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公众号:雨曦发发发】
2012年5月12日,一个叫聂云宸的90后小伙在广东江门市,珠三角9市中经济排名相对靠后的三线城市,创办了一间名为“皇茶”的奶茶店。那会尚处于“小本买卖”的他时常朝不保夕,最惨淡时的生意额也就几十元,可谁也没想过几年后这间奶茶店却能火爆全中国。
2017年春节后,长三角区域第一家“喜茶”(更名后的“皇茶”)在上海正式开业,这也是聂云宸朝全国市场迈出的第一步。在此之前,“喜茶”已经在珠三角多个城市如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地创办了50多家分店。此番进军上海市场,也多亏了“幕后金主”IDG资本的大力支持,没有其在2016年8月给予的1亿元A轮融资,聂云宸的扩张之路可能不会走得太快。
现象级:排队6小时还得实名限购
“喜茶”如今已经成为了现象级的存在,不仅要拿号排队,甚至在个别城市实行起了限购与实名制。按照官方说法,此举是为了有效地打击“黄牛倒卖”现象。这并非是玩笑话,一杯均价21元的喜茶一经黄牛倒手,往往能卖出250%的溢价率,都快赶得上新款iPhone刚面世时的抢购势头了。而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各界的说法就不一了。
有人说喜茶在玩“饥饿营销”,也有人说喜茶的排队盛况是“自导自演”,可无论哪种解释都已无法掩盖现时的“光辉”。以喜茶上海分店为例,业绩基本上能达到日销4000杯,月入20万流水,而消费者排队最长得6小时才能买到。而若仔细观察其制作流程,同样是多人轮番上阵、分工明确,但关键在于点单收银的地方仅有一个,因此尽管一杯奶茶最后可以很快制作完成,可终究还是得“等”!
茶饮界的Papi酱?
此外,喜茶是个很注重自媒体传播价值的品牌。其官方微博、微信会定期保持与粉丝的互动,并发布一些趣味资讯,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备受年轻人的喜爱。有网友戏称,如果“喜茶”能说话,那绝对是茶饮界的Papi酱。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喜茶”的百度指数同比增长了1000%,微信指数高达70万。
还有一点也值得思考,即“喜茶”采用直营式的经营模式。直营与加盟,无非就是保质与保量的选择。一般来说,“直营式”能够确保产品的风格、水准接近统一囿于囿于资本投入,无法快速抢占市场份额;而“加盟式”则恰好反之。孰对孰错难以立分高低,哪怕是快递界的顺丰与“四通一达”。
奶茶也是刚需品
“喜茶”的成功如果撇开营销手段,无非就是落在两点:解决刚需与市场认可。所谓“刚需”,即都市白领们对于精品奶茶的需求,就犹如咖啡、甜点的存在。正是因为喜茶在门店装修、产品包装上下了功夫,以“高颜值”、“高水准”的面目出现,完全符合了人们的期望,继而才会诞生“门庭若市”的盛况。而对于资本方来说,市场的走向看重“人口红利”,一旦能保证用户黏性,那将绝对是符合最佳商业模式的前提。
如今除了“喜茶”外,茶饮界还存在诸多其他的“爆款”,那么究竟这股“春风”还能持续多久,估计也没人能够肯定。
不过,就现状而言,“喜茶”以小博大的赢面足以使其成为教科书上的案例了。当然有一点必须得备注,即如何注重品牌专利。当初正因聂云宸不注重专利,以至于“皇茶”的仿冒者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地,为了维护品牌形象,最后只能忍痛改名为“喜茶”。
你会愿意为一杯奶茶,排队2小时吗?观看更多喜茶套路揭秘,点击了解更多哟
>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曾思怡
奶茶店越开越多,哪些城市最密集?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联合美团新餐饮研究院发布《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过去五年我国新茶饮消费市场规模534亿元增长至1038亿元,翻了近两倍。
广州是最受奶茶店欢迎的城市,现有奶茶店超1.2万家、居全国之最,紧随其后的是深圳、东莞、成都、上海、重庆。
不过从人均拥有奶茶店数量来看,东莞居全国首位——每万人拥有7.7家门店,其后依次是广州、深圳、昆明、长沙。前三强城市均来自广东,成为“全国最爱喝奶茶的省份”。
往前推两年,2021年的春季奶茶消费报告显示,广东奶茶消费全国第一;2022年的《茶饮品类发展报告》显示,广东奶茶店数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接近两成。
新茶饮 图源:图虫创意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排名中,未有一座北方城市上榜。若把排名范围扩大到全国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北方城市中排名最靠前的城市——西安,奶茶店密度也不及东莞的1/3。
难道北方人更能抵御来自奶茶的诱惑吗?
奶茶规模5年翻番
街饮行业的主角,非奶茶莫属。
早前的《2022年新式茶饮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约有新茶饮门店45万家。近年来从小众到大众的咖啡,彼时全国门店数量是13.8万家,仅占新茶饮门店的三成。
据最新数据,2023年8月31日在业的新茶饮门店总数,达到51.5万家。
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新茶饮消费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4亿元,稳步增长至2022年的1038亿元,几乎翻一番。
《报告》提到,预计2023年新茶饮消费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98亿元,至2025年,国内消费市场规模预计进一步扩张至2015亿元。
将这些数字具象化,就是奶茶店如雨后春笋般,“长”在大街小巷、大小商场。
奶茶店成为商业街标配 图源:图虫创意
不过从城市规模、能级、消费习惯等方面来看,不同城市为新茶饮提供了不同的生长土壤。
广州以超1.2万家的新茶饮门店数量遥遥领先,是全国唯一的“新茶饮万店城市”。
把视线扩至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广州之外,东莞、深圳、成都、上海、重庆的新茶饮门店数量,在6000至9000家之间,昆明、长沙、苏州、南京、杭州、武汉、西安、北京的在3000至6000家之间,合肥、宁波、郑州、青岛、天津的还不足3000家。
从增长趋势来看,《报告》指出,2023年上半年,在一线城市新茶饮外卖订单量,新茶饮外卖订单量在所有城市线中增速(38%)最高,其后是五线(36%)和四线城市(30%),新一线至三线主体市场(28%)增速相对较慢。这意味着,下沉市场新茶饮空间逐步打开。
哪里最爱喝奶茶
如果说奶茶店数量和城市规模相关,那么奶茶店密度(奶茶店数量除以城市人口)则更能体现哪一座城市最喜欢喝奶茶。
从这个维度来看,新茶饮门店密度前三集中在广东省,分别是东莞(7.7家店/万人)、广州(6.6家店/万人)和深圳(4.7家店/万人)。昆明(4.6家店/万人)、长沙(3.5家店/万人)新茶饮门店密度紧随其后,位居前四、五。
数据来源:《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 时代周报记者整理
是什么在决定一座城市的奶茶店密集度?
“因素有很多。首先是区位,一般是城市能级越高、奶茶店越密集。在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CBD、高校和中小学周边的奶茶店会比其他地方更加密集。”
广东省食安保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座城市的茶饮消费,是由城市区位、消费力、人口密度、人口结构、气候和饮食习惯、城市特色产业等综合因素决定。
东莞人口密度仅次于深圳,排在全国第二,且从人口结构来看,年轻人占比较高,加之临近港澳、喝奶茶较早流行。对奶茶经营者来说,开店试错成本低于同省的广州和深圳,多重因素共同作用,这里成为全国奶茶店密度最高的城市。
东莞城市风貌 图源:图虫创意
同在第一梯度,广州和深圳也是高密度人口城市,且消费力在全国前列,而昆明、长沙在旅游消费方面数字亮眼,游客群体也集中在年轻一代,这与奶茶消费人群高度契合。
不同城市的奶茶店密集程度,也呈现出南北差异。上述19城中,北方城市占比明显偏少,仅有5座,分别是位于第四、第五梯度的西安、郑州、青岛、北京和天津。
北方成“奶茶荒漠”?
南北方对奶茶喜好的差异,也可从头部奶茶品牌发源地窥见。
当前主要的新茶饮品牌也基本上发源南方。从2022中国新茶饮百强榜单(根据门店数为依据)的前十强品牌来看,发源地集中在浙江、四川、湖北等,均为南方地区。
从整体奶茶店数量来看,北方也显著少于南方。
时代周报记者整理窄门餐眼数据发现,截至今年8月,北方仅有山东、河南、河北3个省份的奶茶店数量过万,分别为1.8万家、1.6万家和1.1万家。
而南方省份除了贵州、江西、海南外,所有省份奶茶店数量均破万,其中广东高达7.2万家。
即使是北京,人均奶茶店数量也追不上全国人均水平。据《新京报》报道,截至今年8月,包括各类外来品牌在内,北京的奶茶品牌数量为187个,奶茶店数量4758家,全国占比为3.49%,人均奶茶店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47%。
门店少是因为市场小。朱丹蓬认为,整体而言,北方的经济活跃度较南方弱,而且南方热的时间比较长,北方则是冬天时间比较长,这也是奶茶店密集选择南方的重要因素,加上很多北方城市的年轻人都到南方地区发展,北方的消费人群有所减少。
传统饮食习惯也是原因之一。福建、广东、四川等南方省份是传统产茶大省,喝茶的习惯早已有之,这也让新茶饮无论从生产还是消费方面都更具优势;而北方地区因为冬季寒冷、绵长,冻果、水果罐头等饮食偏好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和奶茶形成市场竞争。
东北美食冻梨 图源:图虫创意
在经营成本上,南方也更具优势。水果茶在新茶饮品类中占有较大份额,而水果茶的制作需要大量新鲜水果,柠檬、芒果、杨梅等鲜果产量丰富的南方地区,可以较低的运输成本获取鲜果,北方地区则往往要支付高额的远程运输费用。
不过换个角度看,北方新茶饮现有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也意味着待开发空间较大。
对于新茶饮品牌和奶茶店经营者来说,如何因地制宜、把控成本,做出当地人愿意消费、喜欢消费的高性价比产品,“荒漠”也有可能变成森林。
<>二三线城市,奶茶到底有多火?来看看这个指标城市
原创: 阿鲁 中国饮品快报 昨天
众而周知的原因,在国内一线城市,房租和用工成本高企,竞争的烈度和市场的饱和度非常充分,包括1點點的很多头部品牌已经放弃高举高打的战略,业务下沉,大力拓展二三线城市。
但这些区域的市场情况到底如何?我们选择了常州作为指标城市来进行观察。
< class="pgc-img">>1
为何说常州具有指标意义?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和通用标准,依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现代城市被分成六个级别:
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和五线城市,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评估城市的商业魅力。
< class="pgc-img">>国内二线城市有30个,常州居于其中的第十三位,位于中间位置。在五个维度上,既没有赋值和加权,也没有被减权。
从商业价值的角度,为平均值水平,能客观、公允地反映一个区域的商业现状、活跃度和潜在价值。
所以从以上分析来看,常州具有指标意义。
2
这个城市奶茶到底有多火?
< class="pgc-img">>先来看一组数据:
大众点评数据
常州包括金坛、溧阳一共有4000多家奶茶店。2017年该市常住人口为471.7万,每万人奶茶店拥有量为8.5家。
这与国内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的有关数据还有较大差距,例如,长沙为76家,北京为34家,上海为51家,深圳为124家,广州为93家,等等。
口碑数据
2017年,常州人均奶茶消费达到80元,仅低于上海、杭州、宁波、贵阳、苏州、福州、南京、深圳和广州,在全国居于上游。
从以上两个维度分析,常州的奶茶消费力不小,市场空间巨大。广而论之,国内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是奶茶市场竞争的蓝海。
再开实地考察:
常州新北区万达金街
被奶茶爱好者戏称为新北区“奶茶一条街”,不到500米的商业街内,一共有23家奶茶店。不少排队购买奶茶的消费者笑称,“奶茶是我的续命水。”
< class="pgc-img">>兰陵九洲新世界地下一层
有16家奶茶店。这里自称为常州奶茶店密度最大的地方。
根据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不包括咖啡和水果鲜榨类水吧,目前常州大型商业综合体,奶茶店数量都超过15家。
不少资深奶茶粉反映,高峰时期,在商业体内要喝上一杯奶茶,一般要排队10分钟。
不仅是商业体,奶茶店已密布居民区、学校周边。例如,武进大学城附近的鸣新中路、老常工院门口的健身北路、河海大学附近的惠山路、大渡河路,等等。
< class="pgc-img">>市场品牌包括:
1點點、coco都可、蜜雪冰城、古茗、桂源铺、素匠泰茶、鹿角巷、答案茶、悸动烧仙草、宇治茶铺、一芳、黑泷堂、沪上阿姨、快乐柠檬、泰芒了、四云奶盖贡茶、丧茶、50岚和厝内小眷村,等等。
3
日营业额3000元算中等
加上外卖,每天可以卖出去200多杯奶茶,每天的营业额在3000元左右。扣去房租人力成本,每天的盈利超过1000元。
这样的业绩只能算中等。
< class="pgc-img">>据当地媒体报道,万达金街生意最好的一家奶茶店,夏天平均每天卖出去1000多杯奶茶,周末的营业额在1.5万~2万元之间,工作日的营业额也至少有1万元。
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差的。据了解,在新北万达金街,从去年年底到今年6月,已经有超过一半奶茶店关门。最短寿的奶茶店,没到一个月就关门了。
< class="pgc-img">>据物业招商经理介绍,奶茶店的竞争越来越大,一些味道差的、颜值差的品牌相继被市场淘汰。
>