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时间,云南一奶茶品牌推出的“老奶洋芋奶茶”成为网友热议的对象。这让不少网友对奶茶研发师这一职业产生了兴趣:“到底是怎样的‘脑洞’,才能研发出这样一杯奶茶?”日前,记者找到研发老奶洋芋奶茶的“95后”饮品研发师武凌汐,了解她的工作日常。
关于调饮师这个新职业
在人社部2021年公布的第四批新职业中新增了多个职业认证,其中就包括调饮师。调饮师是干啥的?是指那些对茶叶、水果、奶及其制品等原辅料通过色彩搭配、造型和营养成分配比等完成口味多元化调制饮品的人员。
记者走访了解到,调饮师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门店茶饮调饮师,也称为调茶师;另一类则是身处幕后、研发奶茶配方的调饮师,这类调饮师主要负责研发市场上的茶饮新品,为品牌输出新鲜茶饮。
参与研发30余种口味的茶饮
武凌汐就职于昆明和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今年是她入行的第3年,这次备受网友关注的老奶洋芋奶茶就是她主导研发出来的。目前,她已经参与研发30余种口味的茶饮,其中不少饮品选用了云南本土食材。
“我原本是在内容运营岗,在一次参与公司新产品的评测时,提出了让研发老师眼前一亮的建议,然后就有了机会转到研发岗,加上我很喜欢研究茶饮,于是成了一名调饮师。”武凌汐说。
她告诉记者,大部分从事饮品研发的人是真的热爱,“大部分进入到研发团队的人,几乎都在门店待过几个月,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这个行业,可能新鲜劲儿过了就不会再干下去了。刚入行时月收入一般不高,随着经验的积累,工作性质和薪资才会有变化。”在她看来,虽然行业的准入门槛不高,但不是人人都能做茶饮研发师。
看到瓜果蔬菜就想做成饮品
如果说,门店调饮师需要熟悉每一款饮品的制作流程和配比,那么研发师则需要把饮品的制作流程和配比“标准化”,“这是一个不断摸索和尝试的过程”。
武凌汐介绍,每个新品类刚研发出来时,要先测口味,再优选搭配,最后确定用量。进行原料成本比对时,每个环节都可能要重复上百次甚至更多。“我才来时,最困难的就是了解每一款茶的香型、风味以及泡制比例,泡的时间、水温都会影响茶的口感。有时为了找到最佳口感,我一上午就要喝上三四十种不同泡制比的茶。”她说。经过3年多的积累和学习,她慢慢地了解了茶叶、糖浆、乳制品、水果等各种原料的特性,也逐渐掌握了不同产品间的搭配思路。
“在饮品研发师看来,最难的是什么?”“寻找创意!”在武凌汐看来,爱喝奶茶是进入这个行业的基本前提,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器具和材料就摆在那里,如果没有想法,就不知从何下手,更不要说研发出一杯可口的饮品。”武凌汐笑着说。
武凌汐告诉记者,为了获取创意,她和同事常常逛菜市场和水果批发市场,尤其是计划研发一些季节性的饮品时。“我们去菜市场,看看时下有什么水果蔬菜,就会在大脑里快速地设想如何搭配。有时会在现场尝一尝,如果味道不错的话,就会买回来试着制作饮品。”她说,“时间久了,一看到瓜果蔬菜就会想能不能做成饮品。”
此外,她还会到其他城市出差探店,看看有哪些新式茶饮和网红品牌,喝上一遍,看看能不能激发出一些新的灵感。“奶茶品牌很多,但口味都差不多,且大家的研发思路大同小异,所以在热门产品上进行升级,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
希望更多人喝到“云南味”
“这几年,用蔬菜水果做的饮品越来越多,我们就在想,云南有那么多本土的水果蔬菜,能不能把它们融入其中?”也正是这个想法,让“云南味”系列饮品得以诞生。
大理的酸木瓜、西双版纳的酸角、玉溪的藕粉……武凌汐告诉记者,在老奶洋芋奶茶之前,其团队就研发出用云南果蔬做的多种饮品。“我们当时就在想:‘广西的香芋都可以做奶茶,为什么云南的洋芋就不行?’也正是因为这句话,研发团队火速开始行动,差不多两个月时间,整个团队都在吃洋芋。”武凌汐说,最后,研发团队挑选出了云南红皮黄心洋芋。
“一开始,整个团队的内心是拒绝的,无法接受这样的搭配。但后来大家发现居然有点好喝,这样的反差感也让我更有信心去研发好这杯奶茶。”武凌汐表示。从2022年10月起开始筹备、研发,精心挑选原材料,尝试不同比例搭配,反复改版近20次,终于于去年12月底定下最后一版。最终,以鲜牛奶、小粒咖啡、古树红茶等来自云南本土的特色产品作为原材料的“老奶”系列饮品成功上市。
“老奶洋芋奶茶”不仅在客群中受热捧,还受到了同行的关注。“很多省外的奶茶企业尝试了我们的‘老奶洋芋’系列,觉得很不错!”武凌汐说。未来,武凌汐还将不断尝试把云南的瓜果蔬菜融入饮品中,“希望能把云南的好东西通过茶饮这种年轻人喜欢的形式推广出去,让更多人去了解、尝试并爱上。”(记者罗宗伟)
曲靖煤老板第二多的东山镇,有个藏在乡村集市里的洋芋女王,靠一道酱水洋芋和一个烂棚棚,2年时间发展了3个铺面、还还清了50万负债,挽救了一个原本支离破碎的家庭。
麒麟区东山镇新村村委会(一个盛产煤老板的地方),传说中的洋芋女王就藏在这里的乡村集市上。
每到周末,集市上的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各式各样的东西琳琅满目。
蔬菜。
干果。
面蒿粑粑。
水果比城里卖得还要便宜。
糕点甜品。
穿过菜市场,来到集市最南边,眼前这位身穿大红羽绒服,打扮朴素的女子正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别看年纪轻轻,人家大女儿都18岁了。据她透露,前几年跟丈夫做生意亏了很多钱,债主经常堵门讨要,差点房子都给卖了,后经一个远方亲戚介绍,她接触上一位靠卖酱水洋芋盖起大别墅的70岁婆婆,于是她四顾茅庐,前后用4只土鸡,外加280个土鸡蛋才成了婆婆唯一的关门弟子。正是靠着这门手艺,她带着一家人从一个烂棚棚开始,2年时间就发展了3个铺面、还清了50万负债,挽救了自己的家庭。
不管刮风下雨,早上7点准时出摊。
丈夫负责把洋芋拉送到店,由父母刮洗,懂事的小女儿也来搭把手。
9点,几大桶刮洗干净的洋芋切片穿串。
10公斤小葱和芫荽切碎备用,20公斤韭菜切段。
秘制的老酱按一定配比加入芝麻、花生碎,还有他家不能外泄的配方,再放入一定比例的水,最后将切好的小葱芫荽放入搅拌均匀,方得这锅镇店之宝的神秘酱水。
11点一到,热锅起油,准备开卖。
除了洋芋,还有炸菌子、炸韭菜、炸豆腐等各式各样的炸串,猛火下去三十秒出锅,表皮焦、里面脆,色泽十分诱人。
炸得金黄的洋芋串淋上一勺勺灵魂酱汁,橙黄的汁水搭配碧绿的小葱和芫荽,最后再撒上辣椒面、花生面和芝麻碎,瞬间让人垂涎三尺。
拿起一串,一嘴一块,裹满酱料的洋芋外焦里脆,酱的厚重香味与各种调料的独特香气融合并进,相得益彰,滋味着实令人满足,根本顾不及任何形象,好撸到停不下嘴。
还有炸菌子、炸豆腐、豆皮包韭菜也通通都不能错过。
中午12点开始,顾客络绎不绝。甚至有人就为了她家的酱水洋芋,从昆明、从曲靖开车来吃。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为母则刚,在家庭遭受困难的时候,她没有选择逃避或是放弃,而是凭借柔弱的身躯,通过勤劳和智慧去勇敢接受现实、面对现实,用责任挽回了幸福的生活。方圆十公里,只要说起卖酱水洋芋的小陈,乡亲们无不称赞!
在哪:麒麟区东山镇新村村委会花言茶语奶茶店门口(无名酱水洋芋)
饮界,从来不缺少“黑暗料理”。比如,全网皆知的板蓝根泡面、老干妈冰淇淋,或者是食堂大厨们的炒月饼、橘子烧排骨,等等。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而在奶茶研发界,以往的芥末柠檬茶、肉松蛋黄奶茶已经让业内、业外感慨研发人员的脑洞。但今年,他们的脑洞升级,连腊肠、折耳根也被拿来做成了奶茶。
< class="pgc-img">>折耳根奶盖茶
▲折耳根奶茶
在贵阳,当地人对于折耳根的喜爱只能用“餐餐不离”来形容,炒饭要加折耳根、烤豆腐要加折耳根、土豆饼也要加折耳根。而今年,有奶茶店将折耳根作为原料,推出了折耳根奶茶。
从视频可以看出,奶茶中的折耳根并非只是加一点做点缀。而是将其榨成汁后,进行调味。而折耳根叶子也被利用起来,打碎后加入奶盖,形成折耳根风味的奶盖。
除奶茶外,当地也有企业研发了折耳根酸奶产品。让贵阳人民,真正的实现了从餐到饮、再到甜品的“折耳根自由”。
“非遗级别”的腊肠奶茶中山,黄圃腊肠的制作工艺在2009年被纳入广东省级非遗名录。其口味特点为入口甘香酥软,瘦肉爽脆,咸中带甜,清香醇厚。
< class="pgc-img">>当地茶饮品牌“美茶”开创性的在奶茶+奶油顶的基础上,将常用的坚果、饼干碎换为腊肠碎。咸甜口味的腊肠与奶油顶相撞,产品风味究竟为何已不再重要,看到这杯茶的人记住了腊肠奶茶,和制作它的连锁品牌。这才是重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西藏的“牦牛土豆鲜奶茶”在西藏,不只能喝到酥油茶。还有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甜茶。而新茶饮的风潮也让传统的甜茶有了革命性的改变。阿刁是西藏的一个新派甜茶品牌,不仅在装饰上与新茶饮品牌接近,以其藏族文化为传播宣传点。产品上也用当地特产“艾玛岗”高原土豆做成如芋泥一样的奶茶,由于使用的是牦牛奶,再次让产品与港式、台式奶茶拉开距离,有了自己的特色。
< class="pgc-img">>土豆做成奶茶,或许许多人想过、尝试过,但这次让藏族奶茶同行们带火了。对于“黑暗料理”奶茶,不少消费者认为,甚至不少研发者认为太过小众,不会有市场。甚至有人表示,这些为了创意而创意的奶茶,感觉更像是噱头,生命力难以长久。
回头再看那些经典的饮品,如用番茄酱、黑胡椒、西芹做的鸡尾酒血腥玛丽,加盐、芝士的芝士茶,都曾有反对的声音。但并不影响他们成为经典。
▲抖音最火奶茶火锅
当下,产品同质化困扰着整个茶饮行业。除了糖、奶、茶、粗粮等传统原料的应用外,加入一些小众食材,用非常规操作手法进行制作,是差异化产品研发、调试的主要过程。
对于这些“黑暗料理”,多一份理解与探讨,或能窥见更多茶饮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