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曹双涛
编辑:彭潇横
作为与蜜雪冰城、茶百道排在新茶饮销量和门店规模前三的行列的古茗,近期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保荐人为高盛、瑞银。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古茗拥有门店9001家,同年GMV超192亿元。营收从2021年的43.84亿元增加26.8%至2022年的55.59亿元,并由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41.62亿元增加33.9%至2023年同期的55.71亿元。
图源:古茗招股书
经调整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由2021年的7.70亿元增至2022年的7.88亿元,并由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6.03亿元增加至2023年同期的10.45亿元。
图源:古茗招股书
作为对比,蜜雪冰城最新招股书显示,2022年全年以及2023年前九个月,公司门店网络实现了约300亿元和370亿人民币的终端零售额。同期,公司分别实现136亿元与154亿元的营收,分别同比增长31.2%及46%。茶百道此前招股书显示,2022年销售额为133.32亿元。
但2023年却是新茶饮行业,加速内卷的一年。当年市场上相继传出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霸王茶姬、蜜雪冰城以及新时沏6家新茶饮品牌正在准备港股或美股IPO的消息。对标美妆、物流等多个行业来看,当一个行业密集“证券化”后,侧面说明市场卷不动了,赛道上的玩家迫切需要寻找新出路。
新茶饮品牌或许也意识到这一问题,这一年纷纷加速出海,在海外寻找新增量。同年10月,蜜雪冰城大阪店、甜啦啦雅加达店、喜茶墨尔本店、霸王茶姬新加坡店、茶百道首尔店、茶理宜世巴塞罗那店纷纷开业。蜜雪冰城最新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蜜雪冰城海外门店数量约4000家。
内卷之下,在蜜雪冰城和茶百道的夹击中,仍能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度增长的古茗,做对了什么?
- 加盟店撑起了古茗营收大盘
古茗营收大幅度增长的背后,全部依靠加盟商贡献。古茗招股书中有两个关键数据:一是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加盟店贡献约99.9%的GMV。二是2023年年底的9001家,仅有6家为直营店,占比不到1%。换言之,古茗走的也是S2B2C的加盟模式。
除古茗外,蜜雪冰城最新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超过99.8%的门店为加盟门店,其余为自营门店。茶百道此前招股书显示,2023年一季度的7111家门店中,自营门店数量仅有6家。换言之,古茗的加盟模式在新茶饮行业中具有普适性。
加盟模式的背后,本质是新茶饮行业为比拼规模经济的产业。今日资本徐新曾说,“当你喝咖啡的时候会想到谁,瑞幸还是星巴克?他们是世界上最好喝的咖啡吗?显然不是,但消费者为什么会想到他们?因为门店开得到处都是。”密集开店,打造品牌和规模效应,“让20%的人天天看到你”,这也正是2023年多家新茶饮品牌纷纷冲击万店的原因。
加盟模式下,新茶饮品牌方的营收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制作食材、包装材料、设备设施、营运物资的销售流水以及相关加盟费用。其中,货品和设备销售为大头,茶百道占比约在95%。
图源:茶百道招股书
事实上,不管是企业IPO前或是成功上市后,均需向资本市场交出“好看的”财报,不排除品牌方会借助自身强势地位,向渠道压货进而带动企业营收增长,毕竟这种情况在国内多个行业经常上演。
如白酒行业,去年前三季度国内20家上市白酒企业库存较同期增长12.64%至1363.5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贵州茅台、洋河股份、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5家酒企存货均超百亿元。茅台存货更是高达409亿元,为20家上市酒企中最高。
图源:wind
但因白酒行业普遍采用“先款后货”模式,通过向经销商压货,让经销商承担库存压力,也能带动企业营收和利润增长。基于此,去年三季度多家酒企营收和利润均出现双位数增长。
图源:各企业财报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两轮电动车身上,相关机构调研显示,不少电动车品牌在2023年上半年向渠道疯狂压货,导致近80%的经销商感觉清库存压力。甚至为了鼓励经销商拿货,都打起了“赊销”牌。爱玛2023年半年报显示,应收账款较同期暴涨141.9%。
而且新茶饮行业的加盟模式,因加盟商必须使用公司规定物料,这给新茶饮品牌利润增长留出更多的“操作空间”。古茗加盟商李伟告诉我们,同等品质下古茗果茶中使用的水果,比市场价高20%—30%。古茗客服给出的解释为,水果品质更好。但到底是甜度更高,还是更加新鲜,古茗客服也无法给出完整的说法。
上述问题的存在,很容易让投资者无法对新茶饮企业业绩做出合理判断,叠加外部政策影响,加盟模式企业容易受到上市限制。注重质量而非规模、倾向于研发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正成为当前资本市场新趋势,这也是此前蜜雪冰城冲击A股失败的原因。
相较于A股,港股对加盟模式管控并不是非常严格,如去年同样走加盟模式的锅圈在港交所成功上市,这或许也从某种层面解释了,为何古茗、蜜雪冰城、茶百道纷纷将上市地选择在港交所。
另外古茗在招股书提到,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古茗分别与2,381名、2,949名及4,614名加盟商合作。2023年,加盟商单店经营利润达到37.6万元,单店经营利润率达20.2%。
图源:古茗招股书
据灼识咨询报告,同期中国大众现制茶饮店市场的估计单店经营利润率为10%—15%。虽说茶百道单店净利润明显高于行业水准,但加盟商一年想要实现37.6万元的收入,对乡镇市场的古茗加盟商而言,几乎不太现实。
加盟商朱伟给氢消费算了笔账,37.6万元的净利润意味着加盟商单月均利润要在3万以上,按照20.2%的净利润、古茗15元/杯的客单价,乡镇加盟商单月基本上要卖到万杯以上。但乡镇市场真有这么多喝古茗的消费者吗?
朱伟所言不假,镇市场所能辐射到的人口以附近几公里内的农村人口为主。但因国内中西部乡镇经济动能发展失衡,导致这些地区农村普遍以中老年群体为主。
有学者概括,我国流动人口呈现典型的“三个八”特点,即80%以上人口来自农村,80%进入城镇,80%是15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换言之,中西部乡镇市场实则是一个由中老年群体组成的消费市场,但他们并不是新茶饮消费人群。
即使考虑到国内中西部乡镇市场上仍保留小学、初中,学生群体为新茶饮消费人群。但学生群体有限的收入下,比古茗价格更低的甜啦啦、蜜雪冰城才是学生们的最爱,这也是蜜雪冰城、甜啦啦乡镇店得以成立的前提。
图源:
- 新茶饮品牌大开加盟,但加盟商却不够用了
不管是当前正在冲击IPO的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还是喜茶、霸王茶姬。新茶饮品牌后续若想持续扩张,需持续扩大加盟商队伍。但加盟商对新茶饮态度的转变,让这种扩张也面临不小的压力。
咖啡、餐饮、零食折扣店、新茶饮这些追求快速动销的业态,均追求选址定生死,这也决定一个城市中人流量相对较大的核心商圈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但一个城市中人流量相对较大的核心商圈不可能无限增长,多种业态共同竞争下,导致许多城市中目前缺少优质点位。
如我们此前在安徽省界首市走访中发现,当地的喜茶门店虽在肯德基旁,但该门店却是简易搭建的。一旦出现恶劣天气,很容易劝退消费者。国内某家零食折扣店的选址经理张青也告诉我们,不管是好想来,或是零食很忙和赵一鸣,现阶段门店扩张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好的商圈点位难以挤进,差的商圈看不上。
图源:氢消费
多业态共同竞争下,优质商圈租金水涨船高。且同一商圈位置下,往往聚焦了大量新茶饮品牌,加盟商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如我们在界首市走访中就发现,当地的健康路商业街上,同时聚焦了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霸王茶姬、甜啦啦、COCO等一众新茶饮品牌,当地消费者称这里为“奶茶一条街”。
图源:氢消费
图源:氢消费
同时随着新茶饮行业内卷逐渐加剧,新茶饮品牌方需不断推出如半价、买一送一、外卖平台免配送、膨胀券、满减、收藏送券、第二杯半价等活动。
而且若是同行推出类似活动,需其立即跟进。因为国内县城市场人口本就缺乏流动性、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极高、且新茶饮产品差异化小、口感差别不大,这就导致消费者很容易流入其他品牌门店,其他门店营业额将受到冲击。
图源:氢消费
种种问题传递到加盟商身上,让其回本周期不断被拉长。以喜茶为例,喜茶某县城加盟商杨琳告诉我们,虽说县城市场房租、人工相对高线城市更低,但目前一家喜茶加盟店落地前,加盟商至少需投入百万。按照当前行业15%—20%的门店净利润,保守估计一家县城喜茶店回本周期至少需3.5年。
另外新茶饮加盟店一般在2年左右,需按照品牌方要求对门店进行重新装修,以完成品牌升级,这无形之中又增加了加盟商的成本,拉长了回本周期。
且相较于南方市场,北方市场新茶饮加盟店回本周期可能更长。北方冬季寒冷且漫长叠加昼短夜长,当地居民冬季出门意愿偏低。基于此,北方新茶饮加盟店冬季将面临着客流量严重不足、营业时间偏短,进入淡季。
不仅如此,新茶饮门店的转换成本极高。我们实地走访安徽省界首市某家二手店发现,九成新奶茶封口机售价、1.8m平冷、制冰机分别售价600元、800元、1800元。该门店老板更是坦言,“您要是真想要的话,我7折给你。”
在短视频平台上,不少二手设备回收称,一家奶茶店全套设备对外售价5000元,果糖机、奶昔机价格分别为300元和100元。可想而知,二手设备回收商在收购这些设备时,压的价格有多低。
图源:抖音
但一家新茶饮加盟店开业前,品牌方的这些设备售价却极高。其中,喜茶加盟设备费15万起,古茗设备10万起。而且在商圈租赁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行规”,门店经营者退出前,必须将门店恢复到租赁前原有状态,这也意味着即使加盟商将这些设备全部变现,有可能还需承担额外的费用。
图源:喜茶官微
图源:古茗官网
- 品控,新茶饮难以逾越的鸿沟
加盟模式虽带动古茗营收的持续增长,但也在反噬古茗。为解决新茶饮行业中的品控问题,古茗投入大量资金自建西双版纳柠檬基地,并对现有供应链进行升级,对产品供应链进行了细化升级,在全国建立了17个仓储基地、4大运营中心和近300辆冷藏车,对物流配送实行全链路监控。
同时提升配送频次,达到“两日一配”甚至是“一日一配”的高频次配送服务标准,极大限度地保证原料品质的新鲜稳定。持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门店的管理,力求保证原料从产出到制成饮品都抢“鲜”一步。
但在黑猫投诉上,依然有消费者称,在古茗内喝出异物,商家拒绝理赔。正如《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指出的那样,只要有人员相关的业务都存在着操作风险。新茶饮行业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是在加工制售环节仍存在大量的员工操作,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只能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减少,却无法完全消除。
图源:黑猫投诉
更深层来看,人本就是利益导向。胖东来被誉为国内零售界天花板的背后,本质上就是其创始人于东来通过多种方式将员工利益最大化。于东来曾指出,胖东来人均工资基本是每月7000元左右,最低的也在每月6500元,高的可以拿到每月8400元,而且这还是一些偏冷门的部门,而许昌当地的平均工资只有3000元-4000元。
对古茗部分区域经销商而言,古茗门店相当密集。如古茗浙江单个省份门店数量高达2000多家,占古茗总门店的23%。这就意味着区域内的加盟商不仅要和其他新茶饮品牌进行竞争,也要和古茗加盟商进行内部竞争,其利益很难保证。
同时古茗为提高门店数量,必然要求加盟商多开店。若加盟商不愿意开店,其必然会和蜜雪冰城一样在同一个区域中,放新的加盟商进来,这也是为何古茗招股书中会提到一个加盟商同时开几家店的原因。但蜜雪冰城过密的门店,导致蜜雪冰城对加盟商几乎很难构成吸引力。同样的问题,后续必然会出现在古茗身上。
投资回本周期不断被拉长,加盟商之间恶性竞争,自身利益被严重冲击下,想要让更多加盟商对门店实现精细化管理,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恐怕这并非易事。因此,仅靠管理层或品牌发布一些举措,想要完全解决品控难题,又何谈容易?
但若是完全保护加盟商利益,古茗国内门店数量很快将会进入天花板,其又无法向投资者交代。这一难题,未来将是多家新茶饮品牌普遍遭遇的问题。两难之下,未来新茶饮品牌又要如何抉择呢?
写在最后:
在资本市场给到的压力前,IPO上市或许是古茗的必选题。但在当前港股持续低迷,流动性短期内难以回暖,从IPO到上市时间不断被拉长下,古茗的IPO又能否达到市场预期呢?但不管冲击IPO结果如何,
加盟商问题、扩张问题、产品差异化和品控问题,仍需古茗一一解决。
年,加盟模式的价值被重新认知。
最近,一则采访古茗加盟商的视频,引起了我的关注。一直以来,古茗“加盟商77选1”,约1.3%的通过率,让很多人对其加盟体系充满好奇。
古茗的加盟体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古茗签约门店超7000家之际,我辗转找到了视频中的加盟古茗近10年的王店长,从她的角度聊聊古茗的加盟机制。
行业商业模式转变
加盟资源“抢夺战”一触即发
今年,是茶饮行业商业模式发生转变的一年,加盟和直营这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界限越来越模糊。
喜茶开放加盟,瑞幸开启新一轮联营招募,库迪咖啡的首店开出不到1个月,就签约了近千家门店。
全国各地涌现的咖啡品牌,也纷纷开启了全国加盟的布局。
在饮品行业的新格局下,加盟资源的“抢夺战”一触即发。
而提起加盟,很多行业人都会想到古茗。
在小红书上,“加盟古茗如何提高通过率”、“古茗面试资料合集”的帖子特别火,“古茗面试笔记分享”成了一个高流量话题,知乎上,分享古茗加盟经验的帖子,也是层出不穷。
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古茗加盟经验
>古茗的加盟体系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加盟古茗这么难?在行业竞争加剧之下,古茗如何保障门店增长?
我联系上了加盟古茗近10年的王店长,从她的真实经历出发,结合古茗拓展负责人的采访,深入聊一聊古茗的加盟体系。
古茗加盟体系:
6次审核,做150道题
1、经过6个阶段审核,还要做能力模型测试
在古茗的加盟审核中,基本上每个加盟商都要经历6次不同阶段的审核。
第一步是电话咨询,意向加盟商电话咨询,古茗咨询组的伙伴,会给他们做解疑答惑,咨询之后,就要填写《古茗加盟商申请表》。
填表之后,就到电话初审。这个阶段有十几个问题,基本上会对加盟商做一个基础的了解,比如过往的从业经验,开店的预期等等。
接下来到视频面谈环节,一般视频面谈20分钟起步,有时候也会到1个小时。这个阶段是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我们会着重告诉对方,古茗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你要成为怎么样的人才能做,茶饮店的一天的工作状态是什么,中间有哪些辛苦等等,有时候视频面谈结束后,就有人被辛苦劝退了。”
加盟商线上面试环节
>在视频面谈通过后,进入下一轮的加盟商,还需要做一个能力模型测试。这是古茗通过多年、几千家店的数据积累,自己内部开发的一套人才识别度软件,大概是150道选择题,最后会有15个不同的能力模型。
拿到了每个人所属的能力模型,在线下终审的时候,门店营运中心会根据能力模型进行1小时左右的面谈,这时候会谈得更细致,包含了不同店型的回本周期等。
线下终审结束,才能成为古茗持牌加盟商,接下来进入选址环节,这个环节特别重要,“位置不行,也不能签约”。
2、拒绝“财务投资型”加盟,但不排斥小白创业者
我了解到,在古茗的6个审核流程中,核心要筛掉的人,其实是“财务投资型”加盟者,即那些只出钱开店、不能投入时间和精力在门店的人,无论资源多好,古茗基本上都不会接受。
在行业里,很多人认为小白想加盟头部品牌极其困难,但古茗反而并不排斥小白创业者,“只要把古茗当成自己的事业,愿意用心去做的人,古茗都欢迎”。
3、选址通过,拿着商铺合同才能“准入”
古茗在意向加盟商的签约流程里,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点:持牌加盟商需要选到合适的铺子,和商铺签好租赁合同,才能和古茗签加盟合同。
古茗的持牌加盟商,在选到合适的铺位之前,不需要缴纳任何意向保证金一类的费用,只有签约了双方都认可的位置,才会付费签加盟合同。
如果选址不理想,持牌加盟商在半年内都可以申请重复选址。
这意味着,总部在一个意向加盟商签约付费之前,要做大量的工作,如果门店没有开起来,则所有工作都白费了。但从加盟商角度出发,这是更“保底”的做法。
4、唯一筛选偏好:全身心投入度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通过古茗的加盟面试?这是我在采访中反复问的问题。
“当然喜欢有餐饮从业经验的人,也喜欢有优质铺位资源,又懂门店运营的人,但这都不是核心指标。”
“古茗在加盟商筛选中,唯一的筛选偏好,就是加盟商在门店经营中的全身心投入度。”
事实上,把这门生意当成事业,能日复一日地在门店守店,做好每一杯产品,服务好每一个顾客的人,是没理由开不好店的。
5、一年内闭店,加盟合作费全额退
在古茗官网公布的加盟合作政策里,我还看到一条:
“非拆迁、续租、合规等原因之外,开店一年内闭店的加盟商,加盟合作费全额退还,共计99800元。”
和电商平台的“X天无理由退货退款”政策类似,经营本身就有风险,加盟合作费全额退还,是一个品牌的诚意。
从破晓行动到研修班
让加盟商不断成长
成功开出一家古茗后,怎么把生意做好?
我了解到,古茗内部有一套完善的加盟培训机制,从基础的技能培训、运营培训、到高级别的管理培训、财务培训等,让加盟伙伴和品牌共同成长。
1、新加盟商技能培训为主
古茗的新加盟商,一般都是刚刚进入这个行业,古茗在这部分加盟商的培训上,先开展“破晓行动”理论课,后续会开展茶饮实操培训,更加注重门店QSC、开市打烊流程、产品制作、服务话术、运营管理、人才招募等,也会有专门的店长培训。
新加盟商的培训,主要围绕如何把一家店开好,比如产品标准化,保证顾客体验等等。
对新加盟商的培训,围绕技能培训展开
>2、老加盟店侧重管理培训
对于跟随古茗很久或开出多家店的老加盟商,古茗则侧重管理培训。
据了解,古茗总部每年会对开店1年及以上的老加盟商举办全国返训,这是古茗的重点项目之一,一年的返岗培训达到数千人。其中返训内容针对门店问题,致力于提升加盟商的经营管理能力。
此外,为促进加盟商之间的经验交流,公司内部成立了加委会服务中心,组织结对子、游学、研修班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展,让加盟商提升商业认知,把加盟商从生意伙伴变成事业伙伴。
古茗游学培训
>加盟成为行业主流
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5年前,直营曾经是投资人喜欢的模式,直营模式品牌力强、管控度高,顾客体验也好。
随着行业成熟度的提高,收银系统完善、数字化中台搭建,加盟品牌对全国各地门店的管控度都越来越高。
品牌的公司化进程,也到了新的阶段。产品、运营、品牌、供应链等方面,都进入高纬度竞争,一个品牌很难通过一项创新脱颖而出。
疫情3年,加盟模式的优势逐渐也逐渐显现,一批直营品牌也开始借助加盟模式快速拓店。
茶饮未来竞争的核心,很可能就是优质加盟资源。
对优质加盟商资源的抢夺,或许会成为品牌在一城一地市场成败的关键。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者 | 餐饮老板内参 戴丽芬
榴莲自助火出圈
登上微博热搜
榴莲自助突然风靡各地。
各大社交平台上,#榴莲自助 相关话题热度持续走高。在抖音平台,#榴莲烤肉#榴莲烤肉自助的播放量分别是2483.9万次、1349.2万次,#榴莲自助#榴莲自助餐的播放量加起来有12.4亿次。在小红书,#榴莲自助有3254.7万次浏览。
线下也涌现了一大波榴莲自助餐厅,多是榴莲+烤肉自助、榴莲+海鲜自助等形式。
比如,在华东一带开出多家连锁的仟本悦·榴莲烤肉·研究所,主推套餐包含了“297元新鲜榴莲+鳌虾鱼子酱+山竹+M7澳洲和牛等畅吃”;再比如深圳的开皇榴莲主题大排档,从主推的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到哈根达斯猫山王榴莲冰淇淋、榴莲苏打夹心饼、榴莲奶昔、榴莲披萨.......
山东的一家榴莲烤肉自助餐厅和牛村更是以#百元实现榴莲自由的店给你们找到了#这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这家店主打榴莲、和牛、刺身随便吃,老板靠着在抖音平台拍短视频、直播引流,据媒体报道,单场直播GMV最高1000万+。
以榴莲披萨为拳头产品打出一片天的乐凯撒,也在去年底推出了129元畅吃的榴莲盲盒自助。榴莲自助的风,甚至还吹到了汤泉店。多地汤泉门店都以榴莲自助为噱头吸引顾客,“汤泉玩一天,狂炫榴莲海鲜自助”。
在自助餐厅中,烤榴莲成为了一道独具特色的美食,吸引着无数消费者。
榴莲无疑是中国人的"心头好"。汇丰银行在2023年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市场消耗了全球榴莲的91%。
早在2019年,鲜食榴莲就已超越车厘子,荣登中国"进口水果之冠"。2023年我国进口新鲜榴莲超过142万吨,同比大增72.85%,进口额472亿元,双双刷新历史记录。
万物皆可“+榴莲”
急剧攀升的进口数据背后,榴莲茶饮、糖水、榴莲鸡煲等榴莲主题餐厅,也相继涌现。在餐饮圈,似乎万物皆可“+榴莲”。
茶饮赛道,接连开出了一些榴莲主题饮品店。榴芒一族,主打榴莲饮品、甜品,已经开出了100多家门店;主打榴莲饮品的榴三杯,目前也有10多家门店,集中在广深区域。
更多的品牌则是将榴莲作为创新小料,加入原有的产品体系中。
比如,古茗推出了榴莲芒芒糯米糍,该产品甚至入选了大众点评的全国奶茶热门榜;酸奶品牌一只酸奶牛还推出了“上头榴莲酸奶”、上头榴莲米麻薯酸奶昔等榴莲产品;咖啡品牌本来不该有推出了一款榴莲咖啡“本来榴恋”,拿下了门店销冠,一年售出了1000+万杯......
在与茶饮接近的甜品赛道,榴莲早已称霸市场。榴莲千层、榴莲班戟等都是经典产品,同时市面上也早有大量以榴莲为和核心产品的甜品店。
在广东一带,还有一款流传已久的榴莲餐饮,如今其专门店也处于扩张状态,那就是榴莲鸡煲。以一喜同捞同煲·榴莲鸡煲牛杂煲火锅为例,该品牌在大众点评上强调,招牌榴莲鸡煲累计售出222多万煲。该店还推出了榴莲汉堡这个新奇的产品,在社交平台获得了许多年轻人的关注。
榴莲深受餐饮圈的喜爱,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
一、独特的口感与风味。榴莲的口绵密香甜,味道浓郁,有人形容其“香中带臭,臭中带香”,这种复杂而迷人的风味吸引了大量食客,成为餐饮圈中的热门食材。
二、丰富的营养价值。榴莲营养价值相当高,包含糖、淀粉、蛋白质、维生素、脂肪、铁离子和钙离子等,对人体有多种好处,如增强免疫力、促进肠胃蠕动、改善皮肤等。
三、品牌需要借助榴莲这个小众产品做创新。近年来的餐饮行业陷入极度的内卷状态,从奶茶创新来看,头部品牌一年推出的新品都是百款左右,这种创新速度,不得不挖尽了所有拥有可能性的水果、小料。
四、既有价值感,又有饱腹感。把榴莲加入自助背后,可能有两点考量:一则是价值感高,作为自助餐的选项,可以吸引消费者进入;二来是如不少网友提及,“榴莲比较腻,特别容易吃饱,去吃榴莲自助吃不回本”。
价格飙升的榴莲
其实并不赚钱
据统计,中国14亿人口中,尝过榴莲的人群至今仅占不到1%。这一数据预示着榴莲市场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然而,靠榴莲赚钱,并非易事。
由于目前榴莲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渠道控制及成本都是挑战,近年进口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上文提及的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榴莲的进口价格从2015年的约每公斤11.8元,蹿升至2021年的33.1元,6年间翻了3倍。
尤其是在2020年,进口榴莲价格猛地飙升,由18.1元/kg涨至28.01元/kg。原因是2021年前,获准向中国出口鲜食榴莲的国家只有泰国,供不应求导致收购价格不断上升,再加上疫情期间运输物流成本过高也进一步导致榴莲价格高涨。
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多位水果零售商表示,卖榴莲其实不赚钱,而是作为“明星产品”用来引流或宣传。
和牛村创始人魏亮也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坦言,最初上榴莲自助的时候,一个月赔了79万元,而在日常,榴莲这个品是基本上不赚钱。其品牌的经营理念是把高客单价、高品质的产品,通过“薄利多销”的模式进行售卖。
目前来看,榴莲还处于“红利期”,是一个有流量的单品。而是否能够通过榴莲类产品赚钱,仍是一个问题。
此外,还有些难题是榴莲玩家们避不开的:
小众水果能否大众化。榴莲本身是极具争议性的水果,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非常两极化。爱之人如生命,厌之人如弃履。
再来就是单品的抗风险能力较薄弱。前些年餐饮市场跑出的大单品如酸菜鱼、牛蛙等品类,如今已经开始疲软。把品牌与品类锁得越死,越容易踏上风口乘势而起,也同样越容易面临红利的消退。
榴莲主题餐厅、榴莲产品,是否会像一阵风一样,很快地流行起来,又很快地谢幕,我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