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是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阿神经常来宜兴买买买,吃吃吃喝喝喝。今天阿神来宜兴打卡了王府壹号农家土菜。
刚进店的时候就被门口的大饼吸引了,问了一下是梅干菜肉的,心里已经考虑好了,这个必须点。在这里点菜都是敞开式的,反正第一次来直接让服务员推荐。服务员直接推荐了油条豆腐、小炒黄牛肉,我又跟上去,那个饼也要一下。接着又帮我推荐了葱油大虾、红烧鸡爪。服务员又说:你们再点一个蔬菜就够了,反正蔬菜我也没问,直接去等待。
< class="pgc-img">>上菜了,顺便拍一个环境给大家看一下。因为我没有上二楼,所以二楼没有拍。刚点完菜,这里就已经开始排队了,这里的服务是真心可以的,关键这里上菜的速度快的离谱。
·第一道菜:葱油大虾。一个虾都没吃,小炒黄牛肉就来了。刚把牛肉挪到一边,油条豆腐就来了,马上又送了水果。看见一个菜都还没试,我先试一下油条豆腐。这个豆腐应该是豆腐羹,反正很鲜美,里面还有芹菜、香菜。复炸过的油条更脆更香,油条在豆腐羹里泡一下,吸满了汤汁,又是另外一个口感。
< class="pgc-img">>·第二道菜:小炒牛肉。这个带一点微辣,有点像湘菜的感觉。牛肉很香,配上各种菜,里面的笋也很好吃。这道菜超级下饭,马上加了一碗米饭,突然发现油条豆腐里加一点米饭也是超级好吃的。
< class="pgc-img">>·第三道菜:大饼来了。这个梅干菜大饼真的太好吃了,又香又脆。一份5个,没有吃完的大饼最后都打包了。
·第四道菜:素菜来了。这个就是服务员推荐的,这里的米苋原来杆子上一层外皮都是撕掉的,吃起来特别的嫩,里面还配上了豆瓣,也算一道创意菜,非常值得推荐。
·第五道菜:葱油大虾。这个大虾很香微甜,面条里还带一点麻油,真的太好吃了。送的西瓜居然也很甜。
< class="pgc-img">>·第六道菜:鸡爪来了。炖的非常入味,已经入口即化的感觉了。鸡爪是店里的必点菜之一。
反正在王府吃的几道菜都是服务员帮我推荐的,我觉得都是非常不错的。果然王府在当地是非常受欢迎的,这顿菜一共四个人花了280块。
今天的打卡就到这里结束了,感谢所有支持阿神的小伙伴,谢谢大家。
月10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宜兴太平天国王府经过3年内部保护与修缮,重新对外开放,由宜兴市考古和文物保护中心承办的“保护发展相结合——宜兴市考古前置文物保护成果展”展览当天在王府开幕。
太平天国王府及壁画,在宜兴市宜城街道通真观路,1982年3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宜兴太平天国王府原为清嘉庆年间史姓进士第。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占宜兴,拆城内孔庙建王府,将成,突遭雷击焚毁。乃借史姓旧宅改建为王府。该王府曾先后为辅王杨辅清的府邸和忠王李秀成的行辕。王府面北座南,原有建筑四进,其中第四进五间楼房在民国二年被烧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王府在宜兴城里是一处地标建筑,王府里的一株罗汉松树龄有200多年了!”宜兴民俗文化研究专家徐建亚告诉记者。徐建亚介绍,罗汉松旁边是一棵桂花树,树龄也要近200年了。“王府”原来不叫王府,这里原来是宜兴史家的“进士第”。做花木生意的人有句老话:家有罗汉松,世代不受穷。南京博物院到宜兴复制过王府壁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王府举办过“储南强先生捐赠文物展”。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据宜兴市考古和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蒋苏荣介绍,宜兴太平天国王府及壁画系列工程于2021年6月正式开工,是宜兴首次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整体保护和利用的文保工程:开展本体建筑修缮、附属建筑改造、彩绘壁画抢救性保护、展陈改造提升、三防、白蚁防治、电力迁改等系列工程。“保护发展相结合——宜兴市考古前置文物保护成果展”由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旨在展示近年宜兴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收获与成果,宣传和弘扬宜兴灿烂的历史文化,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江南晚报记者 何小兵)
华网南京1月26日电(记者蒋芳)近日,画家蒋明君、书法家王建林、紫砂制作人笑阳、青年艺术家龙晓云跨地域交流创作,推出一批以生肖鸡为主题的艺术品,于镇江、宜兴等地展出。据悉,四人从甲午马年迄今,每年均通过诗书画和陶艺作品辞旧迎新,联手弘扬贺岁文化。
笑阳在创作。
紫砂艺人笑阳50岁开始动笔画画,自称无职称、无头衔、无门派的“三无”画家。他说,自己原本就对画鸡情有独钟,恰逢鸡年更激发了自己的创作热情。溧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建林为迎接鸡年,挥笔写下了十幅迎鸡年的书法作品。画家蒋明君已从事花鸟画创作50余年,工于刻画山水花鸟,擅长表现小动物。他画的鸡线条流畅、想象丰富、独具神韵。
宜兴太平天国王府的迎鸡年画展。
新春到来之际,贵州青年艺术家龙晓云也参与到生肖贺岁的创作团队中。龙晓云善绘画,精陶刻,他搜集了大量有关鸡的资料和图片之后认真创作。他说,各地的鸡的形态和习性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鸡会表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