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陈席卿
茶有缘,饮无疆。茶和世界,共品共享!
中国是茶的祖国,又是诗的国度。茶很早就渗透到诗词中了。茶诗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三个“国际茶日”到来之际,通过欣赏历代茶诗,可以了解当时茶叶生产和茶文化发展情况,让我们一起跟着茶诗学茶史。?
< class="pgc-img">>茶“诉说”的历史
茶圣陆羽的《茶经》开篇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指出古代史料早有关于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记载。
茶,最初因为具有药用价值进入人类生活,而后逐步发展成为健康饮料。公元前2世纪,即西汉时,司马相如在《凡将篇》记录了当时的20种药物,其中的“荈诧”即是指茶。西汉末年,扬雄在他所著《方言》中,也述及“蜀西南人谓茶曰蔎”。《神农本草经》也有关于茶的记述:“苦菜,味苦寒……一名荼草,一名选。生川谷”等。
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继承和发扬了陆羽的业绩,在《茶经述评》中指出:“中国发现茶树和饮用茶叶的历史,有文献可资考的,已在3000年以上,即可追溯到公元前1100年的周代”。根据陆羽《茶经》所遗漏的《华阳国志》记载,在武王伐纣时巴国已以茶和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于周武王,且当时已有人工培植的茶园。茶从药用到饮用,是战国或秦代以后。
茶文化的发展在唐宋进入鼎盛时期,唐代时饮茶已成为社会风尚,茶叶更作为商品盛行。茶叶传到兄弟民族地区,发展成了茶马古道沿途以茶易马的交易盛况。由于茶事给历代统治阶级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由此诞生了种种苛刻的茶政和茶法。唐代还首先采取了榷茶和贡茶制度,即茶的买卖均由国家操纵,这一制度对之后数百年间的茶叶发展与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代,茶叶消费日益普遍,茶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茶园大多由民间经营,仅福建就有若干官茶园和官焙。但极严苛的茶专卖制度,对茶农和茶贩进行了严厉的盘剥,茶叶生产由此由盛转衰,还引起多地茶农和茶贩的起义。
< class="pgc-img">>元末明初 赵原《陆羽烹茶图》(局部)
明代时这一情况也延续了下来。在明代,凡贩运私茶出境的,以通番论罪,定法可谓十分严厉。明太祖之婿欧阳伦就是因为贩运私茶去河州,被太祖赐死的。这就是历史上朱元璋杀婿的故事。
茶“走过”的地方
关于茶叶的传播,茶马古道尤为值得介绍。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分川藏线、滇藏线两路。茶马古道最早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居民的茶马互市,它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二战中后期时最为兴盛。路线分上行和下行。上行从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一路向西北一直到西藏,而后去往印度、尼泊尔。下行则从普洱出发,一路向南到达越南。
< class="pgc-img">>茶农新采下的茶叶
从茶字发音说开去,还有陆海两条茶叶之路。
茶,一为四川称茶为“槚”(cha或ja),一为厦门音(古音te)。前者公元前通过商业渠道去向华北、西北一带的俄罗斯、中亚以及朝鲜、日本等地,可称为“cha”音之路,即陆上茶叶之路。后者是在 16、17世纪,中国与欧美贸易开始时形成的,由厦门或广州出口欧美的茶叶采用“te”音,为海上茶叶之路。
茶马古道
茶“孕育”的诗词
古代文人多好饮茶,所作诗词歌赋,有咏茶的,有以茶喻志的,有以茶抒情的,据统计,历代诗人创作了13000余首茶诗。我们先从历史上第一首茶诗——西晋左思《娇女诗》说起吧。《娇女诗》中有一段这么写道:
贪华风雨中,
眒忽数百适。
心为荼荈剧,
吹嘘对鼎立。
脂腻漫白袖,
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地,
难与沉水碧。
知道左思是谁吗?左思就是西晋那个写了《三都赋》而造成洛阳纸贵的人。
这段诗寥寥数十字勾勒出作者两个白皙可爱的小女儿的举止神态。两个小女孩因为急着想喝茶,于是守在茶炉旁边,对着正在烹茶的风炉吹气,希望能使炉火旺一些。可是没一会儿,等她们站起来,却发现早已被烟熏得一身乌黑,少儿茶趣跃然于纸上。当时的 “茶”字写作“荼”字, 而“荼”变为“茶”,是从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开始的。
< class="pgc-img">>古代煮茶工具:风炉
唐代茶叶生产发展和饮茶风尚普及,加上唐诗昌盛和佛教盛行,可谓“茶禅一味”。名山、名寺、名水、名茶,造就了茶诗660余首。
< class="pgc-img">>茶道用具:茶道六君子
卢仝以《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赞饮茶“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此诗以优美的句子描述了饮茶的深切感受,读来朗朗上口。后人对此推崇备至,称为千古佳作“饮茶诗”。
而大诗人白居易收到友人所寄的新茶乐不可支,随即作诗一首: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唐)白居易
故情周匝向交亲,
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
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
末下刀圭搅麴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
应缘我是别茶人。
此时的白居易被贬做江州司马,收到好友忠州刺史李宣寄来的“火前春”,即清明前采摘的新茶。宦海沉浮中有一友人关心自己、了解自己,他心中自然非常高兴, 于是不顾生病写下这首诗、叙述他与李宣的深厚友谊,表达对好友赠新茶的感激之情。“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可见白居易对二人深厚情谊与自己茶道造诣的得意之情。
写茶诗最多的当推南宋大诗人陆游,他一生写了300多首茶诗,是历代诗人中创作茶诗数量之最。陆游是绍兴人,还以陆羽后人自居,曾作“桑苎家风君勿笑,它年犹得作茶神。”“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在晴日的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细品名茶。这是宋代分茶的真实写照。
苏东坡、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等著名诗人,也都留下了许多茶诗。苏东坡茶诗以《汲江煎茶》一诗写得最好,历来为人称道。这是苏东坡对烹茶要诀准确而生动的摹写。清代诗评家吴乔在他的《围炉诗话》中干脆说:“子瞻煎茶诗‘活水还须活火烹’,可谓之茶经,非诗也。”
汲江煎茶
(宋)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
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
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
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
坐听荒城长短更。
< class="pgc-img">>宋徽宗作《文会图》描绘宋时文人雅士品茗会友的场景
痴迷于茶的名人中,还有一位乾隆皇帝。乾隆是一位爱茶的皇帝,六次下江南中,就有四次到西湖龙井茶区,品茶、观茶,甚至亲手采茶,并作有多首含龙井茶内容的诗篇。他对茶也多有研究,曾写道“火前嫩,火后老,唯有骑火品最好”,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古时寒食这一天需忌火,诗中“骑火”也就是指清明前后采摘的茶。乾隆在诗中指出西湖龙井最适宜的采摘时间在清明至谷雨。因此,我们应当批评追求茶叶“越嫩越好”的观点。
< class="pgc-img">>西湖龙井
< class="pgc-img">>“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茶,这一片叶子,从在中国发现至今,经历了三千多年。茶,对于国家而言,关乎国计民生和文明建设;对于百姓而言,关乎日常生活和健康(精神和身体)。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人们都离不开茶。普及茶叙,品茶吟诗,以茶会友,弘扬庄晚芳教授提出的中国茶德——廉、美、和、敬,对于当前的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意义。?
< class="pgc-img">>本文来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原文题目《跟着茶诗学茶史》,作者陈席卿,有删改,转载请注明来源。
国质量新闻网讯 10月27日,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年第17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本次公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涉及9大类食品,包括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用农产品、粮食加工品、餐饮食品、方便食品、速冻食品、肉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糕点,共抽检328批次,其中合格320批次,不合格8批次。
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要求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抽检结果不合格产品信息表(2023年第17期) | ||||||||||||||
序号 | 抽样单编号 | 标称生产企业名称 | 标称生产企业地址 | 被抽样单位名称 | 被抽样单位地址 | 样品名称 | 商标 | 规格型号 | 生产(加工、购进、消毒)日期 | 食品分类 | 抽样环节(生产/流通/餐饮/网络) | 不合格项目及计量单位║检验结果║标准值 | 检验机构 | 备注 |
1 | DBJ23350100002947363GZ | / | / | 福州市长乐区航城喜鸭餐饮店 |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航城街道广场南路888号永荣城市广场2幢1—58号、1—59号商铺 | 餐碗 | / | / | 2023/8/2 | 餐饮食品 | 餐饮 | 大肠菌群,/50cm2║检出║不得检出 | 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 |
2 | DBJ23350100002947346GZ | / | / | 福州市马尾区尚嘉餐饮店 |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尾镇江滨东大道68-8号名城城市广场北区商业楼1层162-163店面 | 大碗 | / | / | 2023/8/2 | 餐饮食品 | 餐饮 | 大肠菌群,/50cm2║检出║不得检出 | 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 |
3 | DBJ23350100002947482GZ | / | / | 福州市长乐区航城宗焕杠面店 |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航城街道广场南路888号2幢202、203、205、206室 | 大圆盘 | / | / | 2023/8/3 | 餐饮食品 | 餐饮 |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mg/100cm2║0.012║不得检出 | 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 复检机构为福建中检华日食品安全检测有限公司 |
4 | DBJ23350100371242371 | / | / | 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州大儒世家超市 |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金牛山北侧甘洪路东侧D地块地面一层、二层商场 | 玉荷包荔枝450g | / | 450g/份 | 2023-07-31 | 食用农产品 | 网络 | 吡唑醚菌酯, 除虫脲,mg/kg, mg/kg║0.18, 0.72║≤0.1, ≤0.5 | 福建赛福食品检测研究所有限公司 | 1.网络平台:手机APP(永辉生活); 2.供应商:漳州市尚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3.被抽样单位已索取该批次产品“一品一码”追溯凭证; 4.复检机构为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
5 | DBJ23350100372507001 | / | / | 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州大儒世家超市 |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金牛山北侧甘洪路东侧D地块地面一层、二层商场 | 荔枝 | / | / | 2023/7/25 | 食用农产品 | 流通 | 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除虫脲,/║0.28;0.57║0.1;1 | 名成腾德检测服务(福州)有限公司 | 1.供应商:漳州市尚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被抽样单位已索取该批次产品“一品一码”追溯凭证; 3.复检机构为福州海关技术中心 |
6 | DBJ23350100372734010 | / | / | 福州市仓山区渔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百花洲路14号A5#楼105单元 | 姜 | / | / | 2023-07-26 | 食用农产品 | 餐饮 | 毒死蜱,mg/kg║0.022║0.02 | 中纺检测(福建)有限公司 |
十六汤品》,冷门茶书,据考证成书于唐末五代,最迟宋初,书里说的是点茶用水的技艺。
点茶,形成于五代时期,流行于宋代,与现今的冲泡不同,是将团饼茶碾成细末,注水点冲,调成膏状,所以非常注重用水。
《十六汤品》开篇第一句话:“汤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滥汤,则与凡末同调矣。”
强调了水的重要,认为水掌握了茶的命运,有名茶而无好水,茶汤也好不起来。
接下来,作者苏廙按水的老嫩、注水的缓急、煮水器的材质、煮水所用燃料,将点茶的水分为四大类,共16品。
按水的老嫩,分为三品
得一汤:
“火绩已储,水性乃尽,如斗中米,如称上鱼,高低适平,无过不及为度,盖一而偏杂者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汤得一可建汤勋。”
水煮得恰到好处,不老也不嫩,煮出了水的精髓。
婴汤:
“薪火方交,水釜才识,急取旋倾,若婴儿之未孩,欲责以壮夫之事,难矣哉!”
火候不够,水还没煮好,就去点茶,就像让婴儿做大人的事,太难了。
婴汤,即水没煮够时间,嫩了。
乍看“婴汤”二字,有些渗人……
百寿汤:
“人过百息,水逾十沸,或以话阻,或以事废,始取用之,汤已失性矣。敢问皤鬓苍颜之大老,还可执弓抹矢以取中乎?还可雄登阔步以迈远乎?”
水煮久了,煮老了,像白发苍苍的老人,拉不了弓,走不了远路。
按注水缓急,分为三品
中汤:
“亦见夫鼓琴者也,声合中则妙;亦见磨墨者也,力合中则浓。声有缓急则琴亡,力有缓急则墨丧,注汤有缓急则茶败。欲汤之中,臂任其责。”
点茶注水不缓不急,恰到好处,像弹琴磨墨一样,力道不大不小,速度不快不慢,中正平和,符合中庸之道。
断脉汤:
“茶已就膏,宜以造化成其形。若手颤臂亸,惟恐其深,瓶嘴之端,若存若亡,汤不顺通,故茶不匀粹。是犹人之百脉,气血断续,欲寿奚苟,恶毙宜逃。”
点茶注水有讲究,手要稳,不能抖,出水要顺畅,不能忽大忽小,断断续续,否则就像人体经脉不通,气血不畅。
大壮汤:
“力士之把针,耕夫之握管,所以不能成功者,伤于粗也。且一瓯之茗,多不二钱,若盏量合宜,下汤不过六分。万一快泻而深积之,茶安在哉。”
注水是个细活,粗人干不来,太快太猛,点不好茶。就像让大力士绣花,让农夫写文章。
按煮水器材质,分为五品
富贵汤:
“以金银为汤器,惟富贵者具焉。所以策功建汤业,贫贱者有不能遂也。汤器之不可舍金银,犹琴之不可舍桐,墨之不可舍胶。”
金银做的煮水器,只有富贵人家有条件,贫贱人家力有不逮。
煮水器,用金银之外的材质,就像制琴不用桐木,制墨不加胶,煮不出好水。
秀碧汤:
“石,凝结天地秀气而赋形者也,琢以为器,秀犹在焉。其汤不良,未之有也。”
石头由天地秀气化形而成,做成煮水器,秀气还在里面,用来煮水,没有不好的。
压一汤:
“贵厌金银,贱恶铜铁,则瓷瓶有足取焉。幽士逸夫,品色尤宜。岂不为瓶中之压一乎,然勿与夸珍炫豪臭公子道。”
金银过于奢侈,铜铁过于鄙贱,那么用瓷瓶煮水,也很不错,特别适合幽居隐逸的人。
这事不能跟那些纨绔公子说,他们只会炫富,没有品味。
缠口汤:
“猥人俗辈,炼水之器,岂暇深择铜铁铅锡,取热而已矣。是汤也,腥苦且涩。饮之逾时,恶气缠口而不得去。”
粗鄙俗人,就知道把水煮沸,哪里会在乎煮水器的材质,是铜是铁是铅是锡?
用这样煮成的水点茶,茶汤又腥又苦又涩,喝了一会,恶气纠缠在嘴里,久久消散不了。
减价汤:
“无油之瓦,渗水而有土气。虽御胯宸缄,且将败德销声。谚曰:‘茶瓶用瓦,如乘折脚骏登高。’好事者幸志之。”
瓦瓶没有施釉,渗水,还有土气,用它煮的水点茶,再好的茶叶都浪费了。
按煮水所用燃料,分为五品
法律汤:
“凡木可以煮汤,不独炭也。惟沃茶之汤非炭不可。在茶家亦有法律:水忌停,薪忌熏。犯律逾法,汤乖,则茶殆矣。”
木头都可以用来煮水,不一定非要用炭,但点茶的水,非用炭煮不可。
煮水有法则,煮时不能停,燃料不能有烟熏味,否则水就煮坏了,用来点茶,茶就废了。
一面汤:
“或柴中之麸火,或焚余之虚炭,木体虽尽而性且浮,性浮则汤有终嫩之嫌。炭则不然,实汤之友。”
柴木烧完后的炭火,或者木炭的余烬,火力不足,用来煮水,水会过嫩,还是木炭最好。
宵人汤:
“茶本灵草,触之则败。粪火虽热,恶性未尽。作汤泛茶,减耗香味。”
“宵”通“小”,“宵人汤”即“小人汤”。
燃烧粪便虽然也能煮水,但会让水沾染臭味,有碍茶香……
贼汤:
“一名贱汤。竹筱树梢,风日干之,燃鼎附瓶,颇甚快意。然体性虚薄,无中和之气,为茶之残贼也。”
贼汤,也叫贱汤。
干竹枝、干树梢烧得快,火力旺,水沸得太快,没有中和之气,会败坏茶汤。
大魔汤:
“调茶在汤之淑慝,而汤最恶烟。燃柴一枝,浓烟蔽室,又安有汤耶。苟用此汤,又安有茶耶。所以为大魔。”
茶点得好不好,关键在水的好坏,而水最怕烟,烧柴煮水,满屋子烟,水就废了,没法点茶。这是煮水大忌。
《十六汤品》,精细入微,明代陈继儒认为比宋徽宗的《大观茶论》更妙。
不过时移世易,其中许多用水之法已经不太适用于今天的饮茶方式了,而作者精益求精的探究功夫,则与现代茶人一脉相承。
图:苏茶网、摄图网
“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