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伴随着奶茶行业的发展,奶茶已经成为了年轻消费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学生群体,不管他们是在学校还是逛街时,都喜欢购买一杯奶茶。学生群体数量大,所以开奶茶店选择在学校附近,也是不错的。
< class="pgc-img">>开店选择一个好的位置,那意味着竞争也十分的激烈,就避免不了与同行的竞争,所以在学校开奶茶店,要想吸引到学生,可以做以下几点:
定期更新产品,有明星产品
每一家的奶茶店都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和明星产品。所以每个奶茶店都要有自己的特色。
学生是个喜新厌旧比较快的群体,要想留住他们,就要定期的推出新品,要么就是自己奶茶的口感能牢牢地抓住他们,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就需要靠新品留住他们。这样也是稳住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现在的年轻人追求个性化,所以在包装设计上要独出心裁,这样他们也很乐意购买。
促销活动要做好
奶茶店做促销活动是聚集人最有效的方法。做活动前可以提前告知顾客。
做促销活动也是增加店内销量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这奶茶店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我们的奶茶店就会在学生群体中留下好印象。当然促销活动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奶茶店老板在做活动的同时,也要把产品品质提高。
店内环境装修设计
奶茶店的装修设计要有特色。这样才能吸引到顾客的注意,如果添加一些元素,适合拍照打卡,这样就会有很多人愿意进店消费。
< class="pgc-img">>竞争对手分析
在学校附近开奶茶店,竞争对手比较多,不仅仅是同行业的竞争,超市、小卖部也是竞争对手。并且这些竞争对手距离顾客更近,顾客消费起来也会更加方便。
要想解决这个办法,那就要打入学生内部,与常来店里消费的学生多聊天,可以让他给店里做宣传,或者利用学生会或者社团做宣传这些都是可行的办法。这样我们的奶茶店生意才能稳定的发展下去。
开奶茶店并不是一开始就会成功的,需要一步一步来,慢慢的经营。
不管是什么行业都会存在竞争,餐饮行业的奶茶店也不能避免,良性竞争是好的,但恶性竞争的话就是损人不利己。对于大家来说,都不希望遇见同行的这种恶性竞争,但万一碰到一家搞恶性竞争的奶茶店怎么办呢?
< class="pgc-img">>
良性竞争是能促使双方一起进步,若一方不能跟上步伐,奶茶店可能就会面临淘汰的风险;恶性竞争却是以损害自己的利益为前提,来达到打击竞争对手的目的,使其陷入困境,此时可能自己也并不好过。
比如说碰到有些奶茶店故意在上流抢顾客,此时若是对方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可能就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切记不可使用暴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奶茶店可以采用大喇叭宣传、显眼的门店招牌等来吸引顾客,这样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若是碰到同行恶意降价抢夺消费者怎么办?有的奶茶店采用降价的方式来吸引顾客,能吸引到一批对价格较为敏感的顾客,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打击同行,减少其销量,就看谁先抗不下去。其实面对降价这种情况,大部分愿意打价格战的奶茶店其对品质的要求并不会太高,此时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保证自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强化差异性,打造属于自己店铺的特色,这样更能吸引到铁杆粉丝。或者可以参考《奶茶店到底该上哪些产品》,将门店产品分为流量型产品、防御型产品、盈利型产品、战略型产品,以此来抗击同行的恶性降价。
当竞争对手使用恶意的手段,这正说明对方竞争不过你的奶茶店,此时需要继续将门店特色宣传扩大,同时切记不可随意跟风,需分析具体的情况看是否存在这种必要。
当奶茶店碰到恶意竞争,首先不要急、不要慌,分析好各自的优势、劣势,针对同行的劣势来放大自己的优势,学会扬长避短。
一个地点,6家奶茶店,旁边还有家瑞幸。
刘老板的店以前每天可以卖6000多元,高峰期时甚至能接近9000元。当瑞幸进入后,大环境受到冲击,前期自己门店的业绩接近腰斩,其他同行的日营业额更是快跌至3位数。
瑞幸开业后的第三周,刘老板的生意逐渐回暖,虽未恢复往日光彩,但接连2个月均已稳步在5000元左右。同行没有这般幸运,只能在1000元左右徘徊。
内卷下的竞争,为何自己店没有被淹没?
开了6年店的老刘,认真做了次总结,和我们聊了聊。
店是标准的校园店,开在校园里面的店。
容积8000人的宿舍区,而且是女生宿舍,外卖不得入内的那种宿舍区。门店位置同街最佳,多栋宿舍楼的必经之处,老刘形容这个地方就像一个碉堡——易守难攻。
位置是好位置,价格也很美丽。虽然没转让费,但一年房租就要20万,还有3%的管理费。
换算一下,除去寒暑假3个月,每个月的租金达到2万元以上。这个价钱,在商圈里也能租到好位置。按照老刘门店的毛利率计算,每天至少要卖2000元才能勉强保本。
老刘很是纠结!
在决定拿铺前,他对区域内已有的奶茶店数据做了个摸底。有两家平均每天营业额在3000元以上。这样的数据,让老刘心里有了底气。
按照他的想法,虽然自己房租比别人高,但如果能在产品上做点特色,服务上精致一点,分流他们的人群,应该不难。即使也只做3000元,至少不会亏,还能有小赚。
投资有风险,但有客流量、营业数据的支撑,值得一搏。
店开起来了,和老刘预估的一样,新店加促销,开业前3天每天营业流水破4000元。
不过,和大多数奶茶店经历也一样,新鲜期过后,老刘的业绩也开始下滑。
想过再做几波促销,重新拉人气。又担心长此以往形成了没活动不消费的尴尬境地,纠结了小半个月后,业绩基本保持在2000元朝上。
坐以待毙,只能做个寂寞。
偶然间,听到店里的学生说喝到一个用牛奶做的奶茶,好清爽。
一个计划油然而生。
打烊后,老刘在店内开始了研发工作。各种牛奶做测试,终于让他找到了黄金比例。一周后,纯牛乳茶在店内推出,没有做促销,宣传就是一张海报。
又是一周,老刘拉了下数据,牛乳茶的销售排行位列第三。后期稳居这个位置。
令他更为欣慰的是,时常听到顾客说,这家的奶茶用牛奶做的,健康些,还好喝。一个差异化产品变成了口碑被传播,这个比打折促销更为良性。
但,只是因为用牛奶做奶茶,贴了张海报,就能取得如此效果吗?
交谈中,老刘说自己为让纯牛乳茶卖好,没少动心思。还不只是产品研发上下工夫。
其他店做牛乳茶,一大盒牛奶用量杯量。从他自己的感官上认为,即使量给得足,但总会让人感觉有些小气。
所以,他在测试时就找小包装牛奶,每次做,都是一盒剪开,整盒倒进。后期证明,不少顾客就是因为这个动作,帮助店面免费做宣传。
“那家是用一整盒牛奶做的!”
就是顾客间最常传播的话语。
后期,老刘索性将产品名改为了“一整盒牛奶茶”。
虽然别人家的茶拿铁、牛奶茶,一般要卖到13元左右,但老刘没敢如此豪横。因为他知道,即使这些学生可以花15、16元在商场里买“高端”奶茶。但对于他这种还不算大品牌的店而言,价格高一点,人家心里就会打鼓。
何况隔壁的奶茶店价格还始终在6、7元间徘徊。
老刘的牛乳茶价格挺亲民,一杯就卖8元钱。做活动时,就是可以免费加点小料。直到第二年新生入场,才涨至9元。
他也设想过,如果自己当时因为健康、趋势,把牛乳茶定价到12元,结果很难预料。
有了牛乳茶这个差异化产品,店里算是找到了招牌,也找到了灵感。
后续,只要听到或看到市场上有什么畅销产品,老刘就不断学习。挖空心思去达到别人的品质,甚至超越,并在包装上做点差异化。
总是推陈出新,快竞争对手一步的做法,为他在同商圈中获得“销量榜首”的荣誉打下基础。
后期,升级完收银系统后,小程序点单,会员充值,微信社群等等大品牌做的运营动作,他也一个不落的照搬。
看数据后台,这个小店多年沉淀下的充值会员数量,达到1000多人。500人的微信社群,就有十几个。
瑞幸进来后,对营业额的冲击,让老刘也一度担心。于是开始不断学习咖啡的制作技术,生椰拿铁、厚乳拿铁都在测试。
虽然自己门店现在已有牛乳茶、水果茶两种趋势产品,但咖啡这种流量型产品他也格外重视。
还有2周,老刘预计会上新咖啡,目前他认为自己的产品不会比别人差,而且价格也设计得有竞争力。
效果怎样,他同样期待。
总结一番,老刘认为行业竞争一直都有,但三个基本经营基础一定要具备。
。
1 足够的人流量支撑
2 差异化的产品
3 适合消费人群的价格
抛开这3个因素,对于他这样的小店,在没有营销、外部流量导入的动作下,想要用品牌力去溢价,有点海市蜃楼,最后就变成空中楼阁,消费者只远观,不近看。
这也是为何有新店开出,自己前期受影响,后期快速业绩回升的原因。
开了6年店,老刘也一直想再多开店。一方面受精力限制,一方面是总觉得没有合适的位置,至少像这家店一样有人流、无外卖干扰的最佳位置难以碰到。
但,人总有梦想。
老刘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店址,只要合适他一定会尝试。只是在这3个基本项上,他知道自己在品牌力的打造、市场营销上需要更下功夫。
祝愿老刘,早日开第二家店。
再来回顾下一个店的生存要素,足够人流量的店铺位置,符合趋势与独特性的产品,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这些基础要素是生存的核心问题。
抛开基础谈品牌,说竞争,难!难!难!
总是有些不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