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才能使一家餐厅在经营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是正确的决策,做正确的事。
很多餐厅从一开始的选址、装修、定位、产品上都做的比较不错,却容易在经营的过程中做一些糊涂的决定和事,让自己的餐厅一步步的在经营过程中走入死胡同。在用人和管理上和产品定位以及营销等,往往只是站在当下经营的角度在做决策,以及个人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去做事;其结果是解决了这一个问题,会跳出来更多的问题,最后被这些问题绕的眼花缭乱、方向不清后,错误的决策和做错误的事情。
< class="pgc-img">>一家餐厅的经营有的时候不在于你做了多少事情,更重要的是你所做的每个决策和事情都正确的。我以前同时负责几家门店的时候,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部分店长或经理在运营管理上找不到方向、无所事事的时候,总会去用一些低价值勤劳换取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工作价值;要么就是管理上出现问题,没找到问题的根源是,就果断解决;盲目管理。要么经营下滑的时候出于老板的压力,再不去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以及产品结构是否合理,就盲目的出战略、调整定位做活动,导致门店受更严重的内伤。
其实对于这一点我是同情的,也是理解的;为什么呢?早些年前做餐饮的时候,要比现在容易的多,那个时候竞争也没有现在激烈,只要你的位置不是特别差,你的产品不是很难吃,你的服务不是特别恶劣的情况下,市场上基本开10家餐厅就有8家挣钱,1家持平经营,1家关门的;门店那个时候只需要做好基础管理,稳定经营就可以了,对衡量一个经理的能力和要求在当时来说要简单一些,你只需要有责任心,有管理经验,门店日常的运营工作就可以了。而这几年呢?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物价上涨、房租上涨、人工成本上涨,更多的连锁品牌餐饮的崛起,更多的资本家纷纷转战餐饮市场的运作,还有数以万记的小资创业者都争先恐后的跳入餐饮的“红海”,结合移动互联的兴起,自媒体行业的引领风骚;餐饮行业如果仅仅是抱着传统的经营思维和理念,很难在遍地硝烟的餐饮市场生存下去。同样,以前传统餐厅的经理如果只是纯粹的有责任心、有管理经验已经远远不够;如果经理缺少了市场定位、经营定位、产品定位、KPI考核绩效、财务管理、营销、消费心理学等等,就好像随时都面临着被竞争对手淘汰掉的危险。时代发展的太快,好多从事餐饮行业管理的人,脑子都还没来得及转过弯来;继续用原来的一套经营管理,自己使了九头二虎之力,经营上并没有起色,甚至一如既往的惨淡。
< class="pgc-img">>一个好的经营者不再是简单的站在经营的角度思考,股东的角度,以及员工的角度去看问题;更重要的能站在你的核心消费群体的角度看问题,出方案。作为经营者要做正确、有价值的决策,作为管理和执行者要做正确、高效的事!
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持续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做事呢?
请关注下期更新!
作者简介:智琪餐饮管家
专注分享餐饮运营的心得,希望能帮助到一些做餐饮创业的朋友们,有不懂或需要帮助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账号号,或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为作者原创
><>如今,越来越多的餐厅在经营一段时间后,容易走进一个饱和期;业绩得不到持续的提升,也是很多老板们头疼的问题。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抓住运营中的关键点,使餐厅的业绩达到一个持续的增长!
< class="pgc-img">>首先给大家分享的第一个关键点:要快速解决顾客的问题及顾客的维护。
针对餐厅客诉如何解决和客户维护设计一个合理的实施方案,授权店内所有管理层及基础员工,在面对顾客的问题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去解决;出现任何问题,都以解决顾客的问题为先,不要让顾客在消费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后,总是在那里给顾客解释,顾客不需要你的解释,需要的是满意的解决方案,意识到你们自己的问题后,想解决问题的态度。对于这一关键点,之前专门分享了一篇“餐厅的第一核心要素是什么?”,针对性的讲解了解决售后和维护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处理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 class="pgc-img">>第二个关键点:持续打造高性比价产品,出品稳定性要好。
餐厅最基础的一点肯定是离不开产品,更加离不开好的产品;那什么又是高性比价产品了?是不是有了高性比价的产品就可以了?我们很多餐厅在这点上容易出现三个问题:
第一个:自己喜欢的产品就认为是好产品;但是消费者并不接受和认可。产品并没有接受消费群体的认证和测试,处于一种自嗨模式的基础上,将产品打造玩就开始售卖。
第二个:很多消费者认可的产品,但是点击率却很低。没有做好打造产品前的准备工作,偏离了自己门店的核心消费群体,产品虽好,但是大部分人买不起。
第三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如过眼云烟。往往这种情况都是产品的卖点和附加值不够,以及在经营过程中不能持续稳定的保证出品的质量和时间。
在打造高性比价产品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我们的产品和我们经营定位符不符合,这点可以根据门店早期经营的数据去做分析,我们的核心消费人群是哪部分人?他们的人均消费都处于在哪个水平?点击率高的产品都是哪个品类?
当我们找准方向后,一方面继续深挖这个品类产品的打造卖点和附加值,一方面可以继续朝着这个品类去创新。然而做完这些并不够,打造完的产品一定要经过门店核心消费群体的测试 ,不仅要测试口味和卖点,同样要测试他们心里能接受的价位以及门店的预期毛利够不够。
测试成功后要对产品进行包装,这里不要曲解包装就是卖相,是指它的卖点和附加值,包含了宣传和推广。最后我们要对店里的销售人员和技术进行培训;技术部门不仅要能保障口味和卖相的统一性,还要能标准化、流程化的操作;持续稳定的将产品做出来,不能说今天做要15分钟,每天做的时候变成30分钟。销售人员要能将产品清晰的向顾客介绍清楚,以及描述产品的卖点和附加值,提高顾客的体验感,做完以上这些,我们才算是真正完成了高性比价的产品。
< class="pgc-img">>餐饮行业里的各个品牌和小餐厅,有很多靠各种营销手段和互联网的力量玩得风生水起的,也有各种品牌和餐厅在市场环境中昙花一现,真正能成为行业里的巨头,做得很好的;都是在不忘本质的前提下,做好了基础、抓出核心,深挖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和价值。
作者简介:智琪餐饮管家
专注分享餐饮运营的心得,希望能帮助到一些做餐饮创业的朋友们,有不懂或需要帮助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或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为作者原创
>果疫情持续下去,餐饮企业还能维持多久?政府及金融机构的扶持会“救活”多少濒危餐饮企业?金融机构如何在精准放贷扶持的同时排查风险?
带着你关心这些的问题,本文从完整报告中精选部分内容,尝试用数据分析结论做出客观解答。
疫情导致线下流量骤减 餐饮业陷入停摆
餐饮行业对流动性顾客依赖性很强,疫情的“隔离”导致门店客流断崖式下跌,销售收入的压力增加。
根据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69.1%的餐饮企业在疫情期间暂停门店经营,整体营收下降超80%。
根据数据统计,截止2019年底我国餐饮行业现存在营企业 42.04万余家(不含个体工商户),其中大部分企业现金储备并不充裕。
在从2020年1月中旬开始的疫情影响下,目前已有24.49%餐饮企业因资金不足实际已处于停业或倒闭状态。
< class="pgc-img">>餐饮行业现金储备情况统计
13.24%的餐饮企业能坚持1-3个月有5.57万家,33.32%的餐饮企业能坚持3至6个月有14万家,34.84%的餐饮企业能坚持6-12个月有14.6万家。
对剩余企业进行进一步测算发现,如果疫情持续下去,仅有5.9万家(占比18.6%)的餐饮企业可以维持到今年年底。
如果疫情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控制,餐饮行业必然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受疫情因素影响,预计今年6月(每年餐饮业退出较高月份)退出的餐饮企业将高于往年。
房租成本下降将显著提高餐饮企业存活率
通过测算所有餐饮企业的成本费用结构发现,房租成本占比26%,人员工资占比28%,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如果对餐饮企业开展积极扶持,在房租减免、延长贷款期限等有利政策扶持下,餐饮行业的整体存活率将显著提升。
假设通过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扶持政策,可以帮助餐饮企业的人力、利息、房租综合成本降低 10%,那么在疫情持续的状况下,将有超过 19.87 万家(占比 47.24%)的餐饮企业可以继续经营到今年第四季度。
而在无政府、金融机构的扶持政策干预下,预计将有 14.78 万家(占比 46.55%)企业在 6 月底前面临资金枯竭,有 20.79 万家(占比 65.51%)企业无法坚持到第四季度。
< class="pgc-img">>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行业影响分析(对比分析)
风险排查与精准授信成为金融机构“必修课”
疫情发生以来,央行、各级监管层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对金融机构而言,餐饮企业尤其是中小餐饮企业并不属于优质稳定客户,筛选优质企业精准授信,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同时对行内存量客户进行风险排查,即将成为金融机构的两门“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