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奶茶“续命”还是“要命”-戒掉奶茶半年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类说:我要快乐,然后有了奶茶!奶茶人,奶茶魂!奶茶喝了有精神!没有什么烦恼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伴随生活压力的增加,奶茶

类说:我要快乐,然后有了奶茶!

奶茶人,奶茶魂!奶茶喝了有精神!

没有什么烦恼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


伴随生活压力的增加,奶茶因其温暖甜蜜的特点,变成了每天人手一杯的解压饮品,说一句“奶茶一杯,没有伤悲”应该不为过吧?

< class="pgc-img">

不仅网友热捧,奶茶自己也很争气,频频上热搜:#王俊凯奶茶色套装造型# 、#李汶翰给粉丝买奶茶#,甚至还衍生出了奶茶味炸鸡、焦糖奶茶妆等等。

还有很多朋友认为奶茶可以帮助提升幸福感,缓解压力,以至于到了“每天不喝一杯奶茶,工作生活都没有动力”的地步。


喝进去的奶茶,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奶茶里的辅料可以说是无所不加,燕麦、薏米、红豆、牛奶、酸奶…甚至还有养生派加起了生姜!别看奶茶“无所不能加”,看起来健康又养生,殊不知,很多奶茶可算不上健康的饮品。


< class="pgc-img">

你可能也在新闻上看到过:

秉持“喝奶茶一时爽,一直喝一直爽”理念的南宁21岁小伙喝奶茶进ICU昏迷7天;


广州28岁IT男每天喝奶茶反而暴瘦20多斤,后确诊为2型糖尿病;


长沙一名22岁女教师,摄入奶茶过多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抽血时血液都成了乳白色。

有人说:“我的命,有一半是奶茶给的”,也别忘了,另一半也是奶茶拿走的。不当回事的“放纵”和无所谓的“侥幸”正暗暗给生命标好了底价。

有一个词叫做“适可而止”,意在告诉人们,凡事都要有个“度”。


把奶茶换成水,半年后我怎么样了?

虽然有点忍不住,但还是要坚持!拒绝所有同事的奶茶拼单,自动忽略群里的小程序消息,是了不起的第一步!


第一个月,肉眼可见的“很有精神”


奶茶里的糖会导致糖化反应。所谓糖化反应,是指人体内的糖分,与蛋白质发生化合反应,产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过程。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聚集堆积,会导致皮肤松弛、黯淡发黄、长痘粗糙、出现皱纹等,加速人体的衰老。

能够引起各种慢性退化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女明星加入抗糖大军的原因。

< class="pgc-img">

戒掉奶茶,等于在降低每日糖摄入,不仅能延缓皮肤衰老, 更重要的是对健康有益。

不喝奶茶的第一个月,身体发生的变化,体现在脸上。不仅面部肤色得以改善,变得水嫩有弹性,连之前肤色不均、甚至痘痘问题都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第二个月,牙痛症状缓解,牙齿更坚固

有的奶茶只能选“不另外加糖”,是因为奶茶末本身就是茶、奶精、糖的混合体了。而这暖暖的奶茶正是隐形的牙齿腐蚀剂。

奶茶中的糖,在口腔内,与牙菌斑接触就会产生酸,有害的酸性物质不断腐蚀牙齿表面的珐琅质,就会造成蛀牙。

< class="pgc-img">

离开奶茶之后,再不必为这些奶茶里糖的“花样”而烦忧。戒掉奶茶的第二个月,原来总是会隐隐作痛的牙齿,现在变得坚固。

意外的是,牙齿也变白了许多。因为远离了奶茶中的色素物质,也就告别了大黄牙。


第三个月,体重变轻

奶盖简直是奶茶的灵魂,但哪怕不加奶盖,脂肪含量也是严重超标的,更别说加了灵魂奶盖了。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上海市27家奶茶铺的51件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无糖奶茶大量含糖,好的口感来自乳脂肪,能量高到一杯奶茶等于一顿正餐。这样大的能量,带来的就是体重的上升。

< class="pgc-img">

不喝奶茶的第三个月,体重得到了明显的减轻。每天认真吃好每一顿饭,不仅摄入的能量得到了控制,营养均衡的作用下,整个人的身体状态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免疫力得到了增强,同时也更有精神了。


第四个月,慢性病风险降低


温馨的马卡龙色是奶茶的保护色,珠圆玉润的加料也是许多糖分和反式脂肪酸的保护伞。

奶茶中较高的碳水含量,容易引起胆固醇超标,血糖血脂都会随之升高,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class="pgc-img">


告别奶茶的第四个月,再次去体检的时候,可以从报告上看出,身体的一些重要指标,例如血糖、血脂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风险也相应会降低

减少糖的摄入也让人神清气爽,告别了昏昏沉沉之后也有了精力,去进行更多体育锻炼,整个人的健康状况都得到了提升。


第五个月,睡眠更香甜

“老爸评测”对市面上的12款奶茶做了评测,其中11款奶茶样品平均一杯里面含咖啡因 134mg,基本相当于喝3罐红牛。

甚至咖啡因含量最高的一杯奶茶中,含量达到了 290mg,而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了咖啡因可用于可乐型饮料,最大使用量为150 mg/kg。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建议非孕妇成年人的每日安全摄入量为≤400mg(单次≤200mg)。

< class="pgc-img">


想想一罐红牛的威力,这样一杯奶茶喝下去,褪黑素都拯救不了“亢奋”的交感神经,还有心慌、手抖的可能。

丢掉奶茶之后,主动摄入的咖啡因减少了,睡眠情况逐渐恢复了正常,与褪黑素说byebye,夜晚睡得更香甜,再也没有“睁眼到天亮”,醒来元气满满,充满活力一整天。


第六个月,省了一大笔钱

不知不觉半年过去,在第六个月的时候,除了身体上的变化,更大的变化是账单上的变化。

过去两天一杯、一周三杯的奶茶攻势下,每月至少要贡献给奶茶商家好几百块钱,毕竟每杯奶茶的单价都已经30+了。

< class="pgc-img">


不喝奶茶之后,四舍五入也是省了一大笔钱,轻松又快乐!

戒掉奶茶之后,身体默默地开始发生变化,人的身体本来就是一个精密的仪器,它会处理你所有的“任性”和“不作为”,但一旦到达它无法处理的临界值,这座精密仪器再“精密”也会面临崩溃。


所以啊,奶茶虽好,也不要“贪杯”哦,少喝怡情多喝伤身!一起保持健康吧!


参考文献

【1】潘丹峰.抗糖等于抗衰老?[J].健康中国观察,2021(01):96.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请谨慎阅读。本文为因数健康原创文章,未经本平台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留言,征得平台同意后才可进行,转载或使用请务必注明来源。若本内容存在侵权行为,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着健康饮食观念日益风行,“0糖”“0卡”“0脂肪”已经成为很多饮料的卖点。怎样才能让消费者在选购时,准确了解这些信息呢?

日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启动“首批营养健康指导试点项目”,指导居民如何选择健康食品。而在这些试点项目中,就包括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试点。这是我国首次推出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综合反映饮料中的糖、脂肪等含量。

“营养选择”标识饮料分级原则。图源:“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

饮料分级,究竟怎么分?试点之后的市场反响如何?为什么要推出分级标识?一起来看↓

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

饮料营养分级,具体怎么分?据了解,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等4种成分含量,评定等级从高至低,标识ABCD四级,推荐程度逐步递减。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科主任 臧嘉捷:此次分级考虑的4项成分都是需要适量或限量摄入的,因此我们在评定等级的判定上,需要取最低等级作为最终的总体级别。例如某饮料非乳源性糖含量为5.6g/100 ml,非乳源性糖等级为C级,饱和脂肪含量为1.2 g/100 ml,等级为B级,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g/100ml,等级为A级,不添加非糖甜味剂,等级为A级,最终该饮料的总体评级为C级。

据了解,如果按照分级的标准,一瓶常规的可乐可能被分在C等级,一瓶0卡无糖的可乐可能被分在B等级。

消费者:感到新鲜和期待

试点的第一个周末,记者在上海随机走访,一些市民表示,对新试行的饮料营养分级感到新鲜和期待。

上海市民:平时还是挺关注,饮食上的这种分类标准,这种更健康的分类标准肯定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据介绍,首批参与饮料“营养选择”标识试点的奶茶饮料品牌企业有4家。记者在实体门店看到,这些品牌已经陆续在饮料包装、点单程序、菜单等地方,标注A、B、C、D“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这些字体更大、更醒目的字母,就是饮料对应的营养等级。

在上海读书的奶茶爱好者博文(化名)告诉记者,分级标识试行后,打开某奶茶品牌的小程序点单页面,可以用它自带的健康计算器对GI值、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进行计算。而点进饮品详情,在图片的一角就可以看到该饮品的营养选择等级,更加直观和简洁。“大部分都是B和C,只有纯茶是A。”

“现制奶茶”营养分析结果令人担忧

记者了解到,在这次饮料分级试点之前,上海疾控部门曾对市场上部分“现场制作的奶茶”进行营养分析,结果令人担忧。

上海市疾控中心曾对全市13个品牌销量前三名的现制奶茶,共计122款产品进行营养分析,结果发现,93.3%标称“不额外加糖”的奶茶,实际总糖大于0.5g/100ml,47.4%标称“三分糖”的奶茶,实测总糖大于5g/100ml。这也就是说,按照上海最新试点的饮料分级,仅含糖量一项,93%以上标称“额外不加糖”的奶茶,可能被评为B级以上;将近一半“标称三分糖”的奶茶,可能被评为C级以上。与此同时还发现,一杯奶盖茶的饱和脂肪含量,是人体一天摄入量的三分之一。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苗青:我们内分泌的门诊当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年轻人是以饮料来代替饮水,现在的高糖高脂的饮食会引起我们血糖的升高,但是运动的大量减少,以及现在的压力和精神因素,也综合影响了糖尿病的发生。

糖和脂肪相关指标是饮料分级重要依据

“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这些饮料配料表的常客,对很多消费者来说,看得到,喝得到,却熟悉又陌生。这些成分摄入过量,可能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哪些影响?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非乳源性糖指的是除了乳制品当中的乳糖之外其他添加糖。专家告诉记者:

2022年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当中规定,一个成年人每日摄入添加糖的总量必须在50克以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对于反式脂肪,我国的要求是每个成年人每日摄入在2克以下。

对于饱和脂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规定的是,每个成年人每日摄入的饱和脂肪总量为膳食总能量的10%以下。也就是说一个成年人每日摄入的饱和脂肪应该在20~28克之间。

专家介绍,饱和脂肪也叫饱和脂肪酸,是油脂的基本成分,一般来说,猪油、牛油中的饱和脂肪含量较高,还有一些植物性食品,如饮料中常用的椰肉及其制品的饱和脂肪含量也较高。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表示,饮料分级试点为期一年,试点期间将充分收集各方建议,努力完善分级标准、设置规范和监管机制等,总结经验为上海市和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广决策提供依据。

来源: 央视网

< class="pgc-img">

也没能想到,呼吁多年的电影分级无果,手中的奶茶却先实现了分级。

今年 3 月底,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上海试行。市面点单出售的饮料品牌中,霸王茶姬、奈雪的茶、快乐柠檬和杭州乐源 4 家率先参与「营养选择」标识试点,今年将陆续在产品销售菜单、饮料外包装和线上点单程序、线下售卖场所等多个位置标注符合要求的分级标识。

这一标准根据饮料中的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非糖甜味剂 4 种成分含量,对饮品打分,并根据营养中的「短板」最终分级。打个比方,如果某款饮料非乳源性糖达到 C 级,饱和脂肪含量达到 B 级,反式脂肪酸和非糖甜味剂含量为 A 级,综合 4 项标准,选取最低等级,该饮料的总体评级为 C 级。

< class="pgc-img">

上海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准。? 央视新闻

从目前公布的分类等级来看,基本上只有纯茶和不含糖的美式咖啡才能达到 A 级,奶茶大多为 B 级,奶盖茶大多为 C 级。含糖量越多,等级通常越低。比如奈雪的茶的霸气香水芝士草莓,其常规糖、正常甜的版本,被分在 C 级,而不另外添加糖的版本,则成功跃升 B 级。评判的标准并不仅仅在于含多少糖,更在于含什么糖。4 项成分中,非糖甜味剂被列为单独的一项指标,也即意味着只要含有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代糖成分,这款饮料就无法被评为 A 级。

这并不是饮料分级的消息第一次进入大众视线。2023 年,依旧在上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的制作样式及设置规范(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并对部分超市、便利店货架的含糖饮料试行分级。《征求意见稿》表示,这一举措旨在提醒居民对含糖饮料过度摄入及其健康危害的意识,引导居民选择健康饮品和健康生活习惯。

< class="pgc-img">

新加坡现制饮品营养选择分级标准。? 新加坡卫生部

所谓「含糖饮料」,是指在制作过程中人工添加糖、且含糖量在 5% 以上的饮料。红、橙、绿 3 款不同颜色的标识分别代表不同的含糖量。红色为最高,代表「长期过量摄入添加糖健康提示标识」,橙色为「每日添加糖摄入限量提示标识」,而绿色是「饮料选择指导提示标识」,意味着相对健康。这份试行的《征求意见稿》让上海成为中国首个对含糖饮料设置健康提示的城市。

而另一则引发大规模讨论的饮料分级动态,发生在这两年备受关注的新加坡。2020 年,新加坡就宣布了含糖预包装饮料的营养标签计划 。2022 年年底,饮料分级制度在新加坡正式施行。矿泉水、不加代糖的苏打水和茶类饮品、黑咖啡、不添加糖的杏仁奶位列 A 级,椰子水和加入代糖的零糖或无糖饮料为 B 级,包括牛奶和大部分的速溶咖啡属于 C 级,可乐等含糖的碳酸饮料、果汁和酸奶等含乳制品饮料则位于 D 级。

< class="pgc-img">

在新加坡,珍珠、果冻、发泡奶油等配料也被要求标注含糖量。? cookerru.com

2023 年 6 月,新加坡又发布了补充措施,将饮料分级的适用范围从预包装产品扩展到现制饮品等更多品类。当年 12 月,这一分级制度扩展至包括珍珠奶茶、咖啡和冰沙在内的所有现制饮品。按照要求,饮品根据糖以及饱和脂肪含量的高低,被划分为 A、B、C、D 四个等级,商家还必须在菜单上注明珍珠、果冻、发泡鲜奶油等配料的含糖量。因为覆盖面广、标识标注严格,因而新加坡的饮料分级制作一经推出,就被自媒体博主称为「最严分级」。

虽然很难评定是不是「最严分级」,但是新加坡对饮料实行的营养选择分级显然具有一定局限性,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对牛奶饮品的分级。包括纯牛奶、酸奶在内的奶制品都被列入饮料分级的范畴,其分级标准中的一项为饱和脂肪,100 毫升牛奶大约含饱和脂肪 2.5 克,只能被评为 C 级。纯牛奶和速溶咖啡、奶茶位于同一级别,且处于 4 级分类的末两级,给人不健康的感觉,可谓营养学悖论。

< class="pgc-img">

喜茶的经典茶品烤黑糖波波牛乳。? heyteahkmacau

这也是营养标签问世 30 年始终没能解决的问题 —— 以某些营养成分为核心的选择,真的可靠吗?

1994 年营养成分标签首次出现在美国的包装食品上,而后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跟上,20 多年的时间内,几经迭代更新。目前,英国采用「标准红绿灯食品标签」(Multiple Traffic Light,简称 MTL),以红、黄、绿三色,将产品按照脂肪、饱和脂肪酸、糖和盐或钠的含量高低进行颜色编码。而法国、德国、荷兰、瑞士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普遍使用 Nutri-Score 营养等级标签。这是一款拥有 5 个等级的营养编码,被印在食品包装最显眼的位置,帮助消费者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健康的选择。

不同营养标签的评判标准和视觉效果各不相同,但基本都是以糖和饱和脂肪等营养成分为核心,选择何种成分进行评判,往往对结果和分级有很大的影响,更无法将包括天然、有机、原产地这些综合信息囊括进来。在唯含量论的情形下,油脂含量高的西班牙火腿的营养等级有时候要比经典碳酸饮料还低。

< class="pgc-img">

乳糖广泛存在于牛奶之中,是一种天然糖。? Little Pine Kitchen

如果说火腿和饮料的比较有「关公战秦琼」之嫌,那么新加坡的饮料分级再次凸显了这种局限性。除了饱和脂肪对分级的影响,牛奶乃至所有含乳饮料中的乳糖也对分级有影响。乳制品中的乳糖不属于添加糖,在营养分级计算含糖量的时候理应减去乳糖及半乳糖。按照新加坡的分级制度,如果厂商在营养成分中单列出糖,会以每 100 毫升含糖量分级,如果没有,则以每 100 毫升含碳水化合物量分级。

好在,上海的饮料营养分级系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虽然大的分级体系和新加坡很相似,但在细节上,明智地规避了一些往期的争议,最为显著的就是将纯牛奶、合成奶和不添加糖的酸奶制品「请」出需要分级的饮料之列。反式脂肪酸和非糖甜味剂两项指标,更明确地细分了饮料中的不健康因素。除此之外,除了营养分级选择标签,一些饮料品牌还在包装上标注了「GI」(Glycemic Index,升糖指数),是茶饮行业的首次尝试。

< class="pgc-img">

通常,每 100 克薯片的营养成分构成为:能量 2289 千焦,蛋白质 6.56 克,脂肪 37.47 克。? hotdogprofits.com

虽然营养选择分级目前仅在上海一个城市施行,但这一理念和对标准的调整,已经见证了中国营养健康观念的更新。最初,营养标签的诞生,背后是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与美国公众利益科学中心(CSPI)、消费者倡导组织等多个机构长达几十年的努力。其核心在于,过度的糖、盐和饱和脂肪的摄入,影响了美国人的健康,而这些机构希望能保证消费者在购买时的知情权。调查记者 Michael J. Mosley 在《盐糖脂》一书开头,即抛出了一组骇人的数据: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年摄入 33 磅奶酪、70 磅糖、8500 克盐,大概是建议摄入量的两倍。这些过量摄入,大多来自加工食品。大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精心调配盐、糖和脂肪的比例,以求达到食物的「极乐点」。人们对达到美味最高点的食物无法抗拒,也将背后的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疾病风险照单全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普通成年人添加糖的每日摄入量不应超过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一罐 330 毫升的碳酸饮料,按每 100 毫升的含糖量 11.2 克计算,总含糖量已经超过 39 克。而根据《英国医学杂志(BMJ)的研究显示,每天多喝一罐添加糖饮料,痛风风险将增加 32%,糖尿病风险增加 27%,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 20%,冠心病风险增加 17%,高血压风险增加 16%。

< class="pgc-img">

所有的饮料分级几乎都指向糖的含量。? sweetsandthankyou.com

含糖饮料中的卡路里,很难被身体意识到,因而科学家形容它为肥胖的「木马病毒」。科学家 Karen Teff 在 2006 年进行了一项实验 —— 为实验对象输入葡萄糖液、观察他们的食欲变化,结果没有人食量变少。他认为,如果没有刺激到神经系统,这些额外的热量很难被察觉。

1973 年,美国发布了第一个针对食品的营养标签的规定,要求那些宣称含有某些添加营养物质的食品,要在标签和广告中提供营养成分信息。但在当时,关心饮食和健康的风气还没有刮起,因而这一规定并没有掀起太多水花。2013 年,中国正式施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标志着中国对食品的聚焦点从「安全」扩大的到「营养」。但是与美国、欧洲等地的标识相比,我国目前没有强制厂商列出添加糖或饱和脂肪成分,在热量和分量的标识上也并不明显。

< class="pgc-img">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低脂的需求,果冻类产品特意标注 0 脂肪字样。? 溜溜梅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美国科学家发现,虽然对食品营养标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但食品生产商依然找到了取巧的办法,那就是在包装上放大更健康的营养元素。在中国,为了迎合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诸如果冻、蒟蒻等零食在包装上打出大大的 0 脂字样,细究起来,此类产品原材料本就不含脂肪,影响健康的成分为糖,此举意在迷惑大众,转移矛盾。

营养标签真的能促使消费者购买更健康的食品吗?根据科学家的综合研究,其对消费行为的引导作用是复杂且难以确定的。但相比发达国家更适应营养分级体系、更有经验的消费者,目前成为试点的上海消费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恐怕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健康焦虑」—— 快乐水如同选秀舞台般被打分评级,还配以醒目的红色和橙色标识。当这些颜色和等级与热量直接挂钩,这笔健康帐,很少有人能忍住不算。

参考资料:

《Effect of Front-of-package Nutrition Labeling on Food Purchases: A Systematic Review》,R An

《盐糖脂》,Michael J. Mosley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