吃辣的江浙沪人
为什么会爱上热辣的江西菜?
众所周知,多数江浙沪人在吃辣这方面不太行。那为什么这片土地,养活了这么多江西小炒饭馆?
仔细了解会发现,江西小炒进驻江浙沪已久,一些店甚至都是十年八年甚至更久的老店。
江西菜在江浙的发展史和人口流动有关。江西省地形三面环山,除了背面鄱阳湖及周边的平原,省交界处多数是群山环绕之地。不过,江西东部和浙江省交界处,是东西走向的山脉,这就构成了一条地域间沟通交往的渠道。江西人外出务工创业同时,也将家乡味、江西菜带了出去。
时间长了以后,江西菜也得到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客群逐渐拓张。
但长期以来,走出去的“江西小炒”都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又不能形成足够有争议点、讨论度的话题,因而只作为一种快餐界的“常态”存在。
今天江西小炒爆火,主要有三大原因:
首先,不少消费者抵触预制,江西小炒的非标准化属性,让大家心安。
2023年以来,警惕预制、声讨预制的声音越来越明显。许多餐饮门店通过在宣传语中加入“现炒”乃至“非预制”之类的词,加强明厨明档、体现餐品烹制过程等途径,减轻消费者对菜品部分网友们总结外食经验,汇成一条鉴别预制菜的铁律——看门店接受不接受非标准化的需求,如提出个别食材。
而江西小炒看菜点菜、即选即点,还能指定烹制手法的一系列非标准化属性,制约了门店模型的复制,却也给品类带来了机遇。
其二,消费者喜食辣味,江西小炒的鲜辣、下饭属性,让大家感受到好吃。
不仅如此,江西小炒的口味也完美契合当下消费者对于快餐的需求——下饭。
也许是辣味当道,或者是酸味崛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下饭成为了对一道菜的“超高评价”,尽管江西小炒的味型在“咸、辣、酸、香”中不断组合变换,不变的是每道菜的目标都奔着“下饭”而去(除去炒青菜类)。
其三,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消费者支出趋于谨慎,江西小炒的平价属性,让大家感到钱包友好,物所超值。
江西小炒的另一大出圈标签则是“性价比”。虽然江西小炒没有大型的连锁品牌,但大家都有着默契的定价标准——普遍荤菜20多、素菜10元左右。
一位食客如果只点上一菜一饭,基本在十几、二十元就能吃到新鲜现炒、冒着锅气的一餐饭;若是两人位结伴而行性价比还会更高,拼上一荤两素,20元出头的客单价既能作为中午工作餐填饱肚子,又能当宵夜抚慰打工人深夜疲倦的灵魂。
在快餐领域,前有“月薪过万,吃不起一顿中式快餐”、后有“今天又是被快餐刺客刺伤的一天”,江西小炒以一种“不用看菜单就能对着冰柜指点江山”,完全不用担心价格的爽感,驻进消费者心中。
江西小炒还是那个江西小炒,但是时代转变,当下受欢迎的因素刚好和江西小炒的特点重合。
于是,它火了。
江西小炒火了,然后呢?
“江西小炒”出圈后,地方政府也在大力宣传。
据《江西日报》报道,“江西小炒”爆火,江西新闻客户端不断尝试将时事热点和流行文化结合,迅速推出“对味”的原创产品,通过旗下抖音、微信、微博、快手等20多个平台形成多角度分发矩阵,在网络上实现“刷屏式”传播。3月21日,江西新闻客户端推出的Vlog短视频在发出短短5天内,已收到网友留言1500余条,全平台传播覆盖量近50万人次。
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江西省餐饮业营业额1538.8亿元,增长17.4%,较2020年底增长63.7%。
江西小炒蹿红的速度、路径和“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有几分相似,从去年到现在似乎是“一夜爆火”的这些餐饮品类,都是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几乎是整个品类都在共享流量红利。
但江西小炒和“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又有着“质”的区别。
前文提到,江西小炒在地域上并非局限于当地,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入侵了江浙沪一带,在上海、杭州、江苏的十几万家门店,加之适口性强、性价比高,江西小受众群体的教育程度较为完善,培养出了大量的消费基础。
即使热度散去,江西小炒的基本盘依旧在。
但江浙沪大量“小而散”的门店,也意味着短时间内难以有头部品牌的跑出。和火锅这种能实现极高标准化的赛道不同,江西小炒菜品搭配和口味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带来的是每家门店都有自己的特色。
目前的江西小炒,其实更像是几年前的湘菜,品类标签鲜明且有着不错的发展机遇,但弱势在于标准化程度低、十分依赖厨师。
如今川菜基数大、湘菜势头猛,同是以辣为主的赣菜(江西小炒),是否能跑出一个头部品牌、是否有新的机遇?还需要餐饮人去细细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