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者对便利的需求增加,外卖配送市场逐渐崛起。其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创业选择。给创业者带来良好的利润和发展空间。今天小编带你了解配送加盟项目进行,下面是一些关于外卖配送项目加盟的信息,供你参考。
选择一个可靠的外卖配送项目
在选择外卖配送项目加盟之前,你应该仔细研究市场,了解不同项目的优势和劣势。考虑以下因素:
- 市场需求:确认外卖配送在你所在地区的市场需求,并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项目。
- 品牌知名度:选择一个知名度较高的品牌,这将有助于你获得更多的顾客和生意机会。
- 业务模式和支持:了解加盟项目的经营模式、培训支持、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情况,确保你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
确定加盟合同和费用
在加盟外卖配送项目之前,你需要详细了解加盟合同条款和费用结构。包括以下内容:
- 加盟费用:了解加盟费用的金额和支付方式。
- 加盟期限:确认加盟合同的期限,并了解是否有续签条款等。
- 特许权利和义务:了解你作为加盟商需要履行的特许权利和义务,包括品牌推广、标准化要求、定价政策等。
市场推广和经营管理
在加盟外卖配送项目后,你需要有效地进行市场推广和经营管理。这包括以下方面:
- 市场推广:运用各种渠道(如社交媒体、广告等)来宣传你的外卖配送服务,吸引更多的顾客。
- 客户服务:提供良好的客户服务体验,保持顾客满意度和口碑。
最后,评估一下自己的条件和能力。创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需要一定的管理、沟通和组织能力。加盟者应该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红餐饮品牌曼玲粥店最近频曝问题。先是福州曼玲粥店宝龙分店被曝徒手抓取榨菜,把吃剩的排骨捞出再熬粥;接着南通一家曼玲粥店被查出有食品卫生问题。
3月17日、3月18日,新京报记者在北京也先后探访了两家曼玲粥店,均只开展线上外卖业务,但发现有的门店并不对外悬挂招牌,位置隐蔽,大米敞口乱放,工作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口罩等。
目前,曼玲粥店在全国的数量超过1300家,绝大多数为加盟。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曼玲粥店的加盟条件已从可做纯线上外卖变成必须“线上+堂食”,门店面积不能低于50平方米。这是否能解决跨区域餐饮连锁加盟的监管漏洞?业内专家认为,全国餐饮连锁面临远程监控难、管理难等问题,只经营线上外卖的门店往往会选择隐藏在不易被监管到的地方,增加了餐饮风险。“线上+堂食”的形式是未来发展趋势,同时需要更好地做到食品卫生监管。
探访:大米敞口堆地上,有的紧挨“84”瓶
3月17日,在大众点评上查询曼玲粥店,新京报记者搜寻所处位置附近的门店并电话询问了其中的5家店,有3家都表示只有线上外卖业务。
随后,新京报记者来到其中1家位于北京灯市口大街的曼玲粥店东单店。这家店只做外卖没有堂食,在悠惠万家超市楼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但对外并未悬挂曼玲粥店的招牌,玻璃橱窗堆放着许多曼玲粥打包袋。
角落里的曼玲粥店东单店(红框内),大米敞口堆放。
扫码购买一碗价格7元的白粥时,一名后厨人员从一个双门餐柜旁弯下腰取出一碗粥,放在打包盒中,并称是“刚熬的,现买现熬”。
新京报记者观察发现,这家曼玲粥店只有一个10多平方米的厨房操作间,几乎被操作台、保温桶、垃圾桶等占满,摆放凌乱。一个保温桶直接放置在地面,一包已开封的大米敞着口,直接搁在地上,另一个米袋旁边则放着印有“84”的瓶子。厨房操作间里共有3名员工,均未按规范戴口罩,其中一人还未戴帽子。
店员未按规范佩戴口罩,米袋旁边放着印有“84”字样的瓶子。
此时正值中午12时就餐高峰,在记者观察的20分钟里,大约有四五个外卖小哥来这家店取餐。
3月18日,新京报记者又来到位于首体南路附近的曼玲粥店白石桥店。这家店也较为隐蔽,在地下一层,需要走一条较黑的过道,再进两个小门才能看到。询问店内人员,得知这也是一家加盟店,以线上外卖为主,也可直接扫码在门店点单带走,一碗白粥的价格是4元,与上一家的价格有差别。
曼玲粥店白石桥店位于地下一层,位置隐蔽。
加盟门槛已要求必须“线上+堂食”
曼玲粥店的运营方是上海艺荣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官网显示该品牌主打线上经营,招商加盟宣传片称“采用定制厨房设备:告别规模小、卫生差、用料杂、管理乱??全部执行无菌标准化管理”。
门店该不该挂招牌,厨房大小是否有规定?3月18日,新京报记者以加盟为由致电咨询曼玲招商总部。工作人员说,“没招牌肯定不行”,此前公司加盟要求没那么严,两三万元就能加盟。而北京地区的店很密集,因为有区域保护和距离的规定,2017年、2018年开的老门店没办法换位置,也就没法升级。
据官网信息显示,曼玲粥店在全国有1300+门店。新京报记者从一位曼玲总部招商经理处了解到,该品牌直营店约100家,其余为加盟店。
据招商人员透露,2019年,曼玲粥店就提出加盟必须有堂食的要求,“做纯外卖需要特殊申请才行。”而在今年又调整了,明确要求不能“纯线上加盟”。据介绍,今年曼玲粥店的加盟条件是必须要做“线上+堂食”、门店面积50平方米以上、堂食与后厨都要求安装摄像头,加盟费也涨了2万元,“北京现在是10.8万元。”
纯外卖店带来监管隐患
“高峰时期15秒出一单;一年开出70家直营店。”“一个月内新增门店50家。”曼玲粥店官网披露的数据,反映出曼玲粥店高速扩张的步伐。但食品卫生问题也随之而来。
今年3·15媒体曝光福州曼玲粥店宝龙分店工作人员回收吃剩的排骨,再加到其他顾客的山药排骨粥中,还有工作人员徒手抓菜,煮粥时直接用手触摸搅拌的汤勺。所谓熬粥实际为“拌粥”,多款甜粥为即食罐头,一位工作人员称“除了白粥,哪有现熬的粥”。目前涉事门店已被关停,曼玲粥店方面致歉。
3月17日,南通市崇川区市场监管局虹桥分局对曼玲粥店桃坞路店展开检查发现,部分食品原材料没有做到隔墙离地摆放,冰箱里的部分半成品、速冻品拆包后依然以袋装形式放置于冰箱内。
此前还有媒体报道,2019年厦门市食安办曾查出曼玲粥店海沧店多项食品卫生问题,包括店里无消毒柜、保洁柜等设备,锅和碗摆放在地面,工作台面油污较多等。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在曼玲粥店起步阶段,他就参观过,“当时我的感受与近期暴露出的食品卫生问题是一致的,我觉得门店管理是有问题的。”
在福州宝龙店食品卫生问题被曝光后,曼玲粥店对外回应称将线上线下全面排查全国所有门店卫生、食品安全问题;做好门店整体情况的可视化,加强对门店现场的实时监控;为所有加盟店进行卫生制度管理、食品安全、卫生操作培训,为期3个月完成。
加盟店如排查发现问题,总部是否有相关处罚措施,如何围堵目前存在的种种监管漏洞?3月19日,新京报记者就此联系曼玲粥店总部,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跨区域餐饮连锁加盟需要更严格的管控系统,否则存在各种食品卫生问题的风险。曼玲粥店是一家依托外卖平台快速起步的餐饮品类,它的食品卫生问题暴露出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管理系统不健全、不完善。
在文志宏看来,纯线上外卖对面积要求不高,房租也相应会降低,但“有些在犄角旮旯甚至躲在居民楼里开设,不容易被市场监管部门监管。”他认为,采用“线上+堂食”的方式应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外卖与堂食的比例或许会有不同,但这样的形式更便于监管。”
新京报记者 秦胜南 文并摄
编辑 王琳 校对 刘军
来源:新京报
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叶曼至
冲击港交所的餐饮队伍又添一员,这次的主角是比萨。
日前,达美乐比萨在中国的独家总特许经营商达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达势股份”)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美银担任独家保荐人。
如以品类划分,2020年,比萨连锁品牌必胜客的母公司百胜中国已率先登陆港交所,但单从业务占比角度来看,比萨品类占比较高的达势股份或将成为“比萨第一股”。
近年来,比萨市场持续扩张。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0年中国比萨市场规模为305亿元,预期在2025年前将增长一倍至62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4%。
增长空间极大的中国比萨市场,势必成为各品牌必争之地。知名度更广的必胜客、尊宝比萨、棒约翰等比萨品牌的实力在线,让达势股份面临左右夹击的局面。
三年累计亏损9亿
达美乐比萨是全球最大的比萨外卖公司,成立于1960年,总部位于美国,在全球90多个市场拥有超过18300家门店,在业内被誉为比萨外送专家,主打“比萨+外卖”模式,号称“30分钟必达”。
1997年,达美乐进入中国市场。成立于2008年的达势股份在2010年底收购Pizzavest China Ltd(为达美乐比萨当时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省及浙江省的总特许经营商),成为达美乐在中国的特许经营商。
但达势股份在接手达美乐初期业务扩张速度缓慢,直到2017年,前麦当劳中国高管王怡出任达美乐中国首席执行官,公司整体的战略规划及业务方向才迎来新的转机:达势股份重组并与达美乐全球续约,至此,达美乐在中国的门店数量迅速增加。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达美乐在中国10个城市拥有468家直营门店,同比(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8.9%。其中约57%的门店位于北京、上海,其他门店则位于一线、新一线以及二线城市,达美乐将其定义为“新成长型市场”。
持续的门店扩张令达美乐在中国营收迅速增长。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达势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37亿元、11.04亿元和16.11亿元。其中,按照市场贡献而言,2019—2021年,达势股份北京及上海市场收入分别为7.02亿元、8.69亿元、11.47亿元,占当年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3.9%、78.7%、71.2%。
不过,公司利润并未随营收同步飙升。据招股书,2019—2021年达势股份净亏损分别为1.82亿元、2.74亿元和4.71亿元,三年累计净亏损9.27亿元。
对此,达势股份解释称,主要由于其将大量初始投资用以推动门店网络的快速增长并提高品牌知名度上。“我们认为此举对于在餐饮行业建立竞争优势及利用中国比萨市场的巨大空白为我们实现盈利必不可少。”达势股份在招股书中提到。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分析师林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达美乐近年投入资金扩张线下门店的动作,体现其在比萨市场有所突破的野心。“但是亏损的幅度和开店的盈利相比,不在一个合理区间内,达美乐需要重视这个问题。这也可能是影响它成功上市的挑战。”林岳说道。
持续开店扩张
尽管如此,达势股份依然选择将开店战略进行到底。
招股书显示,达势股份达增长战略主要包括:快速增加门店数量、推广品牌及提高客户忠诚度、进一步提高技术优势、完善以比萨为主物超所值的菜单等。
从门店分布情况来看,达美乐比萨门店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两大城市。
但近年来,深圳、广州两地的门店扩张速度显著加快。其中,广州由2019年7家门店增长至2021年41家门店;深圳由2019年24家门店增长至2021年64家门店。
未来,达势股份计划于2022年和2023年分别开设120家和180家门店,主要位于华北、华东及华南的三个现有中央厨房及将开设新中央厨房的城市。
尽管达势股份努力扩张门店,但与中国比萨市场的头部品牌相比,仍有差距。
据百胜中国2021年财报披露,截至2021年底,超过2500家必胜客餐厅遍布中国600多个城市。其中,自营餐厅2452家,仅在2021年就新开了335家门店。
尊宝比萨官网显示,目前其门店数量已超过2000家。
棒约翰2021年财报显示,2022年1月,棒约翰将开始其在中国南方市场的扩张门店计划,预计到2024年,总开门店数将超过1350家门店。
不扩张无法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但另一方面,门店扩张让达势股份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达势股份员工薪酬开支分别为3.4亿元、4.7亿元、7.0亿元,分别占其同期总营收的40.1%、42.5%及43.7%,占同期总营收的比例为所有开支中最高项。
林岳表示,门店扩张势必定带来运营成本的攀升,营销、人力等费用的大量投入会让在南方市场知名度较弱的达美乐压力倍增。
如何打破这一僵局,林岳提议,在后疫情时代,新生代消费者更接受外送的方式,达美乐需要利用好其主打外送的自身优势,了解客群需求。
“达美乐可以多运用现下年轻消费者喜欢营销方式,比如直播带货、明星网红代言等。总体来说,达美乐的产品还是不错的,创新能力也比较贴近当下的潮流和热点,不过在经营利润和提升复购方面还是需要下点功夫。”林岳说道。
加码中国市场
达势股份此次赴港IPO,体现出达美乐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每百万人仅有9.8家比萨门店,而日本和韩国分别为28.4家和28.9家。
或是看到中国比萨市场的上升空间,达势股份根据中国市场及中国消费的需求进行本土化改良,构建了独特的业务模式。事实上,在达美乐全球18300家门店里,98%的门店都是加盟店,而在中国却是以直营店模式进行扩张。
融资是支撑达势股份扩张门店的最大助力。
据媒体报道,从成立以来,达势股份共累计完成10轮融资,2020年之前,达势股份累计融资已超9000万美元。2020年以来,达美乐母公司也不断追加对中国特许经销商的投资。2020年5月,达美乐比萨投资达势股份4000万美元,并在2021年1月与12月分别追加了4000万美元和910万美元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