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43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王盼
“建议冬至放一天假”冲上热搜
背后是餐饮品牌的“时令大丰收”
前阵子,饿了么和许知远合作的冬至情怀微电影火出了圈。
一个自带文化属性的“公共知识分子”,同时也是一名“吃货”,发起了 #建议冬至放一天假的理由# 的倡议,微电影中,许知远从古中国节气、人气、信念、年轻人到饺子,娓娓道来,阐述了冬至应该放一天假的合理性,戳中千千万万个“打工人”的内心。
这一话题连续两天登陆微博热搜TOP1,超过200+媒体报道。在“冬至大如年,乡思在舌尖”的召唤下,消费者对冬至的重视和期待被再次唤醒,更多人通过点饺子或汤圆,让独在异乡的自己拥有了冬至的仪式感。
而这一波冬至话题破圈的同时,饿了么平台上商家冬至生意也在快速增长:
饿了么数据显示,在冬至当日,诸多粥食面点的品牌外卖成交均突破历史峰值。袁记云饺交易额突破历史峰值,稳居品类第一,周同比增长近200%,对比22年冬至也涨幅明显;三米粥铺冬至应季新品在冬至周达到销量top1;喜家德冬至当日及冬至周均突破历史峰值,交易额环比增幅、周同比增幅均超500%……
粥员外上线了市场上销量最好的芝麻汤圆、芹菜猪肉水饺和韭菜鸡蛋水饺三个新品,当天推出“9.9元10个水饺”的活动,通过饿了么特型招贴、店内海报、天降弹窗和特型橱窗的冬至主题装修,来吸引顾客注意力。
粥员外电商负责人杨枫坦言:“传统美食自带仪式感,比如冬至吃水饺汤圆的观念,让顾客会主动在外卖平台搜索关键词。我们在这个时候主动贴合顾客的需求,同时也能提升我们的单量和品牌影响力。饿了么在首页给了顾客一个快捷选择的入口,也给优质商家一个精准的露出场景。”
三米粥铺通过一个冬至营销,积累了2W多个新会员。品牌负责人唐蓓蓓透露,这并不是三米粥铺第一次参与平台的活动,由于提前有预案,品牌方早早就布局好了营销节奏,上线了水饺、汤圆等产品,并在宣传方面,用短信送达,做到核心人群精准投放,再加上平台给予的“天降弹窗”、“主视觉Banner露出”等支持,让冬至收获颇丰。
“冬至,从节气来说只是一天,但是通过平台的打造,在营销和品牌曝光率方面,几乎拉长成了一周。”唐蓓蓓对记者表示。
此外,不少品牌坦言,24节气营销有一个“连贯属性”,每个时令下的策划,对于当周、甚至当月来说,都有明显的销量增加。
比如之前的“大雪”节气,饿了么平台主打火锅和羊肉,带来相关新品和主推概念的商户在曝光和订单量显著提升,例如必胜客羊肉比萨订单就在大雪当天爆涨3.7倍。
不得不说,时令营销带来的“节日增长”,变得越来越明显了。饿了么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平台上推出时令菜品的餐饮商家数增长超过40%,“时令出新”已成为餐饮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没有旺季,就“创造旺季”
节气营销背后的4个餐饮消费风向
元旦之后,春节之前,很多老板感慨“生意平淡”,不知该从何处找到营销突破口。
对一些餐饮品类(特别是粥粉米面)的小商家来说,冬季并不意味着生意要“过冬”,恰恰相反,擅于利用节气营销,不仅能够让品牌快速出圈,还可以拉动销量,不断“制造旺季”。
一年有24个节气,其实就是很好的机会点,以上案例就足以说明。除此之外,餐饮行业依靠“时令”创新的案例比比皆是——眉州东坡推出咏春、沁夏、赏秋、煨冬四大季节菜谱;喜茶的时令水果茶早已成为业界经典系列产品;嘉和一品,专门成立“健康营养研究院”,根据时令选用养生食材,注重春补肝、夏解暑、秋润肺、冬养胃,推出节气新品;甚至连烘焙品牌爸爸糖,也推出了“艾草吐司”这样的创意新品……
事实上,节气营销这两年受到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关注,其背后有几个餐饮消费风向,值得餐饮人关注:
1、餐饮的社交属性和仪式感,叠加“国潮”风,在消费者心中的比重变大。“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成为全网打卡的热门话题,影响力犹如电商界的“双十一”,生生造出了一个节日,让茶饮品类收获了一个“新节日”。后疫情时代,餐饮的社交属性被放大,节气消费,成为了不少消费者乐于参与和传播的小节日。“以食物之名,庆祝特殊的日子”,这一次,「建议冬至放一天假」能够快速出圈的深层原因在于:关心年轻人在每一个当下的真实情绪,做年轻人真正在乎的事。
另一方面,国潮抬头、民族自信崛起,让传统文化以新姿态出圈,进一步带动了大众对传统时令的关注,时令营销可以结合传统精神、节气习俗、产品特点进行全新的品牌表达。正如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所说:进入营销4.0时代,是以构建深度关系为主的品牌塑造时代。
2、在“新中式养生”的大主题下,时令菜具有巨大的潜能。中国人讲究“不时不食”,《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时令”一集,就通过捕捉各地时令美食,展现中国人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
事实上,中国人的所有节气都是和吃相关,比如立春吃春饼,伏天吃姜去体湿,头伏饺子二伏面,寒露到,宜食麻以润燥……随着消费升级,年轻人注重养生的比例在加大。
丁香医生发布的《2023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养生逐渐成为年轻人生活中的重要课题,无处安放的健康焦虑催生了庞大的养生市场,年轻人涌入中药铺子抢酸梅汤、喝中药奶茶、吃古方药膳,“中式养生”频频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这种大主题下,大家对于传统时令和饮食的关联更为重视,“吃对”比“吃贵”更重要。
这种情况下,商家多花一点心思琢磨,让产品有了文化寄托和养生属性的“双重加持”,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营销效果。
3、从“产品创新”到“体验创新”,时令营销正经历传播与体验方式的“便捷化升级”。时令创新,以往是大酒楼、精致餐饮的专属,因为这些品牌的研发力、供应链的保障更为成熟。但随着餐饮的变化发展、外卖平台的加持,小餐饮商家也可以巧妙设计营销活动,在产品上、或者优惠活动上“微调”,即可与时令挂钩,带给顾客新的消费体验。事实上,从饿了么平台上各家商户的“丰收”,可见时令营销背后,“时令消费”的多样性、便捷性正越来越普遍。从某个角度来说,是传播与体验方式的进步。
由于节气拥有足够多的品牌诉求表达空间,未来我们也许会看到更多以节气为主题的长线化营销系列。
4、时令菜,成为连锁餐饮品牌破局区域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连锁品牌可以考虑将品牌特性结合不同地域习俗,做区域化的种草和营销。比如淮扬菜极其重视时令,从南京开到北京的“小厨娘淮扬菜”,去年春天在北京区域也上新了椒鲜河豚、腌笃鲜春笋狮子头、椒鲜春笋鮰鱼、雪菜豆瓣青笋、素炒豌豆苗、菊花脑拌桃仁、青团爆珠豆花等产品,助力这个品牌的北上扎根。
同时,把握时令新品的可预见性,也利于餐饮商家进行“常态化上新”。依循时令节气,帮助商家找到创新思路,避免陷入同质化、低价竞争的怪圈。
饿了么推出“时令官”长线IP
助力商家开启线上生意增长飞轮
对于众多餐饮商家而言,线上外卖渠道不仅已经成为必须布局的用户场景,而且也是未来企业经营的新增量所在。
当时令的烟火气叠加外卖的便捷性,线上外卖平台正大力推动商家的“时令”生意。饿了么早在2022年,就推出了“商家时令生意驱动计划”,通过内容营销、商品打造、活动营销、全渠道货架等四大维度的多方面举措,助力300余家餐饮品牌找到生意增长的新飞轮,抓住当下时令消费的新红利。
针对当下餐饮商家存在痛点的四大方面,饿了么分别推出了免单、聚合营销、多平台直播、数字藏品、超级限定商品、时令数智分析工具等多个专项解决方案。让小商户也可以先声夺人,在“时令营销”中收获销量高峰。
与此同时,随着饿了么与抖音等生态平台合作的落地,商家还可以通过抖音、支付宝、微信等平台的饿了么小程序,实现全渠道货架的整体运营,进一步带动时令生意多维共振。
小结
当下,餐饮内卷格外激烈,如何摆脱两败俱伤的价格战,找到有质量的“增长”?
可见,回归产品,从产品层面找到营销突破口,建立以产品和用户为基点的营销运营体系,才能把流量红利转变为品牌势能,构建自己的流量主权。
时令菜隐藏大商机,或将助力餐饮品牌真正开启生意增长飞轮。
月5日,2023北京餐饮品牌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大会由北京市商务局指导,北京烹饪协会、北京商报社主办,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支持,以“聚势创新 共享未来”为主题。会上,北京商报社、北京烹饪协会、深蓝智库联合出品《2023北京餐饮业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旨在洞悉北京餐饮业发展走向。
《2023北京餐饮业观察报告》
强势复苏,行业发展显韧性
如果说过去三年的餐饮业是在养精蓄锐,依靠着强大的韧性等待一个奋力前行的机会,那么今年的餐饮业便是奋起直追。随着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餐饮业的强势复苏展现出了行业极大的生命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7月份,全国餐饮收入28606亿元,增长20.5%,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为7365亿元,同比增长21.4%。就北京市场来看,北京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7月,北京餐饮收入约113.07亿元,同比增长19.5%;2023年1-7月,北京餐饮收入约769.75亿元,同比增长34.3%。
《报告》指出,随着上半年的复工复产,餐饮消费潜力持续恢复。春节单店7天迎35万食客、“五一”部分餐厅排队等位超过1000桌、端午单店翻台率高达5-6番······伴随着一个个节日节点,餐饮人可谓连轴转,换来了餐饮市场的强势复苏,为拉动内需、保障供应作出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餐饮行业迎来了更多的入局者。数据显示,北京市2023年1-6月餐饮业新增注册企业7610余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63%。首店方面,今年1-5月,共有403家品牌首店落户北京。从首店类型看,中国(内地)首店有37家,北京首店有366家;从业态分布看,餐饮业占比最高,占比63%。
快餐、茶饮占上风,成为引流利器
在餐饮的众多品类中,今年以来,快餐及茶饮成为了热度最高的品类。《报告》显示,从2023年上半年(1-6月)正餐、快餐、茶饮、面包甜点、火锅、烧烤六大业态的活跃门店数占比来看,快餐和茶饮两大主力占据了整个餐饮行业近70%的活跃度,其中快餐占比约36%,茶饮占比约33%。
从门店数量上看,位居北京餐饮门店数排名前列的品牌主要是饮品和小吃快餐品类,这也与北京餐饮各品类的占比情况相契合。与去年数据相比,瑞幸咖啡赶超去年的兰州拉面,成为目前北京餐饮门店数量最多的品牌,星巴克紧随其后。当然这除了瑞幸咖啡今年成为国内首家万店的咖啡连锁品牌外,也与饮品品类的发展相关。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连锁化率位列第一的为饮品,提升至44%。
《报告》还指出,从北京商业体餐饮商户数TOP10来看,大部分商圈餐饮商户占整体商户数一半以上,部分商圈餐饮商户数甚至超过总体的70%。涉足的品类也较为丰富,包括正餐、火锅、小吃、茶饮等,其中茶饮和快餐品类的商户占比最多,餐饮似乎成了购物中心聚敛人气的利器。
加速扩张,下沉、出海成趋势
在各品类各品牌加速布局,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之时,竞争随之而来。为了抢占更大市场,餐饮企业在深耕“大本营”的同时,下沉、出海成为了品牌寻找新蓝海的重要方式。
《报告》指出,从企业的开店节奏和布局区域来看,不少餐饮企业从地方逐渐走向全国,填补空白市场区域。今年以来,茶饮品牌喜茶和奈雪的茶相继宣布开放加盟业务,其共同点便是以加盟方式来触达直营暂时覆盖不到的市场,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今年1月,Tims中国在官宣新增中文名时,就表示已加大了二三线城市的拓店速度,正加快部署进入更多三四线城市,持续加大下沉市场的拓展力度。
美团数据显示,在2018-2022年餐饮连锁门店地域分布中,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的门店数分布比例整体略有收缩的趋势,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的连锁门店分布提升显著;从2018-2022年的城市连锁化率来看,三线及以下城市5年城市连锁化率提升约8%。
《报告》还指出,今年以来,餐饮企业在海外市场动作频频,并透露出对于海外市场的布局规划,以不同形式扩大品牌在海外的市场份额。8月,喜茶于英国伦敦开出了首家门店,也是继新加坡5家门店之后,喜茶亚洲之外的首家门店。库迪咖啡宣布开启国际化战略,海外首店选择落户在韩国首尔,并启动全球合伙人招募行动。瑞幸咖啡今年4月在新加坡两店齐开,在海外市场讲起了新故事。
除上述内容外,《报告》还汇总了今年以来北京餐饮关键词及大趋势方向,餐饮创始人们解答行业疑问,通过数据解读、案例分析及企业大咖专访等形式,为众多餐饮企业及餐饮人送上一份“参考书”。
北京商报记者 何倩 胡静蓉
饮行业新风口趋势来临,聪明人已经动身了,广东有人开店上百家
餐饮业非常的特殊,熟悉过餐饮业的朋友就知道,每隔两三年时间餐饮业都会出现一个新风口,这几乎已经成为了市场铁律。
依靠着这些新风口,不少餐饮店老板赚得盆满钵满,比如10年前的柴火鸡,黄焖鸡米饭,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前期布局的餐饮店全部赚翻了。
再比如最近几年的酸菜鱼,串串香等风口餐饮项目,前期布局进入的餐饮店,依靠着加盟这块生意就赚得盆满钵满,更别说那些依靠着网红餐饮项目获得融资上市的餐饮品牌了。
< class="pgc-img">>寻找下一个餐饮风口,成为了餐饮业人人都在寻找的机会。
而如今继酸菜鱼之后,餐饮业下一个风口来了,新的风口趋势正式来临了,不少聪明的餐饮人已经动身了,在广东餐饮市场里,有人开店上百家,有人更是估值过亿。
那么这个风口到底是什么呢?答案便是三个字:牛腩煲。
< class="pgc-img">>牛杂是广东人的最爱,不少广东本地人宁愿不吃饭也要吃牛杂,那么牛腩煲其实就是牛杂煲,属于同一个品类,只是牛腩煲把门店开在了商场和街边餐饮店里,而更多的牛杂是摆摊售卖的。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在广州,深圳等地涌现了一大批牛腩煲餐馆,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各个城市的商场里,都可以看到牛腩煲餐饮店。
每个店门口消费者们更是排起了长队,新的风口就这样悄然诞生了。
< class="pgc-img">>根据某点评网站的数据,在广东地区,门店数量最多的牛腩煲餐馆达到了近350家店面,拥有50家店面以上的牛腩煲餐馆不下60个餐饮品牌。
根据某查查的数据显示,2021年5月份,某头部牛腩煲餐饮品牌估值过亿,融资了近千万元。
就跟酸菜鱼前期在深圳广州火爆一样,当时整个广东地区各个商场里都是酸菜鱼餐厅,最后从广东地区开始,酸菜鱼餐饮店一夜之间火爆了全国各大商场。
< class="pgc-img">>在广东餐饮市场里,不少聪明的餐饮朋友们已经动身了。
广东餐饮朋友戏说道:“牛小灶,牛百鲜,牛间道,牛仁灶,牛小牛,牛这个词汇都快已经不够用了。”
< class="pgc-img">>那么为什么大家广东餐饮朋友们认为牛腩煲会是下一个火爆全国的“酸菜鱼”呢?为何认为牛腩煲是下一个餐饮新风口呢?
主要其实有这2两方面的原因。
< class="pgc-img">>第一,牛腩煲容易标准化。
牛腩煲跟酸菜鱼一样,都是属于容易标准化的美食,而且牛腩煲在广东乃至全国地区都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不少打工人都去过广东,都品尝过牛腩和牛杂。
而如今的牛腩煲餐饮店其实就是以前街边牛杂店的升级版,拥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消费者们更容易接受。
想要火爆全国的前提是能够快速标准化,而如今的牛腩煲可以像酸菜鱼餐厅一样,在全国实现快速复制,如今在江西,湖南,上海,甚至东北地区都已经出现了不少的牛腩煲餐饮店。
< class="pgc-img">>第二,利润高。
跟酸菜鱼,串串香一样,想要在全国范围内火爆,就必须有足够的利润来支撑,要不然这个品类火一个月就挂掉了。
牛腩煲的客单价跟酸菜鱼类似,人均80元左右,各家牛腩煲都是主打“新鲜牛杂,现熬卤汁”,但是餐饮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各个牛腩煲门店都是使用冷冻的牛杂,成本很低,利润很高。
< class="pgc-img">>因为在消费者们的心目中,牛杂,牛腩等着这些食材都是很贵的,所以大家更愿意接受人均80元左右的客单价,甚至有的牛腩煲餐厅,人均消费已经突破了110元。
除了有牛杂和牛腩之外,跟涮火锅一样吃,吃完牛杂还可以放入各种配菜一起煮,平均客单价比酸菜鱼餐厅还高。
如今在广东市场,不少牛腩煲的老板表示,正准备下半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始门店,牛腩煲的风口或许真的来了。
对此,你看好这个新的风口趋势吗?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赞点推转发走好运,愿你有始料不及的运气和突如其来的欢喜。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