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项社保费可以缓缴 涉及餐饮零售旅游等行业
为帮助服务业领域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市人社局与市税务局、市财政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通告,对在本市参保缴费,属于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铁路运输行业的企业,阶段性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保费缓缴政策。
职工个人应缴部分按时缴纳
本次缓缴政策适用于相关企业三项社保费的单位应缴纳部分。对职工个人应缴纳部分,企业应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每月按时足额缴纳。另外,在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铁路运输行业中,以单位方式参加社会保险、且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单位,也可以参照企业办法缓缴三项社保费。
符合缓缴资格的单位,可以申请缓缴2022年4月至6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单位应缴纳部分,以及2022年4月至10月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的单位应缴纳部分。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不影响参保职工社会保险待遇和个人权益记录。
符合条件单位今起网上申请
参保单位可在5月9日至5月13日申请从4月起享受缓缴政策;在5月16日至5月25日申请从5月起享受缓缴政策;6月至10月社会保险费缓缴申请时间为当月1日至15日。申请缓缴成功的参保单位,从当月起享受缓缴政策,且只需申请一次,无需每月申请。
符合缓缴资格的参保单位,可在上述时间内登录市人社局官方网站(//rsj.beijing.gov.cn/),在“2022年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模块中提交缓缴申请,阅读并同意缓缴协议,承诺依据协议约定执行。
现有信息无法满足认定缓缴资格需要的参保单位,可在“2022年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模块承诺所属行业分类,自承诺当月起即可享受缓缴政策。经核查参保单位确实不符合缓缴资格的,未按时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按规定加收滞纳金。
缓缴费款须在年底前缴清
申请缓缴的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愿提前结束缓缴,也可提前申报缴纳缓缴的费款,最迟应于2022年12月25日前缴清。逾期未缴的,从2023年1月1日起,本市将按规定对缓缴的三项社保费加收滞纳金。
需要注意的是,如参保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缴纳缓缴的社保费,参保职工缓缴期的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将如实记录为补缴或断缴。
缓缴期间,参保单位如发生职工申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申领失业保险待遇,或申请转移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关系等事项,由参保单位将缓缴的三项社保费为职工一次性足额缴纳,职工即可按规定享受相应社会保险待遇或办理关系转移手续。
如有参保单位在缓缴期间依法注销,也要在注销前足额缴纳缓缴社保费,再按相关流程办理。
小提示
为确保参保单位可从4月起享受缓缴政策,费款所属期为2022年4月的三项社会保险费以及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含生育保险费)的征收期限,调整为2022年5月16日至5月27日。自6月份起,恢复原来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时间安排。(代丽丽)
(千龙网)
当今的商业环境中,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其中,餐饮+零售模式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它结合了餐饮业和零售业的特点,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购物体验。本文将探讨餐饮+零售模式的优势与挑战,分析成功案例,并提出创新策略。
我们来看一下餐饮+零售模式的优势。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其高度的便利性。消费者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购买到他们需要的商品,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购物满意度。此外,餐饮+零售模式还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通过共享空间和人力资源,企业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润。
??餐饮+零售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由于餐饮和零售的业务特性不同,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管理和协调这两种业务。其次,由于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服务的要求较高,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其服务质量和商品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一些成功的餐饮+零售模式的案例。例如,星巴克咖啡店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星巴克不仅提供高质量的咖啡和美食,还销售各种商品,如杯子、笔记本等。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星巴克的利润,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购物体验。
如何利用餐饮+零售模式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呢?以下是一些创新策略:
1.提供多元化的商品: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商品,如食品、饮料、家居用品等。这样,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可以购买到他们需要的商品。
2.提升服务质量: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其服务质量,包括食品质量、服务质量和服务环境等。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他们的满意度。
3.创新营销策略:企业可以通过创新的营销策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例如,企业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消费者推送最新的商品信息和优惠活动。
餐饮+零售模式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商业模式。企业只要能够充分利用其优势,克服其挑战,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在这种模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4月消费数据。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142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
4月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中西医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0%、6%、7.9%,带动1-4月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继续增长。其余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大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餐饮收入和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22.7%和31.6%。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4月消费增速下降主要受疫情短期冲击影响,其中非生活必需品零售额增速下降较多。另外,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疫情散发也是今年前4月消费数据下行主因。受疫情散发影响,供给端消费场景有所简化、减少,但都属于阶段性的、外在的因素影响。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效果正在持续显现,短期因素将会逐步淡出。
“虽然疫情对就业等的影响也会导致消费预期转弱,但是只要生产、生活秩序得到恢复,就业和收入持续增长将会驱动消费预期回升,助推消费市场持续恢复。”赵萍说。
市场销售减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
伍超明表示,疫情短期冲击是4月消费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也影响居民收入和消费。
数位上海、沈阳、重庆、北京等地的居民向记者表示,疫情对其消费意愿和消费结构产生影响。如上海的雷先生谈到,受疫情影响其以居家生活为主,外出聚餐减少,餐饮支出降低,之前不时购置的运动装备和衣服也因快递配送困难搁置。
另外,疫情影响下雷先生的绩效工资有所降低。“拿的钱少了,就舍不得花了。”雷先生感慨。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消费总额来看,4月的主要特点是非生活必需品销售和餐饮销售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拉低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以汽车为例,4月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2567亿元,同比下降31.6%,在当月各类消费品零售额中同比降幅最大。
伍超明认为,汽车消费增速下降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疫情影响下物流、人流阻滞,汽车供应链产业链受阻,另外,受疫情冲击较严重的长三角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主要生产基地;二是上游原材料等成本上涨带涨汽车价格,影响汽车销售;三是居民收入放缓影响汽车购买能力和意愿。
餐饮行业受疫情冲击同样明显。4月餐饮收入2609亿元,同比下降22.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
在西安经营葫芦头店的赵女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受疫情影响,4月其门店营收同比下降10.6%,对利润影响很大。“餐饮业利润率一般在10%-20%之间,营业额下降超20%即意味着亏损。”
赵女士表示,由于其门店是当地的口碑老店,客源相对稳定,目前已恢复堂食,但营业额仅维持门店正常运行下的最低水平,完全恢复仍需时日。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向记者分析,一般而言餐饮零售销售占全社会商品零售销售总额11%左右。4月餐饮收入增速明显下滑,主要受多点散发疫情冲击,但疫情影响是短期冲击。随着散发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餐饮等服务行业有望出现明显反弹。
网上零售额持续增长
4月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6%和7.9%,带动1-4月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继续增长。
1-4月全国网上零售额38692亿元,同比增长3.3%,延续一季度同比增长态势。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887亿元,增长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8%,占比微升;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2.9%、6.3%,穿类下降1.7%。
周茂华分析,受散发疫情限制,部分线下消费转向线上,推升网上零售额。另外,伴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和物流配速效率提升,线上消费更能满足人们对场景化、个性化、体验式的消费需求。
从城乡消费视角来看,4月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5637亿元和3846亿元,同比下降11.3%和9.8%。1-4月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0.3%和增长0.4%,乡村消费数据表现相对好于城镇。
周茂华表示,疫情对城乡消费均构成一定冲击,但对部分城市消费活动冲击相对更大。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15%左右,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要促进乡村消费潜力释放。
“从短期看,疫情好转是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提高的决定性因素。”伍超明表示。
在赵萍看来,在疫情多点散发情况下,扩大消费必须要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方面入手,具体举措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要打通高速公路大动脉,对符合要求的物流配送车辆不得随意限制通行,保障全国公路网车流量特别是货车流量持续稳步回升,货畅其流。
二要畅通中转节点和物流末梢,在符合防疫要求并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对承担防疫物资、民生物资和重要生产生活物资中转配送任务的,优先保障网点有序运转,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三要优化完善部分地方疫情防控措施,促进消费场景恢复和创新,引导公园、景区、体育场馆、文博场馆等改善设施和服务条件,结合实际延长开放时间。
另外,对于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产业和小微企业,赵萍认为要落实已有的抗疫支持政策,研究出台新的政策工具,稳住市场主体,提升就业吸纳能力,促进消费能力持续提高。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