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跟火锅最配了。图/视觉中国
不拒荤腥,不嫌寒素,用料不分南北,调料不拒东西,共食又绝不带任何强制性,还有充满人情味的“不够优雅”的满嘴过瘾,是中国人喜欢吃火锅的原因。
—————
“把牛肉片、鱼丸、香菇、方便面放进去,涮出的东西很快就一个味儿了,满嘴都是‘不够优雅’的咸辣味……我最后嚼了点碎豆腐,剩下的一些尝起来就像鞋皮。”
英国食评家杰伊·雷纳在伦敦一家自助火锅店试吃之后如此抱怨道。而在抱怨味道之前,面对桌上的一堆餐具,雷纳早就看傻了眼。“这顿晚餐就像一场考试。菜单上有一页厨具说明,包括七种东西:温控器、取生食的夹子、捞熟食的东西……光看这些就吓到我了。”
从器具、食材到烹调,火锅里的门道可不少。这是大龙燚的“奔驰锅”。图/阿灿/新周刊
然而,让西方食评家沮丧不解的火锅,恰恰是中国人的最爱。印度有咖喱火锅,韩国有年糕火锅,欧洲人弄出了奶酪火锅、巧克力火锅。但它们对于当地人的地位和意义,远不及中国火锅。在学者易中天眼中,“火锅简直浑身上下都是中国文化”。
每一顿火锅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开头、过程和结尾。用什么样的锅子、哪种燃料,以及食材、调料,都有讲究。细品其自古以来的演变,可谓食趣盎然。
1941年,《生活》杂志记者拍到的吃火锅的重庆人。
火锅让人类站在一个特殊的位置,
一边是大自然,一边是文明社会。
————————————
历史学家费尔南多·阿梅斯托写道:“当火遇到食物,自然而然就成了社交生活不可回避的焦点。”事实上,focus这个英文单词就起源于拉丁语hearth,意为“壁炉”。而根据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在《生食与熟食》中的观点,“火”把食物从生食转化成熟食,反映了人类食物史上的重大演变与进化。这也是烧烤被视为人类烹饪开端的原因。
而火锅,在食材与火之间,又涉及一种诞生于文明社会的人工制品——陶土锅。这让人类站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一边是大自然,一边是文明社会。火锅在食者和被食者之间插进了爱默生所说的“优雅的距离”,它是时间、炊烟、食材、砧板、酱汁以及各种烹饪形式的可能性。
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火锅”的源头大概可以追朔到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中最有代表性的食器、炊器之一正是陶鼎,学术界更直接将之称为“鼎食传统”。1989年,南京市高淳县固城镇的朝墩头遗址出土了一件距今4000多年的生活用品——四足双层方陶鼎。它的上下两层的结构显示,先人可能是在下层烧火,在上层烹煮食物。
左:新石器时代的四足双层方陶鼎;右:商代有盘鼎。
相对于原始的烧烤,炊食合一的鼎既实用又科学。许多重要农作物都需要煮沸(至少需要浸泡)才能食用,尤其是豆类和谷物。锅就好比人类的第二个胃,一种消化植物的体外器官。这种熬煮是一个解构、消融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享用一次汤锅菜肴,就是对未知领域的一次探险。
在古希腊,“厨师”“屠夫”“祭司”都用mageiros表示,而mageiros和表示“魔法”的magic出自同一词源。厨师将食材烹制成美味的过程,不亚于“魔法”。而在中国,鼎的象征意义,也从最初的家族日常逐渐推广到社会与政治领域,如成语中常见的“问鼎中原”“一言九鼎”“三足鼎立”,成为中国古代帝王权力与尊严的原型意象。
羊大爷改良后的景泰蓝铜火锅,各式羊肉、蘸料、配菜摆放得很有艺术感。图/李伟/新周刊
“小火锅”“鸳鸯锅”“九宫格”,
那些吃货皇帝在三千年前就帮你想好了。
————————————
新石器时代的“陶制火锅”还是很简陋的,到了西周时期,青铜器开始流行,中国的宴席等级也随着“礼制”建设而分化。等级不同,食材也有差别,于是出现了仅供奴隶主或贵族单人使用的方鼎。
1974年前后,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出土了一件西周的“白乍井姬鼎”。此鼎通高20.2cm,宽16.4cm,重2.26kg,从其容量来看,盛满菜也仅够一人食用。在分餐制情况下所用,一人一鼎,算是最早的“小火锅”。
汉代分格鼎。
除了小火锅,当时的人们还吃起了“鸳鸯锅”。在江苏省盱眙县境内大云山西汉墓中曾出土一件分格鼎,证明了墓主——西汉江都王刘非是一枚火锅吃货。所谓“分格鼎”,就是将鼎分成数个烧煮空间,避免不同味道的料汤串味,算是重庆“九宫格”火锅的鼻祖。
当年与分格鼎一同出土的还有两套“染器”,即当时盛放调料的“料碗”。这说明彼时的人们已在食用火锅时蘸调味品,吃火锅蘸料的习俗逐渐形成。
在汉代,方炉与铜耳环配成一套,称为染器。西汉常以酱、盐等佐料为肉食品调料,调料均放入杯中烹煮。
东汉时期,随着食材口味的中和,分格鼎演变为三格锅,主要以麻、辣、酸、咸分为三种口味:重辣、中辣与不辣。正如“中华厨祖”伊尹在公元前239年所云:“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秦汉时期流行一种烹饪法,就是把鸡肉、猪肉等放在沸水中稍煮一下,称为“濯”。马王堆汉墓遣策上就有“濯鸡”“濯豚”等文字记载。
分格鼎被发现后,有学者认为,这种鼎就是史书记载的所谓“五熟釜”。据《三国志·魏书·钟繇传》记载,五熟釜由魏文帝曹丕亲自设计制作,用来宴请相国钟繇。五熟釜与分格鼎差不多,就是在锅里嵌入隔板,形成5个独立区域,每格加上不同的汤料。曹丕还写信给钟繇:“昔有黄三鼎,周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意思就是,黄帝有三鼎,周代有九鼎,但都是一锅一个味儿,哪比得上我这个五味俱全?
现代的九宫格火锅基本也是一锅一个味儿——辣。
清代中产阶级:
“我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
————————————
围炉而坐,才是吃火锅的精髓,几个小时的时间,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笔下亲朋好友围着火炉吃肉、喝酒的场景,一直延续到宋代,成为时人的生活日常。在当年的黄河流域一带,每到农历十月初一,家家都举办“暖炉会”,围着火炉吃肉喝酒以庆祝入冬。此即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所谓“十月朔,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至今,部分地区仍保留“暖锅”的叫法。
在北宋,火锅被称作“骨董羹”,得名于食物被投入汤锅中发出的“咕咚”声。“吃货”苏轼在《仇池笔记》里录下了此说法:“罗浮颖老取凡饮食杂烹之,名‘骨董羹’。”
“咕咚咕咚”滚烫的火锅。
火锅在古代文人圈中一直有着现代人难以想象的高度,甚至可与文房四宝、琴棋书画及茶酒媲美。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的文士游山玩水的“游山具”,就包括了以上装备。经过宋、明、清几个朝代的不断改良,这套行头在清朝一个叫江增的文士手中形成了最强3.0版本:扁担前头装着茶具酒器、笔墨纸砚、面盆手巾,后头装着餐具、火种、铜锅,扁担上还能挂蒲团坐垫——随时随地都能铜锅涮肉走起!
一直朝着平民化发展的火锅,在南宋泉州人林洪的《山家清供》一书中有了最为阳春白雪的传说。林洪写道,某日,他去武夷山九曲溪拜访隐士止师,途中遇大雪,猎到一只兔子却不知如何烹之。止师就传授他一个吃法:把兔子肉片得薄薄的,用酒、酱和椒料做好调味汁,燃着风炉放在桌上,用小锅装一半水,等水开后,把肉片放入反复涮动,熟了即可,蘸汁吃也是极好的。林洪照此法吃后,顿觉惊为天人,写下诗句:“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这道涮兔肉,也因此有了一个食景双关的名字——“拨霞供”。
吃火锅也不只是乐趣。清朝的顾禄在《清嘉录》中写道,当时江南地区的地主人家经常吃火锅,菜品都涮在锅里,让仆人们很难偷嘴。于是火锅被称为“仆僧”。这大概是属于清朝中产阶级的“我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
你喜欢吃什么火锅?图/李雄飞
在火锅里,
帝王凝聚家国人心,平民找到吃的自由。
————————————
1822年,卡尔·弗里德里希·冯·鲁莫尔男爵出版了一本著作,名为《烹饪的本质》。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倡导返璞归真。这位德国艺术史学家、美食家觉得,在自己生活的时代,烹饪已经落入“过度精致与浮夸”的怪圈,亟需回归本真;而再没有什么比汤锅更能贴切地演绎烹饪的本真境界了。
而同一时代的清王朝,几乎每位皇帝都嗜火锅成癖。根据乾隆四十四年(1779)8月16日至9月16日的御膳记录,共上鸡鸭火锅、全羊火锅、黄羊片等各类火锅23种、66次,食材包括鹿肉、狗肉、豆腐、各种菜蔬等,可见乾隆皇帝几乎天天吃火锅、顿顿吃火锅。嘉庆皇帝登基那年(1796)还举办了一场“千叟宴”,动用银质、锡质和铜质火锅1550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可谓史上最大规模的火锅盛宴。
2017年12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千人牛瘪宴”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忠诚镇上演,近千名游客坐在200余米的长桌边一起享用牛瘪火锅。图/视觉中国
最小清新的要数慈禧太后的“菊花锅子”。每当菊花盛开时,她就让人采摘菊花瓣,用来涮火锅:锅内兑入鸡汤煮沸,再取白菊花瓣洗净,撕成丝撒入锅中,待菊花清香渗入汤内,将生肉片、生鸡片等入锅烫熟,蘸汁食用。除了“菊花锅子”,末代皇帝溥仪胞弟溥杰的夫人爱新觉罗·浩在《食在宫廷》一书还介绍了与干贝、海米、河蟹、蛤蜊同煮的“酸菜锅子”,涮海参、鱼翅、鸽子蛋和火腿等珍贵食材的“八仙火锅”。
1982年冬,北京食客在东来顺饭庄吃涮羊肉。图/FOTOE
热气腾腾、香飘四溢的火锅,其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向心力,就像一座迷你壁炉或篝火,将臣民百姓吸引过来,聚集在它的周围。这种家国凝聚力,也许是帝王将相如此钟爱火锅的原因。
而对于把吃饭看作一种社会活动的平民而言,似乎只有火锅才可以让食者随意选菜料,自己掌握火候并随意调配作料——在火锅里,中国人找到了吃的自由。
《新周刊》510期现已上市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杂志
本 期 看 点
火锅店就是中国人的咖啡馆
讨厌吃火锅的十个理由
城市宣传片应该怎么拍?
除了养蛙,还能养点啥?
>岛最全的重庆火锅盘点 大家都知道重庆被誉为“火锅之都”,由此可见重庆火锅可谓是火锅界的鼻祖喽! keke,那么咱们青岛到底有哪些好吃的重庆火锅呢? 无火锅不欢的小编今天就要来开扒啦,所以这就是一篇没火锅会死星人诚意满满的推荐,如果你还有好的重庆火锅奉上,请果断来踢馆好么!
捞满锅重庆牛油火锅人均:85
点评:这是一家多次被忽略,却一直用心经营的重庆火锅店。在吃喝玩乐在青岛小编品完青岛所有的重庆火锅后表示,最爱的依然是他! 牛油火锅最注重的有两点,一是锅底,二是食材,很负责任的说,这家都做到了!锅底麻辣鲜香,辣的让人很舒服,最最关键的是,这是小编在青岛找到的唯一一家牛油放置时间长可以凝固的火锅店,牛油含量绝对在70%以上。 鸳鸯锅是川渝正宗的环形锅,菜品也很新鲜,只是量相比较少。
地址:徐州路93号85820136 瑞昌路62号82831222一嘴红油人均:80点评:这家店刚开不久便深深俘获了小便的心,味浓够辣,最主要的是店家很用心,会主动帮你带围裙,还会提醒你不要点多。 店内没有鸳鸯锅,只有清一色的红油锅。锅底上来的时候你便可以看到他有多正宗,满满都是油!店家选用的不是牛油而是清油,这也是川渝非常常见的红油锅底,相较牛油锅他没有那么油腻,味道也不会很厚重。只可惜他们家没有藕片。
地址:闽江二路9号83868111味蜀吾人均:125
点评:随着万象城新入驻青岛的一家重庆火锅店,环境算是青岛最棒的川渝火锅店,装潢是用心的巴蜀风格。全红锅飘着辣椒,光是看看就让人流尽口水!最喜欢的就是他们家的挂面鸭肠,新鲜剔透,放到煮沸的锅里轻轻涮烫十下左右,蘸上正宗的香油底料,那爽滑、那劲脆、那蒜香油中包裹的丝丝辣意简直让人沉醉!
地址:万象城5楼55575599山城往事人均:80
点评:这是一间开业半年多一直没有完全火起来的重庆火锅店,位置就在火爆一时的正烈芝士排骨隔壁,因此他常常成为正烈食客们的备胎,因为吃不到排骨而遗憾的走进山城,却红光满面心满意足的捧腹走出。 这家店是几个在成都生活过的小年轻们在青岛开的,经常在晚上你会看到他们凑一桌吃着火锅看着店,假若你点上一份他们也爱的涮品,他还会跟你聊会天,甚至还会幸运的送你杯他们“乱调制”的鲜榨果汁。 最赞的是,店内有成都火锅的标配唯怡豆奶,至于这个豆奶,小编就不科普啦,去过川渝的孩子们都懂!
地址:上杭路42号85932976启华火锅人均:150
点评:这绝对是大家相对比较陌生的一间重庆火锅店,其实这店开了一年多人气一直很旺。位置就在寸土寸金的奥帆中心情人坝,你想想,到了夏天,坐在室外看着游艇吃火锅,周围大长腿美女走来走去,这哪是吃火锅啊,简直是在吃情调! 这家火锅算青岛最贵的一间重庆火锅店了,但是食材真的和价格成正比,牛肚、黄喉、鸭肠、脑花…要多新鲜有多新鲜。正方形的大锅里飘得全是红红的辣椒,光看看口水就止不住啦。
地址:奥帆中心情人坝酒吧街7号85711321
海底捞人均:100
点评:不管你爱吃清淡锅还是牛油锅亦或是酸甜可口的番茄锅,海底捞都不会令你失望。海底捞是青岛相对比较干净放心有品质的火锅店,抛去服务不说,光“捞派孜然羊”这一个菜品就足以让小编甘心排队等他。
地址:心海广场2楼68678631 李沧万达广场67706360宽板凳老灶火锅人均:100
点评:单看名字,这家店就很正宗。老灶火锅,是重庆独有的一种牛油火锅,尽管小编至今没有搞懂什么叫老灶,但只看看那口大铁锅就能知道他熬制的锅底会有多香! 其实,这是一家在北京相当有名的重庆火锅店,木条凳子、长筷子,还有红糖糍粑等一系列正宗的火锅甜品,火辣辣的红油火辣辣的心,火辣辣的菜品火辣辣的店。
地址:劲松五路与辽阳西路交界处向南100米路东80770789德庄火锅人均:130
点评:很多人说味蜀吾是成都最有名的火锅,但其实在成都生活过你便会知道,他在成都的名气远远没有德庄大!以前每次回青岛都会带好多德庄的火锅底料,因为自己在家涮底料的口味都秒杀青岛绝大多数火锅店。如今,德庄在银海大世界内又开了一家新店,那香味,晚上刮着大风离老远都能闻到,要不是吃饱了真想扎进去再来一顿。德庄在青岛最特色的是四色锅,不仅有长时间熬制的菌汤锅、味浓鲜香的红油锅还有以老鸭汤著称的德庄锅以及绿色的麻椒锅。一口气吃四种口味,真是棒棒哒。
地址:银海大世界内68651555 国信体育场篮球馆东侧100米68657555香传承重庆火锅人均:90
点评:这是青岛开的比较早的一家重庆火锅店,早两年在青岛,想吃上一家正宗的重庆火锅,只有这家店可以满足你。但随着牛油火锅成猛烈的增长态势进驻青岛,这家店慢慢失去了它的竞争力,牛油含量低、味道不浓等一系列问题让他渐渐远离了吃货们的视野。但不得不说的是,他们家的鲜鸭血绝对是青岛独一无二的,店家说是每天从重庆空运的,个人感觉这种说法并不为过。小编也曾问过很多牛油店的老板,为何鸭血不选用正宗的鲜鸭血,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成本太高不易保存。
地址:漳州二路45号82889333鼎尚九宫格人均:100
点评:这是很多人挚爱的一家九宫格火锅,不得不说这确实是青岛第一家吃九宫格牛油锅,同时还能坐在室外看海景的火锅店。但小编吃了一次就不得不吐槽,这是哪门子正宗啊,你在哪吃的重庆火锅是这个味啊!小编不想继续吐槽了,就酱。
地址:澳门路86号百丽广场西区3楼(鼎泰丰旁边)68623777
图文来自:吃喝玩乐在青岛,参考自公众号:关爱肚子group,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谢谢!
起火锅那可是大众美食,每次公司团建、朋友聚餐、交友约会为吃什么而苦恼时,提议去吃火锅总是一个不会踩雷出错的建议。无论刮风下雨、春夏秋冬、白天晚上,一句去吃火锅吧,就会让人变得欢呼雀跃。每个地方的火锅都有自个的特色风味,而重庆火锅可以说是火锅鼻祖,那么来重庆吃火锅,怎么吃才最巴适呢?今天地瓜老火锅的常客,重庆老饕们带来了他们的建议,快点跟上老司机的车吧。
老司机建议一:点菜选锅底要有重庆味
< class="pgc-img">>在重庆,吃清汤或者是鸳鸯锅那可是要被耻笑的,吃重庆火锅不吃辣就相当于白吃了,你只要一进地瓜老火锅店就招呼牛油锅底,那一看就是能吃会吃火锅的人;其次就是要会点菜,火锅虽然对烹煮方式不挑几乎把食材扔进去就行了,但也不能老吃荤菜,毕竟中国人讲究荤素搭配,而且新煮开的一锅汤首先要将荤菜放进去,等荤菜差不多熟了之后再放素菜,一是因为荤菜需要煮的时间长些,二是素菜容易过油,如果素菜先下把底料的味道全都冲淡了,后面的荤菜就不怎么入味了,那口感会差很多。
老司机建议二:配料要调好煮菜有技巧
< class="pgc-img">>大部分人吃火锅下菜都是不管是什么菜都直接一股脑倒锅里煮了,虽然这样也没错但常吃火锅的人就知道,有些菜是烫一烫就可以了,例如毛肚、鸭肠、鳝鱼等,煮的时间久了肉质变老就咬都咬不动了,口感会有很大的区别。重庆火锅的蘸料一般都是选择最简单的油碟,只加香油葱蒜即可,香油的香与刚出锅的辣一起在口中爆炸,简直一场味蕾盛宴。因为火锅底料的味道已经够地道够浓郁了,如果添加过多的调料反而会掩盖住原汤的味道,那样就不是吃火锅而是吃调料了。如果实在不会调配蘸料的比例可以请教工作人员,地瓜老火锅里的员工个个都是吃火锅的一把好手。
< class="pgc-img">>老司机建议三:切勿打肿脸充胖子
凡是都要量力而行,切勿打肿脸充胖子。火锅时间吃得比饭长,所以有可能不知不觉吃饱了甚至吃撑了自己都还没有意识,这样的做法非常伤胃,做什么都要慢慢来,跟朋友边吃边聊,刚出锅的菜也不要着急往嘴里塞,那么特别容易烫到口腔,食物夹出来之后先等等,稍微蘸料之后再入口,温度适宜又美味。
< class="pgc-img">>小贴士:
1,夹食物的筷子最好生熟分开,以免有生肉上的微生物附着在筷子上被吃下肚,实在觉得两双筷子麻烦,可以在夹完生食之后拿筷子在锅里烫一烫。
2,切勿贪鲜,尤其是海鲜类的,一些人为了保持食物的鲜美煮的时间都不够就夹起来吃了,这样特别容易闹肚子,稍微多煮一段时间保证熟透了,这样并不会影响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