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加盟奶茶店半年亏损60余万,起诉对方虚假宣传**
在繁华的商业大潮中,创业加盟成为许多人实现梦想和财富的途径。然而,当梦想照进现实,却并非总是光鲜亮丽。近日,一则关于女子加盟奶茶店半年亏损60余万,并因对方涉嫌虚假宣传而提起诉讼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悉,这位女士在半年前加盟了一家知名的奶茶店品牌,当时品牌方承诺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包括选址、装修、培训、营销等多个方面。女士信以为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希望能借此创业之路实现自己的价值。然而,开业仅半年,她的奶茶店便陷入了亏损的泥潭,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盈利,反而累积了高达60余万的亏损。
经过深入调查,女士发现品牌方在加盟前的宣传中存在多处虚假信息。原本承诺的黄金地段选址支持,结果却是一个人流稀少的偏僻角落;原本承诺的专业培训,却只是草草了事,导致她的店铺在产品和服务上都无法与竞争对手抗衡;原本承诺的全方位营销支持,也迟迟未能兑现,导致店铺开业后一直门庭冷落。
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女士决定拿起法律武器,起诉品牌方虚假宣传,希望为自己讨回公道,也为其他潜在的加盟商敲响警钟。这起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于加盟行业诚信问题的关注,也促使相关部门加强对于加盟市场的监管和规范。
这起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创业加盟的道路上,诚信是基石,规范是保障。作为加盟商,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慎选择加盟品牌,全面了解加盟合同内容和品牌方的支持承诺。同时,作为品牌方,更应该珍惜自己的品牌形象,以诚信为本,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和支持,确保加盟商的利益不受损害。
此外,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也应加强对于加盟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打击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加盟行业的健康发展,让更多的人通过创业加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女子加盟奶茶店半年亏损60余万的事件,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例,但它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坚持诚信为本,以规范为保障,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健康、有序的创业环境。#今日法律分享# #普通人怎么维权# #被污蔑如何维权#
创 辰溪 职业餐饮网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文 | 职业餐饮网 辰溪
又有一批网红奶茶店陷入“关店潮”!
近日,网红茶饮伏小桃被曝大规模闭店。这家以日式风格走红的奶茶品牌,曾开出超270家门店,如今门店仅剩不到30家。
无独有偶,近日,奈雪也宣布关停子品牌“台盖”。走平价路线的台盖,曾在深圳、武汉等地开出60多家门店,如今仅剩7家,一年亏损超过千万元。
喜茶此前推出的平价子品牌“喜小茶”,也在前年年底关掉了最后一家门店。还有coco都可、一点点、黑泷堂等品牌,都曾传出门店大规模收缩的消息。
这些网红茶饮为何接连“倒下”?大规模关店背后,行业新一轮洗牌又将如何上演?
关店、停止加盟、亏损超千万,
一批网红奶茶“走下神坛”……
2024年开年,又传来一批奶茶店倒闭的消息。
创立于2017年的伏小桃,是一家来自南京的茶饮品牌,最早以日式风味奶茶出圈。相比巅峰时开店275家,品牌如今门店仅剩29家。
对于网红奶茶伏小桃关店的消息,不少网友纷纷感叹:“再也喝不到草莓麻薯了”“伏小桃为什么没了”“希望不要倒闭”……
奈雪推出的中端茶饮品牌“台盖”,也没能逃过一劫。这家品牌主打16元的价位,曾为奈雪贡献过亿元的营收,随后开始走下坡路,年亏近1200万,奈雪只能无奈将其关停。
1,伏小桃去年关店超180家,目前仅剩不到30家,已暂停加盟
大众点评显示,伏小桃在北京、杭州等多地的门店显示闭店歇业。在过去一年里,伏小桃关闭了超过180家门店。
极海品牌检测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末,伏小桃的全国门店数量分别为277家、215家和34家。其中2023年一年间,伏小桃就减少了181家门店。
目前伏小桃在全国仅剩下29家门店。品牌官方微信公众号显示,伏小桃位于大连、盐城、南通、武汉等19个城市的门店仍在运营,其中有3家门店处于“休息”状态。
伏小桃肇庆一门店的相关负责人对媒体称,门店在2022年初就开业,但是开店一年多就已经关闭,原因主要是“生意不好”。还有上海一家伏小桃门店的店员表示,前年门店生意还可以,但是去年生意越来越差,“公司品牌在走下坡路,感觉这家店快倒闭了”。
伏小桃对媒体称,目前品牌已经暂停对外加盟。而伏小桃最早在2019年开放加盟,然而短短不过两年时间,品牌的发展便一落千丈。
2,屡次陷入“改名风波”,曾开出275家门店,估值达2亿
最早以日式风格走红的伏小桃,原名为“汴京茶寮”,第一家门店开在南京新街口明瓦廊。汴京茶寮将日式美学元素融入品牌和产品设计,吸引了许多消费者进店排队。
品牌主打创意茶饮,定位中端价格带,客单价在24元左右。品牌以鲜奶和茶叶为原料,推出了明治姬、乌龙嬷嬷、北野花雾、招牌草莓大福奶茶等多个爆款。此外推出了多款茶+酒融合的产品,例如樱井梅子乌龙,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
后续随着虚假加盟和山寨门店越来越多,品牌在2019年宣布更名“伏见桃山”。同一年,伏见桃山获得来自杭州快风投资的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估值一度达2亿元。
然而好景不长,2021年8月,品牌再度陷入名称争议。许多网友质疑“伏见桃山”的名称跟日本天皇陵墓撞名,纷纷表示抵制。于是伏见桃山开始“去日本化”,宣布改名为“伏小桃”。
历经一波三折的更名之路后,伏小桃的拓店速度开始放缓。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伏小桃门店最高峰达到275家后,开始一路下滑,截至到2024年1月为33家店。
3,台盖成奈雪“弃子”,一年亏损1200万,门店仅剩7家
不仅伏小桃,奈雪旗下的“台盖”,也正在被抛弃。
台盖创立于2015年,第一家门店位于深圳。台盖主推奶盖茶、鲜果茶、纯茶,例如金珠珠奶茶、满满草莓、超大杯港港柠檬茶等。在价格上,台盖主打中低端价位,客单价在16元左右,而奈雪的客单价在27元。
2020年底,台盖的门店达到了64家,为奈雪贡献1.5亿元的营收,门店经营利润为2363万元。
由于战略性扩展带来的高成本,以及疫情的冲击,2021年,台盖的门店经营利润大幅下滑,降至1872.6万元。2022年,台盖的经营利润亏损1194.9万元。到2023年上半年,品牌的门店经营亏损约为470万元,门店仅剩下7家。
对于关停子品牌台盖门店的原因,奈雪的茶称“关停台盖门店乃主要考虑到台盖品牌于过往并未给集团创造可观盈利,且集团希望将业务聚焦于主营品牌奈雪的茶。”
奈雪此前宣布降价,将多数产品的单价降到20元以下。相比主品牌的调整,盈利空间有限、竞争力表现平平的台盖,只能沦为“弃子”。
赛道马太效应加剧,一批
中小品牌将成“炮灰”?
2023年,许多中小茶饮品牌陷入危机,包括一点点、厝内小眷村到如今的伏小桃。
去年11月,“初代网红”奶茶一点点被曝大规模关店,一年半时间关店500家。这家平价奶茶品牌,最早在2012年进入上海开业,曾是许多学生党和小镇青年的心头爱。
去年,网红奶茶品牌厝内小眷村也传出关店的消息。成立于2016年的厝内小眷村,主打台式奶茶。大众点评显示,目前品牌位于杭州、南京、无锡等地的多家门店,已经暂停营业。
1,新茶饮打响“资本枪战”,市场加速向头部集中
过去,茶饮行业处在早期发展阶段,一批中小品牌获得了短暂的时间差红利,通过加盟模式拓展出几百家门店。然而如今赛道迎来了资本化浪潮,一批积极拥抱资本的品牌占据上风,行业格局被改写。
加速扩张,已经成为当前新茶饮行业的大趋势。而头部品牌凭借资本优势,跑的速度更快。包括喜茶、奈雪、茶百道、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背后都有资本的加持。
其中喜茶和奈雪的茶两大头部品牌,在去年相继开放加盟,门店数分别达到3200家和1574家。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三家茶饮巨头,也从去年开始先后冲刺港股IPO。在开店速度上,蜜雪冰城以2023年前九个月开出7170家新店的成绩,位居行业第一。
在资本青睐巨头的情况下,茶饮赛道的马太效应也愈发明显。头部品牌通过快速扩张,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而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明显受到挤压。例如一点点、伏小桃等,门店规模都在快速收缩。
2,面对头部玩家“降维打击”,中小玩家生存日益艰难
与手握大量资本的头部品牌相比,中小玩家几乎不占优势,只能被残酷“碾压”。
不仅是在开店方面,在供应链、产品和门店运营环节,中小品牌没有太多的资源渠道和营销投入,导致竞争力较弱。
尤其在这两年,茶饮赛道加速内卷,头部品牌带头降价、推新品、频繁联名,推动整个茶饮市场的竞争走向白热化。其中喜茶主攻15-25元产品,告别30元价格时代,奈雪也大幅降价10元,主推14元至25元饮品,进一步抢占市场。
在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形势下,品牌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而一批缺少资金和品牌实力的中小玩家,生存处境将越发艰难。
职业餐饮网小结:
从奈雪、茶百道,到古茗和蜜雪冰城,一批茶饮巨头,正先后步入资本化时代。
各大头部品牌和中腰部品牌纷纷背靠资本,加速跑马圈地、争抢加盟商,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
在竞争越来越火热的背后,行业马太效应也在加剧,资源正逐渐向头部集中。而随着这些头部玩家的发展和规模化,茶饮赛道的全新格局也将形成。
-END-
主编 | 陈青 统筹 | 杨阳
+新闻讯 街头的奶茶店开了一家又一家,不少门店还排起了长队,这样红火的生意让杭州小伙秦凯(化名)羡慕不已,为此,秦凯特意四处打探了一番,最终选择加盟一家口碑不错的“知名”奶茶店。
开店半年,一直亏损 加盟费不能退
89年出生的秦凯上学时就爱喝奶茶。大学毕业后,看着市面上的各类奶茶店经常排长队,秦凯也琢磨着开一家。2018年3月,他加盟了某奶茶品牌并支付了加盟费及保证金共计35万元,准备大干一场。
可情况并不乐观,2018年5月开业后,虽苦心经营,但奶茶店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6个月后,秦凯支撑不下去了,只好将店关了。
关店后,不甘心的秦凯一纸诉状将奶茶公司告上法院,要求解除双方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并由奶茶公司返还加盟费及保证金。
杭州下城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特许经营合同》签订后,双方已按约履行合同相关权利义务,秦凯接受奶茶公司提供的服务后,已实际使用奶茶公司的相关经营资源,奶茶公司不存在违约情形。故秦凯要求解除合同并返还加盟费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驳回了秦凯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加盟费的诉讼请求,仅支持退还保证金。
签了合同,没开店也没接受服务 加盟费可以退一部分
上海的王女士也有开奶茶店的想法。
2018年4月,王女士跟某奶茶品牌签订了《特许经营合同》,有效期一年,支付了35万元的加盟费和3万元保证金。然而,交纳加盟费后,忙碌的她一直没有去领开店所需的资料包,也没接受品牌方提供的经营管理培训。同年6月,王女士告知品牌方自己打算在下半年开店,等店铺看好后会再联系品牌方。
时间又过去四个月,王女士突然向奶茶公司提出解约,要求其返还加盟费及保证金。因协商不成,王女士将奶茶公司起诉到下城法院。
法院审理后认为,王女士在签订合同后,未能积极履行合同义务,怠于参加培训、开店经营等,并在合同签订半年之后才提出解除合同,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属于违约情形,而奶茶公司不存在不能履行合同的违约情形,所以王女士要求解除合同的主张依据不足。
合同到期后,王女士仍未开店,考虑到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一方面王女士虽未实际使用奶茶公司的经营资源但占用了一定商机,另一方面奶茶公司也确实未提供相关服务,故酌情由奶茶公司返还部分加盟费17.5万元和全部保证金。
签合同一时脑热,转身就后悔了 “冷静期”内加盟费可以返还
今年40岁出头的陈女士没有开店经验,因为看到家楼下的奶茶店生意红火,于是也动了开奶茶店的心思。她通过上网搜索,找到了一家奶茶店的加盟信息,并很快签了《特许经营合同》,交纳了加盟费及保证金共计28万元。
合同签订后,陈女士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闺蜜,谁知被闺蜜泼了“冷水”——“我的一个朋友去年就因为开饮品店,亏了不少钱呢!”想到自己没有开店经验,这个品牌在杭州的知名度好像也不大,陈女士觉得自己太冲动了,于是在双方签订合同的20天后,陈女士将该奶茶公司起诉到法院。
法院审理认为,《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解除合同。该规定赋予了被特许人单方解约权,即使双方订立的合同中没有相关约定,被特许人也依法享有合理期限内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这就是特许经营中的“冷静期”,换句话说,就是给加盟者一点时间冷静冷静,想清楚了再做决定。
本案中,陈女士在签订合同后不足一个月就起诉要求解除合同,应当认定为在合理期限内,且没有实际使用特许人的经营资源,判令解除双方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酌情扣除奶茶公司已提供部分店面选址服务的费用后,返还陈女士大部分加盟费和全部保证金。
法官提醒:投资有风险,加盟需谨慎。要把一家门店经营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准备开店之前,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品牌考察,任何冲动之下的选择或者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都是不可取的。此外,还要全面评估自己的经营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用心经营,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