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提示
随着冬季的到来,与“保暖”相关的商品销量大增。今年“双十一”销售数据显示,运动羽绒服销量同比上涨108%。除了家用取暖设备走俏,“办公室御寒神器”逐渐成为保暖消费新趋势。各式火锅食材、火锅底料也进入销售旺季。
入冬以来,寒潮侵袭,快递站多了不少外包装写着“波司登”“雪中飞”的包裹。而刚刚结束的“双十一”,与“保暖”相关的商品销量大增,保暖服饰、取暖小家电都迎来销售旺季。降温后,火锅店生意越来越“热”,火锅食材的销售也迎来“爆单”。
寒风吹热“保暖经济”,市场迎来消费“热”潮。
保暖服饰持续增长
在淘宝搜索“羽绒服”,不少品牌旗舰店的月销量都超过3000+单,羽绒马甲单品甚至月销2万单左右。在抖音直播间里,羽绒服品牌主播卖力介绍产品的抗寒性、设计感、性价比。而今年“双十一”销售数据显示,运动羽绒服销量同比上涨108%,儿童羽绒服销量同比增长85%,男士羽绒服、保暖裤销量分别同比增长54%、49%,女士羊毛衫同比增长54%,儿童棉鞋销量同比增长87%。
今年骑行族必备的防风被也迎来了销量大爆发,据悉,防风被产地分布在山东、浙江、湖南,其中义乌占了最大的份额。入冬降温后,防风被下单量是平常的3倍,商家货仓天天都是满仓状态。“发快递发到头晕眼花”。一位淘宝卖家告诉记者,快递车每天跑十几趟拉货,仓库打包、核对订单都在加班加点。
除了羽绒服、防风被,保暖家居服、睡衣套装均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距家5公里内,我只穿睡衣睡裤出门。”一位网友的留言下,是更多网友的赞同。天眼查专利数据显示,与“保暖”相关的专利申请超万项,其中保暖内衣有990余项,保暖羽绒服也有100余项。
今年,军大衣也颇受年轻人追捧,“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400多元置办一件纯羊毛、皮毛一体军大衣,不仅抗风保暖全齐活,还省钱。而冲锋衣内里或加绒或加棉,既保留了中年人士的风度,更保住了温度。
白天穿暖和了,晚上也要睡得暖。在睡眠保暖方面,降温让被类爆发尤为明显。今年天猫主推鹅系冬眠新体验,鹅羽绒被订单同比增长迅猛。相关数据显示,某品牌鹅羽绒被在“双十一”开门红阶段,累计成交近3万条,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
取暖小家电走俏
逛一逛卖场,消费者就能发现无论是专门电器卖场,还是包罗万象的超级市场,取暖电器设备都在显眼位置,暖风机不断吹出暖风,“小太阳”不停转动,展示升温效果。油汀式取暖器和踢脚线取暖器主打“省电“,”碾压地暖房“。据现场专业销售人员介绍,受气温因素影响,近期取暖家电销售骤升,每天都有不少消费者来卖场对比取暖器的功能后,购买合适的取暖器。
记者在电商平台看到,踢脚线电暖器价格从200~2000元不等,月销8000+。不少消费者在评价里夸赞该产品“耗电量小”“升温快”“有加湿功能”“很智能”。不过,此类商品功率较高,消费者购买时要注意商品是否标有商标、产地、生产厂名、生产日期,是否附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保修卡等。使用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取暖电器的使用方法,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除了家用取暖设备走俏,“办公室御寒神器”逐渐成为保暖消费新趋势,石墨烯热水袋、石墨烯发热鞋、加热坐垫、桌面取暖器、恒温杯垫的身影频繁出现在社交平台的推荐首页。此类商品考虑到年轻人的需求,除了品质过关以外,设计得都是“高颜值”,随着流行风潮,今年的颜色设计从以往的莫兰迪变成了“多巴胺色”。
火锅市场也热了
屋外寒风凛冽,屋内热气腾腾。在寒冷的天气吃上一顿火锅,可是太幸福了!入冬降温后,各式火锅食材、火锅底料也进入销售旺季,各大超市开始整活“火锅节”,在超市的食材销售区,鱼丸、肉丸、蛋饺、肉卷等火锅必备食材在冰柜中被摆放得满满当当,不时会有市民前来选购。
预制菜品牌也开始挤入市场,11月13日消息,味知香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推出味知香火锅季,锅底类的有招牌番茄锅、牛油麻辣锅、三鲜锅等,涮菜类的有精选牛肉/羊肉卷、手工虾滑、潮汕风味丸类、毛肚片、黄喉、响铃卷、鲜虾福袋、蟹籽风味包、乌鸡卷等等几十种火锅食材。
为了方便市民选购,不少生鲜电商平台推出了“火锅季”,锅底、食材、蘸料,一站配齐。
记者点击进口超市T11小程序,“小雪涮羊肉”的宣传映入眼帘。海底捞、小肥羊、龙门坎等品牌的火锅底料可随意选择。盒马APP首页,“火锅到家”里,羊蝎子火锅、泰式冬阴功火锅、海南椰子鸡火锅、潮汕牛肉火锅,简直让人眼花缭乱。锅底丰富,涮菜更是品类繁多,肉卷、海鲜、豆制品自不在话下,丸滑蟹棒、喉肚叶肠、菌菇蔬菜,荤素、营养搭配一目了然。
打开抖音,在“火锅食材”直播栏目,各式各样的火锅套餐推销不断用视觉效果、低价促销刺激着消费者。一些主播甚至直接搞起铜锅涮羊肉。专做火锅食材的安井,抖音直播间里的火锅季套餐,已累计销售9.5万单。早上9点,这个老牌火锅食材厂商的直播间里就已经开始了吆喝,“火锅季,一年就一次”。而主播正在推销的套餐,也已经售出了2.4万单。
从电商平台的“火锅节”设置来看,火锅消费呈现出区域火锅热度渐长,小众火锅不断出圈的趋势。
徐潇
口热锅咕嘟嘟冒着热气,三五好友围坐一圈,随着秋冬季节到来,全国火锅市场迎来消费旺季。近日,中国饭店协会联合美团发布《2023火锅品类发展报告》,全面拆解火锅行业现状和区域化发展的新特点,火锅连续三年登上“正餐细分品类中市占率第一”的宝座,其中四川火锅门店数全国首屈一指。
伴随服务零售需求扩大,火锅消费市场呈现出品质化、下沉化等新面貌,推动餐企加速开启健康化、年轻化、连锁化的新进程。
美食遍地有,火锅最销魂。据美团综合洞察,火锅门店数占比及堂食订单量连续三年居正餐品类之首,连锁化率较2019年提升63%,长期呈现供需两旺的发展态势。区域分布上,四川是全国火锅门店最多的省份,无愧“火锅第一省”称谓,“潮汕牛肉火锅”大本营广东省则紧跟其后。同时,中部崛起为火锅市场注入新活力。
今年以来,消费持续回暖,街头巷尾也重燃“烟火气”。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40.6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记者关注到,其中餐饮消费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省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6.1%。
消费持续回暖,离不开政策支持。
根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四川打出系列“组合拳”提振消费,省财政投入近2亿元支持汽车、餐饮、家居等重点领域消费,统筹21个市州,政企协同发放“蜀里安逸”消费券4.5亿元,引导14万家企业开展1.6万余场活动,实现销售额超1000亿元。此外,还实施消费新场景五年培育计划,今年首批40个消费新场景带动就业14万人,吸引消费者2.7亿人次。
“政策+活动+场景”三轮驱动,全省接触型消费加速恢复,餐饮收入已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不仅如此,在火锅市场竞争激烈下,行业正在顺势发生变化,“火锅+小酒馆”“火锅+卤味”“火锅+国潮”等全新火锅模式不断涌现,并借助“触网”走上更广阔的舞台,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社交选项,也推动行业向着“年轻态”发展。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孟浩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淇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郝楠楠 吴海舒】火锅市场持续沸腾。日前,“火锅双雄”海底捞、呷哺集团先后发布2023年上半年财报。海底捞净利润22.6亿元,接近2019年全年净利润。呷哺集团营收28.46亿元,同比增加32%,扭亏为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达24329亿元,同比增长21.4%,餐饮市场迎来强势复苏。除了外部环境利好,火锅巨头们“花式整活”也创造着营收新增长点。此外,巨头之外,多方火锅势力抗衡,火锅市场热闹程度与日俱增。
两大火锅巨头上半年表现亮眼
8月29日,海底捞发布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多项经营数据同比大幅提升,营业收入188.9亿元,较去年同期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长24.6%,净利润22.6亿元,创上半年业绩新高,已接近2019年全年净利润。客流量恢复显著,累计接待顾客超过1.7亿人次,整体翻台率回升至3.3次/天,同店翻台率3.5次/天。
海底捞表示,此次业绩不仅证实了“啄木鸟计划”“硬骨头计划”等企业重要决策的有效性,更体现了海底捞借复苏机遇持续创新,并优化经营质量,推动消费的能力。
2020年,海底捞逆势扩店,经营未达预期,净利润持续下降。2021年11月,海底捞宣布启动“啄木鸟计划”,逐步关停调整300家左右经营未达预期门店。2022年下半年,海底捞启动“硬骨头计划”,重开了过往关停的部分餐厅。财报显示,“硬骨头”计划下部分先前关停门店重开后,餐厅数目同比增加。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底捞在大中华区共经营1382家海底捞餐厅。
另一火锅巨头呷哺集团也在上半年交出亮眼成绩单。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呷哺集团营收28.46亿元,同比2022年上半年增加32%,期内利润为212万元,扭亏为盈。
今年上半年,呷哺集团在全球共经营1094家直营餐厅。在餐厅布局及扩张方面,已新开超140家餐厅,包括呷哺呷哺、湊湊、趁烧等品牌。
其中,呷哺呷哺营收13.77亿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9.5%,同店销售增长29.1%,翻座率从去年1.9增至2.4。湊湊营收实现14.01亿元,同比增长36.8%。截至目前,湊湊今年已新开超30家餐厅。
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今年1至7月,呷哺集团复购率提升超17%,会员跨品牌登陆超50万人,引流消费近8000万元,引流储值近2000万元。“在品牌互相引流方面,目前拉动最为明显的是呷哺食品,其小程序月均销售额同比去年提升了23倍,为呷哺的火锅底料、预制菜等产品打开了新的市场。”下一步,呷哺集团仍以集团会员系统为依托,重点发力会员数字化营销及探索会员异业合作等。
餐饮消费恢复,巨头们花式整活
上半年,餐饮市场整体复苏向好,为两大火锅巨头的增长提供机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达24329亿元,同比增长21.4%。随着客流恢复,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餐饮市场迎来强势复苏。
除了外部市场,火锅品牌自身也铆足劲搞“花活”,激发消费活力,以拉动增长。
“各位捞粉,目前河南区海底捞新增了豫剧表演,专门为过生日的、家庭聚餐带有老人的,以及包间的顾客提供表演。”8月29日晚,海底捞凯旋广场店的店长高星发布朋友圈,吸引顾客到店消费。“豫剧具备河南特色,周末来店里消费的以家庭聚餐偏多,也有带老人一起来的,我们想让消费者近距离感受河南豫剧的魅力。”高星称,为此,专门邀请了河南豫剧团的演员进行表演。目前郑州橄榄城店和万达坊店周五六日有豫剧表演。
今年以来,海底捞“花式整活”频频出圈。上半年全国演唱会密集开唱,海底捞员工着醒目的头饰在演唱会门外“捞人”,接消费者去门店吃火锅。特种兵旅行扎堆赶赴自淄博,海底捞便提供夜宿场所,为前来履行的顾客开放留宿服务,收获一波好评。“冰封玫瑰”火爆社交网络时,海底捞表示消费者可以自带玫瑰花,海底捞免费提供透明杯与冰块将花朵封在其中。日前,海底捞又“卷”到了夜市,在青岛、郑州等地的夜市上摆摊。
《2023年中国餐饮消费趋势报告》显示,饱腹和口味不再是新一代食客的全部需求,餐饮+体验将能更好满足消费者。
呷哺呷哺则在数字化营销、布局新消费场景、创新产品等方面发力,打造新业绩增长点。
5月份,呷哺集团在成立25周年之际,上线超级会员畅吃卡,正式开启付费会员运行新模式。
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顺应多商圈的休闲餐饮需求,开发了下午茶产品,补足了非正餐时段供应的产品,为品牌布局全时段餐饮模式提供支持。值得关注的是,呷哺呷哺下午茶设计仍以“火锅+茶饮”双引擎模式为基础,利用茶米茶茶饮的竞争优势,推出“茶饮+炸品”“茶饮+甜品”等组合,打造“茶饮+N”的概念,甜咸组合不仅丰富了产品品类,也给到顾客更多自主选择。
“推出的牛羊肉炸串、几款甜品都成为爆款,单品价格普遍在5-10元的亲民价格。下午茶产品带给单店日均近千元的营收,为餐厅的非正餐时段增效。”呷哺集团方面表示。此外,户外火锅、庆生宴等新消费场景也在紧急布局中,相信会在下半年为总体业绩提升增色不少。
巨头之外,多方火锅势力抢滩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火锅相关企业数量为39.2万家。其中2023上半年新增企业数量约为33147家,相较于2022年上半年20292家,同比增长63.4%。
区域分布来看,二线及以下城市、县区(除一线和新一线共19个城市外),火锅相关企业2023年上半年新增相关企业约为26741,相较于2022年上半年16871家,同比增长58.5%。
在餐饮消费强势复苏的上半年,巨头之外,火锅连锁品牌的市场竞争热闹程度与日俱增,流量新秀频现,洗牌提速。
风头最盛的,当属川渝火锅品牌的较量。在2022年中国火锅消费者喜爱的火锅类型中,58.7%消费者选择川渝火锅。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份,全国火锅品类门店总数约48.3万家,其中,四川、广东、河南门店总数排名前三,分别为 50959家、44730家、31751家。
毫无疑问,从小龙坎、谭鸭血时代开始,本土激战早已无法满足川渝火锅品牌的野心,近两年出现的楠火锅、萍姐火锅、朱光玉火锅等行业新贵,更是剑指四方。
过去一年,楠火锅全国密集开店。从去年9月份到今年7月,新增门店数量为221家,平均每个月新开门店20+,全国现有门店总数508家,随着楠火锅4.0模型全新升级,2023年品牌目标冲刺700家门店。从市场布局看,楠火锅四川门店数量为59家,江苏47家,北京、广东、湖北、安徽、福建、河南等地门店数量均在二三十家,主流消费区域发展较为均衡。
说起火锅中的“排队王”,萍姐火锅·公路夜市榜上有名。同样来自川渝地区,萍姐火锅在诞生之初就玩转营销推广。门店设计结合80年代复古港风文化、沉浸式氛围体验,打破传统老火锅的装修风格,凸显街头市井文化,再加上有记忆点的产品,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广泛出圈,现在门店数量64家。
此外,还有门店数量达110家的朱光玉火锅馆等川渝火锅网红品牌,让火锅赛道开启新一轮竞争。与此同时,早已走向规模化的小龙坎、谭鸭血等老牌火锅品牌,步伐却放缓。
早在2021年,小龙坎门店数量就达到800家。红餐大数据最新资料显示,去年9月份到现在,小龙坎门店数量减少了89家,现有门店644家,相比鼎盛时刻,门店减少约156家。
不断关店的还有谭鸭血。2022年,谭鸭血门店数量由2021年的765家下降至617家,关店数量达148家。截至目前,关店潮仍未散去,谭鸭血门店数量剩余527家。
火锅因其入局门槛相对低且更容易标准化特点,在餐饮业中一直是热门赛道。《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我国火锅市场的整体规模达6046亿元;国泰君安的研报显示,近五年,火锅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9.5%,2025年火锅市场总收入将达到8501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寻找市场机会,不少品牌将眼光放到了下沉市场。数据显示,楠火锅、萍姐火锅、朱光玉火锅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分别达45.1%、44.6%、40.2%;专注下沉市场王婆大虾,门店数量已突破1000家。
可以预见,未来的火锅品牌将面临着在存量市场中抢占更大份额的挑战,如何保持优势长虹?火锅巨头和行业新秀们,招数或愈加丰富。
责编:陶纪燕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