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的餐饮行业,已经连续数年高速稳定的增长。面对如此欣喜的递增状态,享受行业发展红利的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餐饮行业白热化的竞争压力。
其中压力最大的当属在大城市,尤其是长期扎根在一线城市的餐饮品牌,因此在这样的趋势下,不少餐饮品牌都在以加盟连锁的方式将自己的地图延伸至三、四线城市,甚至还有一些在乡镇也进行了布局。
一、渠道下沉
(1)选址
三、四线城市人口密度并不比大城市小,只是人群比较分散,所以在选址方面要结合当地的事情情况,可以选择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如学校、政府、大型超市等附近。
(2)租金
三、四线城市的租金会低一些,所以可供选择的店面的大小也会更多,更有利于打造特色门店。
(3)产品
因为人口来源比较统一(旅游城市除外),口味的差异化也不会太明显,所以最为保险的方法,就是选择大众接受度较高的产品,尤其是生活中复购频次多的产品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二、什么品牌适合渠道下沉
首先一个品牌想要下沉,它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降低投资成本,压缩投资风险。
第二,根据消费水平,降低客单价。
第三,自身的品牌特色与当地的口味特色相结合。
三、发展趋势
标准化运营,供应链支持,才是实现快速扩张,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渠道下沉是必然,但是我们也要针对不同城市、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量身打造因地制宜的品牌,最大化的挖掘自身发展潜力。
<>互联网的崛起带来了无限的机会,也给实体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餐饮市场寒冬又继续新鲜血液的时候,选择这个时候进入餐饮行业的老板,应该如何才能占领先机呢?
餐饮行业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的风,制定自己店铺的经营模式,这样才能破茧而出,把自己的餐饮做到行业的顶端。那么店铺在筹备过程中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互联网定位:有范
餐厅前期开业的时候可以做一个商圈的调研然后再做餐厅的定位。如果餐厅的周围都是大学城和小区或者是办公楼的话。餐厅完全可以做的个性一点,因为消费群体大部分是80后和90后,因此餐厅的风格可以定位的有范一点。餐厅不一定和餐厅餐饮一样,可以定期推出任性一天这种活动,每个月的这一天消费者可以在店铺和菜品拍照,然后钉在餐厅固定的墙上。对于参与活动的消费者都可以获得价值58的菜品。(菜品的金额只是举个例子)看似活动力度比较大,其实能带动消费者的好玩因子,下次还会带朋友来找照片。
互联网定位:有颜
在这个看脸的世界,餐厅也要注重颜值。餐厅的餐具到设备都可以选购比较精美的,让消费者眼前一亮。
来钱快收银机可以自定义小票的logo,餐厅可以给自己制作一个萌萌的logo印在小票上。可以给餐厅带来比较好的传播和印象。这款收银机是安卓系统的平板操作,比较符合现代化的审美作为门面来说比较足够了。
餐厅的餐具可以统一采购比较有味道的。比如杯子盘子都可以选购比较复古类型的,或者是文艺范的。把餐厅的颜值做上去可以大大提高消费者的拍照和分享兴趣,也是无形中给餐厅带来宣传。
互联网定位:有特色
餐厅除了表面功夫做好以外还需要做好知己的产品特色。餐厅在开业之初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菜,一定是别人家没有的。餐厅开业前可以去周边同行试吃,看看每家的特色菜是什么,然后取长补短,找到一款别家都没有的产品然后作为餐厅的主打菜。但是只有一款特色菜肯定是不行的,餐厅可以定期研制开发特色菜,一来可以维持好用户的粘性,二来可以防止同行抄袭。然后定期在互联网平台发布特色菜的信息,或者是发布投票让大家参与进来猜下期特色菜是什么。让用户有参与感可以很好地带动餐厅的氛围。
互联网定位:话题性
就像明星一样有话题性才有看点,餐厅也是一样的。话题可以带给餐厅争议和博眼球。那么餐厅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都说特立独行,餐厅可以举办一些比较有争议性的活动然后发布到互联网平台上。然后买一定的水军刷一些话题,基本话题炒热了,餐厅就有曝光和争议了。有了吸引人的噱头自然而然会带来流量。
对于现在餐饮而言,互联网已经是大势所趋,怎么才能下好这盘棋是餐饮人最需要注意的。不同的方式可以带给店铺不同的方向,但是不管什么手段菜品质量一定要是首要的,勿忘初心尤其重要。
>国有多少家“兰州拉面”馆?估计没有人能够说出准确答案。
无论小区门口,还是公司附近;无论是商业闹市区,还是居民区,兰州拉面馆和沙县小吃一样,身影无处不在。
数以万计兰州拉面面馆,看起来竞争非常激烈,不起眼的餐饮品类真的赚钱么?
一,早2018年,央视财经的一则报道中,一位拉面馆老板就坦承:“自己在北京的小店,一年收入近200万元。”即使在甘肃老家开一家小店面,一年也能收入十几万块钱。
< class="pgc-img">>这个数据听起来出人意料,虽然个例并不能代表整体赛道,但事实上,兰州拉面的吸金能力愈来愈强。
尤其是2021年,兰州拉面备受资本青睐。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兰州拉面莫名地火了!其中“三碗兰州拉面”尤其受到资本的宠爱,它们分别是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
5月1日,马记永获得天使轮融资。另据消息称,红杉资本递出了高达10亿元以上估值的投资意向书。
4月1日,陈香贵获得天使轮融资,目前正在以1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寻求新一轮融资。
张拉拉也于5月获得股权融资,目前正计划以3.9亿元估值进行新一轮融资。
这三家中,开店最早的马记永,成立也不过三年时间,总共才46家门店。陈香贵、张拉拉均创立于2020年,目前分别开业53家、35家。
看起来已经饱和的红海市场,为何资本仍然纷纷争抢?
< class="pgc-img">>二,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面食文化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清(汤)二白(箩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 五黄(面条黄亮)”,兰州拉面凭借着特色,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成为国民美食。
兰州牛肉面的历史起源纷杂,目前普遍的共识是在清朝嘉庆年间,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清化陈维精处学成带入兰州的,随后由马保子等人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将兰州拉面发扬光大的并不是兰州人,资料统计,目前市面上80%的兰州拉面并不是兰州人开的。
大部分从业者出自青海化隆县,他们将它带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并得以广泛生根,兰州拉面已经历经百年沉淀,几乎遍及国内每个大街小巷,打响了兰州拉面的名号,甚至在俄罗斯、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有百余家在营门店。
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拥有40万家面店,其中,有20万家是兰州拉面,占据了半壁江山。
就地域分布来看,在大本营兰州市,共有1083个牛肉面品牌,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一线城市,兰州牛肉面店铺近2000家。
三,开遍全国的兰州拉面,有着广阔的可能性!
一方面,兰州拉面站在了餐饮行业门店数量和规模最大的赛道——快餐小吃上,有着连锁化、品牌化的潜力空间。
2018~2020年,中国餐饮连锁门店占整个餐饮大盘门店数的比例逐年提高,已从2018年的12%提升至2020年底的15%。
同时,随着电子支付、扫码点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收支透明性问题,使得兰州拉面的连锁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市场有利可图。
回顾近十年,中国餐饮业高速增长之势不减,尤其在后疫情时期,凭借民生刚需属性,抗风险能力坚韧,行业复苏进程较快。
其间的细分赛道已然出现新的成长机遇,尤其是像兰州拉面这类主食单品已在市场渗透许久,消费基数较大,此外,品类成熟,市场广阔,在消费者心中已经有着足够的认知,无需要再做市场教育。
< class="pgc-img">>此外,品类毛利润高,兰州本地的牛肉面价格为8元上下,而在北上广深4个超一线城市,兰州拉面的均价为24元每碗,其中北京的均价高于24元,人均消费均在40元上下。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碗兰州牛肉拉面的成本只要3元,以单碗面26元计算,其毛利接近900%。
一个发展成熟的消费品类,有着大众化的稳定需求,有着相对宽广的规模连锁化空间,资本不可能不心动。
四,资本的加持,必定会推动品牌连锁化发展的步伐。但是,就整个品类来看,兰州拉面要想实现从街边店到连锁化经营的发展,从目前来看,还有不少难题亟待解决。
其一、无法去厨师化
兰州拉面的精髓和灵魂在于手工现拉。
据了解,一碗拉面要想有劲道,必须经历和面、甩面、拉面和煮面四个过程。和面先要将大团的软面进行反复地捣、揉、抻、摔;甩面要将面条溜匀,这需要掌握手的平衡性;拉面速度要快,拉出的面条才能粗细均匀不断裂;煮面的时候要把面排开,每一根都要煮到……这一系列的操作技术性很强,必须由专业的拉面师傅完成。
然而,一旦兰州拉面开启快速扩张,全面推进连锁化,势必要提高制面效率,最重要的人工部分势必会被拉面机器替代。标准化问题是解决了,但口味却不复从前,这是品类基因自带的致命伤。
< class="pgc-img">>其二、配方单一
众所周知,每一家兰州拉面都是“拉面+牛肉+饼”配方。兰州拉面一直以来保持着最初的菜单,单一的菜品是一家店的招牌,但也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厌倦心理,继而抛置脑后。与此同时,兰州拉面的竞争对手也不甘示弱,单单面食,中国就有炸酱面、刀削面、螺蛳粉、酸辣粉,还有国外的韩式泡面、日式拉面等同质产品。
其三、缺乏标准,乱象丛生
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是兰州拉面最普遍的经营模式。
一方面,家庭经营的门槛相对较低,在技术、原材料、门店装修等方面都没有过度要求,使得兰州拉面在全国布局,衍生出强悍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低门槛就意味着标准化程度低,不同的门店的拉面口味各不相同,就连做法也相差甚远,导致了兰州拉面时常会有口味差异大、卫生条件、服务态度参差不齐。
缺乏合理的产业化管理和品牌塑造,品类大而不强,而新入局者正在有意针对这些缺点进行改进升级,试图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以马记永为例,目前已经在上海开了24家店,不同于人们对传统兰州拉面馆脏乱差的既定印象,这些店选址在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写字楼附近,门店设计也不走寻常的古色古香风。
相对于以往的廉价定位,客单价均在40元以上,而在菜品上,除了传统菜式,有的店还玩转社交营销,推出“牛大碗”,随着消费者的打卡,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 class="pgc-img">>
显然,现今的一碗牛肉面解决的不仅仅是温饱问题,在有心推动品牌化进程的店家带领下,聚焦消费水平更高的目标人群,尤其是年轻人,同时将消费场景进一步拓宽,加强自身的价值魅力。
任何品类,想要真正在餐饮行业立足脚跟,一定需要回归价值本身:实行规范化、品牌化和连锁化的三步走战略。
五,所有的餐饮品类都值得重做一遍!但重做的品类能不能爆发,还需要在战略节点上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最近一段时间爆火的或者被投资的餐饮品牌,比如刚刚获得融资的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们,麻辣烫品牌小蛮椒,以及正在准备登陆资本市场的老娘舅、老乡鸡,这些餐饮品类都有着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可以随时去吃,“吃完即走”。
在经营管理方面,它们都可以轻易连锁、快速复制,而且连锁标准化门槛低,复制可能性高。
< class="pgc-img">>
从世界范围看,这些品牌都符合所谓的主食逻辑,是全世界餐饮的第一大赛道。
这些品牌还有个共同的特性——它们都是常被空巢青年光顾的“一人食”品类。可以随时去吃、可以一个人去吃、可以饱腹又不至于太繁复的中式快餐,正在获得年轻一代主流消费群体的青睐。
简而言之,这个赛道,押中了刚需。赶上了新场景新技术发展的“天时”、成熟消费市场的“地利”,以及人们消费力崛起的“人和”。
肯德基、麦当劳正在成为过去式。搭上创新的列车,变革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和门店生产模式,加快向数字服务业转型的中式餐饮开始破除“连而不锁”的魔咒。
当兰州拉面都已经打开一片新的天地,重庆小面、沙县小吃、河南烩面、山西刀削面、西安泡馍、桂林米粉、云南米线、隆江猪脚饭的机会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